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高青砂岩体物源方向与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蒲玉国 吴时国 +3 位作者 李道轩 宋建勇 刘元 王建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认识与钻探实际资料等,从区域沉积特征、地震相特征、砂体分布、岩相特征和微观沉积特征等方面对高青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西北部青成凸起区沉积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接受了沉...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认识与钻探实际资料等,从区域沉积特征、地震相特征、砂体分布、岩相特征和微观沉积特征等方面对高青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西北部青成凸起区沉积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接受了沉积,到下第三系末,因东营运动才出露水面而成为凸起而被剥蚀,在该凸起北缓坡带残留有下第三系的沉积,凹陷南部缓坡带具有前缘端部的沉积,在此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高青砂岩体物源区应为南部的鲁西隆起区,而非西北部的青成凸起区,其为源自南鲁西隆起而发育的由多个前缘砂朵叶体与前三角洲泥岩朵叶体叠加的复合体的新观点,并由此研究总结出了该砂岩体的沉积特征与模式;据此研究成果与勘探实践,提出了该砂岩体边角区是寻找小型岩性及岩性构造油气藏的有利相带,前三角洲泥相带部位是寻找隐蔽浊积岩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同时由于青成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由此该区沙二段沉积的厚砂体———正理庄砂岩体,其物源方向也应来自南鲁西隆起区,其滚动勘探方向与潜力区应进行重新认识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方向 砂岩体 模式研究 东营凹陷 沉积特征 下第三系 地震相特征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砂体分布 东营运动 综合研究 鲁西隆起 研究成果 有利相带 有利区带 勘探方向 西北部 缓坡带 隆起区 三角洲 凸起 特征和 物源区
下载PDF
流体势原理在注水油田开发中的潜力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蒲玉国 李道轩 +2 位作者 王斌 徐亮 于红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50,共6页
油田的注水开发同其成藏一样,本质上都遵循了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即开发中可动的油气一部分 将运聚到更低势区的油井而被采出,另一部分将它集在圈闭中无并控制的低势闭合区而成为开发中所谓的潜力区。文中 应用流体势... 油田的注水开发同其成藏一样,本质上都遵循了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即开发中可动的油气一部分 将运聚到更低势区的油井而被采出,另一部分将它集在圈闭中无并控制的低势闭合区而成为开发中所谓的潜力区。文中 应用流体势原理,对潜力区进行了本质上的阐述,指出注水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两个方面,由此 分析研究了目前注水老油田潜力区的形成原因,划分出三种基本类型,并总结了其特征与分布形式;在此研究认识的基础 上,应用于纯化油田的挖潜增效工程,在三种类型的潜力区中均获得了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尤其在高注低采的实例中, 通过分析研究其流体势格局与低势闭合区形成分布状况后,在该低部位特高含水区的更低部位打井获得了初产不含水的 显著效果,同时原高含水报废多年的老并适时恢复生产(动态型潜力区)等方面也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由此突破了目 前老油田所谓的潜力区即是正向型微构造区而缺乏油田中因水动力作用及变化对潜力区形成作用的认识与实践的局限 范围,从而拓开了注水油田的挖潜方向,展示了注水油田可观的潜力,对目前注水油田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具有现实的参 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 水动力 注水油田 油田开发 油田注水
下载PDF
剩余油“势控论”的初步构建及再生潜力区模式 被引量:20
3
作者 蒲玉国 吴时国 +2 位作者 冯延状 吴忠新 郑继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7-11,15,共6页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潜力区的新类型与新领域.由此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剩余油的“势控论”理论,摆脱了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富集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的束缚,同时,建立了“动态富集再生油藏成藏模式”,为目前油田剩余油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开拓提供了理论基础,拓展了油田的挖潜领域与方向.这将对我国老油田后期的挖潜与提高采收率,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停产与半停产油藏的产能恢复及废弃油藏的再度开发等二次采油期的延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控论 再生油藏 运聚单元 成藏模式 潜力区 采收率
下载PDF
东营凹陷纯梁地区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蒲玉国 荣启宏 +2 位作者 宋建勇 郑希敏 高黎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8-22,共5页
