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蒲珂 张平 +4 位作者 李国栋 曹艺耀 武俏丽 孙志明 李庆国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602-1605,共4页
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长期以来多数神经外科医生采取的预防术后感染的方法。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经历了早期的探索阶段、随机双盲实验及指南形成阶段。但随机双盲实验多数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的,... 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长期以来多数神经外科医生采取的预防术后感染的方法。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经历了早期的探索阶段、随机双盲实验及指南形成阶段。但随机双盲实验多数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的,近期研究较少。随着抗生素的长期、广泛应用,细菌耐药谱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再次产生争论,甚至在清洁的神经外科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也受到质疑。本文对神经外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历史及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感染 预防 神经外科
下载PDF
髓内表皮样囊肿全切除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蒲珂 周煜 +2 位作者 程乾胜 李庆国 闫学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11-1013,共3页
报告1例显微镜下经脊柱后正中入路全切除L3~4椎体节段髓内表皮样囊肿患儿的临床经过。以双足内翻进行性加重、大小便障碍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侧弯、L4~S1椎板不连续,以及L3~4椎管内异常信号。术中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全切除髓内... 报告1例显微镜下经脊柱后正中入路全切除L3~4椎体节段髓内表皮样囊肿患儿的临床经过。以双足内翻进行性加重、大小便障碍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侧弯、L4~S1椎板不连续,以及L3~4椎管内异常信号。术中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全切除髓内囊肿并行脊髓塑形,术后神经症状与体征缓解,未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完整切除表皮样囊肿包膜是防止术后无菌性脑膜炎和囊肿复发的关键,术中严格按照囊肿包膜与脊髓分界进行剥离可避免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 脊髓肿瘤 脊柱裂 隐性 脊柱侧凸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及相关技术在下肢痉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蒲珂 刘鑫 +2 位作者 韩国庆 尹苗苗 李庆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4-1138,共5页
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DR)是治疗下肢痉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进步,使SDR越来越微创和精准。本文对SDR技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手术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手段以及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以促进... 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DR)是治疗下肢痉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进步,使SDR越来越微创和精准。本文对SDR技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手术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手段以及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以促进SDR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脊髓切断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综述
下载PDF
分流术后孤立性第四脑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蒲珂 李少一 +2 位作者 张极星 李晓东 刘云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8期510-511,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嗜睡、复视、走路不稳逐渐加重一年"于2008年10月入院。诊断:第四脑室囊虫,脑积水。行后颅窝开颅,第四脑室脑囊虫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诊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引流过程中有脑脊液感染...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嗜睡、复视、走路不稳逐渐加重一年"于2008年10月入院。诊断:第四脑室囊虫,脑积水。行后颅窝开颅,第四脑室脑囊虫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诊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引流过程中有脑脊液感染,待感染控制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恢复良好,脑积水症状明显改善。5个月后,再次出现嗜睡,复视,吐字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囊虫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与单纯疱疹病毒腺苷激酶基因对髓母细胞瘤的协同杀伤作用研究
5
作者 蒲珂 李少一 +2 位作者 马丽 高芸 刘云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598,602,共4页
目的评估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单纯疱疹病毒腺苷激酶(HSV-tk)基因对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的杀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ATRA对Daoy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SV-tk基因稳定转染人的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获得Daoy-tk细胞;Daoy-tk细胞与Dao... 目的评估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单纯疱疹病毒腺苷激酶(HSV-tk)基因对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的杀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ATRA对Daoy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SV-tk基因稳定转染人的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获得Daoy-tk细胞;Daoy-tk细胞与Daoy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给予不同浓度的更昔洛韦(GCV)和一定浓度的ATRA,7d后应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 ATRA在0.5~1μmol/L时即可对Daoy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Daoy-tk与Daoy细胞比例达到1:4时仍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联合应用1μmol/L的ATRA后能显著提高HSV-tk基因对Daoy细胞的杀伤率。结论 ATRA与HSV-tk/GCV系统联合应用,能增强对人的髓母细胞瘤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单纯疱疹病毒腺苷激酶 更昔洛韦 髓母细胞瘤
