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1
作者 陆虎 谢子强 +5 位作者 孙浩 蓝军南 覃业曼 谢勇琪 廖宝林 肖宝华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为了解大鹏半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20年春季对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该调查对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比较了各群落的... 为了解大鹏半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20年春季对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该调查对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比较了各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种等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鹏半岛西侧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略高于大鹏半岛东侧海域,大鹏半岛东南侧海域为东西侧海域春季渔业资源密度变化的过渡带,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量历年来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春季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位于西侧和南侧海域的群落(Group1)资源密度最高,为553.59 kg·km^(-2);位于东侧(Group 2)和东北侧(Group 3)的群落资源密度相近,分别为278.61 kg·km^(-2)和273.33 kg·km^(-2);均较低。总体看来,大鹏半岛海域渔业资源逐渐衰退,优势种演替,应针对各群落特点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生态修复。该研究结果可为大鹏半岛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空间分布 群落结构 大鹏半岛附近海域
下载PDF
涠洲岛珊瑚礁生态恢复可行性评估及其恢复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蓝军南 杨艳华 +4 位作者 王欣 何精科 骆雯雯 林明晴 牛文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广西涠洲岛地处世界珊瑚礁分布的北缘,其造礁石珊瑚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然而近30年来涠洲岛的造礁石珊瑚资源呈逐年下降趋势,正面临生物多样性衰退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的威胁。本研究针对涠洲岛珊瑚礁生态衰退区域,参照珊... 广西涠洲岛地处世界珊瑚礁分布的北缘,其造礁石珊瑚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然而近30年来涠洲岛的造礁石珊瑚资源呈逐年下降趋势,正面临生物多样性衰退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的威胁。本研究针对涠洲岛珊瑚礁生态衰退区域,参照珊瑚礁生态恢复潜力评估决策流程进行恢复可行性评估和恢复策略探讨。结果显示,该区域有造礁石珊瑚5科10属21种;表征海水水质质量的6项指标均在I类水质标准范围,且常年处于贫营养化;大型海藻覆盖率不足1.00%,90.00%以上的珊瑚礁鱼类为杂食性,且该鱼类种群结构有利于调控大型海藻的暴发性生长,与大型藻类和浮游动植物的多样性相适应,适宜珊瑚生长。但该区域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仅有5.60%,底质类型57.27%为礁石,34.30%的底质为非稳定的碎石和砂,珊瑚幼体补充量平均为3.17 ind/m2,珊瑚幼体更新缓慢。以上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礁具有一定的自然恢复潜力,但珊瑚覆盖率低、幼体补充量少以及部分底质结构不稳定是限制涠洲岛珊瑚礁自然恢复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人工干预。在减少人类活动干扰的前提下,适时进行园艺式培育珊瑚苗种、批量珊瑚原位种植和构建人工珊瑚礁立体生境景观应是涠洲岛珊瑚礁生态衰退区的主要人工恢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珊瑚礁 生态恢复 可行性评估 恢复策略 涠洲岛
下载PDF
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的生长性能及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俊伟 区又君 +5 位作者 温久福 胡瑞萍 朱长波 蓝军南 李加儿 周慧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5,共9页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养殖群体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两个养殖群体各主要性状间...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养殖群体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两个养殖群体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室内循环水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叉长、体长、头长、尾柄高和全长;与池塘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全长、尾柄高、叉长、体长和体高。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高、头长、体宽和眼径对室内循环水养殖四指马鲅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1.418;全长、尾柄高、体高、躯干长、头长对池塘养殖群体的体质量直接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0.968。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环境鱼体的变异系数较大有利于良种选育,而室内循环水养殖规格较均匀利于生产。不同养殖模式下,四指马鲅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为其规模化养殖和选育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室内循环水养殖 池塘养殖 通径分析 形态性状 体质量
