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运营模式的创新研究
1
作者 马婷婷 蒲利利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9期112-116,共5页
乡村旅游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从资源开发视角、业态运营视角、主体合作视角梳理出三大类乡村旅游运营模式。一是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创新,各乡村旅游地依托城市资源、旅游资源、交通资源、产业资源... 乡村旅游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从资源开发视角、业态运营视角、主体合作视角梳理出三大类乡村旅游运营模式。一是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创新,各乡村旅游地依托城市资源、旅游资源、交通资源、产业资源、新业态资源等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明确开发模式。二是乡村旅游业态融合模式创新,各乡村旅游地依托“乡村旅游+农业”“乡村旅游+教育”“乡村旅游+康养”“乡村旅游+地产”“乡村旅游+商业”等模式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及产品。三是乡村旅游组织协同模式创新,政府、乡村协会、农户、旅游企业、旅行社等根据各自优势和特点,多元化的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运营模式 创新
下载PDF
2000年以来敦煌市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特征
2
作者 蒲利利 陈兴鹏 +2 位作者 姜丽 马斌斌 逯承鹏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优化对推动敦煌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中选取2000—2019年统计数据,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等方法分析了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集中化程度上来看,敦煌市国内客源市场...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优化对推动敦煌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中选取2000—2019年统计数据,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等方法分析了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集中化程度上来看,敦煌市国内客源市场集中化程度不断增强,2019年地理集中指数为25.74;从客源吸引力来看,敦煌市国内客源市场半径基本保持在2166.92 km,且相对稳定;从区域变化特征来看,呈现出“三升三降一不变”的区域变化特征,形成“两高一低”的客源市场格局;从空间演变趋势来看,敦煌市国内容源市场表现出“主要客源市场中心化、重要客源市场集中化以及其他客源市场边缘化的特征”.总之,敦煌市需要强化客源市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走旅游业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市 地理集中指数 国内客源市场 空间结构 演变特点
下载PDF
融入生态安全的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功能布局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雪荻 陈兴鹏 +2 位作者 车磊 乔富伟 蒲利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83-2593,共11页
区域生态安全对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兰西城市群作为典型地区,将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PSA)应用到土地利用功能优化配置研究中,通过构建MSPA-GMOP-PLUS耦合模型,将生... 区域生态安全对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兰西城市群作为典型地区,将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PSA)应用到土地利用功能优化配置研究中,通过构建MSPA-GMOP-PLUS耦合模型,将生态安全纳入城市群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结构优化中,为区域布局优化提供了新思路。结果表明:(1)生态源地对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兰西城市群共有20个生态源地,生态核心总面积为43355.5 km^(2)。此外,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仍为最大(30.7%),生态边缘区面积也占19.2%,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缓冲地带。(2)基于MSPA的仿真模拟可以限制城市群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优于传统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新模式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占比分别由传统模式的30.17%、11.25%、55.58%优化至31.92%、10.70%和57.38%。优化结果不仅保证了优质生产空间的稳定性,而且有效确保了生态空间的可持续性。此外,不同开发情景的下土地利用布局结果,可以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制定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GMOP-PLUS耦合模型 土地利用功能 空间功能分区 兰西城市群
下载PDF
创新视角下的河西走廊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婷婷 蒲利利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在旅游高质量发展时代,创新乡村旅游并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河西走廊地区已形成景区依托型、文创艺术主导型、特色产业依托型、区域文化传承型、主题文化展示型、城市近郊型以及古村落创意型7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类型,打... 在旅游高质量发展时代,创新乡村旅游并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河西走廊地区已形成景区依托型、文创艺术主导型、特色产业依托型、区域文化传承型、主题文化展示型、城市近郊型以及古村落创意型7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类型,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村,但仍存在乡村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据此,文章基于创新视角提出河西走廊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产业化发展路径 创新 河西走廊
下载PDF
黄河之滨也很美——强省会背景下打造兰州水墨丹霞旅游大景区的建议
5
作者 薛昭军 蒲利利 《发展》 2023年第8期12-18,共7页
大景区是指体量大、旅游项目多,核心吸引物差异性大、唯一性强、吸纳能力强,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顺畅,过夜游客平均停留2天以上的景区,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品牌效应、巨大的带动作用。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资源禀赋独特,区... 大景区是指体量大、旅游项目多,核心吸引物差异性大、唯一性强、吸纳能力强,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顺畅,过夜游客平均停留2天以上的景区,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品牌效应、巨大的带动作用。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资源禀赋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具备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条件。本文在分析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资源禀赋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强省会背景下打造兰州水墨丹霞旅游大景区,带动“兰白定临一小时文化旅游经济圈”崛起的思路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吸引物 品牌效应 丹霞 区位优势 吸纳能力 旅游景区 黄河之滨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基于入境旅游时空差异视角的西北五省国际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斌斌 陈兴鹏 +2 位作者 鲁小波 蒲利利 郭子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时代背景,以协同发展理论为指导,基于入境旅游时空差异视角,就西北五省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进行研究。运用计量地理学中地理集中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经济学中赫芬达尔指数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时... 