纯梁地区位于东营凹陷西南部的博兴洼陷 ,1 965年至 1 998年已发现下第三系的 9个油田和 1个气田 ,但油气探明程度仍低于 50 % ,具有继续滚动勘探开发的资源基础。纯梁地区具有典型的复式环状平面油气分布规律和纵向“三段式”压力分布... 纯梁地区位于东营凹陷西南部的博兴洼陷 ,1 965年至 1 998年已发现下第三系的 9个油田和 1个气田 ,但油气探明程度仍低于 50 % ,具有继续滚动勘探开发的资源基础。纯梁地区具有典型的复式环状平面油气分布规律和纵向“三段式”压力分布规律 ,浅层和中深层形成“砂储泥盖”式常压油气藏和异常高压油藏 ,深层发育异常高压特种油气藏。所谓特种油气藏位于“三段式”压力剖面最下部 ,由“砂泥孔缝等压储渗体”与上覆泥岩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配合而形成特殊圈闭条件。认为纯梁地区的石村断裂带和博兴断裂带附近以及洼陷内是近期勘探浅—中深层小型牵引构造类油气藏和岩性 构造及岩性 地层类油气藏的重要潜力区 ;博兴洼陷西北部高 7井区较深层存在高含油气丰度的特种油气藏 ,博兴洼陷西北部是勘探后期扩大勘探领域、寻找新类型油气藏的重要潜力区。图 4表 2参 2(王孝陵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 油气勘探 东营凹陷 纯梁地区
下载PDF
高渗透大厚层油藏水淹模式及潜力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蒲玉国 吴时国 +2 位作者 宋建勇 王伟锋 王建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8,共8页
为对我国老油田后期挖潜、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等提供新的思路,拓展老油田挖潜的领域与方向,以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沙三中纯47块高渗透大厚层高含水油藏为例,对其水淹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 为对我国老油田后期挖潜、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等提供新的思路,拓展老油田挖潜的领域与方向,以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沙三中纯47块高渗透大厚层高含水油藏为例,对其水淹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块油层水淹程度仅80%左右,剩余油在平面上分布于区块的绝大部分区域,且与构造高低无明显关系,纵向上主要集中于层段的上部,尤其是位于该块西北区构造低部位的北断层区潜力单元,是与目前老油田潜力区主要局限于正向型微构造区所不同的新类型与新领域。在此系统研究与总结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高渗透大厚层油藏水驱与水淹模式图,同时提出了剩余油动态富集形成再生油藏的新观点,并建立了剩余油动态运移富集形成再生油藏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高含水油藏 水淹模式 动态油水界面 再生油藏 剩余油 油藏潜力
下载PDF
正理庄高39块火成岩油藏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蒲玉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0-14,共5页
方法应用精细构造图进行交汇作图的方法,对高39块火成岩上、下圈闭进行重新认识。目的解决该块油气藏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结果高39块火成岩油藏在平面上沿南西—北东方向呈独立三小块零星分布:纵向上仅分布于火成岩下部的圈闭内。结... 方法应用精细构造图进行交汇作图的方法,对高39块火成岩上、下圈闭进行重新认识。目的解决该块油气藏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结果高39块火成岩油藏在平面上沿南西—北东方向呈独立三小块零星分布:纵向上仅分布于火成岩下部的圈闭内。结论火成岩的侵入时间和空间位置是决定该块油气聚集和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油藏 油气聚集 油气分布 地质勘探
下载PDF
三维地震在纯化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蒲玉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51,共4页
纯化油田构造十分复杂。通过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精细结合,对其宏观及微观构造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并经构造与动态的一致性检验,确定其油藏类型,认为原来所谓层状断块油藏实为受复杂断层控制的层状构造油藏;再依据老油田潜力区的控... 纯化油田构造十分复杂。通过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精细结合,对其宏观及微观构造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并经构造与动态的一致性检验,确定其油藏类型,认为原来所谓层状断块油藏实为受复杂断层控制的层状构造油藏;再依据老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判定小断层对油层的封堵分割作用是形成潜力区的主要因素,确定出3种主要的潜力区,打井实施后取得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尤其是非主流线区的构造低部位,可视为注水中水力遮挡富油区,是一种新的挖掘潜力方向。将三维地震资料与大量钻井资料相结合,在老油田稳水控油、增储上产的研究中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获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油田开发 应用
下载PDF
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模式 被引量:12
8
作者 荣启宏 蒲玉国 +2 位作者 宋建勇 周传宏 吴忠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49,共7页
目前已开发的老油田,主要以构造为其主控因素,尤其复杂断裂油田,它们是目前产量构成及挖潜的主体;由此围绕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的系统研究及模式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复杂断裂... 目前已开发的老油田,主要以构造为其主控因素,尤其复杂断裂油田,它们是目前产量构成及挖潜的主体;由此围绕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的系统研究及模式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复杂断裂油田-纯化油田为例证,在三维地震理论与实际分辨率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研究总结出了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的基本模式。该成果已在老油田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显然,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模式,在东部老油田的挖潜中具有参考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分辨率 小构造 复杂断裂油田开发