下载PDF
分级差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蒲珂 李少一 刘云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68-269,共2页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目前对Hunt—HessI~Ⅱ级和V级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的意见趋于一致。I~Ⅱ级患者病情良好,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多争取...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目前对Hunt—HessI~Ⅱ级和V级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的意见趋于一致。I~Ⅱ级患者病情良好,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多争取早期手术。V级患者病情危重,除非有威胁生命的血肿可以清除,否则无论是否手术,效果均不佳。故多数学者主张先保守治疗,延期到病情好转后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预后 手术时机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规律及肿瘤大小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丁维亮 蒲珂 王宏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规律以及肿瘤大小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89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均达到面神经的完整解剖保留。于术后即刻、术后15 d、45 d...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规律以及肿瘤大小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89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均达到面神经的完整解剖保留。于术后即刻、术后15 d、45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2个月后等不同时点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级别进行评估,分析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规律。并根据瘤体最大直径分为〈30 mm(23例)、30~40 mm(31例)和≥40 mm组(35例),比较各组术后早期(15 d)和远期(12个月后)的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本组89例患者,听神经瘤术后15 d面神经功能最差(优秀率为52.81%),3个月内逐渐恢复(优秀率为80.90%),12个月内绝大部分可恢复至优秀水平(优秀率为91.01%),12个月后面神经恢复较平稳(优秀率为92.13%)。不同瘤体直径组术后早、远期HB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3.34、14.46,P〈0.05);瘤体直径与术后早、远期HB分级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6、0.379,P〈0.05),面神经功能优秀率均随瘤体直径增加而降低。结论听神经瘤术后早期(15 d内)患者面神经功能可能出现明显恶化,术后12个月绝大部分可恢复至优秀水平。瘤体直径是影响术后早、远期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手术后期间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功能恢复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原因分析及诊治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宝利 蒲珂 +2 位作者 王红光 周煜 李庆国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天津市环湖医院八病区2010年4月16日至2014年4月30日收治的30例后颅窝肿瘤患儿,行开颅肿瘤切除等手术,按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例)和无感染组(25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天津市环湖医院八病区2010年4月16日至2014年4月30日收治的30例后颅窝肿瘤患儿,行开颅肿瘤切除等手术,按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例)和无感染组(25例),分析感染可能的原因并结合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诊断及治疗的方法。结果本研究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率为16.7%,对两组进行感染因素对比分析,发现多次手术、行第三脑室底造瘘(ETV)术或脑室-腹腔分流(V-P)术有统计学差异(X^2=4.51,P=0.034),提示多次手术可能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开颅术后发生脑积水而需继续行ETV或V-P术时;而手术时间〉6h((X^2=1.33,P=0.249)、颅内植入物(X^2=1.47,P=0.225)、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X^2=0.596,P=0.440)、术后脑脊液漏(X^2=3.69,P=0.55)、切口积液(X^2=0.00,P=1.00)等因素两组无统计差异。感染后经积极引流十抗生素治疗,治愈时间8d至3W,治愈率为100%。结论反复多次颅内手术易导致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感染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引流及抗生素治疗,预后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脑肿瘤 后颅窝 颅内感染 抗生素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分流手术术后感染率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曹艺耀 蒲珂 +3 位作者 闫学江 马越 薛凯 李庆国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降低分流手术术后感染率,探讨影响分流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0月-2015年10月5年间分流手术病例,按照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预防性... 目的分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降低分流手术术后感染率,探讨影响分流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0月-2015年10月5年间分流手术病例,按照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antibiotic prophylaxis,AP)和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non-antibiotic prophylaxis,n-AP),观察两组病例术后感染率有无差别;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流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01例分流手术病例纳入研究,AP组54例感染2例,n-AP组47例感染3例,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3,P=0.576);术后感染率与既往颅内感染病史有关(OR=34.50,P=0.000),5例术后感染病例中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3例,其中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为粪肠球菌。AP组与n-AP组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降低分流手术术后感染率;颅内感染史为分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表皮葡萄球菌为分流术后颅内感染常见致病菌,感染显著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 抗生素 分流手术 感染
