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碎屑障壁海岸砂体微相南北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祥振 窦天财 +4 位作者 蒲仁海 高小平 刘刚 宋明 樊宇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568,共14页
在延长探区近1500口钻井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岩心和薄片观察以及砂厚和砂地比统计,探究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的砂体微相类型、平面形态和分布的沿岸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延长气田本溪组总体均为中小潮差环境下的陆源碎屑障壁海... 在延长探区近1500口钻井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岩心和薄片观察以及砂厚和砂地比统计,探究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的砂体微相类型、平面形态和分布的沿岸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延长气田本溪组总体均为中小潮差环境下的陆源碎屑障壁海岸沉积,但南部的甘泉—富县地区波浪作用较弱,形成了典型的障壁砂坝和障壁后沉积。北部延安—靖边南地区波浪作用较强,形成了改造障壁、浅滩和下切谷充填潮道3种主要微相砂体。障壁砂体呈平行岸线的带状或串珠状排列,近源和近岸分布;浅滩砂体呈多个分散的卵圆形远源远岸分布;潮道带砂体充填则受控于古地貌凹槽。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气田和类似环境的储层识别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波浪型障壁 弱波浪型障壁 浅滩 潮道 砂体规模与形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重磁场及其基底断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刚 汶小岗 +7 位作者 薛海军 马丽 蒲仁海 宋立军 陈杰 陈硕 吴大林 杨明慧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基底断裂特征,在分析其重磁场特征基础上,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获取了基底重磁异常场,并对其基底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识别和解释。研究发现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场呈东高西低、航磁场呈近东西...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基底断裂特征,在分析其重磁场特征基础上,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获取了基底重磁异常场,并对其基底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识别和解释。研究发现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场呈东高西低、航磁场呈近东西、正负相间排列的特征;盆内发育28条基底断裂,整体上以NE向和EW向基底断裂为主,NW和SN向基底断裂错断或斜交分布的构造格架;EW—NE向基底断裂形成于~1.95 Ga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陆陆碰撞事件,其中新召北—泊尔江海子南(F4+F10)基底断裂带在中元古代之前是一条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SN—NW向基底断裂是上述陆陆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撕裂构造,中元古代在近EW向拉张应力场下选择性激活。盆地北部基底断裂体系形成是不同陆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并在后期选择性活化,为研究华北克拉通化和再造过程提供了构造变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化和再造 构造格架 基底断裂 基底重磁异常场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后峡盆地复杂构造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涂志民 闻星宇 +4 位作者 李鹏 吴鹏 蒲仁海 闫肃杰 李慧琼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新疆后峡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厚20~80 m,经历了强烈构造改造,浅于1000 m的不同井煤层气含量和产能变化大。为解决煤层气控藏因素问题,开展二维地震构造解释和演化研究,应用叠前地震波阻抗反演预测含气量,分析构造对煤层气成藏的关系... 新疆后峡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厚20~80 m,经历了强烈构造改造,浅于1000 m的不同井煤层气含量和产能变化大。为解决煤层气控藏因素问题,开展二维地震构造解释和演化研究,应用叠前地震波阻抗反演预测含气量,分析构造对煤层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燕山和喜山两期冲断造山构造运动使气藏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中低阶煤先深后浅演化和压力降低导致煤层吸附气含气饱和度普遍偏低,但由于煤储层对游离气的密闭条件不同,导致含气量变化较大,且含气量与单井产能呈明显的正相关;煤层气成因和包含游离气和吸附气的含气量随构造单元、埋深和地层产状等变化而变化;含气量介于7~13 m^(3)/t区域以保存好的热成因气-混合气为主,主要分布在埋深900~2500 m凹陷;含气量小于4 m^(3)/t地区分布在盆地边缘斜坡和凸起构造上,以次生生物气为主;含气量介于4~7 m^(3)/t区域分布在以上二者之间的过渡区;在倾角3°~7°的缓坡含气量高,倾角20°~30°的陡坡或大断距断裂带含气量低。复杂构造对煤层气富集起决定性控制作用并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煤层气 成因 含气量 地震识别