下载PDF
盐度对花鲈幼鱼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温久福 蓝军南 +3 位作者 曹明 周慧 区又君 李加儿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0、10、15、20、30)花鲈幼鱼的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鳃丝排列紧密,顶端膨大呈棒状,鳃小片细胞...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0、10、15、20、30)花鲈幼鱼的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鳃丝排列紧密,顶端膨大呈棒状,鳃小片细胞饱满,有少量泌氯细胞。花鲈幼鱼鳃丝宽度随盐度的升高而缩小,鳃小片间距则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20时,部分鳃小片变形脱落,鳃丝上的泌氯细胞明显增多增大;盐度为30时,鳃丝宽度较大,出现断裂脱落,鳃丝上细胞排列疏松,泌氯细胞明显膨大,有溶解现象。脾脏在淡水条件下(盐度为0),淋巴细胞数目较少,血细胞较多;在低盐环境中(盐度为10、15),淋巴细胞增大,数量增多,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增加;在高盐度下(盐度为30),脾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出现肿大、空泡化现象,细胞排列疏松。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肌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多角形或长椭圆形,长径和短径较大、密度较小;盐度为15时,肌纤维短径变小、密度增大,与0、10盐度组均差异显著,盐度为30时,肌纤维长径增大、密度减小;随着盐度的增加,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均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则先增加后减小,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花鲈幼鱼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花鲈 脾脏 肌肉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温久福 蓝军南 +3 位作者 周慧 王鹏飞 区又君 李加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26-2832,共7页
【目的】探究花鲈幼鱼响应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建立健康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繁育的淡水驯化花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盐度梯度(0、10‰、20‰和30‰),以盐度0为对照组,花鲈幼鱼放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养... 【目的】探究花鲈幼鱼响应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建立健康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繁育的淡水驯化花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盐度梯度(0、10‰、20‰和30‰),以盐度0为对照组,花鲈幼鱼放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养殖30 d后取样,然后基于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胃、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花鲈幼鱼的胃黏膜层较厚,皱褶数目少,胃小凹分布不均匀,胃腺发达;肠道黏膜皱褶较高,杯状细胞丰富;肝细胞空泡化严重。1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增高,皱褶数目增多,胃小凹发达,胃腺细胞增多;肠道黏膜皱褶变矮,杯状细胞增多,较饱满;肝细胞空泡明显减少,细胞界限清晰。2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上皮变薄,胃小凹变浅且数量减少;肠黏膜皱褶较矮且数量减少,杯状细胞减少;肝脏组织血管丰富,少数肝细胞呈空泡状,细胞核较大。3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宽大,胃小凹数量变少且较浅,胃腺发达,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肠黏膜皱褶变矮且不规则,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且体积缩小;肝细胞较大,肝血窦丰富。【结论】花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能对不同盐度产生适应性变化,其中低盐度条件对肝脏组织影响最明显,高盐度条件对胃和肠道组织影响较明显。综合考虑,在10‰的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最完整,能满足其消化生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盐度 消化器官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四指马鲅淋巴器官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蓝军南 温久福 +4 位作者 李俊伟 区又君 周慧 李加儿 李活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7,共8页
