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介导饮食对于肥胖表型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管慧慧 刘成林 +3 位作者 蒲彦霓 戴宇翔 宗耕 郑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1-729,共9页
目的探索肠道微生物与饮食以及肥胖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8月在上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纳入8名自我报告健康的志愿者。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研究对象的肥胖表型数据,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3天24 h饮食回顾数据,并采集志愿者的... 目的探索肠道微生物与饮食以及肥胖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8月在上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纳入8名自我报告健康的志愿者。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研究对象的肥胖表型数据,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3天24 h饮食回顾数据,并采集志愿者的粪便样本。对肠道微生物进行核酸提取和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并运用鸟枪法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志愿者肠道菌群特征;对志愿者进行肠型分析和饮食结构分析;最后综合探讨肠道菌群与饮食结构及肥胖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8名志愿者(6名男性、2名女性)年龄为22~28岁,根据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志愿者可分成两种肠型:拟杆菌型和普氏菌型。肠道菌群和饮食结构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普氏菌型的志愿者食用更多的十字花科蔬菜、精加工谷物和全谷物。线性相关分析表明,相对丰度前20的菌属或菌种与肥胖表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的相对丰度与躯干脂肪含量、全身脂肪含量呈正相关;普氏菌属(Prevotella)或人体普氏菌(Prevotella copri)的相对丰度与躯干脂肪含量、腰腹部Android区域脂肪含量、髋部Gynoid区域脂肪含量和全身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肠道菌群可能介导饮食对于肥胖表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饮食 肥胖表型 Android区域脂肪 Gynoid区域脂肪
下载PDF
高血压人群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楼涛 蒲彦霓 +2 位作者 孙仲汉 戴宇翔 郑琰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5期760-771,共1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间肠道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物的差异。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7例非冠心病患者,根据血压情况分为非高血压组(n=22)和高血压组(n=55)。收集2组患者的粪便样...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间肠道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物的差异。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7例非冠心病患者,根据血压情况分为非高血压组(n=22)和高血压组(n=55)。收集2组患者的粪便样本和血液样本,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通过靶向代谢组技术测定粪样本中短链脂肪酸和血液循环胆碱通路代谢物含量,比较2组患者菌群构成及其代谢物的差异。结果非高血压组患者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高血压组,2组间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物种层面上,肠道中14种菌的相对丰度在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单形巨单胞菌(Megamonas funiformis)、多枝梭菌(Clostridium ramosum)等。根据这些差异菌构建肠道微生物综合评分,此评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相应占比降低76%。血液中的肠道微生物参与产生的氧化三甲胺相关代谢物以及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代谢物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菌与代谢物相关性分析发现毛螺旋菌(Parasutterella excrementihominis)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物负相关,与氧化三甲胺正相关。结论非高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有差异,为进一步探索高血压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联以及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高血压 宏基因组测序 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