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瓣膜性房颤继发左心耳血栓的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蒲里(综述) 张丽叶 王云刚(审校)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05-112,119,共9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疾病负担逐年增加,非瓣膜性房颤(NVAF)发病率高,其血栓多源于左心耳,识别与干预左心耳血栓(LAAT)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AF卒中风险评分系统,如CHA2DS2-VASc评分系统及其局限性和CHA2DS2-VASc-60评分系统,还有HAS-B...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疾病负担逐年增加,非瓣膜性房颤(NVAF)发病率高,其血栓多源于左心耳,识别与干预左心耳血栓(LAAT)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AF卒中风险评分系统,如CHA2DS2-VASc评分系统及其局限性和CHA2DS2-VASc-60评分系统,还有HAS-BLED评分系统用于评估抗凝出血风险。阐述了LAAT发生率、形成机制及影像学评估方法。在抗凝治疗方面,对比了传统抗凝策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的作用机制与溶解效果,分析了几种NOACs药物的异同及临床使用方法。对于LAAT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的抗凝管理及合并血栓时的左心耳封堵(LAAC)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NOACs是AF患者预防卒中的首选抗凝药,但仍需更多数据佐证,LAAC在特定情况下可行但存在争议。未来需深入探究不同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提高NVAF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左心耳血栓 抗凝治疗 左心耳封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