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部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的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林亚清 蓝浦城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104,197,198,共23页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论文整合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组织行为学两大学科视角,以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工作绩效和“绩效=行动意愿×...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论文整合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组织行为学两大学科视角,以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工作绩效和“绩效=行动意愿×行动能力”为切入点,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概念内涵和内在逻辑进行了解读,提出“多维工作绩效=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进一步地,根据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的高低组合将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以F省2180名公务员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想干又能干”的干部常规型、适应型和主动型绩效最高,“不能干又不想干”的干部这三类工作绩效最低。第二,“想干但不能干”和“能干但不想干”的干部工作绩效介于上述两类干部之间,且前者比后者的常规型绩效更低、主动型绩效更高;但二者的适应型绩效无显著差异。第三,常规型绩效在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高低组合影响适应型绩效和主动型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为深入解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深刻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完善干部选拔培养的制度设计、推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动机 胜任力 工作绩效 干部队伍建设
下载PDF
高绩效工作系统真的会减少心理契约违背吗?——威权领导与独立型自我构念的联合调节作用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亚清 蓝浦城 《管理学季刊》 2022年第3期1-25,128,129,共27页
以往的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认为高绩效工作系统是降低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关键举措。然而,由于社会交换过程的复杂性,本文认为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鉴于此,本文以威权领导、独立型自我构念... 以往的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认为高绩效工作系统是降低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关键举措。然而,由于社会交换过程的复杂性,本文认为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鉴于此,本文以威权领导、独立型自我构念为切入点,剖析了员工如何感知高绩效工作系统释放的社会交换信号,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契约违背,由此构建了上述两个变量对高绩效工作系统影响心理契约违背的联合调节模型。以江苏、山东、福建和广东等地区1923名员工为样本,实证发现:威权领导和独立型自我构念分别削弱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心理契约违背的负向关系;并且,在高水平的威权领导和独立型自我构念条件下,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心理契约违背的负向关系消失,反而促进了心理契约违背。本文有助于拓展高绩效工作系统边界条件研究的理论视角,深化已有研究对组织与员工社会交换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为社会交换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绩效工作系统 心理契约违背 威权领导 独立型自我构念 社会交换理论
下载PDF
在行政动员之外:公私部门人员捐赠行为差异何以产生?
3
作者 蓝浦城 向成佩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34,共23页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行政动员视角解释公共部门人员捐赠水平为何高于私人部门人员,本文则创新性地将行政动员和亲社会动机同时纳入研究模型,系统考察了个体捐赠行为“公私有别”的内在机制。基于CGSS数据的分析发现:与私人部门人员相比,公...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行政动员视角解释公共部门人员捐赠水平为何高于私人部门人员,本文则创新性地将行政动员和亲社会动机同时纳入研究模型,系统考察了个体捐赠行为“公私有别”的内在机制。基于CGSS数据的分析发现:与私人部门人员相比,公共部门人员的捐赠金额和捐赠比例均显著更高,原因不仅在于他们在捐赠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行政动员甚至行政强制,还在于其拥有比私人部门人员更强的亲社会动机。不过,亲社会动机的影响相对较弱,样本期内行政动员仍然是公私部门人员捐赠行为差异产生的主要机制,这在扶贫救灾、医疗卫生、教育、生态环保等各类捐赠领域均有所体现。本研究表明,公共部门人员比私人部门人员更多投身慈善事业不完全是“被动的自愿参与”和“行政化参与”,该行为一定程度上还兼具“主动性参与”和“道德化参与”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捐赠 公私部门 行政动员 亲社会动机
原文传递
治理现代化与美好生活:县级政府回应性如何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
4
作者 蓝浦城 《社会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99,M0006,M0007,共24页
县域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础,县级政府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不仅具有合法性意义,而且在推动创建人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以信息透明和诉求回应为代表的县级政府回... 县域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础,县级政府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不仅具有合法性意义,而且在推动创建人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以信息透明和诉求回应为代表的县级政府回应性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从生活需求满足的角度探讨了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首先,县级层面的信息透明、诉求回应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其次,县级政府回应性对生活满意度的积极影响在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领域均存在,但对公共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强。最后,生活需求满足在县级政府回应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县级政府回应性通过推动居民的生活需求满足而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应努力构建更加开放透明、回应及时的县级政府,并且既要关注居民公共生活满意度的改善,也要注重其个人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治理现代化 政府回应性 生活满意度 生活需求满足
原文传递
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何以影响其变革行为?——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和变革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林亚清 蓝浦城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96,共17页
有效激励公务员勇于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建省209名公务员的两阶段调查问卷为样本,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实证检验了公共服务动机影响公务员变革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公务... 有效激励公务员勇于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建省209名公务员的两阶段调查问卷为样本,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实证检验了公共服务动机影响公务员变革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显著促进了其变革行为,工作重塑作为一种资源构建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变革型领导则扮演了“资源阵列通道”的角色,能够正向调节工作重塑的中介效应,即在高变革型领导的情境下,公共服务动机通过工作重塑影响变革行为的中介效应得到显著增强,而在低变革型领导的情境下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拓展和深化了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及其变革行为的相关文献,为资源保存理论在公共部门的运用提供了启示,同时也对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干部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动机 变革行为 工作重塑 变革型领导 资源保存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