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普通电生理导管紧急临时心脏起搏 被引量:9
1
作者 楚建民 谭琛 +5 位作者 张澍 蒲介麟 马坚 方丕华 华伟 姚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90-491,共2页
为探讨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普通电生理导管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 5 1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在床旁无X线透视条件下插入普通 4极电生理导管 ,如有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插管成功 ... 为探讨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普通电生理导管行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 5 1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在床旁无X线透视条件下插入普通 4极电生理导管 ,如有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插管成功 ,观察起搏操作时间 ,可靠性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4 9例患者起搏成功 ,成功率 96 .1%。2例起搏失败的患者需要在X线透视下起搏成功。从穿刺开始到成功起搏的时间平均为 4± 1.7(3~ 5 )min ,起搏阈值为 1.5± 0 .7(0 .5~ 3)mA ,床旁X线片证实右室心尖部起搏 2 5例 ,右室流入道起搏 13例 ,右室流出道起搏 11例。起搏时间为 5± 3.7(3~ 9)天 ,在此起搏期间有 3例患者出现导管脱位不能有效起搏 ,经调整导管后重新起搏。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颈内静脉床旁盲插导管行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起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临时心脏起搏 导管 床旁 室性早搏
下载PDF
24例长QT综合征的诊疗经验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为东 陈柯萍 +3 位作者 华伟 蒲介麟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总结长QT综合征(LQTS)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4例已确立诊断为长QT综合征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临床病例,对其临床和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4例中,女22例、男2例,年龄最小9岁。14例为原发性LQTS,其中4例有明确家族... 目的总结长QT综合征(LQTS)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4例已确立诊断为长QT综合征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临床病例,对其临床和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4例中,女22例、男2例,年龄最小9岁。14例为原发性LQTS,其中4例有明确家族史。10例继发性LQTS中,5例为房室传导阻滞继发,4例为低钾血症、1例为药物继发。所有患者均有晕厥症状,1例伴听力障碍,8例症状发作前有明确的诱发因素,2例在休息或睡眠时发作。22例QTc延长,8例原发性LQTS患者心电图具特异性改变。所有原发性LQTS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2例行左侧胸交感神经切除术,3例置入起搏器,1例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入院后发作Tdp时,给硫酸镁、异丙肾上腺素、起搏器或电复律治疗有效。结论原发性LQTS,女性居多,发病年龄早,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发因素;继发性LQTS纠正病因后即能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晕厥 猝死
下载PDF
经静脉拔除114根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3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8 位作者 张澍 蒲介麟 华伟 陈柯萍 楚建民 方丕华 张奎俊 姚焰 陈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z1期153-,共1页
  目的我院自1996年起采用专业器械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共对114根电极导线进行了经静脉拔除,总结治疗结果和并发症.……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心脏穿孔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
4
作者 马坚 方丕华 +8 位作者 楚建民 张奎俊 姚焰 陈柯萍 华伟 蒲介麟 王方正 陈新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z1期115-116,共2页
  目的本文报道我院8例患者在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的心脏穿孔,总结其可能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
下载PDF
Carto标测指导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5
作者 楚建民 任振芳 +4 位作者 马坚 方丕华 华伟 蒲介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心脏外科术后的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折返环涉及无传导的或各向异性的传导障碍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这些障碍区并确定与折返环的关系,指导导管消融。方法:22例患者共26种IART进行了Cart... 目的:心脏外科术后的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折返环涉及无传导的或各向异性的传导障碍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这些障碍区并确定与折返环的关系,指导导管消融。方法:22例患者共26种IART进行了Carto标测,首先确定形成IART的基质以及与折返环的关系,并在其峡部消融。结果:22例患者诱发出27种心动过速,对其中26种进行标测,12种IART中心障碍区为三尖瓣环,其消融靶点在下腔静脉一三尖瓣环峡部;12种IART中心障碍区在右心房游离壁,其消融靶点在其周围;2种IART中心障碍区在房间隔,并在此障碍区下方消融成功。即刻成功21例,其中峡部消融成功者12例、游离壁消融成功者7例、间隔部消融成功者2例。平均随访(22±7)个月,20例无心律失常发生而不需用药。结论:可以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标测IART基质,这些基质构成IART的中心传导障碍区,消融靶点常常位于其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三维电解剖标测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