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生逆旅中的行者观察与书写——周芳新作《我亦是行人》阐析
1
作者 蔚蓝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4期16-19,共4页
周芳用平静舒缓的叙事节奏,以极富文学质感的文字,在她的新作《我亦是行人》中讲述着几个人生命最后的故事。这是一部关联死亡,或说是关于死者与生者在生死两极中的命运撕扯及情感纠葛的小说。人生大事,生老病死,皆是文学中最能体现开... 周芳用平静舒缓的叙事节奏,以极富文学质感的文字,在她的新作《我亦是行人》中讲述着几个人生命最后的故事。这是一部关联死亡,或说是关于死者与生者在生死两极中的命运撕扯及情感纠葛的小说。人生大事,生老病死,皆是文学中最能体现开掘深度的题材。疾病、衰老、死亡,周芳在之前的作品中都曾经叙写过,也是多文本中互涉的内容,只是观照重点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纠葛 周芳 叙事节奏 人生大事 生老病死 多文本 行人 行者
下载PDF
历史理性的审美观照与阐释———论方方的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 被引量:1
2
作者 蔚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2,共5页
方方长篇新作《乌泥湖年谱》的视点,主要集中于对知识分子群体命运和生存的观照上,本文对作品所体现出的宏阔的历史视野和理性思辨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并通过对叙事视角、叙事层面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解构,对文本的价值意义及叙事的不足... 方方长篇新作《乌泥湖年谱》的视点,主要集中于对知识分子群体命运和生存的观照上,本文对作品所体现出的宏阔的历史视野和理性思辨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并通过对叙事视角、叙事层面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解构,对文本的价值意义及叙事的不足作了必要的分析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方方 小说 《乌泥湖年谱》 叙事层面 叙事视角 历史 人物形象 文本价值 知识分子形象
下载PDF
革命历史小说的书写与叙事者的身份和立场 被引量:1
3
作者 蔚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103,共5页
考察以中国革命历史为叙事对象的长篇小说,由于叙事者的身份和叙事立场的不同,而导致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与书写上的差异性。老一代作家的选择有预设的前提,即通过再现历史场景肯定革命先天的合法性与正确性。这种主题的选择与表达,与多... 考察以中国革命历史为叙事对象的长篇小说,由于叙事者的身份和叙事立场的不同,而导致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与书写上的差异性。老一代作家的选择有预设的前提,即通过再现历史场景肯定革命先天的合法性与正确性。这种主题的选择与表达,与多数作者的特殊身份有关,作为革命的参加者和亲历者,有关革命历史的叙述主要来自个人的记忆,他们对革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了创作理念上的共识,由此构筑了特定的社会政治语境中的创作主体意识和文本模式。而90年代以来一代作家则是以旁观者和审视者的身份,自主地去选择和表现自己所理解的革命,以及对历史的当代认知。他们的创作不再是为了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而受限于规定的题材和主题。他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叙事主要是依存于史料和想像,带着质疑性和反思性进入到复杂的历史情境中去。他们不会简单地在既定的革命史的脉络上去想像和还原历史和革命,更多地是诉诸对人类命运和人性这一恒大而又包蕴无穷命题的追踪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史小说 书写者身份 叙事立场
下载PDF
因特网与文学批评 被引量:1
4
作者 蔚蓝 《当代继续教育》 2000年第6期41-44,67,共5页
关键词 网络文学批评 因特网 网上批评 传统批评 文学期刊 批评文本 文学文本 大学校园 批评主体 信息资源
下载PDF
构筑自为自足的文学空间 被引量:1
5
作者 蔚蓝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0-22,共3页
2009年2月,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和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了"吕幼安作品研讨会",部分省市作家协会领导、大学教授及知名评论家与会。这里选刊的论文,有对吕幼安中篇小说的综论,有对具体文本的细读。作家吕幼安是"... 2009年2月,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和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了"吕幼安作品研讨会",部分省市作家协会领导、大学教授及知名评论家与会。这里选刊的论文,有对吕幼安中篇小说的综论,有对具体文本的细读。作家吕幼安是"悠然的文学守望者"(蔚蓝),高校教师的身份,使他更容易以理性思辨的力量,提升小说的思想意蕴。他将小说的受众定位为普通人,追求让小说回归故事,让故事变得"好看"(吴艳),"好看"是一种可以使"日常意识垂直中断"的审美吸引。吕幼安的小说由关注人物的职业和体制等社会化生活转向关注人物的日常生活,悲观离合和历史性,关注普通男女的悲观离合和历史性命运(庄桂成)。他要"发现日常生活背后的动力和源泉,发掘日常生活的道德价值"(李鲁平),写法上,仍然浸淫于现实主义的美好传统中,以一种古典的情怀娓娓叙述着生活中的传奇(蔡家园)。从审美角度看,"草根的苦与痛也是可以有诗性的"(吴矛),对草根的观照使吕幼安得以认知自我,对自我的认知使我们最终得以认知草根。吕幼安的小说是在当代底层文学拓展了范围、增添了对象背景下,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行走在底层文学的艺术探索之路上(张贞)。这一组论文的特点是形式活泼,各抒己见且见解独特,值得推荐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空间 高校教师 小说 大学 研究所 守望者 江汉