下载PDF
复杂断裂低渗透薄互层纯化油田开发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荣启宏 蒲玉国 +3 位作者 李道轩 宋建勇 周传宏 蒋青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67,共4页
纯化油田断裂的复杂性在济阳坳陷具有典型性 ,油藏储集层为低渗透、薄互层 ,因此油田开发 3 0年中的主要矛盾是平面与层间矛盾。以早期构造模型和精细构造模型为基础 ,以增储上产为核心 ,先后进行了弹性开发、注水开发、加密完善、分层... 纯化油田断裂的复杂性在济阳坳陷具有典型性 ,油藏储集层为低渗透、薄互层 ,因此油田开发 3 0年中的主要矛盾是平面与层间矛盾。以早期构造模型和精细构造模型为基础 ,以增储上产为核心 ,先后进行了弹性开发、注水开发、加密完善、分层开采、滚动探边、零星完善及注采结构调整等 ,很好地解决了油田平面矛盾并缓解了层间矛盾。近年来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剩余油富集区实质上位于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控制而形成的低势闭合区 ,在构造低部位特高含水区的更低部位钻井 ,仍可获得不含水井的显著效果 ,这是与正向型微构造区不同的新类型与新潜力领域 ,对注水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油田 开发模式 复杂断裂低渗透薄互层 构造模型
下载PDF
东营凹陷纯西地区辉绿岩岩体的相带识别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建勇 吴时国 +1 位作者 蒲玉国 刘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43,共4页
根据东营凹陷西南部纯化油田辉绿岩岩体的岩性、电性及地震等特征,该岩体分带明显,可划分为中心相、边缘相、边外相,岩体电性特征分为渐变型、台阶式渐变型、上部跳跃渐变型、中部凹陷型等4种类型,岩体地震相可划分为破碎地震相、粘连... 根据东营凹陷西南部纯化油田辉绿岩岩体的岩性、电性及地震等特征,该岩体分带明显,可划分为中心相、边缘相、边外相,岩体电性特征分为渐变型、台阶式渐变型、上部跳跃渐变型、中部凹陷型等4种类型,岩体地震相可划分为破碎地震相、粘连地震相、串层位地震相、眼状地震相等4种类型。该火成岩主体与其边-外变质储集带是一个统一的复合体,对该岩体的储集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边-外变质储集带是侵入岩中找油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测井相 地震相 特种油气藏 纯化油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梁家楼浊积油藏剩余油研究模式及开发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道轩 蒲玉国 徐新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5,共7页
对梁家楼远岸浊积油藏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 ,并对其沉积模型进行了重建。在此基础上 ,结合渗流理论 ,建立了该浊积油藏的渗流模型 ,由此总结出了该油藏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及特征。结果表明 ,该油藏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 对梁家楼远岸浊积油藏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 ,并对其沉积模型进行了重建。在此基础上 ,结合渗流理论 ,建立了该浊积油藏的渗流模型 ,由此总结出了该油藏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及特征。结果表明 ,该油藏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 ,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 ,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区、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 ;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 ,以水平井、不稳定注水、化堵调剖等为技术手段而形成的富有特色的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的系列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 ,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与可采储量。对梁家楼油田浊积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的研究拓展了特高含水期油田的挖潜方向 ,并对进一步改善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家楼地区 浊积油藏 沉积模型 渗流模型 剩余油分布 水平井 不稳定注水 堵水
下载PDF
火成岩遮挡油藏特征及滚动勘探开发实践 被引量:10
12
作者 荣启宏 宋建勇 蒲玉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0,共6页
火成岩在东部第三系地层中较为发育 ,对应的火成岩油藏具有“小而肥”的特征 ,已成为目前老区滚动勘探与开发挖潜的一种重要类型 ,尤其是火成岩遮挡类型油藏 ,但由于其空间分布与成藏特征的复杂性决定了经济高效的滚动勘探开发技术是其... 火成岩在东部第三系地层中较为发育 ,对应的火成岩油藏具有“小而肥”的特征 ,已成为目前老区滚动勘探与开发挖潜的一种重要类型 ,尤其是火成岩遮挡类型油藏 ,但由于其空间分布与成藏特征的复杂性决定了经济高效的滚动勘探开发技术是其成功的关键。以火成岩遮挡油藏模型及其对应的地震T0 模型与地震解释模型的建立为基础 ,研究总结了火成岩遮挡类油藏的典型特征。在此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于高 81块火成岩遮挡油藏的勘探与开发 ,取得了初期的勘探、1998年的滚动开发、2 0 0 0年的油藏精细描述有突破 ,实现了该块原油生产能力的提高。高 81块的勘探与开发程序及研究方法对东部老油区、尤其是“小而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遮挡油藏 滚动勘探开发 三维地震 油藏描述 剩余油