下载PDF
椎管相关节细胞神经瘤2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宜 蒲珂 +1 位作者 白庆岭 刘云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298-,共1页
1病历摘要例1,男,49岁。因左上肢剧烈疼痛5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肢肌肉萎缩,肌力Ⅳ级,余无异常。MRI显示左侧C7椎间孔占位(图1)。全麻下手术,病人俯卧位。
关键词 神经节瘤 椎管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儿童脑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国庆 蒲珂 李庆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血管畸形病变,儿童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自发性脑出血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病变呈单发或多发,多为偶然发现。MR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是其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但该病的发病机...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血管畸形病变,儿童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自发性脑出血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病变呈单发或多发,多为偶然发现。MRI对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是其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但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且治疗方法仍缺乏总结。本文对儿童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相关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脑出血 癫痫 儿童 综述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清洁开颅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艺耀 蒲珂 +2 位作者 李国栋 孙志明 李庆国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清洁开颅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6年间所有择期手术,Ⅰ类切口开颅手术病例,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所有手术... 目的回顾性分析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清洁开颅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6年间所有择期手术,Ⅰ类切口开颅手术病例,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所有手术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P),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有手术均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n-AP),对比分析AP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79例手术纳入研究。AP组250例,感染23例;n-AP组329例,感染30例,两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1,P=0.973)。术后感染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AP组27.3%,n-AP组59.3%,两组脑脊液培养阳性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5.01,P=0.025)。术后脑脊液漏(OR:38.4,95%CI:10.03~146.58),手术时间(OR:1.12,95%CI:1.01~1.25)为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择期手术,Ⅰ类切口开颅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没有降低术后感染率,反而降低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液漏和手术时间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 抗生素 开颅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违法储存化危品 证据面前必受罚
13
作者 蒲珂 赖飞 《中国西部科技》 2006年第32期76-76,共1页
今年5月的一天,S县公安消防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谊县花园小区一居民住宅内存放有大量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消防大队干警接到举报后立即赶往现场,发现花园小区12栋1单元1号的住宅内存放着甲醇、乙醇、乙醚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大队当即... 今年5月的一天,S县公安消防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谊县花园小区一居民住宅内存放有大量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消防大队干警接到举报后立即赶往现场,发现花园小区12栋1单元1号的住宅内存放着甲醇、乙醇、乙醚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大队当即决定立案调查。为固定收集有关证据,防止违法嫌疑人转移物品,公安消防大队立即时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查,重点时现场存放情况进行照相,绘制了现场平面图,同时立即询问了小区物管人员扣住宅内看守物品的人员。通过调查,大队干警了解到谊住房为经营化工品商店的张番私人所有,这些危险物品都是张番平时店里卖的东西。因嫌仓库太远、搬运比较麻烦,张番便把货品拉来堆放在自己新买的商品房内。根据掌握的相关证据,公安消防大队第二天传唤了违法嫌疑人张番到大队办公室进行询问,进一步了解案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证据 违法 危险物品 消防大队 储存 居民住宅 花园小区 易燃易爆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正式出台
14
作者 蒲珂 《中国西部科技》 2006年第20期75-75,共1页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一号)予以公布,这是1997年修改刑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对刑法进行的修改补充。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修正案 刑法 人大常委会 第十届 修改
下载PDF
电子报纸数据播发策略研究
15
作者 蒲珂 路宏伟 《广播电视信息》 2010年第12期26-27,共2页
本文详细记录了电子报纸业务测试的场景以及测试条件和测试结果。
关键词 电子报纸业务 编码格式 纠错测试 分包测试
下载PDF
这笔过路费该不该收
16