下载PDF
生命的归属感与文学书写的必然选择——牛维佳近期小说览读印象 被引量:1
6
作者 蔚蓝 《长江文艺评论》 2022年第5期21-26,共6页
牛维佳近期的小说《褐纸鸢》《天下母亲》,好读且无需付出更多的知解力,题旨极易唤起人的阅读期待与遐想。“褐纸鸢”自带一种无从猜测的神秘,若是不读作品,似乎无从想象这个题旨下会写什么,只是觉着这样的篇名,挺吸引人。而“天下母亲... 牛维佳近期的小说《褐纸鸢》《天下母亲》,好读且无需付出更多的知解力,题旨极易唤起人的阅读期待与遐想。“褐纸鸢”自带一种无从猜测的神秘,若是不读作品,似乎无从想象这个题旨下会写什么,只是觉着这样的篇名,挺吸引人。而“天下母亲”边际无涯,题义被引申到一个无限大的时空中,难以揣摩该如何去做最恰切的表达。小说所提供的故事和人物,亦再次证明了牛维佳讲故事的才能,这对经过了多年创作历练的牛维佳来说,不是难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期待 讲故事 文学书写 归属感 题旨 必然选择
下载PDF
历史空间中的审美发现与理性阐释——论熊召政的长篇系列小说《张居正》 被引量:1
7
作者 蔚蓝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3-47,共5页
熊召政的《张居正》,在营构思路上贯穿着对历史的理性观照,并借助历史人物的得失荣辱对当代生活提供喻示。张居正的形象塑造,在总体评价上是成功的,作家在对历史上致力于改革重臣的叙写中,融入了对当下社会改革的理性思考,但对其成于&qu... 熊召政的《张居正》,在营构思路上贯穿着对历史的理性观照,并借助历史人物的得失荣辱对当代生活提供喻示。张居正的形象塑造,在总体评价上是成功的,作家在对历史上致力于改革重臣的叙写中,融入了对当下社会改革的理性思考,但对其成于"狂"也失于"狂"的悲剧因素还深入开掘得不够,文本中过多闲笔也多少有些消解了小说的史诗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召政 长篇小说 《张居正》 中国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报告文学的危机与发展路向 被引量:1
8
作者 蔚蓝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2-66,共5页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的兴盛,正在改变着传统报告文学的表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也会影响到报告文学作家的思维方式。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全媒体时代报告文学的危机与发展路向,做出了自己的预测和分析阐释。
关键词 全媒体 报告文学 发展路向
下载PDF
非主流女性写作的兴盛与未来前景 被引量:1
9
作者 蔚蓝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4期31-37,共7页
网络时代的非主流女性写作的兴盛,以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当下最引人瞩目的一种社会和文学现象,并且形成了中国女性写作在经临了“五四”新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两次创作高峰之后的第三次高潮。而与前两次有所不同的是,这一... 网络时代的非主流女性写作的兴盛,以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当下最引人瞩目的一种社会和文学现象,并且形成了中国女性写作在经临了“五四”新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两次创作高峰之后的第三次高潮。而与前两次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女性写作新势力的崛起,是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形成的,因其特殊的写作方式、写作载体以及写作受众,而与传统文学的主流写作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既热力频发,光彩炫目,又呈现出“非主流”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非主流 未来前景 兴盛 “五四”新文学 社会影响力 网络时代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论大学学术规范教育的制度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蔚蓝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8-61,共4页
