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51对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迁移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蓝荣芳 刘正湘 +2 位作者 宋玉娥 张欣 汪道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267,共6页
背景与目的:CD151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携带全长正义和反义CD151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antiCD151)对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 背景与目的:CD151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携带全长正义和反义CD151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antiCD151)对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含酶切位点的PCR引物克隆CD151基因,分别呈正向和反向插入包装质粒pAAV,并包装成rAAV-CD151,rAAV-antiCD151,斑点杂交测定病毒滴度;rAAV-CD151与rAAV-antiCD151分别转染Tca8113细胞2周后,Westernblot检测CD151表达,通过Boyden趋化小室研究其对Tca8113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斑点杂交结果显示rAAV-CD151和rAAV-antiCD151病毒滴度分别为2.0×1011pfu/ml,1.0×1011pfu/ml;转染rAAV-CD151后,Tca8113细胞CD151的表达较未转染组增加了108%,细胞迁移数(93.6±11.6)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和转染rAAV-GFP对照组(53.0±6.6和46.0±7.0,P<0.05);转染rAAV-antiCD151后,Tca8113细胞CD151的表达较未转染组减少了79%,细胞迁移数(24.0±4.4)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转染rAAV-GFP对照组(P<0.05)。结论:CD151在肿瘤细胞的迁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是肿瘤转移的重要分子基础。携带反义CD151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工具,可以特异性阻断肿瘤细胞CD151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基因 TCA8113细胞 重组腺相关病毒 义核酸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_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Bcl-2、Bax、Bad、Fa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蓝荣芳 李志刚 刘正湘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9-152,232,共5页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b1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Bcl 2、Bax、Bad、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结扎 /松解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Bax、Bad、Fas基因的蛋白表达 ,并利用图象分析系...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b1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Bcl 2、Bax、Bad、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结扎 /松解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Bax、Bad、Fas基因的蛋白表达 ,并利用图象分析系统测量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光密度值 ,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及Rb1治疗组Bcl 2、Bax、Bad、Fas基因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Rb1治疗组Bcl 2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Bax、Bad、Fas的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5 ) ,人参皂甙Rb1治疗组Bcl 2 /Bax、Bcl 2 /Bad以及Bcl 2 /Fas比值均较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结论 人参皂甙Rb1治疗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中促凋亡基因Bax、Bad、Fas的表达 ,并使Bcl 2 /Bax、Bcl 2 /Bad以及Bcl 2 /Fas比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RB1 大鼠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 Bcl-2 Bax BAD Fas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高表达CD151细胞系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蓝荣芳 刘正湘 +2 位作者 宋玉娥 刘晓春 张欣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构建高表达CD151细胞系Tca8113CD151,为研究CD151在肿瘤细胞迁移及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构建pcDNA31CD151HA重组体,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Tca8113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 目的构建高表达CD151细胞系Tca8113CD151,为研究CD151在肿瘤细胞迁移及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构建pcDNA31CD151HA重组体,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Tca8113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这些克隆CD15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CD151HA;Tca8113CD151细胞系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高表达外源CD151。结论构建了稳定高表达CD151的细胞系Tca8113CD151,为探讨CD151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 高表达 细胞系 相关机制 TCA8113 HA 肿瘤转移 PCDNA3 克隆 重组体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室同步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蓝荣芳 徐伟 +3 位作者 吉文庆 宋杰 余洪松 徐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96-3698,共3页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S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心室电、机械同步化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15例,均因心动过缓在入院后行临时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24~48h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永久起搏。分别在...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S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心室电、机械同步化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15例,均因心动过缓在入院后行临时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24~48h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永久起搏。分别在两次术后观察心室起搏状态下心电图QRS时限,左右心室延迟时间(IVMD),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间的收缩延迟时间(SPWMD),QRS波起点距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峰值的时间标准差(Ts12SD)。通过上述指标来评估RVSP与RVAP对心室电机械同步性影响的差异。结果:与RVAP相比较,RVSP组心电图QRS时限更短(P=0.007),心室收缩同步化指标IVMD,SPWMD,Ts12SD明显优于RVAP(P=0.0009,P=0.0005,P=0.0004)。结论:RVSP较RVAP更有利于保证心室电、机械同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室同步化
