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重建钉与加长PFNA治疗成人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蒲道源 李建宏 +1 位作者 秦华平 叶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8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重建钉与加长PFNA)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成人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42例,随机选取应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其中22例应用重建钉治疗,20例应用加长PFNA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 目的:探讨成人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重建钉与加长PFNA)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成人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42例,随机选取应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其中22例应用重建钉治疗,20例应用加长PFNA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1~30个月,平均22.5个月,无死亡个案,重建钉组:手术时间120.2±14.5分钟,术中出血量361.5±108.7ml,下地行走时间7.3±0.9周,骨折愈合时间11.8±1.5周;加长PFNA组:手术时间90.4±18.1分钟,术中出血量292±102.6ml,下地行走时间7.2±0.8周,骨折愈合时间11.6±1.4周。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下地行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重建钉及加长PFNA均是治疗成人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应用加长PFNA方法的病例,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钉 加长 PFNA 成人高位股骨转子下骨折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体位选择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蒲道源 李建宏 +1 位作者 秦华平 叶鹏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12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不同体位的可行性及相关指标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不同体位行PFNA内固定,分为2组,其中A组20例采用骨科牵引床,患者仰卧位。B组18例,患者侧卧位,不使用牵引床。结果:38...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不同体位的可行性及相关指标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不同体位行PFNA内固定,分为2组,其中A组20例采用骨科牵引床,患者仰卧位。B组18例,患者侧卧位,不使用牵引床。结果:38例均获随访,时间5~18个月。在切口长度,手术难易程度,骨折复位程度,术中对助手的要求,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骨折复位程度明显优于B组,且对助手的要求低于B组[1],而B组在手术难易程度方面可降低手术困难,但对助手的要求较A组高,2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照片,摆体位的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EvansI型、II型及无明显移位的III型骨折可侧卧位,不使用牵引床手术。而对EvansIII型及IV型及V型骨折伴明显移位,并且复位较困难的骨折需采用骨科牵引床,患者仰卧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体位选择
下载PDF
外固定架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华平 李建宏 蒲道源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7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临床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都采用软组织皮瓣修复缺损部位,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所有患...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临床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都采用软组织皮瓣修复缺损部位,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都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为9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酸痛不适、肢体畸形、伤口感染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能很好恢复肢体功能,同时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 外固定支架 修复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经后路椎间植骨在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4
作者 蒲道源 李建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2期181-182,共2页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间植骨与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对比两种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近远期效果。方法:收治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4例,平均年龄31.2岁,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7例,D级8例,E级3例。根据CT判断椎...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间植骨与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对比两种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近远期效果。方法:收治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4例,平均年龄31.2岁,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7例,D级8例,E级3例。根据CT判断椎管内占位程度及马尾、神经根受压情况和有无神经症状分为两组,A组13例,CT示椎管内占位程度重,马尾、神经根受压,有明显神经症状,采用经后路骨折复位椎管减压及椎间、后外侧植骨融合术;B组11例,CT示椎管内占位程度相对较轻,未超过50%,马尾、神经根无明显受压,仅有神经根激惹症状或无神经症状,采用单纯后外侧植骨,以上患者均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24例获得9~28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4~6个月植骨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无椎间植骨脱落至椎管内,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及3例无神经损害症状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其余病例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两种手术方式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恢复1.6与0.6级。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椎间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率与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率、融合时间及术中平均输血量、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植骨所需量多于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椎间植骨 后外侧植骨 腰椎骨折
下载PDF
赋石竹
5
作者 蒲道源 《花卉》 2004年第6期1-1,共1页
关键词 石竹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