下载PDF
东营凹陷纯化油田西部侵入岩裂缝系统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冬亮 吴时国 +1 位作者 蒲玉国 刘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69,74,共4页
针对东营凹陷纯化油田侵入岩裂缝发育的地质情况,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倾角测井资料和测井曲线,采用地震波相干技术、地震波属性分析技术和地层曲率法分析了火成岩裂缝的展布规律,形成了火成岩裂缝识别和追踪技术。距离断层较近或断层发... 针对东营凹陷纯化油田侵入岩裂缝发育的地质情况,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倾角测井资料和测井曲线,采用地震波相干技术、地震波属性分析技术和地层曲率法分析了火成岩裂缝的展布规律,形成了火成岩裂缝识别和追踪技术。距离断层较近或断层发育的构造顶部为裂缝最发育区,根据成因将裂缝分为早期收缩裂缝和晚期构造裂缝。通过对该区的成藏条件分析,提出了纯87-1小火成岩体内高部位和纯97小火成岩体南部2个有利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地应力 裂缝 识别技术 纯化油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纯梁油区油气聚集控制因素及滚动勘探实践——以纯化油田外围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传护 李刚连 +1 位作者 蒲玉国 崔云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34,共3页
纯梁油区油气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油气平面上分布于正向构造带,纵向上集中在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其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3.3%,油气富集层位及埋深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往西依次抬高的趋势。该区的构造、油气源、生储配置与盖... 纯梁油区油气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油气平面上分布于正向构造带,纵向上集中在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其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3.3%,油气富集层位及埋深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往西依次抬高的趋势。该区的构造、油气源、生储配置与盖层、地层不整合等是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应用于纯化油田外围的滚动勘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梁油区 油气聚集 控制因素 滚动勘探 圈闭条件 油气分布 油气源
下载PDF
箕状凹陷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与描述模式——以东营凹陷南斜坡西部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荣启宏 蒲玉国 +2 位作者 宋建勇 徐亮 邵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 ,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 ,油藏类型以地层 -岩性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 ,多由原始坡...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 ,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 ,油藏类型以地层 -岩性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 ,多由原始坡度继承发育而来 ,其上倾边界一般为洼陷的外边界 ,物源经单斜带运移至此成为主要的沉积带 ,其物性较单斜带有所改善 ,储集层较厚 ,沉积构造发育 ,以构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的重点是构造及微构造的确定。断裂带是斜坡带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构造单元。该文总结了东营凹陷南斜坡西南部油藏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以断裂带的金 31块油藏为例 ,对斜坡断裂带油藏进行了系统分析解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凹陷 斜坡带 断裂带 油藏描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纯47断块注入水锥进油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新丽 李道轩 +1 位作者 蒲玉国 吴玉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0-52,共3页
以油藏水锥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厚油层中不同沉积韵律层水雄的基本模式与特征,通过研究分析确定,该断块油水界面是波扶起伏的倾斜曲面,其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剩余油潜力,有效地控制该断块注入水锥进是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改善... 以油藏水锥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厚油层中不同沉积韵律层水雄的基本模式与特征,通过研究分析确定,该断块油水界面是波扶起伏的倾斜曲面,其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剩余油潜力,有效地控制该断块注入水锥进是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通过实施综合措施,提高了该断块的采收率,对同类油藏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与经济效益具有现实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47断块 注入水 底水锥进 油藏特征 封闭油藏 剩余油 隔板 梁家楼油田