作者 蒲珂 《中国西部科技》 2005年第12A期70-70,共1页
没想到,本刊连续两期推出“这笔过路费该不该收”的讨论,竟然引来广大读者的广泛参与。围绕“具有公益职责的专职消防队的车辆不是军、警车辆,该怎么收费”这个话题焦点,读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搜集大家的意见,整理如下:
关键词 专职消防队 读者 车辆
下载PDF
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治疗方式及预后分析
17
作者 韩国庆 蒲珂 +2 位作者 黄志发 尚彦国 李庆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5-432,共8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最佳治疗方式,以及相关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7例儿童(<18岁)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tzler-Martin分级和畸形血管团致密度分型评... 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最佳治疗方式,以及相关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7例儿童(<18岁)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tzler-Martin分级和畸形血管团致密度分型评价显微外科手术、伽马刀放射治疗或多模式治疗方式的风险,了解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构、走行;以手术全切除率、患儿预后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共计74.47%(35/47)患儿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1周手术者28.57%(10/35)、>1周者71.43%(25/35);12.77%(6/47)密切随访;6.38%(3/47)伽马刀放射治疗;6.38%(3/47)采取多模式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栓塞术和(或)伽马刀放射治疗]。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Ⅲ级(低级别)患儿占80.85%(38/47),76.32%(29/38)行显微外科手术,多模式治疗占2.63%(1/38)和伽马刀放射治疗占5.26%(2/38),15.79%(6/38)密切随访;手术全切除Ⅰ级9/9例、Ⅱ级13/14例、Ⅲ级6/9例;术后共随访5年,21.05%(8/38)预后不良、2.63%(1/38)复发。Spetzler-Martin分级Ⅳ~Ⅴ级(高级别)9例,显微外科手术6例、多模式治疗2例、伽马刀放射治疗1例;手术全切除Ⅳ级4/8例、Ⅴ级1/1例,有5例预后不良,无复发病例。畸形血管团致密度分型致密型患儿手术全切除17/17例、弥散型66.67%(16/24);术后预后不良者致密型3/18例、弥散型34.48%(10/29)。结论目前针对儿童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仍提倡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脑出血时间超过1周手术为宜;术前充分评价手术风险、畸形血管团致密程度,有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病灶全切除率,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放射外科手术 脑血管造影术 儿童
下载PDF
电生理监测下小切口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型瘫痪的研究
18
作者 蒲珂 韩国庆 +2 位作者 刘鑫 朱志中 李庆国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电生理监测下小切口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型瘫痪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因颅脑损伤等原因造成的下肢痉挛型瘫痪患者进入研究。术前将Ashworth痉挛量... 目的探讨电生理监测下小切口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型瘫痪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因颅脑损伤等原因造成的下肢痉挛型瘫痪患者进入研究。术前将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为1+级以上肌群确定目标肌群。术中切除L1棘突下半部分及L2棘突上半部分,显露马尾神经。应用双极刺激器对马尾神经逐根进行电刺激,确定目标肌群的感觉神经,随后给予成串的电刺激,若未见对侧肌群收缩则切断50%、若出现对侧肌群收缩则切断75%。通过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GMFM-66)、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Ashworth痉挛量表评估、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时运动功能及肌张力分级。观察患者术后早期及半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目标肌群最常见为腓肠肌(内外侧头)(20例),其次为股二头肌(12例)和大腿内收肌群(9例)。GMFCS分级1~4级患者术中切断的神经数依次为(5.40±1.84)根、(9.50±6.36)根、(11.67±5.86)根、(14.00±5.66)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06,P=0.009)。2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半年目标肌群的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秩次提示术后半年患者目标肌群的Ashworth量表分级明显优于术前。此外,患者术后半年的GMFM-66总评分及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分亦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15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发热,18例患者存在切口疼痛,1例患者出现可逆性下肢感觉减退,随访终末(术后0.5~4.0年)时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肌力减退、尿便障碍及脊柱畸形。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电生理监测下小切口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缓解因颅脑损伤造成的下肢痉挛型瘫痪,且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背根切断术 电生理监测 椎板切除 下肢痉挛型瘫痪
原文传递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视听内容管理支撑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宏 蒲珂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年第5期40-43,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技术体系,以及服务于去中心化传播的网络视听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为网络视频的版权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区块链 去中心化 版权服务 内容银行
下载PDF
直播电视和视频点播节目遥控器应用程序功能剖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宏 蒲珂 叶胜利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年第7期86-90,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市场比较流行的几款手机遥控器软件的功能,及汇总比较,为挖掘遥控器软件的市场价值,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
关键词 红外 WIFI 蓝牙 AP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