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F-1α和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潘高峰 刘维燕 +4 位作者 潘智裕 史荣亮 丁军彬 谢蕴 蒲文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368-1370,1374,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对获取的77例PTC患者(实验组)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照组)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对获取的77例PTC患者(实验组)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对照组)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3%和7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和25.00%(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均无关(P>0.05)。在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标本的HIF-1α和VEGF阳性率分别为82.76%和89.66%,高于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58.33%和64.58%(P<0.05)。HIF-1α阳性率和VEGF阳性率均与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和VEGF在PTC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与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原文传递
人血白蛋白在重症烧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兴旺 齐旭辉 +5 位作者 杨绍贤 张龙 金少华 杨涛 蒲文兰 李传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患者烧伤休克早期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附属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患者烧伤休克早期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附属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1例,对照组36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抗感染治疗,保护各脏器功能,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银离子敷料包扎创面等处理。试验组患者烧伤后第1个24 h输入胶体液量的50%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和新鲜冰冻血浆于烧伤后8 h内输注,剩余50%胶体液量在烧伤后16 h内输注,人血白蛋白液于烧伤12 h后进行输注;烧伤后第2个24 h的胶体液量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液输注;烧伤后第3、4个24 h根据血常规和生化检查补充人血白蛋白液。对照组患者烧伤后第1个24 h输入胶体液量的50%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500 mL和新鲜冰冻血浆于烧伤后8 h内输注,剩余50%胶体液量(新鲜冰冻血浆)在烧伤后16 h内输注;烧伤后第2个24 h的胶体液量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人血白蛋白液,人血白蛋白液于烧伤36 h后输注;烧伤后第3、4个24 h根据血常规和生化检查补充人血白蛋白液。统计2组重症烧伤患者烧伤后第1、2、3、4个24 h输注的胶体液量、液体总入量、白蛋白补入量、每小时尿量;记录重症烧伤患者烧伤后第1、2、3、4个24 h血清白蛋白含量及烧伤48 h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情况;计算2组烧伤48 h后休克指数。数据比较采用非配对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烧伤后第1、2、3、4个24 h,试验组输入胶体液量分别为(0.37±0.15)、(0.23±0.10)、(0.07±0.01)、(0.02±0.01)mL·kg^(-1)·%TBSA^(-1),均少于对照组[(0.58±0.17)、(0.29±0.09)、(0.08±0.01)、(0.05±0.01)mL·kg^(-1)·%TBSA^(-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59、2.752、4.378、13.130,P<0.05);烧伤后第1、2、3、4个24 h,试验组液体总入量分别为(2.31±0.21)、(1.56±0.10)、(1.01±0.13)、(1.02±0.13)mL·kg^(-1)·%TBSA^(-1),均少于对照组[(2.55±0.22)、(1.62±0.14)、(1.13±0.25)、(1.09±0.25)mL·kg^(-1)·%TBSA^(-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4、2.183、2.689、1.568,P<0.05);试验组患者烧伤后第1、2个24 h的白蛋白补入量分别为(76.64±4.26)、(67.43±7.20)g,均高于对照组[(62.57±4.43)、(55.72±4.89)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90、8.230,P<0.05);试验组伤后第3、4个24 h的白蛋白补入量分别为(44.07±4.46)、(24.49±5.25)g,均低于对照组[(46.68±6.06)、(38.65±7.01)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9、10.110,P<0.05);试验组患者烧伤后第1、2、3个24 h的尿量均高于对照组,烧伤后第4个24 h的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3、2.194、3.591、11.170,P<0.05);烧伤后第1、2、3、4个24 h,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5、4.517、40.140、3.544,P<0.05)。烧伤48 h后,试验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分别为(36.57±6.48)%、(121.16±13.16)g/L、(209.54±32.57)×10^(9)/L,与对照组[(39.83±7.47)%、(134.64±18.94)g/L、(116.72±39.84)×10^(9)/L]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1、3.662、5.003,P<0.05);试验组血小板水平(30.67±9.27)mg/L,高于对照组[(40.52±7.6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0,P<0.05)。烧伤48 h后,试验组休克指数0.64±0.13,对照组休克指数0.76±0.1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9,P<0.05)。结论烧伤休克期早期使用人血白蛋白可以有效扩容,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液体复苏总入量,恢复脏器功能不全,为重症烧伤患者救治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血清白蛋白 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