下载PDF
OxLDL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7
5
作者 蓝荣芳 刘正湘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85-488,共4页
关键词 OXLDL 动脉粥样硬化 形成 分类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起搏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蓝荣芳 徐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1期11-14,共4页
起搏器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的种类包括竞争性室性心律失常、快速心房节律被跟踪、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致室性心律失常以及起搏介导的短-长-短心律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这些室性心律失常可干扰或影响起搏器的正... 起搏器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的种类包括竞争性室性心律失常、快速心房节律被跟踪、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致室性心律失常以及起搏介导的短-长-短心律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这些室性心律失常可干扰或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可对起搏器患者构成一定危险,临床上应了解此类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和掌握处理的方法,上述心律失常大部分通过起搏器的程控随访及其发作的心电图特点来明确诊断,通过调整和优化起搏参数预防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起搏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电极穿孔1例
7
作者 蓝荣芳 徐伟 +1 位作者 吉文庆 余洪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36-2636,共1页
患者女,42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我院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其中心室主动电极拟固定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术中右心室电极阻抗1020Ω,阈值0.8V,R波8.0mY,腔内图见sT段抬高10ITIV。术后患者无特殊不... 患者女,42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我院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其中心室主动电极拟固定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术中右心室电极阻抗1020Ω,阈值0.8V,R波8.0mY,腔内图见sT段抬高10ITIV。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心电图提示起搏和感知良好。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17d,患者因头晕、黑嚎两次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 电极阻抗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穿孔 术后患者
下载PDF
反复囊袋清创对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治疗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影响
8
作者 蓝荣芳 毛丽娟 +5 位作者 吉文庆 狄文成 李晓宏 徐标 余洪松 徐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25-3827,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囊袋清创对起搏系统感染后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行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术患者共43例。根据导线拔除术前清创次数不同分为2组,其中术前清创0~1次(... 目的:探讨反复囊袋清创对起搏系统感染后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术的影响。方法:收集我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行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术患者共43例。根据导线拔除术前清创次数不同分为2组,其中术前清创0~1次(非反复清创组)患者23例,术前清创≥2次(反复清创组)患者2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术后发热率、导线头端培养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反复清创组较非反复清创组导线完全拔除成功率低(75% vs.100%, P <0.05),手术耗时长[(3.8±1.13)h vs.(2.63±0.69)h, P<0.01],术后发热率高(35%vs.4.3%, P<0.05),导线头端培养阳性率高(50%vs.4.3%, P<0.01)。结论:导线拔除是彻底治疗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安全、有效方法。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反复清创会增加导线拔除难度,增加感染扩散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囊袋感染 导线拔除 囊袋清创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_1抗OxLD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志刚 蓝荣芳 +1 位作者 关丽 刘正湘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8-252,353,共6页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 densitylipoprotein ,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模型 ,分别加入OxLDL2 0 0 μg/ml (OxLDL组 )和OxLDL 2 0 0 μ...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 densitylipoprotein ,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模型 ,分别加入OxLDL2 0 0 μg/ml (OxLDL组 )和OxLDL 2 0 0 μg/ml+Rg140 μg/ml (Rg1组 ) ,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物 ,培养 2 4小时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DNA电泳、TUNEL染色检测细胞有无凋亡及凋亡的程度 ,Westernblot分析各组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对照组和OxLDL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 8%和 4 1 35 % ;②Rg1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比例为 13 2 9% ;③OxLDL抑制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eNOS表达水平 ,此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人参皂甙Rg1可使被OxLDL抑制的eNOS表达水平回升。结论①OxLDL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②人参皂甙Rg1能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③此作用可能与上调内皮细胞的eNO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g1 分子机制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细胞凋亡 抗凋亡 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 抗损伤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AAV介导的CD151基因促大鼠缺血后肢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基顺 刘正湘 +4 位作者 蓝荣芳 宋玉娥 刘晓春 张欣 汪道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肌肉转染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CD151基因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促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作用。