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时代背景,以协同发展理论为指导,基于入境旅游时空差异视角,就西北五省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进行研究。运用计量地理学中地理集中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经济学中赫芬达尔指数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角度测算和分析了2006—2016年相关旅游经济数据,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实证剖析了2006—2016年间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研究发现:(1)2006—2016年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入境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极为显著,且入境旅游差异程度在不断扩大;(2)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势不明显;(3)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化结构在近11年间未发生明显改变,单核极化格局未被打破。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文章对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国际旅游目的地与入境旅游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与剖析,并提出了西北五省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发展路径,即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高铁、航空、智慧旅游等新业态为驱动,以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遗产为着力点,以兰新高铁、宝兰高铁及国内外主要航线为旅游发展轴线,以西安、敦煌等国际旅游名城为入境客流集散域,形成区域内“点—轴—域”协同互补式入境旅游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入境旅游时空差异 协同发展 国际旅游目的地
下载PDF
丝绸之路文化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7
作者 蒲利利 王三北 《现代商业》 2022年第32期129-134,共6页
本文以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的路径为目的,通过对文献梳理、入境旅游人次和增长率的统计分析后发现:传统丝绸之路随着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合流和交互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交流形式和手段的重... 本文以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的路径为目的,通过对文献梳理、入境旅游人次和增长率的统计分析后发现:传统丝绸之路随着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合流和交互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交流形式和手段的重构,对传统丝绸之路交流过程中产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出新的挑战;2010年~2019年丝绸之路沿线主要的省份除了部分年份以外低于全国水平以外,其他时间均高于全国增长水平,自2015年以来甘肃、陕西、宁夏、新疆四省区的旅游人次增长率均高于全国旅游人次增长率;旅游成为丝绸之路交流的热点,能够有效发挥媒介作用,成为新时代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三者的传播者和弘扬者,为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人流 物流 信息流 旅游 文化复兴
下载PDF
浅谈魏晋时期儒学的新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蒲利利 《沧桑》 2014年第1期77-78,86,共3页
魏晋时期,帝国的重建文化又一次走向整合,形成了广汲博纳、气势磅礴的胡汉、中印文化大融合时期。玄学是对两汉经学表现形式上的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不断地兴起,展开"自然与名教的争辩&... 魏晋时期,帝国的重建文化又一次走向整合,形成了广汲博纳、气势磅礴的胡汉、中印文化大融合时期。玄学是对两汉经学表现形式上的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不断地兴起,展开"自然与名教的争辩",其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在玄学思想影响下开始放荡不羁的社会生活,玄风兴起的魏晋时代,传统的儒学开始玄学化,注经数量多,经学家群起,并与道教思想互补有了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竹林七贤 儒学 玄学
下载PDF
甘肃黄河文化与丝路文化的精神特质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课题组 王三北 +8 位作者 蒲利利 蔡立群 高亚芳 薛昭军 唐维晨 吕文涓 吴永斌 蔺国勤 颜震楠 《发展》 2021年第8期12-19,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甘肃富集的文化资源当中,尤以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最具代表性。本文就传承弘扬甘肃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助力文化强省建设进行初步研究,并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世界文明史 敦煌研究院 文化强省建设 丝路文化 华夏文明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丝绸路 阳关情——旅游文学在阳关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10
作者 蒲利利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4年第4期73-74,共2页
阳关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在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丝绸路、阳关情,文人寻诗时,更是寓情于诗时。阳关对多种文化意蕴的融合,使其成为展现边塞情、离别情的文化载体,反过来又能助推阳关旅游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阳关 离别诗 边塞情 旅游业
下载PDF
高原民族聚居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丽 蒲利利 +1 位作者 薛华菊 姚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9期14-17,共4页
当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发展热点,依托高原民族聚居区资源优势,黄南州与青海省文旅厅联合打造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对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8~2019年黄南州文化和旅游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权... 当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发展热点,依托高原民族聚居区资源优势,黄南州与青海省文旅厅联合打造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对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8~2019年黄南州文化和旅游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权重法、耦合度与同步性等模型,对示范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测度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南州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 耦合协调
下载PDF
河西走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婷婷 蒲利利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95-101,共7页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热点,河西走廊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汇重要的展示区,也是甘肃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区。通过分析河西走廊丝路文化串联区域一体化发展空间,以及政策叠加等发展优势和发展问...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热点,河西走廊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汇重要的展示区,也是甘肃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区。通过分析河西走廊丝路文化串联区域一体化发展空间,以及政策叠加等发展优势和发展问题,提出文旅产业要素充分融合,构建多元业态;文旅IP优质内容带动文旅产业发展;“5W+4P”模式联合推广文旅市场等几种发展路径,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文旅产业 融合发展 路径
下载PDF
Porter战略理论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以黄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13
