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NT-proBNP、血肌钙蛋白I、NLR变化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洁 黄芳芳 蔡乐彦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3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肌钙蛋白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行射频消融术且完成随访的老年非瓣膜性...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肌钙蛋白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行射频消融术且完成随访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6例)与未复发组(38例)。比较两组术后1年NT-proBNP、血肌钙蛋白I、NLR水平,并使用Person相关性分析NT-proBNP、血肌钙蛋白I、NLR同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相关性,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T-proBNP、NLR预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效能。结果 复发组NT-proBNP、NLR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钙蛋白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NLR同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呈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NLR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T-proBNP、NLR两者联合预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AUC、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NT-proBNP、NLR单独预测。结论 相较于未复发患者,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患者NT-proBNP、NLR水平明显较高,但血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不明显,且NT-proBNP、NLR水平同术后1年复发呈正相关关系,而血肌钙蛋白I与术后1年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射频消融术 老年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血肌钙蛋白I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复发
下载PDF
ACS患者PCI术后心电图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姜红丽 蔡乐彦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5期962-964,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电图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70例,入院行PCI术治疗。术前给予抗凝药物,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70%放置手术支架...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电图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70例,入院行PCI术治疗。术前给予抗凝药物,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70%放置手术支架,术后常规治疗。术前及术后1、24 h给予心电图检查,测量其各参数,包括术前及术后24 h QRS间期、QT间期、QTc离散度、JT间期、JTc离散度、1h ST段回落程度及24 h T波波幅。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其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Em/Am、LVDD、LVED。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 h,QRS间期、QT间期、QTc离散度、JT间期、JTc离散度低于术前,其中QRS间期、QTc离散度、JTc离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 ST段回落≥50%患者32例,ST段回落<50%患者38例,24 h T波倒置患者39例,T波未倒置患者31例;术后3个月1 h ST段回落≥50%组、24 h T波倒置组LVEF、Em/Am、LVED高于ST段回落<50%组、T波未倒置组,LVDD值低于ST段回落<50%组、T波未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回落≥50%组、T波倒置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25%、7.69%)低于ST段回落<50%组、T波未倒置组(23.68%、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QTc离散度和JTc离散度显著降低,可作为评估患者术后心功能的重要指标,ST段早期回落及T波倒置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良好,可用于患者预后与预测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 预后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中联用阿司匹林及瑞舒伐他汀的疗效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乐彦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第7期142-142,144,共2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比较,通过对二种药物的药理及联用分析,验证联用的效果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1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比较,通过对二种药物的药理及联用分析,验证联用的效果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1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系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IMT厚度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血脂系统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均有抗CAS的作用,两种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司匹林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维生素D3辅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4
作者 蔡乐彦 徐丽敏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22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添加维生素D3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维生素D3口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25-羟维生素D3[25... 目的观察添加维生素D3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维生素D3口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9.1%;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维生素D3可提高冠心病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维生素D3 疗效
下载PDF
患者健康权视域下科室中药制剂合理应用的问题与对策
5
作者 蔡乐彦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1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合理应用管理的重点内容,及其在提高合理用药管理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合理应用管理的重点内容,及其在提高合理用药管理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药学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础药学服务的同时,接受中药制剂合理应用管理。主张遵循医学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有关疾病特点和治疗规律开展药学服务。正确研判病情,选择恰当的调剂方法,建立合理的治疗机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时修正治疗方案;科学合理地控制中药之间的结合比例;对中药抗菌活性和耐药性进行严格控制;适当考虑中药和西药之间的结合应用。比较两组药物合理应用效果、药学管理的优势情况。结果:观察组安全性、有效性、耐受性、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的药学管理方案在毒副作用、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预防、药物使用行为、药物影响机制分析方面的管理优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健康权视域下的中药制剂合理应用管理是提高整体药学服务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权视域 中药制剂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新医改背景下心内科开展中成药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
6
作者 潘洁 蔡乐彦 黄芳芳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14期71-73,共3页
目的:探索新医改背景下心内科开展中成药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方法:利用随机采样法选择2022年1月5日—10月20日医院心内科13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月5日—5月31日,医院心内科开展应用的中成药管理策略,通过借鉴西药的管理... 目的:探索新医改背景下心内科开展中成药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方法:利用随机采样法选择2022年1月5日—10月20日医院心内科13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月5日—5月31日,医院心内科开展应用的中成药管理策略,通过借鉴西药的管理理论和策略展开日常用药管理,设为实施前;2022年6月1日—10月20日,在新医改背景下基于科学、有效、可行的中医药理论基础指导管理实践,设为实施后。统计比较实施前后心内科医生中成药用药认知、用药能力及患者中成药用药满意率。结果:实施后心内科医生中成药用药认知总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心内科医生中成药用药能力总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心内科医生中成药用药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新医改背景对心内科医生中成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有关研究及中医药原创思维为理论基础拟定管理实践策略,有利于提升心内科医生用药认知和能力,改善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改 心内科 中成药管理 理论基础 实践策略
原文传递
比索洛尔联合培哚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蔡乐彦 夏兴凤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培哚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45例,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培哚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共治疗6个月。在治疗...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培哚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45例,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培哚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共治疗6个月。在治疗后测定心脏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 t=4.217、5.842,均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47±8)%增加显著,与对照组(3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P<0.05)。结论比索洛尔、培哚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心病心力衰竭较常规治疗方法在改善心衰,阻止心脏重构方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培哚普利 比索洛尔 螺内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