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文化行为研究之逃避自由——在娱乐至死中隐没自我 被引量:1
1
作者 蒿帆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1-95,117,共6页
埃里希·弗罗姆在《逃避自由》中指出现代文化和社会危机最要紧的一个方面,即自由对现代人的含义。在自由与民主化的现代社会里,个体化进程飞速发展。一心追求自由的人因为无法承担自由带来的孤立与无能为力之感选择了逃避自由。尼... 埃里希·弗罗姆在《逃避自由》中指出现代文化和社会危机最要紧的一个方面,即自由对现代人的含义。在自由与民主化的现代社会里,个体化进程飞速发展。一心追求自由的人因为无法承担自由带来的孤立与无能为力之感选择了逃避自由。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娱乐的方式成为了人们逃避自由的机制。人们最终以爱的艺术克服孤立与自由的矛盾,不再逃避,获得真正积极的自由。审视这些关于自由的问题,积极摆脱人类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的窘境,在《爱的艺术》中探寻解决矛盾的方法,将对现代人的自由发展和媒介环境的改善具有深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避自由》 《娱乐至死》 《爱的艺术》 隐没 媒介
下载PDF
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六观”说
2
作者 蒿帆 袁平夫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1-56,共6页
"六观"说是刘勰在《知音》篇中提出的重要的文学批评与鉴赏方法,他针对人们对文章不能作出正确评价发出了"知音其难哉"的感慨。对于"文情难鉴"的问题,刘勰提出了"披文以入情","六观"... "六观"说是刘勰在《知音》篇中提出的重要的文学批评与鉴赏方法,他针对人们对文章不能作出正确评价发出了"知音其难哉"的感慨。对于"文情难鉴"的问题,刘勰提出了"披文以入情","六观"说由此而来。考察以往对"六观"说的研究,多在"知音"说的巨大光环下隐而不全,常以约略处之。具体而言,"六观"说指: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它不仅是一种文学批评与鉴赏的方法,更是中国古代诗学阐释学的重要命题。探究刘勰"六观"说的具体内容,对当今的文学批评、鉴赏,以及诗学阐释学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知音》 “六观” 文学批评 诗学阐释学
下载PDF
变则可久,通则不乏——《通变》辨义
3
作者 蒿帆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20-22,共3页
通变是刘勰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刘勰在《通变》篇中首先强调继承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通则可久",同时又指出了革新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变则不乏"。刘勰的通变论主要受到《周易·系辞》的影响... 通变是刘勰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刘勰在《通变》篇中首先强调继承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通则可久",同时又指出了革新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变则不乏"。刘勰的通变论主要受到《周易·系辞》的影响。以往学者们大多认为通变论侧重的是"通"而非"变",更多关注于"通"即继承问题的研究,而对于"变"即革新问题关注不够。探究刘勰的通变论,对当今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通变》 变则可久 通则不乏
下载PDF
阐释学视域下的《文心雕龙》研究
4
作者 蒿帆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4-68,73,共6页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其蕴含的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文学、美学、逻辑学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土壤中。以西方现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对话论、阅读论、意义论、空白论)为整体参照系,具体运用...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其蕴含的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文学、美学、逻辑学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土壤中。以西方现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对话论、阅读论、意义论、空白论)为整体参照系,具体运用视域融合、效果历史、阐释范式等理论要点,绘制《文心雕龙》的阐释路线图,将西方现代阐释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探析有关《文心雕龙》研究走过的足迹,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有益实践,为《文心雕龙》的阐释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视域融合 效果历史 阐释范式
下载PDF
文艺阐释学视域下的“第二性”浅析——以《三国演义》为例
5
作者 蒿帆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9-72,110-111,共4页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彰显中国古代历史风云变幻下男性主人公地位的历史演义小说,表现出极端显著的男权主义色彩。在古代社会父权时代的统治下,女性丧失了其人的本质而异化为物,这是农耕文明下女性的悲剧。波伏娃作为当代杰出的女权作家...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彰显中国古代历史风云变幻下男性主人公地位的历史演义小说,表现出极端显著的男权主义色彩。在古代社会父权时代的统治下,女性丧失了其人的本质而异化为物,这是农耕文明下女性的悲剧。波伏娃作为当代杰出的女权作家,在《第二性》中分析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生物、精神、社会历史根源。女性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之一,从古典女性主义淑女、贤妻、良母的固定程式中逐渐挣脱走向现代社会独立的女性主义。在文艺阐释学视野下,以《三国演义》中女性角色为例,分析"第二性"在男权社会的存在问题,在阅读中去理解古代女性的存在方式,对当代女性的处境从生存走向解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阐释学 《第二性》 《三国演义》 现代女性
下载PDF
文艺社会学视野下的“俄狄浦斯情结”探析
6
作者 蒿帆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6-79,共4页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概念。20世纪的中国作家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影响之大,俄狄浦斯情结在作家作品中更是表现得尤为明显。作家们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20世纪中国的社会状况,挖掘人的真实心...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概念。20世纪的中国作家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影响之大,俄狄浦斯情结在作家作品中更是表现得尤为明显。作家们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20世纪中国的社会状况,挖掘人的真实心理状态,俄狄浦斯情结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梳理这些作品中俄狄浦斯情结三个层次的不同表现形式,以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其发展原因,并探寻这种情结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俄狄浦斯情结 社会环境 家庭关系 婚恋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