下载PDF
海上稀疏井区高精度地层格架约束下的地震沉积学刻画——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X区块古近系花港组为例
4
作者 董鑫旭 周兴海 +4 位作者 李昆 蒲仁海 王爱国 关蕴文 张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08,共16页
海上工区面积辽阔,单井资料匮乏,花港组内部横向上的沉积微相界定存在争议、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不明。为充分挖掘现有井、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选取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X区块古近系花港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井-震小波变换建立... 海上工区面积辽阔,单井资料匮乏,花港组内部横向上的沉积微相界定存在争议、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不明。为充分挖掘现有井、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选取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X区块古近系花港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井-震小波变换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井点沉积相标志定相类型、分频RGB属性刻画沉积相展布以及古地貌恢复辅助沉积相演化规律分析的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测井-地震小波变换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将研究区花港组分为花港组上段(花上段)3个(H1—H3)和花下段5个(H4—H8)四级旋回,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2)根据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相互印证,确认研究区花港组沉积期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分频振幅属性验证不同厚度砂岩层在15,30和45 Hz单频体的振幅响应明显,采用分频RGB属性融合可在平面凸显不同沉积体的边界。(3)研究区H1和H2旋回整体为三角洲前缘沉积,H3—H6旋回为浅水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H7和H8旋回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砂层组沉积相垂向演化受控于物源供给、相对湖平面高低和古地貌形态。在井-震时频分析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优选属性进行RGB融合能够凸显不同厚度砂岩的展布,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升了沉积体边界的识别能力,可为其他井网稀疏地带沉积相刻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地层格架 地震沉积学 花港组 古近系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5
作者 关蕴文 苏思羽 +5 位作者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生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勘探成效不理想。基于最新钻井岩心分析测试资料、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等,对旬宜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质量、源储配置、断裂输导性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生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勘探成效不理想。基于最新钻井岩心分析测试资料、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等,对旬宜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质量、源储配置、断裂输导性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发育太原组—山西组黑色煤岩、黑色炭质泥岩、深灰色、灰色泥岩等潜在烃源岩类型,有机质类型均为Ⅲ型,Ro为1.8%~2.5%,热演化程度较高,黑色煤岩、黑色炭质泥岩品质要高于深灰色、灰色泥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②研究区储层均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上古生界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碎屑岩储层,杂砂岩占比79%,杂基平均体积分数为29%,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面孔率小于3%。盒1段为强胶结—弱溶蚀相,山西组为强压实—杂基强充填相。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岩性为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晶间孔和裂缝为主。