下载PDF
博兴洼陷高7井特种油气藏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斌 蒲玉国 袁光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18,共4页
为扩大勘探领域 ,寻找新型油气藏 ,丰富碎屑岩盆地的石油地质理论及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本文应用沉积压实研究成果及综合地质分析方法 ,对博兴洼陷高 7井泥岩裂缝含油气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 :高 7井为“砂泥孔缝等压... 为扩大勘探领域 ,寻找新型油气藏 ,丰富碎屑岩盆地的石油地质理论及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理论 ,本文应用沉积压实研究成果及综合地质分析方法 ,对博兴洼陷高 7井泥岩裂缝含油气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 :高 7井为“砂泥孔缝等压渗储与泥盖”、自生自储型特种油气藏 ,泥岩裂缝是其成藏的关键 ;主控因素为岩相与断裂分布 ;该类油气藏是纯梁油区及东部老油区扩大勘探领域、寻找新型油气藏的重要潜力区 ,今后应加强对该区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油气藏 成藏特征 纯梁油区 博兴洼陷 高7井
下载PDF
梁家楼油田开发后期的不稳定注水方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道轩 蒲玉国 徐新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3-26,共4页
通过对梁家楼浊积油藏储层复合韵律特征及其开发特征的认识与研究 ,结果表明该油田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 ,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 ,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物性相变带及井... 通过对梁家楼浊积油藏储层复合韵律特征及其开发特征的认识与研究 ,结果表明该油田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 ,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 ,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 ;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 ,确定不稳定注水为进一步开发该类可动剩余油的方式 ,由此通过微观水驱油实验与数模分析等确定不稳定注水参数的研究基础上 ,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块实施了不同形式的不稳定注水方式 ,均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浊积油藏 模型 参数 剩余油 不稳定注水 梁家楼油田
下载PDF
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及挖潜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培基 宋宝菊 +1 位作者 秦保杰 蒲玉国 《科技信息》 2013年第17期404-405,共2页
一般情况下原始油藏油水过渡带的规模和开发价值并不大,随着油藏整体开发难度增大,油水过渡带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从油水过渡带的形成机理入手,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 一般情况下原始油藏油水过渡带的规模和开发价值并不大,随着油藏整体开发难度增大,油水过渡带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从油水过渡带的形成机理入手,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包括流体性质、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倾角、水动力学条件因素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剩余油的影响。通过对比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内外剩余油饱和度变化率,认识了其潜力规模,制定了挖潜对策,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过渡带 剩余油 影响因素 挖潜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三段浊积岩油藏沉积模式与滚动勘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平 蒲玉国 《内江科技》 2012年第4期159-160,共2页
据东营凹陷南斜坡丰富的钻探资料与多年勘探实践,系统总结了该区主要含油层段沙三段浊积岩油藏的沉积特征,建立了该层段浊积岩油藏的沉积模式;该模式认为沙三段浊积岩沉积类型可分为深湖环境下的复式浊积模式及半深湖环境下的远岸浊积模... 据东营凹陷南斜坡丰富的钻探资料与多年勘探实践,系统总结了该区主要含油层段沙三段浊积岩油藏的沉积特征,建立了该层段浊积岩油藏的沉积模式;该模式认为沙三段浊积岩沉积类型可分为深湖环境下的复式浊积模式及半深湖环境下的远岸浊积模式,其中复式浊积模式研究程度较低,应是目前重点勘探的潜力类型。应用该模式,通过对樊142块沉积相、储渗体系等综合地质研究结果,及时开展滚动试油与储层评价等工作,取得了西扇电测解释4层4.6m干层井-樊142-1-5压裂试油初自喷日产油54.8t、电测未解释储层井-樊142-1-x6试油(后压裂)也获工业油流等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探明储量"三级跳"目前达到440万吨,由此高效滚动勘探发现并探明该优质高产浊积油藏。总之,该研究成果对于东营凹陷等我国东部湖相区隐蔽岩性油藏滚动勘探领域的拓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砂体 沉积模式 浊积岩 储渗体系 储层评价 滚动勘探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