方法分别包装携带有CD151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GFP)。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 目的研究肌肉转染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CD151基因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促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作用。方法分别包装携带有CD151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GFP)。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大鼠左下肢肌肉注射局部转染rAAV-CD151,对照组注射rAAV-GFP(1×1010pfu/只)。基因转染2周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通过后肢皮肤温度测定、后肢血管造影和缺血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检测,观察缺血肢体血管再生和评价血运重建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大鼠缺血肢体局部CD151的表达。结果股动脉切除术4周(基因转染6周)后,实验组大鼠缺血后肢平均皮肤温度为(32.92±0.63)℃,对照组为(31.22±0.87)℃;后肢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实验组缺血侧血管评分平均为(2.56±0.37),对照组平均为(1.57±0.39);实验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为(609.00±83.89)/mm2,对照组为(517.00±70.65)/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缺血侧肌肉组织CD151表达为对照组的2.96倍。结论局部高表达CD151基因能够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能力,促进缺血器官的血运重建和功能恢复。CD151将为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再生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基因 重组腺相关病毒 后肢缺血 血管再生
下载PDF
DDD起搏器心房起搏比例对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乔青 徐伟 +4 位作者 李晓宏 蓝荣芳 狄文成 余洪松 吉文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75-3177,共3页
目的:研究心房起搏比例对DDD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方法 :DDD起搏器植入后打开房性心律失常高频事件记录功能,心房高频事件触发记录的标准为心房频率≥180次/min并且持续20个心动周期。将心房起搏比例大于40%设为高心房起搏... 目的:研究心房起搏比例对DDD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方法 :DDD起搏器植入后打开房性心律失常高频事件记录功能,心房高频事件触发记录的标准为心房频率≥180次/min并且持续20个心动周期。将心房起搏比例大于40%设为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起搏比例小于40%设为低心房起搏比例组。比较两组间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并绘制关于心房高频事件的Kaplan-Meier曲线。结果: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相比,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每月发作频率显著更低,首次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显著更晚。Kaplan-Meier曲线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高心房起搏比例组心房高频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更低。结论:较高的心房起搏比例对于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房起搏比例 心房高频事件
下载PDF
CD15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丽 刘正湘 +3 位作者 杨军 蓝荣芳 秦瑾 郑振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CD15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分别将pcDNA3.1-CD151、pcD-NA3.1-antiCD151和pcDNA3.1-GFP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Westernblot分析细胞CD151及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CD15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分别将pcDNA3.1-CD151、pcD-NA3.1-antiCD151和pcDNA3.1-GFP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Westernblot分析细胞CD151及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转染pcDNA3.1-CD151与未转染组及转染pcDNA3.1-GFP对照组比较,Hela细胞CD151表达显著上调(P<0.01);细胞增殖反应显著提高(P<0.01);增殖期S+G2/M细胞比例增高(P<0.05);PCNA表达亦明显增强(P<0.01)。而转染pcDNA3.1-antiCD151后,Hela细胞CD151表达明显下调(P<0.01);细胞增殖反应及PCNA表达明显下降(P<0.01);S+G2/M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CD151的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反应起重要作用,通过反义CD151基因干预,可下调细胞中CD151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 HELA细胞 肿瘤增殖
下载PDF
反义CD151基因转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军 刘正湘 +1 位作者 蓝荣芳 汪道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观察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介导的反义CD151基因转染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全长正义和反义CD15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151和pcDNA3.1-anti-CD151重组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s,以RT-PCR和We... 目的观察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介导的反义CD151基因转染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全长正义和反义CD15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151和pcDNA3.1-anti-CD151重组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s,以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151的表达,用Boyden趋化小室方法观察细胞迁移。结果与载体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均值比较,转染48h后,反义CD151组mRNA表达降低58%,蛋白表达降低51%,正义CD151组的VSMCs CD151mRNA表达增加171%,蛋白表达增加133%;趋化迁移的细胞数,反义CD151组为37.9±6.3,正义CD151组为86.5±12.4;载体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60.3±7.1、61.8±7.6和67.3±9.6。反义CD151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正义CD151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结论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介导的反义CD151转染,通过抑制CD151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大鼠VSMCs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基因 反义核苷酸 平滑肌细胞 迁移
下载PDF
