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异丙嗪与5-氟尿嘧啶治疗寻常疣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蒲新露 孟亚东 +1 位作者 宋万里 季天浩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2872-2873,共2页
目的对比盐酸异丙嗪和5-氟尿嘧啶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寻常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盐酸异... 目的对比盐酸异丙嗪和5-氟尿嘧啶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寻常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盐酸异丙嗪局部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有效率为81.67%(4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红肿、瘙痒、水疱、溃疡,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盐酸异丙嗪,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可用于临床首选而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异丙嗪 5-氟尿嘧啶 寻常疣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在梅毒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蒲新露 季必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62-63,共2页
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主要为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体内免疫受到抑制。在常规驱梅的基础上使用免疫调节剂,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梅毒患者转阴率,为治疗梅毒提供新思路,因此研究免疫调节剂在梅毒治疗中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 免疫调节剂 梅毒 治疗
下载PDF
TSLP、SAA、IL-8在不同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
3
作者 蒲新露 宋万里 +2 位作者 张娟 沙嫣琳 孟亚东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5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8(IL-8)在不同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9月在本院确诊与治疗的86例皮炎湿疹类疾病...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8(IL-8)在不同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9月在本院确诊与治疗的86例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为疾病组,其中接触性皮炎46例、湿疹22例、特异性皮炎18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3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纳入对象的血清TSLP、SAA、IL-8水平,分析不同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各项指标的水平变化。所有患者行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2周后进行治疗效果评价,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SLP、SAA、IL-8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TSLP、SAA、IL-8水平对皮炎湿疹类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SLP、SAA、IL-8水平明显较高(P<0.05)。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异性皮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7.39%、59.09%、61.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各组患者血清TSLP、SAA、IL-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血清TSLP、SAA、IL-8水平均下降,且有效组各指标水平更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LP、SAA、IL-8水平对皮炎湿疹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均有较好的评估价值(P<0.05)。结论不同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血清中的TSLP、SAA、IL-8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其水平变化与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湿疹 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淀粉样蛋白A 白介素-8
下载PDF
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7、33和γ干扰素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蒲新露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检测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清及全血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27、干扰素(IFN)-γ及IL-33水平变化,探讨三者在梅毒免疫应答中的相关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前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门诊就诊的早期梅毒患者70例,... 目的检测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清及全血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27、干扰素(IFN)-γ及IL-33水平变化,探讨三者在梅毒免疫应答中的相关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前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门诊就诊的早期梅毒患者70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梅毒血清转阴组、梅毒血清未转阴组,最终每组入选25例,同时收集25例正常健康人血清及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对各组患者行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血清及全血标本中的IL-27、IFN-γ及IL-33水平变化。结果ELISA显示治疗前,实验组两组中IL-2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转阴组IL-27水平高于梅毒血清未转阴组(P<0.05)。治疗后,梅毒血清转阴组患者较治疗前IL-27水平无明显变化,梅毒血清未转阴患者较治疗前IL-27水平升高(P<0.05);治疗前,实验组两组中IL-3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转阴组IL-33水平与梅毒血清未转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梅毒血清转阴组患者IL-3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梅毒血清未转阴组、正常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L-33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实验组两组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未转阴组IFN-γ水平高于梅毒血清转阴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两组中IFN-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荧光定量PCR显示结果与ELISA结果一致。结论IL-27、IFN-γ、IL-33在早期梅毒患者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IL-27、IFN-γ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更有意义,对于早期梅毒患者,体内IL-27与IFN-γ水平越高,其经过规则治疗后,其梅毒血清学转阴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早期 白细胞介素-27 白细胞介素-33 Γ-干扰素
下载PDF
2%酮康唑乳膏联合盐酸多西环素在成年女性寻常痤疮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宋万里 蒲新露 +1 位作者 季天皓 孟亚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2%酮康唑乳膏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成年女性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6例成年女性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研究组(6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西环... 目的:探讨2%酮康唑乳膏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成年女性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6例成年女性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研究组(6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2%酮康唑乳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周后观察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疗效、皮肤生理指标情况,统计两组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经皮水分丢失量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表皮含水量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酮康唑乳膏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成年女性寻常痤疮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强疗效,促进皮肤屏障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康唑乳膏 多西环素 寻常痤疮 疗效 皮肤生理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中药内调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孟亚东 蒲新露 +1 位作者 宋万里 张娟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9期81-83,8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调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内调和外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消... 目的:观察中药内调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内调和外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疼痛程度、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统计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红斑消退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止痛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G、IgM及Ig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IgG、IgM及IgA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P和IL-1β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SP、IL-1β及IL-10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中药内调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能够快速缓解疼痛症状,促进创面快速愈合,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并能显著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带状疱疹 中药内调外敷 神经痛 炎性细胞因子 安全性
下载PDF
梅毒少见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蒲新露 季必华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87-290,共4页
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同性恋人群性行为的变化,合并HIV感染,孕期梅毒未发现及孕期前后3个月内未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等因素,均可导致梅毒感染者发生皮肤黏膜、骨关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少见或不典型病变... 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同性恋人群性行为的变化,合并HIV感染,孕期梅毒未发现及孕期前后3个月内未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等因素,均可导致梅毒感染者发生皮肤黏膜、骨关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少见或不典型病变,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概述近年来报道的梅毒少见临床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路,及早发现及诊断梅毒,减少梅毒引起的系统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皮肤表现 内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