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60 dph(Days post hatching)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淋巴器官个体发育进行研究,描述了淋巴器官发育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在盐度为9.0±0.5,水温为(28±2)℃条件... 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60 dph(Days post hatching)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淋巴器官个体发育进行研究,描述了淋巴器官发育特点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在盐度为9.0±0.5,水温为(28±2)℃条件下,3 dph胸腺原基出现,由4~6层未分化干细胞和淋巴母细胞样的细胞组成;胸腺发育迅速,主要由淋巴细胞填充;至25 dph皮质区和髓质区分明显,胸腺发育基本完成。3 dph头肾原基形成,由前肾管和少量造血干细胞组成;5 dph胸腺淋巴细胞向头肾迁移,头肾开始淋巴化;随着鱼体生长,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18 dph前肾管开始退化,至53 dph完全消失,头肾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支持下的淋巴造血组织构成。7 dph脾脏原基形成,至16 dph开始淋巴化;脾脏内皮系统较头肾发达,但其发育速度较胸腺和头肾慢,淋巴细胞明显少于胸腺和头肾。研究表明,四指马鲅淋巴器官原基出现及淋巴化的顺序是胸腺、头肾、脾脏。免疫淋巴器官结构及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可能是四指马鲅在变态期间幼体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淋巴器官 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7月龄四指马鲅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蓝军南 区又君 +5 位作者 李俊伟 温久福 牛莹月 周慧 李加儿 李活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5期204-210,共7页
为了解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对204尾同一批次封闭式循环水养殖7月龄四指马鲅的体质量(Y)与尾柄高(X1)、尾柄长(X2)、体高(X3)、体长(X4)、全长(X5)等5个主要形态性状... 为了解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对204尾同一批次封闭式循环水养殖7月龄四指马鲅的体质量(Y)与尾柄高(X1)、尾柄长(X2)、体高(X3)、体长(X4)、全长(X5)等5个主要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四指马鲅体质量(Y)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X5)与体质量(Y)的相关性系数最大(0.973),尾柄长(X2)与体质量(Y)的相关性系数最小(0.745)。通径分析发现全长(X5)对体质量(Y)的直接作用最大(0.609),其次为尾柄高(X1)(0.247)、体高(X3)(0.168)。决定系数分析表明,尾柄高(X1)和全长(X5)对体质量(Y)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33),表明尾柄高和全长可以较好地表征体质量;尾柄高(X1)、体高(X3)和全长(X5)3个性状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Σd=0.924,表明这3个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254.360+34.385X1+13.082X3+10.042X5。结果表明,在四指马鲅养殖及选育过程中,全长、尾柄高和体高等性状可作为主要测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四指马鲅 体质量 形态性状
下载PDF
四指马鲅泌尿系统胚后发育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蓝军南 李俊伟 +4 位作者 区又君 温久福 李加儿 李活 周慧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为了解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泌尿系统胚后发育的一般规律,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0 dph(days post hatching)的四指马鲅泌尿系统胚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指马鲅前肾小管在3 dph已经形成,中... 为了解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泌尿系统胚后发育的一般规律,采用石蜡组织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0 dph(days post hatching)的四指马鲅泌尿系统胚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指马鲅前肾小管在3 dph已经形成,中间分布少量未分化干细胞;至7 dph前肾小管刷状缘明显,泌尿机能增强;15 dph前肾小管继续分化,管壁细胞结构清晰;20 dph观察到少量前肾小管退化,泌尿机能开始衰退;前肾在发育过程中未观察到肾小体形成。中肾肾小管原基在7 dph开始形成;20~25 dph中肾早期肾小体和肾小管芽形成;30 dph肾小管数量剧增,亚成熟肾小体形成,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开始区分;45 dph第一近端小管和第二近端小管开始区分,至50 dph观察到成熟肾小体;中肾有较多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分布,兼具造血、免疫及泌尿功能。中肾管为输尿管,始于中肾后端,并行向后合并膨大为输尿管膀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 泌尿系统 胚后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光周期对四指马鲅视网膜结构和视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慧 区又君 +2 位作者 温久福 李加儿 蓝军南 《渔业研究》 2019年第6期455-469,共15页