③古生界源储配置关系包括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及旁生侧储,其中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主要为旁生侧储。研究区3期断裂分别发育于古生代、三叠纪、晚侏罗纪,其中晚侏罗纪的活动断裂具有良好的流体纵向输导作用。④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受控于前石炭纪古地貌,剥蚀厚度大的古洼槽东侧毗邻区是下古生界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上古生界气藏受控于有效输导体系,研究区北部储层物性差且缺乏开启性通源断裂是上古生界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储层特征 源储配置 断裂控藏 古生界 旬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富县地区延长组长9-长7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长8致密油源对比
6
作者 蒋杨 弓虎军 蒲仁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6-670,共15页
为评价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富县地区长9—长7段烃源岩品质,探讨长8致密油油气来源问题,通过TOC、氯仿沥青“A”、岩石热解参数、镜质体反射率、有机质显微组分、生物标记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等技术方法,研究该区长9—长7段烃源岩生烃潜... 为评价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富县地区长9—长7段烃源岩品质,探讨长8致密油油气来源问题,通过TOC、氯仿沥青“A”、岩石热解参数、镜质体反射率、有机质显微组分、生物标记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等技术方法,研究该区长9—长7段烃源岩生烃潜力、母质来源及沉积环境,并对长8段原油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油源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发育长9、长8、长7三套暗色泥岩,长9—长7段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其TOC含量为3.25%~7.92%,生烃潜量为3.06~38.13 mg/g,氯仿沥青“A”含量为0.18%~0.69%,为最好烃源岩,且均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2)长9—长7段暗色泥岩样品形成于典型的淡水湖泊环境,长9沉积期为氧化—亚氧化沉积环境,长8沉积期为弱还原沉积环境,长7沉积期为强还原沉积环境,长9—长7段烃源岩母质来源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源。(3)研究区长81与长82原油为同一类原油,长9—长7段烃源岩对长8致密油均有贡献,其中以长7烃源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烃源岩评价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划分对比与火山岩分布 被引量:17
7
作者 蒲仁海 党晓红 +2 位作者 许璟 郭倩 伊红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80,共15页
根据全盆地钻井与露头剖面对比和地震剖面追踪解释,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二叠系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二叠系自下而上由一个自然伽玛曲线加积段、三个自然伽玛曲线退积段组成,加积段为南闸组、退积段分别为库普库兹曼组、开派雷兹克组... 根据全盆地钻井与露头剖面对比和地震剖面追踪解释,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二叠系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二叠系自下而上由一个自然伽玛曲线加积段、三个自然伽玛曲线退积段组成,加积段为南闸组、退积段分别为库普库兹曼组、开派雷兹克组和沙井子组。南闸组是塔里木盆地最后一次海侵形成的滨浅海灰岩泥岩薄互层为主的沉积。库普库兹曼组和开派雷兹克组是两个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的旋回或基性火山岩-砂泥岩的旋回。沙井子组是一个与区域构造运动有关的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的异旋回。二叠系火山岩在和田河、塔中西部和顺托果勒地区厚度较大,库普库兹曼组火山岩一般0~60m,开派雷兹克组火山岩一般0~200m,局部可超过400m。与库普库兹满组火山岩相比,开派雷兹克组火山岩分布范围由塔西南朝塔东北方向有所迁移。中西部的库普库兹曼组火山岩可能喷发于水下。火山通道多沿着古隆起上的断背斜、断鼻构造分布。火山岩可形成油气藏遮挡,或本身形成储层,但火山活动改造或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早期已有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闸组 沙井子组 火山岩旋回 火山岩储层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桩52块近岸浊积扇前积油层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蒲仁海 孙卫 +3 位作者 陈振新 吴清雅 何娟 刘冬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26,共6页
