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的人口因素观点质疑
1
作者 蓝荣策 朱伟坚 《岭南学刊》 1991年第6期38-41,共4页
我国哲学界对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基本上沿用了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的观点。在该文中斯大林说:“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的发展有影响,它促进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是它不町能是社会发展的主要... 我国哲学界对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基本上沿用了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的观点。在该文中斯大林说:“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的发展有影响,它促进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是它不町能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能是决定的影响,因为人口的增长本身并不能说明为什么某种社会制度恰恰被一定的新制度所代替,而不址被其他某种制度所代替,奴隶占有制被封建制度所代替,封建制度被资产阶级所代替,而不是被其他某种制度所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因素 社会发展 质疑 传统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封建制度 新制度
下载PDF
当代中国道德嬗变与市场经济道德生活的原则
2
作者 蓝荣策 《岭南学刊》 1997年第4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市场经济道德 道德嬗变 当代中国 经济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 道德观念 道德价值 利益分配 公平与公正 社会公正
下载PDF
试论建立经济哲学的必要性及其一般原则
3
作者 蓝荣策 《现代哲学》 1997年第3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经济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必要性 理论思维 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发展 世界观和方法论 社会主义理论 《资本论》
下载PDF
对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6
4
作者 蓝荣策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人的本质 总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符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个人 现实性 抽象物 社会关系 再认识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蓝荣策 《岭南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85-87,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处理好价值多元与价值一元、全球性与民族性、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要从坚持马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处理好价值多元与价值一元、全球性与民族性、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建设更加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和大力弘扬和培养社会正气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意义 方法 途径
下载PDF
试论哲学的社会功能
6
作者 蓝荣策 《现代哲学》 1999年第4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思维能力 社会功能 论哲学 生命情调 科学和社会 精神家园 主体认识结构 哲学思想 哲学家
下载PDF
论哲学的学科结构
7
作者 蓝荣策 《岭南学刊》 2000年第1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哲学 学科结构 元哲学 基础哲学 应用哲学
下载PDF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8
作者 蓝荣策 《探求》 1996年第S1期60-61,共2页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进行再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大跃进”等特殊时期,又试图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变革到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程度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极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邓小平同志 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同志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阶级斗争扩大化 内部矛盾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哲学30年之变迁
9
作者 蓝荣策 《探求》 2009年第2期12-16,共5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同样经历了30年的沧桑变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表现为:从一元至多元的变化;从斗争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换;从知识到...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同样经历了30年的沧桑变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表现为:从一元至多元的变化;从斗争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换;从知识到智慧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哲学 建设哲学 智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