rAAV-CD151基因在大鼠缺血后肢血管再生中的作用及血管造影评分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畦 刘正湘 +4 位作者 蓝荣芳 宋玉娥 刘晓春 张欣 汪道文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2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研究肌肉转染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介导的CD151基因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促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作用。方法:分别包装携带有CD151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GFP)。Wista... 目的:研究肌肉转染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介导的CD151基因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促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作用。方法:分别包装携带有CD151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GFP)。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大鼠左下肢肌肉注射局部转染rAAV-CD151,对照组注射rAAV-GFP,基因转染2周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左侧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通过后肢血管造影和缺血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检测,观察缺血肢体血管再生和评价血运重建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大鼠局部缺血肢体CD151表达。结果:股动脉切除术4周(基因转染6周)后,后肢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实验组缺血侧血管评分平均为2.56±0.37,对照组平均为1.57±0.39;实验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为(609.00±83.89)/mm2,对照组为(517.00±70.65)/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缺血侧肌肉组织CD151表达为对照组的2.96倍。结论:局部高表达CD151基因能够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能力,促进缺血组织的血运重建;CD151将为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再生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模型 动物 重组腺相关病毒 血管再生
下载PDF
再同步化治疗对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钟海 李晓宏 +1 位作者 蓝荣芳 徐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对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有影响作用的因素。方法选取在鼓楼医院成功植入CRT的43例患者,搜集其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的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最能影响术后LVEDd... 目的探讨对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有影响作用的因素。方法选取在鼓楼医院成功植入CRT的43例患者,搜集其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的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最能影响术后LVEDd改善程度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基础心电图的QRS时限、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性别,是否为缺血性心肌病,术前的LVEDd,术前心电图是否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电极的位置,二尖瓣返流程度均对LVEDd的改善程度无显著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VEDd、性别、是否有糖尿病3个因素与LVEDd的改善程度线性相关,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17(P=0.026)、-0.23(P=0.052)和-0.18(P=0.084)。结论术前的LVEDd、性别、糖尿病史与术后LVEDd改善程度线性负相关,相关程度较弱,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同步化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改善 线性相关
下载PDF
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思考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钟霖 周晨 +1 位作者 蓝荣芳 顾蓉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642-644,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从业伊始必须接受的专业训练,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医学教育已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求和发展。结合现阶段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思路、形式和技术,对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内的医...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从业伊始必须接受的专业训练,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医学教育已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求和发展。结合现阶段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思路、形式和技术,对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内的医学教育如何创新发展作出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育创新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_1对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作用的适宜浓度范围
17
作者 白丽君 蓝荣芳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4期11-12,F002,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 对体外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作用的适宜浓度范围。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BAEC为模型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g1 作用 2 4h ,用台盼蓝染色后在细胞计数板上进行活细胞计数。结果 :①Rg1 浓度为 10 μg~ 40 μg...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 对体外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作用的适宜浓度范围。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BAEC为模型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g1 作用 2 4h ,用台盼蓝染色后在细胞计数板上进行活细胞计数。结果 :①Rg1 浓度为 10 μg~ 40 μg/ml时 ,活细胞百分数为 97%~ 95% ,与对照组 (培养基中不含Rg1 )相比无显著性差异。②Rg1 浓度大于 40 μg/ml时 ,随着Rg1 浓度的升高活细胞百分数进行性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人参皂甙Rg1 对体外培养BAEC作用的适宜浓度范围为 10 μg~ 40 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效用 主动脉内皮细胞 人参皂甙RG1 体外培养 适宜浓度范围
下载PDF