前积油层的相域划分和小层对比极大地影响着油藏的注水效果和采收率,尤其象那些低角度薄前积油层由于规模小在地震剖面上无明显的前积反射,因而几乎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搞清每个前积叶砂体的空间展布。桩52块近岸浊积扇油藏就是一例... 前积油层的相域划分和小层对比极大地影响着油藏的注水效果和采收率,尤其象那些低角度薄前积油层由于规模小在地震剖面上无明显的前积反射,因而几乎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搞清每个前积叶砂体的空间展布。桩52块近岸浊积扇油藏就是一例。应用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三维地震解释,对桩52块油藏小层重新对比可发现它是由堆积在“三沟两梁一面坡”的深~半深湖地理背景上的20个叠瓦状排列的前积叶砂层所形成,而不是以前对比所认为的由全区分布的4个平行的浊积砂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积油层 基准面旋回 层序地层学 油藏 浊积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演化在气田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7
9
作者 蒲仁海 姚宗慧 张艳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7-29,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是发育在奥陶系顶碳酸盐岩古风化壳中的地层油气藏。由于储层的今构造面貌是一个角度不到 1°的西倾单斜 ,因而人们一直认为该气田形成与构造无关 ,而与上倾方向不整合面侵蚀谷中充填的太原组—山西组泥质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是发育在奥陶系顶碳酸盐岩古风化壳中的地层油气藏。由于储层的今构造面貌是一个角度不到 1°的西倾单斜 ,因而人们一直认为该气田形成与构造无关 ,而与上倾方向不整合面侵蚀谷中充填的太原组—山西组泥质岩对储层封堵有关。因而在天然气勘探中一度注重寻找侵蚀谷。虽然找到了许多侵蚀谷遮挡 ,但是并非所有侵蚀谷下倾方向都会形成气藏。古构造演化研究表明 ,天然气大量生成后的运移聚集和散失一直都受古构造形态的控制 ,虽然气田在今构造图上是一个平缓的大单斜 ,但在古构造图上往往是长期稳定发育的大型鼻隆。今天多个气藏的位置正好位于古鼻隆与今鼻隆轴线之间或轴线的交叉地带 ,说明非构造油气藏并非与构造无关 ,而是它的形成、演化、定型与破坏始终与古构造演化密切地联系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构造 构造演化 气藏形成 勘探区
下载PDF
塔河油田典型地震相 被引量:17
10
作者 蒲仁海 翟晓先 +2 位作者 严华 钟红利 朱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4,共7页
奥陶系—三叠系是塔河油田的勘探目的层,寒武系—奥陶系的原油沿断裂进入以上各时代的储层中,形成构造、岩性、地层及各种复合油气藏。综合分析三维地震资料与测井、岩心等资料,识别和预测各种沉积相所控制的砂岩和岩溶储层空间展布规... 奥陶系—三叠系是塔河油田的勘探目的层,寒武系—奥陶系的原油沿断裂进入以上各时代的储层中,形成构造、岩性、地层及各种复合油气藏。综合分析三维地震资料与测井、岩心等资料,识别和预测各种沉积相所控制的砂岩和岩溶储层空间展布规律成为塔河油田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该区共识别和确定了三叠系的辫状河、曲流河典型地震相,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的低弯度河和巴楚组的潟湖—障壁相,泥盆系的三角洲相及奥陶系的岩溶相共六种地震相。三维地震资料的沿层振幅切片、反射强度斜率、波形分类、测井曲线是了解沉积体系格架、骨架砂体和储层展布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振幅平面图 三维地震解释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构造特征与油气远景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蒲仁海 车自成 任战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9-258,264,共11页
地层接触关系和区域沉积特征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同塔里木盆地整体一样,经历了古生代地台、中生代断陷、新生代拗陷3个发展阶段。本区自早古生代以来,曾发生过5次明显的区域性构造运动,据基底埋深、深断裂、地层厚度和分布等特征,可... 地层接触关系和区域沉积特征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同塔里木盆地整体一样,经历了古生代地台、中生代断陷、新生代拗陷3个发展阶段。本区自早古生代以来,曾发生过5次明显的区域性构造运动,据基底埋深、深断裂、地层厚度和分布等特征,可将本区分为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8个二级构造单元。油气远景区主要分布于且末以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塔里木盆地 油气运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初探 被引量:39
12
作者 蒲仁海 梅志超 唐忠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5-342,共8页
对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内部和顶底界共存在8个不整合面。据此可将侏罗系划分为7个沉积层序,各厚100~300m。每个沉积层序为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成因的异地正旋回,由低位和高位两个体系... 对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内部和顶底界共存在8个不整合面。据此可将侏罗系划分为7个沉积层序,各厚100~300m。每个沉积层序为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成因的异地正旋回,由低位和高位两个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以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展布沉积扇、辫状河、富泥低弯度河、曲流河等相带。高位体系域在现今盆地边界,缺失边缘相粗碎屑沉积,在盆地大面积内由曲流河或沼泽体系组成。不整合面、沉积层序和体系域均受构造升降─静止的多旋回运动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相 层序地层学 沉积层序 侏罗纪