作者 姜丽 蒲利利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第17期111-113,共3页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我国研究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黄南州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高质量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基于Porter战略理论分析得出黄南州文旅...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我国研究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黄南州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高质量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基于Porter战略理论分析得出黄南州文旅融合发展存在文旅品牌文化的价值观不强、文旅产业链不完整、文旅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文旅融合协调体系不健全及文旅融合机制的延续能力欠缺等问题,并提出创造文旅品牌独特的价值观、延伸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强化文旅融合市场意识、建立文旅融合长效机制等相应的对策以推动黄南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案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er战略理论 文旅融合 高质量 对策 黄南州
下载PDF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4
14
作者 马斌斌 陈兴鹏 +1 位作者 马凯凯 蒲利利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0-199,共10页
以全国首批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空间分析模型,就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衡态势、分布密度进行定量化表征。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了梳理识别,... 以全国首批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空间分析模型,就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衡态势、分布密度进行定量化表征。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了梳理识别,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规律与类型结构特征。最后,运用地理联系率、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剖析了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全国的分布呈现两个高密度区和三个次级高密度区。②重点村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自然资源富集的东部地区,多以省会城市、主干路网为核心呈寄生状向周围扩散。③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结构中,文化民俗类乡村旅游地所占比例最高,各目的地类型在全国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城郊休闲游憩型在西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特色产业主导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④乡村旅游重点村产品结构中,文旅融合型产品占比最高,各类型产品形态在全国的分布呈现集聚性特征,体验观光型产品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休闲度假型产品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⑤资源禀赋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规模、交通区位条件、政策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重点村 乡村旅游 空间分布特征 类型结构特征 文旅融合 休闲度假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Tourists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Lanzhou City, China 被引量:3
15
作者 PU Lili LU Chengpeng CHEN Xingpe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6期1087-1097,共11页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HP model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fuzzy cognition, this paper builds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rura...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HP model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fuzzy cognition, this paper builds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cluding resource value,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ception conditions with three criterion layers, and 25 evaluation factors. We recovered 574 valid questionnaires through two online forms and field research in Lanzhou city, and then used them to complet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four main aspects of the tourists’ perspective on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Firstly, rural tourists are concerned about higher service facilities. The evalua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ception conditions, and touris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acilities of the reception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reception condition value accounts for a more concentrated 8–10 points(61.4%), which is higher than environmental elements(58.87%) and the value of the resource itself(54.26%). Secondly, tourists’ attention to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focuses on the pleasurable(0.1152), tour line design(0.1014), experience(0.0765), ornamental(0.0747) and other aspects. Thirdly,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mainly focuses on nature(4508), environmental safety(4469), pleasantness(4387), accommodation conditions(4367), tour line design(4363)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Fourthly, the cogni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s basically given priority with 6–9 point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ortion. However, rural tourists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educa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sense of acquisition is relatively low. Through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naturalness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reception conditions, and the enjoyment of external traffic and resource value, the overall benefit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s maximiz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RECOGNITION tourist perspective AHP Lanzhou 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