本实验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视网膜在不同光照周期下组织结构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四指马鲅RH1(Rhodopsin)、LWS(Long wave sensitive opsin)、RH2(Rhodopsin-like)、SWS2(Short wave se... 本实验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视网膜在不同光照周期下组织结构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四指马鲅RH1(Rhodopsin)、LWS(Long wave sensitive opsin)、RH2(Rhodopsin-like)、SWS2(Short wave sensitive opsin 2)视蛋白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周期下表达量的变化,为该鱼种苗生产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实验设置昼夜比0 h∶24 h及24 h∶0 h两个实验组和12 h∶12 h对照组,在光照强度为(500±100)lux、水温25℃、盐度5的条件下养殖60 d,并在第30天和第60天时摘取视网膜做组织学切片、超薄切片和荧光定量PCR。显微结构显示:在不同光周期下,四指马鲅视网膜的结构完整、无明显异常。超微结构显示:在12 h∶12 h下,视锥和视杆的外节和内节均结构完整且排列整齐。在0 h∶24 h下,视锥和视杆外节膜盘结构较为完整,但排列较混乱,内节未见明显异常。但在24 h∶0 h下,视锥和视杆的外节膜盘结构受一定程度的损伤。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H1、LWS、RH2、SWS2视蛋白的开放阅读框分别包含1059 bp、1074 bp、1059 bp、1056 bp,分别编码352、357、352、351个氨基酸,且均具有7 tm跨膜结构域,氨基酸位点分别为54~306、57~319、62~314、60~312。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第30天时,4种视蛋白在24 h∶0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0 h∶24 h和12 h∶12 h的表达量。视蛋白表达量在持续的光照条件下显著增加,是机体对周围光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从总体趋势看,RH1、RH2、SWS2和LWS的表达量在0 h∶24 h和12 h∶12 h条件下增加,而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反而是降低的。而表达量的降低有可能是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而做出的一种代偿性的减少。因此,在实际育苗生产过程中,应避免入射光对四指马鲅的长时间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视蛋白 光照周期 视网膜
下载PDF
四指马鲅性逆转过程初步研究
10
作者 蓝军南 区又君 +3 位作者 温久福 李俊伟 牛莹月 李加儿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4,共8页
该研究测量和统计了人工养殖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形态及性别比例,并观察其性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当盐度为10.8~13.0、水温为28.0~30.7℃时,在228尾7月龄四指马鲅样本中检测到雄性、雌性和雌雄同体3... 该研究测量和统计了人工养殖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形态及性别比例,并观察其性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当盐度为10.8~13.0、水温为28.0~30.7℃时,在228尾7月龄四指马鲅样本中检测到雄性、雌性和雌雄同体3种个体,其比例分别为85.53%、5.70%和8.77%;3种个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和体高等形态性状无明显差异。解剖学观察显示,雌雄同体性腺的两背内侧为精巢,呈白色,两腹外侧为卵巢,呈浅黄偏红色。组织学显示精巢侧已有成熟精子形成,为典型精巢的Ⅳ或Ⅴ期特征,卵巢侧具卵巢腔,主要为卵原细胞和早期Ⅱ时相卵母细胞,为典型卵巢的Ⅱ期特征,可判断四指马鲅为雄性先熟雌雄同体;其性逆转过程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主要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为卵巢结构逐渐形成并发育成Ⅱ期卵巢,而精巢组织则逐渐退化消失,在整个性逆转过程均检测到精巢的细胞凋亡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雌雄同体 性逆转 组织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四指马鲅幼鱼存活及鳃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牛莹月 罗志平 +4 位作者 区又君 蓝军南 温久福 李加儿 周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9-1726,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存活与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四指马鲅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0、5‰、10‰(对照)、15‰和20‰等5个盐度组,将暂养于盐度为10‰水体...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存活与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四指马鲅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0、5‰、10‰(对照)、15‰和20‰等5个盐度组,将暂养于盐度为10‰水体中的四指马鲅幼鱼直接放入其他盐度水体中,试验第15 d时进行活体鳃组织取样,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盐度为0时,四指马鲅幼鱼在12 h之内全部死亡,5‰盐度组幼鱼死亡率成为6.6%,10‰对照组幼鱼无死亡,15‰和20‰盐度组幼鱼死亡率分别为33.3%和60.0%,表明与高盐环境相比,四指马鲅幼鱼更能适应低盐环境,但不能在急性淡水胁迫条件下存活。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0‰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小片排列紧密,线粒体丰富细胞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随着盐度增加,鳃小片的长度和间距减小,而鳃小片宽度增加。