下载PDF
呼和湖凹陷地震相 被引量:9
13
作者 蒲仁海 钟红利 范春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1-602,共2页
目的 预测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有利储集相带和复合圈闭。方法 在南屯组生油层系弱振幅反射背景上,识别沉积背斜、前积、退积、振幅异常等多种地震相类型,并将它们与测井、岩心及构造图分析相结合。结果 在凹陷内圈定了与主... 目的 预测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有利储集相带和复合圈闭。方法 在南屯组生油层系弱振幅反射背景上,识别沉积背斜、前积、退积、振幅异常等多种地震相类型,并将它们与测井、岩心及构造图分析相结合。结果 在凹陷内圈定了与主河口有关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扇等骨架砂体的展布,识别出了构造、岩性及复合等多种可能的有利圈闭。结论 南屯组可生油的半深 深湖相带只发育在深陷带和陡坡带,所圈定的陡坡水下扇体具有较好的生储盖和圈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湖凹陷 南屯组 地震相 圈闭预测
下载PDF
泥岩形成的前积反射 被引量:6
14
作者 蒲仁海 苏江玉 俞仁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4-628,682+516,共5页
在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上三叠统的大套泥岩中发现了一个由低速泥岩形成的自东向西的叠瓦状前积地震反射,它本身由三个朵叶体组成,每个朵叶的面积约为30~45km2,厚度为15~20m。如今有三口钻井揭示该前积反射为较低速深灰色纯泥岩所形成,... 在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上三叠统的大套泥岩中发现了一个由低速泥岩形成的自东向西的叠瓦状前积地震反射,它本身由三个朵叶体组成,每个朵叶的面积约为30~45km2,厚度为15~20m。如今有三口钻井揭示该前积反射为较低速深灰色纯泥岩所形成,发育于较高速的深灰、暗褐灰色含钙质泥岩背景中。前积体反映的古沉积斜坡坡度约为2.1°。因沉积背景为半深—深湖相,故该前积体可能为湖底泥质重力流沉积。在该区北部靠近轮南断裂附近下降盘相同层位还存在一个自北向南的前积反射,YQ2井揭示该前积体也由低速泥岩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积背景 重力流沉积 前积叶 储层 上油组
下载PDF
桑塔木油气藏相态的综合判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蒲仁海 郑冰 蔡其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STM低幅度构造油气藏 ,是一个具底水的油气同产的凝析油气藏 ,其地下为凝析气相、还是气液两相 ,由于缺乏高压取样测试资料而难以确认。前人据其所产油气性质和气油比判断为凝析气相 ,但发现井沙 2 9井中油组厚 7m...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STM低幅度构造油气藏 ,是一个具底水的油气同产的凝析油气藏 ,其地下为凝析气相、还是气液两相 ,由于缺乏高压取样测试资料而难以确认。前人据其所产油气性质和气油比判断为凝析气相 ,但发现井沙 2 9井中油组厚 7m的油气层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却无明显的高时差响应。相态判断对该油气藏评价、储量计算、开发方案部署等影响很大 ,作者从物理性质、气油比、组分Z值法、Φ值法、因子判别法、测井解释、气层低频地震响应正演模型及其在构造图上圈闭顶部低频范围与对应深度上测井响应的吻合性等 7种方法的综合分析 ,认为中油组为具凝析气顶和油环的油气藏。这一认识被后来所钻沙 5 1井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识别 地震响应 相态 低幅度油气藏 桑塔木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北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石树沟群地震层序划分与层序地层学解释 被引量:7
16
作者 蒲仁海 梅志超 唐忠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69-777,共9页
从地震资料入手,根据某些古凸起部位石树沟群内部存在的削截、上超、下超等不整合反射,将彩南地区石树沟群划分为3个地震层序。通过区域追踪以及钻井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这3个地震层序分别与头屯河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3个岩石地... 从地震资料入手,根据某些古凸起部位石树沟群内部存在的削截、上超、下超等不整合反射,将彩南地区石树沟群划分为3个地震层序。通过区域追踪以及钻井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这3个地震层序分别与头屯河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相对应。头屯河组顶界的不整合系构造抬升剥蚀所形成,属构造成因,齐古组顶界的不整合系丘形侧积作用所形成,属沉积成因。地震相分析表明这3个层序(组)为3期物源来自北北东向克拉美丽山的洪积扇沉积,其地层发育和沉积相特征受构造、物源和古气候3大因素的控制。在地震资料所揭示出的石树沟群内部和顶界不整合面附近及某些丘形、透镜形沉积体中,存在多种可能的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 地震相 石树沟群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阿克库勒凸起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尖灭圈闭预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蒲仁海 何发岐 +1 位作者 袁丽珍 宋杉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4-227,共4页