中国大学教育中亟待实施和加强学术规范教育,根据学生培养层次的需要,而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逐渐使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化和体系化。要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层面上去提升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并通过方法论的指导,来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提高... 中国大学教育中亟待实施和加强学术规范教育,根据学生培养层次的需要,而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逐渐使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化和体系化。要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层面上去提升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并通过方法论的指导,来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尽可能地将学术规范教育与国际科研机制接轨,以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适应世界和中国的学术环境,从而在学术和科研上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规范 教育 制度化
下载PDF
二十年中国小说:艺术典型的弱化与缺失
11
作者 蔚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6,共6页
审视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小说创作,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艺术典型的弱化和缺失。具体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弱化与小说公共空间的萎缩;人物塑造的平面化与价值维度的消解;读者接受史与文学讲授的隐性断裂。重提艺术典型,并非又绕回到传统现实... 审视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小说创作,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艺术典型的弱化和缺失。具体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弱化与小说公共空间的萎缩;人物塑造的平面化与价值维度的消解;读者接受史与文学讲授的隐性断裂。重提艺术典型,并非又绕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话语中去,要作家去恪守创作陈规,而是着眼于当下文学中写人不足的倾向,通过对中国小说近二十年来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整体观照,探讨由艺术典型的弱化与缺失所引发的一因多果的问题,诸如与此相关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衰退、文学阅读的式微、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浮泛化等相关现象,强调重视这一问题对中国文学未来的发展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艺术典型 弱化 文学接受
下载PDF
历史图式中的想象性再造——邓一光小说男性形象主体特征分析
12
作者 蔚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0,共6页
借助于剽悍而血性的男性表象完成历史的宏大叙事,是邓一光刻意的追求,他需要通过阳刚铁血的雄性形象的塑造,来满足社会及自我的双重需求,这种理想化的历史图式中的重塑,充满着他对男性身份的想象性再造,也调动了他全部的生命积累和所有... 借助于剽悍而血性的男性表象完成历史的宏大叙事,是邓一光刻意的追求,他需要通过阳刚铁血的雄性形象的塑造,来满足社会及自我的双重需求,这种理想化的历史图式中的重塑,充满着他对男性身份的想象性再造,也调动了他全部的生命积累和所有的激情,并且形成了他特有的男性话语的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表象 男性叙事 性别立场 文化原型
下载PDF
非主流创作与热播影视剧
13
作者 蔚蓝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95-96,126,共3页
提及这样一个话题,得先从现实印象出发,从切近每个人的观感中去印证非主流创作与当下影视剧之间的一种关联,这避免了本文一开始就需要对“非主流创作”这个似乎带有主观判断意味的词语做出解释。
关键词 主流创作 影视剧 热播 主观判断 意味
下载PDF
学术创造与学者生命肌理的沛然呈现--《王先霈文集》读览印象
14
作者 蔚蓝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5期34-42,共9页
王先霈不论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所获得的声誉,还是作为资深批评家在文学界和文学批评界所产生的影响力,都让他始终置身于学界与社会的关注点上。的确,王先霈不仅在教苑、讲坛、学界有很高的名望,而且也享誉出版界与当代文学场域。作为一... 王先霈不论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所获得的声誉,还是作为资深批评家在文学界和文学批评界所产生的影响力,都让他始终置身于学界与社会的关注点上。的确,王先霈不仅在教苑、讲坛、学界有很高的名望,而且也享誉出版界与当代文学场域。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学者,能熟稔精到地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精义,具备了穿越时代的理性洞见锐力,并且掌握了极佳的专业话语能力的著名学者,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文艺学学科的奠基人、开拓者和中外文艺理论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再创造者,是极具标志性的一代文艺学大家,也是人文学科承前启后的中坚砥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界 王先霈 文学理论研究 文艺学学科 文艺理论 文学场域 人文学科 学术创造