其中,5‰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45.19±3.18μm、5.32±1.02μm和17.65±1.43μm,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36.67±3.81μm、8.78±2.22μm和11.56±3.81μ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远端可观察到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落或分离现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粒体丰富细胞的顶膜结构分为Ⅰ型(顶膜向内凹陷)和Ⅱ型(顶膜向外凸起)2种类型。5‰盐度条件下,线粒体丰富细胞出现2种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顶膜开口较大,表面有大量微绒毛,扁平上皮细胞表面有隆起的微嵴,形成指纹样回路;10‰盐度条件下,出现Ⅰ型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形态不规则,细胞间的界限不明显;15‰和20‰盐度条件下,均以Ⅰ型结构为主,且随着盐度增加,顶膜加深,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隆起幅度小,指纹样的回路不明显。【结论】当水体渗透压改变时,四指马鲅幼鱼存活率及鳃小片上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均发生显著变化,鳃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盐度 幼鱼 死亡率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人工培育四指马鲅鳃组织结构及其早期发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莹月 区又君 +4 位作者 蓝军南 温久福 李加儿 李俊伟 周慧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114,共7页
采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人工培育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鳃结构及其早期(1—35日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鳃耙列齿状,鳃丝梳状排列在鳃弓上,鳃小片排列在鳃丝两边。透射电镜下鳃小片主要由线粒体丰富细胞(Ⅰ型... 采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人工培育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鳃结构及其早期(1—35日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鳃耙列齿状,鳃丝梳状排列在鳃弓上,鳃小片排列在鳃丝两边。透射电镜下鳃小片主要由线粒体丰富细胞(Ⅰ型和Ⅱ型)、扁平上皮细胞、柱细胞、血细胞、黏液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四指马鲅鳃早期发育显示,1日龄鳃原基形成;3日龄出现鳃弓,有扁平上皮细胞和血细胞;5日龄出现鳃小片,鳃小片上有柱细胞,基部有线粒体丰富细胞;18日龄鳃小片增多,鳃结构完善;35日龄鳃结构基本和成鱼一致。根据发育特点将其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3日龄)为原基期,鳃原基形成但未分化,仔鱼主要靠鳍褶、皮肤和卵黄囊上的微血管进行呼吸;第2阶段(4-17日龄)为鳃结构分化、发育期,鳃耙、鳃弓、鳃丝、鳃小片逐渐形成,具备鳃基本的结构特点;第3阶段(18—35日龄)为鳃结构完善期,鳃组织发育主要体现在数量和形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早期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中国鲎消化道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鲍虞园 叶国玲 +3 位作者 李银康 谢木娇 蓝军南 颉晓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日龄~2龄及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5日龄,消化道组织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分化,为一管道状结构,此时黏膜上皮清晰可见,且出现黏膜皱褶;26日龄,食道和胃...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日龄~2龄及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5日龄,消化道组织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分化,为一管道状结构,此时黏膜上皮清晰可见,且出现黏膜皱褶;26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均出现深色条带,肌纤维增多;30日龄,中肠和直肠的黏膜上皮顶部出现纹状缘,肌层纤维束增厚;60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的深色条带发育为纹状缘;70日龄,中肠和直肠黏膜皱褶增高,数量增加,纹状缘着色加深;2龄(约90日龄),消化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组成,食道、胃、中肠、直肠的组织结构可明显区分;成年个体,其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各层组织均较前期明显增厚,为完整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中国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在2龄时基本发育形成,与其2龄开口摄食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研究丰富了中国鲎的基础生物学内容,可为今后开展消化生理、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消化道 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珠海庙湾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的分布及种类多样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宝华 廖宝林 +4 位作者 谢子强 谢勇琪 魏娜娜 蓝军南 赵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3-52,共10页