阿克库勒凸起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尖灭圈闭,可通过下述方法预测:(1) 将上三叠统标志层对齐,制作不同方向的钻井剖面对比图,发现中油组存在着两处相变尖灭;(2) 将中油组顶底界标定在半个反射周期内,顶界标在正极性波峰附近... 阿克库勒凸起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尖灭圈闭,可通过下述方法预测:(1) 将上三叠统标志层对齐,制作不同方向的钻井剖面对比图,发现中油组存在着两处相变尖灭;(2) 将中油组顶底界标定在半个反射周期内,顶界标在正极性波峰附近,底界标在波谷附近,因尖灭与波峰、波谷的振幅有关,中油组对应的弱 空白反射即为尖灭;(3)根据上、中、下油组砂岩及间互泥岩的厚度、速度及密度,结合今构造北倾的单斜背景,分别制作中油组砂体陡倾短距离尖灭,缓倾长距离尖灭时含油、气、水的地质模型及选用30 Hz 主频子波制作褶积地震模型验证,中油组和下油组上段砂体均向南尖灭。据此预测在中下油组有两个面积为56 km2 和160 km2 的砂岩尖灭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三角洲砂体 尖灭圈闭 三叠系 油气藏
下载PDF
论非构造油气藏综合勘探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蒲仁海 郑显华 +2 位作者 袁丽珍 刘海兴 郝继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2-526,共5页
通过研究构造演化和生烃与油气运聚散的关系,总结成功的地震相和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特殊地震处理和油气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3个层次、5类方法的非构造油气藏勘... 通过研究构造演化和生烃与油气运聚散的关系,总结成功的地震相和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特殊地震处理和油气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3个层次、5类方法的非构造油气藏勘探思路。3个层次及有关方法是:在盆地规模上进行整体、动态、综合研究,寻找有利油气聚集带;在有利油气聚集带规模上,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震地层学研究,寻找各类有效尖灭体和圈闭;在可能的圈闭基础上,利用地震烃类检测和化探技术进行圈闭评价。3个层次5类方法的全面研究和有机结合是减小非构造油气藏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构造圈闭 油气藏勘探 综合勘探 烃类检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地震相 被引量:10
19
作者 蒲仁海 梅志超 唐忠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1-247,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中煤系的广泛发育对地震速度和振幅的变化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利用地震相研究薄层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但在较密的二维测网上组合振幅异常在平面上的展布形态和延伸趋势,对于预测某些适当厚度的沉积体仍有较好的...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中煤系的广泛发育对地震速度和振幅的变化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利用地震相研究薄层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但在较密的二维测网上组合振幅异常在平面上的展布形态和延伸趋势,对于预测某些适当厚度的沉积体仍有较好的效果。根据侏罗系的各种反射标志,总结出该区八种地震相类型,解释为冲积扇、河道、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相。“湖沼相”是该区侏罗系主要的生油相带,主要的储集相为河道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 准噶尔盆地 侏罗纪
下载PDF
湖相退积反射的几个例子 被引量:4
20
作者 蒲仁海 杜金虎 +1 位作者 崔永谦 沈建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1,共5页
退积反射是地层厚度向凹陷中心减薄且其顶部被“削截”的一种反射现象 ,与一般发生在凹陷边缘地层顶界被削截减薄的情形不同。陆相盆地中退积反射较少见 ,一般仅出现在湖相沉积中 ,而且只有当湖平面快速长期上升和单一主物源碎屑供应逐... 退积反射是地层厚度向凹陷中心减薄且其顶部被“削截”的一种反射现象 ,与一般发生在凹陷边缘地层顶界被削截减薄的情形不同。陆相盆地中退积反射较少见 ,一般仅出现在湖相沉积中 ,而且只有当湖平面快速长期上升和单一主物源碎屑供应逐渐减少后退 ,引起可容空间大幅度增大时才可形成。它的退覆方向一般指示了单一主物源的方向。在湖相层序地层学中 ,具退积反射地层就是水进体系域 ,顶界即密集段 ,上覆为具前积反射或平行反射的高位体系域。具退积反射的水进体系域往往发生在较大级别的湖面升降旋回 (4~ 10 M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积反射 湖泊相 地震解释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