下载PDF
“草根作家”、“在场经验”与底层文化生态
15
作者 蔚蓝 《长江文艺评论》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草根'、'草根性'的话题一直有着广泛的社会公共性,成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以及进行文学研究的一种话语资源,在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的阐释中,在不断延续的大众话题热中,构成了一条长长的话语链,诸如'草根性'、'... '草根'、'草根性'的话题一直有着广泛的社会公共性,成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以及进行文学研究的一种话语资源,在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的阐释中,在不断延续的大众话题热中,构成了一条长长的话语链,诸如'草根性'、'草根化'、'草根文学'、'草根作家'等等。在当代中国社会,'草根'已成为一个流行的行销术语,被打造成携带有特定时代意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符号。让人产生一点想法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农民 自我表述 劳动者 乡村叙事 文学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当下功用与批评学科的建构转型
16
作者 蔚蓝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72-77,共6页
文学批评在当下是一个热门话题,各种媒介频频激起的讨论热点提升了整个社会对批评抱以期待的总体印象。这种自上而下地对文学批评的关注,尤其是对文学批评的有效性的强调,无不显现出当代中国社会对文学批评现状的不满和焦虑。对文学批... 文学批评在当下是一个热门话题,各种媒介频频激起的讨论热点提升了整个社会对批评抱以期待的总体印象。这种自上而下地对文学批评的关注,尤其是对文学批评的有效性的强调,无不显现出当代中国社会对文学批评现状的不满和焦虑。对文学批评所产生的普遍焦虑,似乎与当下一派热闹的批评景观不大对称,因为从大面上去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转型 学科 中国社会 有效性 焦虑
下载PDF
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
17
作者 蔚蓝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报告文学正受到非虚构写作潮流的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体危机。指出问题的同时,此文从“信息”“能量”“载体”几个维度上对报告文学如何寻找应对之策做出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关键词 报告文学 非虚构 差异
下载PDF
报告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思考
18
作者 蔚蓝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艰难前行,因此,检视当前报告文学的现实境遇,认识和探寻报告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就成为理论探讨的必要。
关键词 报告文学 理论研究 困境
下载PDF
小说叙事的主导特征与主体意识的限定(上)——邓一光创作审美品格评析
19
作者 蔚蓝 《写作》 2001年第5期8-10,共3页
作为一个可以用心灵去热爱,而不需用智性的承载和理性的思辨去接近的作家,邓一光显得较为古典主义,而少有技术的敏感和机智。由于过于感性化,使他的作品营构难以体现出强大的理性之光的穿越,他只是任凭自己着的一种感觉,怎么想就... 作为一个可以用心灵去热爱,而不需用智性的承载和理性的思辨去接近的作家,邓一光显得较为古典主义,而少有技术的敏感和机智。由于过于感性化,使他的作品营构难以体现出强大的理性之光的穿越,他只是任凭自己着的一种感觉,怎么想就怎么写,怎样觉得舒服就怎样构架,在写作中,并未有明确的形式意识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一光 小说叙事 审美品格 智性 作家 创作 古典主义 限定 作品 感性化
下载PDF
生活中的意蕴——小议《理发》
20
作者 蔚蓝 《写作(中)》 1995年第4期48-48,47,共2页
在微型小说的具体操作中,怎样在有限的题旨和情节中,为读者提供一个容量更大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是作者最费心焦虑的事,也是最能体现作者的功力之所在。写得好的微型小说应在“精巧”与“韵味”上做足文章,利用有限的故事和情节层面去... 在微型小说的具体操作中,怎样在有限的题旨和情节中,为读者提供一个容量更大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是作者最费心焦虑的事,也是最能体现作者的功力之所在。写得好的微型小说应在“精巧”与“韵味”上做足文章,利用有限的故事和情节层面去引申、生发作者的言外之意。这种超出题旨和情节的东西愈多,小说读起来也愈有味,读者所获得的想象和思索的空间也就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小说 生活中 情节 作者 空间 具体操作 读者 想象 生发 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