【目的】对珠海庙湾岛海域进行造礁石珊瑚分布及种类多样性调查。【方法】采用石珊瑚群落边界摸查和截线样条法开展石珊瑚群落的面积分布及生态资源调查。【结果与结论】造礁石珊瑚分布区共有14个,分布面积共42.33 hm^2,分布区主要集中... 【目的】对珠海庙湾岛海域进行造礁石珊瑚分布及种类多样性调查。【方法】采用石珊瑚群落边界摸查和截线样条法开展石珊瑚群落的面积分布及生态资源调查。【结果与结论】造礁石珊瑚分布区共有14个,分布面积共42.33 hm^2,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庙湾岛滃崖礁东、下风湾、庙湾岛西中、水坑湾、钳虫尾湾及庙湾岛东南近岸海域;珠海庙湾岛海域共有造礁石珊瑚11科23属50种及2个未定种,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翼形蔷薇珊瑚和秘密角蜂巢珊瑚;庙湾岛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显著下降,珊瑚礁资源退化严重,其中水坑湾降幅达43.56%,下风湾及钳虫尾湾珊瑚覆盖率降低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 多样性 覆盖率 分布 庙湾岛
下载PDF
珠江口磨刀门水域水质状况调查研究
15
作者 覃业曼 陆虎 +4 位作者 谢子强 孙浩 蓝军南 廖宝林 肖宝华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年第8期61-65,共5页
2020年4月,课题组对珠江口磨刀门附近水域春季水质状况进行调查,总共布设了20个调查站位,分析了水温、pH、盐度、悬浮物(SS)、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_(4)-P)、硫化物(S)、油类、重金属元素(汞... 2020年4月,课题组对珠江口磨刀门附近水域春季水质状况进行调查,总共布设了20个调查站位,分析了水温、pH、盐度、悬浮物(SS)、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_(4)-P)、硫化物(S)、油类、重金属元素(汞、铜、铅、锌、镉、铬)、砷、叶绿素a等18项指标。结果显示,大部分水质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一类或二类水质要求,水质总体状况较为良好,整体水域海水自净能力较强,除了1个调查站位外并未发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本研究对珠江口磨刀门水域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磨刀门水域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磨刀门水域 水质状况 调查
下载PDF
深圳大鹏湾海域水质状况调查分析
16
作者 谢勇琪 蓝军南 +5 位作者 朱鸣 谢子强 孙浩 廖宝林 姜怡薇 肖宝华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年第11期118-123,共6页
2020年5月对深圳大鹏湾海域春季水质状况进行调查,总共布设了17个调查站位,分析了水温、透明度、pH、盐度、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硫化物、油类、重金属元素(汞、铜、铅、锌、镉、铬)、砷、叶绿... 2020年5月对深圳大鹏湾海域春季水质状况进行调查,总共布设了17个调查站位,分析了水温、透明度、pH、盐度、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硫化物、油类、重金属元素(汞、铜、铅、锌、镉、铬)、砷、叶绿素a 20项指标。结果显示,17个站位的水质检测指标均为国家一类或二类水质,水质总体状况优良,整体水域海水自净能力较强,并未发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大鹏湾 水质状况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盐度对花鲈幼鱼消化酶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温久福 蓝军南 +2 位作者 周慧 区又君 李加儿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9-726,共8页
为探讨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经过30 d养殖,应用试剂盒检测了盐度0、10、20、30条件下胃、幽门盲囊及肠道中胃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活力,肝和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 为探讨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经过30 d养殖,应用试剂盒检测了盐度0、10、20、30条件下胃、幽门盲囊及肠道中胃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活力,肝和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胃蛋白酶活力在0盐度组最高,4个盐度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同一盐度组,胃蛋白酶活性在胃组织中高于幽门盲囊和肠道。随着盐度的增加,胃组织的α-淀粉酶活力呈逐渐降低趋势,幽门盲囊和肠道的α-淀粉酶活力则逐渐升高。胃组织中,0盐度组脂肪酶有较高活性,10盐度组脂肪酶活性最低,20和30盐度组酶活性逐渐升高,并在30盐度组达最大值,4个盐度组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随盐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肠组织中,0盐度和10盐度组脂肪酶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 > 0.05),20盐度和30盐度组增加显著(P < 0.05)。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0盐度组活性最高,随盐度变化,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上随盐度增高有上升趋势。0盐度组和30盐度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观测值都较高。在肌肉中,丙二醛含量在10盐度组达到较高值,随后盐度增加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P > 0.05);总抗氧化能力含量也在10盐度组时达到最高值,其余组均下降。本研究认为,花鲈幼鱼不同消化酶活性所需的盐度条件各有差异,同时抗氧化系统能够响应不同的盐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花鲈 消化酶 抗氧化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