经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或拔除心内膜电极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施亚明 吴春阳 +8 位作者 王斌 杨顺清 施国富 周召峰 陈荣敏 徐伟 吉文庆 李晓宏 蓝荣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5期590-593,60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植入与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538例具有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指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植入与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538例具有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指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对比分析两种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对同期入院因起搏器囊袋感染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47例患者和81例起搏器升级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不同植入途径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和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5%(268/272)vs.98.9%(263/266),P>0.05;13.2%(36/272)vs.13.9%(37/266),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1例,气胸5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气胸和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拔除成功率及新增电极导线的植入成功率均高于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17/18)vs.86.2%(25/29),P<0.05;97.2%(35/36)vs.88.9%(40/45),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安全可行,并为可能的电极导线拔除和起搏器升级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预留更大的解剖空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心内膜电极 拔除 植入
下载PDF
Effects of rAAV-CD151 and rAAV-antiCD151 on the Migration of Human Tongue Squamous Carcinoma Cell Line Tca8113 被引量:14
19
作者 蓝荣芳 刘正湘 +1 位作者 宋玉娥 张欣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4年第6期556-559,共4页
Summary: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 containing sense CD151 gene (rAAV-CD151) and antisense CD151 gene (rAAV-antiCD151) on the migration of Tca8113... Summary: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 containing sense CD151 gene (rAAV-CD151) and antisense CD151 gene (rAAV-antiCD151) on the migration of Tca8113 cell. Functional fragment of CD151 gene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inserted into the vector pAAV in the sense direction and antisense direction, respectively. The rAAV-CD151 and rAAV-antiCD151 were produced and the titers were determined by dot blot. The CD151, at protein level,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The Transwell chambe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the rAAV-CD151 and rAAV-antiCD151 on the tumor cell migration. The titers of the rAAV-CD151 and rAAV-antiCD151 were 2×10~11 pfu/ml and 1.0×10~11 pfu/ml,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CD151 was increased by 108 % in the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AAV-CD151 and decreased by 79 % in the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AAV-antiCD151, as compared with non-transfected cells,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the migrating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AAV-CD151 (93.56±11.59) and decreased in the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AAV-antiCD151 (24.00±4.36) as compared with non-transfected and rAAV-GFP transfected cells (53.00±6.56 and 46.00±7.00, P<0.05). It is an important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tumor metastasis that the overexpression of CD151 promotes the migration of the tumor cells. The rAAV-antiCD151 is a novel tool, which can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CD151 and inhibit the migration of the tumor cells, and brings us a new approach of anti-sene gene therapy targeted at CD151 in human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 gene RAAV anti-sense nuclei acid cell migration
下载PDF
心房抗心动过速起搏在心动过缓合并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魏冰倩 蓝荣芳 +4 位作者 徐伟 吴翔 王天琦 王宇 王吉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分析心房抗心动过速起搏(aATP)在心动过缓合并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AT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植入具有aATP功能的双腔永久起搏器的心动过缓合并ATA患者8... 目的分析心房抗心动过速起搏(aATP)在心动过缓合并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AT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植入具有aATP功能的双腔永久起搏器的心动过缓合并ATA患者8例为研究对象,其均于术中或随访期间开启aATP功能,起搏器识别到ATA发作时会自动开启aATP干预[如为心房颤动(AF)发作,则不进行干预],所有患者首先采用周长递减起搏(Ramp)方案进行起搏,若ATA终止失败,则继续尝试以Ramp或短阵快速起搏(Burst+)方案进行起搏。收集并分析患者腔内心电图检查结果,记录患者首次aATP干预前ATA负荷、每日ATA持续时间,首次aATP干预后3个月ATA负荷、每日ATA持续时间、ATA周长、ATA终止成功率。结果1例患者开启aATP功能后发生了ATA,但其自行终止,因而未接受aATP干预,之后未再复发;1例患者开启aATP功能后发生了心房扑动(AFL),但其转为了AF,因而未接受aATP干预;其余6例患者开启aATP功能后发生了AFL或房性心动过速(AT),随后接受了aATP干预。腔内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6例接受aATP干预患者的ATA均为来源于右心房的典型AFL,且aATP干预可终止的AFL节律均相对规则且缓慢。6例接受aATP干预患者首次aATP干预前ATA负荷为<0.1%~93.3%,每日ATA持续时间为<0.1~22.4 h;首次aATP干预后3个月ATA负荷为0~40.2%,每日ATA持续时间为0~9.6 h,ATA周长为249~395 ms,ATA终止成功率为17.2%~100.0%,总ATA终止成功率为32.1%(1222/3806)。结论aATP干预可终止的AFL节律均相对规则且缓慢;aATP可降低心动过缓合并ATA患者ATA负荷,缩短ATA持续时间,但其ATA终止成功率不高,为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心律失常 心性 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抗心动过速起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