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邓贤和他的读者
1
作者
蒲卫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46,共2页
1 作为一名作家,邓贤知道作品只有在被人阅读时,才能成为“艺术”,于是他怀着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去考查、收集素材,呕心沥血地爬着文字的长梯。他的严谨态度使他在写完大国之魂》后成为抗战史专家,写完《中国知青梦》后成为知青们的英雄。
关键词
语言
作品
作家
对读
主语
小说时空
呕心
情节性
战史
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抵抗的语言与语言的抵抗——罗兰·巴尔特的写作观评述
2
作者
蒲卫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80-86,共7页
罗兰·巴尔特之作为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最有影响的现代大师这一点,已为世界公认.但在国内,萨特的知名度显然是远远高于巴尔特的.罗兰·巴尔特既是著名的结构主义大师、符号学家,又跻身于解构主义阵营;既是极为重要的批评家,...
罗兰·巴尔特之作为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最有影响的现代大师这一点,已为世界公认.但在国内,萨特的知名度显然是远远高于巴尔特的.罗兰·巴尔特既是著名的结构主义大师、符号学家,又跻身于解构主义阵营;既是极为重要的批评家,也是继蒙田之后最富才华的散文家;同时,无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或是释义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尔特
语言结构
写作活动
文学语言
萨特
写作观
作家
结构主义
符号学
抵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境漫议
3
作者
蒲卫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1-63,共3页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性,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可以置于不同的理论构架中去研究。意境可以被理解为意象的格式塔。所谓意境的情景交融,实是指相对独立之“景”,由于灌注了作者之意(情)而成为意象,使意象具有了某种张力,从而在...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性,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可以置于不同的理论构架中去研究。意境可以被理解为意象的格式塔。所谓意境的情景交融,实是指相对独立之“景”,由于灌注了作者之意(情)而成为意象,使意象具有了某种张力,从而在人心中能形成一格式塔(完形),即意境。例如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二句共六个词组,每个词组一个意象,各词组互不关联地出现。后二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透出万千落寞无奈,在读者心中,前述六个单独的意象便被那种落寞无奈的意绪灌注而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味之不尽的意境。 意象的格式塔,可以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去分析。从创作方面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意象
漫议
格式塔
完形
中国诗词
天人合
联结起
意境的创造
意绪
原文传递
题名
邓贤和他的读者
1
作者
蒲卫宁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46,共2页
文摘
1 作为一名作家,邓贤知道作品只有在被人阅读时,才能成为“艺术”,于是他怀着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去考查、收集素材,呕心沥血地爬着文字的长梯。他的严谨态度使他在写完大国之魂》后成为抗战史专家,写完《中国知青梦》后成为知青们的英雄。
关键词
语言
作品
作家
对读
主语
小说时空
呕心
情节性
战史
文字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抵抗的语言与语言的抵抗——罗兰·巴尔特的写作观评述
2
作者
蒲卫宁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80-86,共7页
文摘
罗兰·巴尔特之作为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最有影响的现代大师这一点,已为世界公认.但在国内,萨特的知名度显然是远远高于巴尔特的.罗兰·巴尔特既是著名的结构主义大师、符号学家,又跻身于解构主义阵营;既是极为重要的批评家,也是继蒙田之后最富才华的散文家;同时,无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或是释义学中。
关键词
罗兰·巴尔特
语言结构
写作活动
文学语言
萨特
写作观
作家
结构主义
符号学
抵抗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境漫议
3
作者
蒲卫宁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1-63,共3页
文摘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性,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可以置于不同的理论构架中去研究。意境可以被理解为意象的格式塔。所谓意境的情景交融,实是指相对独立之“景”,由于灌注了作者之意(情)而成为意象,使意象具有了某种张力,从而在人心中能形成一格式塔(完形),即意境。例如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二句共六个词组,每个词组一个意象,各词组互不关联地出现。后二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透出万千落寞无奈,在读者心中,前述六个单独的意象便被那种落寞无奈的意绪灌注而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味之不尽的意境。 意象的格式塔,可以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去分析。从创作方面看。
关键词
意境
意象
漫议
格式塔
完形
中国诗词
天人合
联结起
意境的创造
意绪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C95-4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邓贤和他的读者
蒲卫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抵抗的语言与语言的抵抗——罗兰·巴尔特的写作观评述
蒲卫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意境漫议
蒲卫宁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