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PBL教学法提高影像专业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被引量:9
1
作者 蔡争 冉茂慧 +3 位作者 利峰 敖劲 蒋国军 石荣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2期188-19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像专业实习生的临床实习中采用PBL教学法所取得的具体效果以及对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建立的作用。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介入科实习的40名影像专业实习生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40名实习生被分成研究组和对... 目的:分析影像专业实习生的临床实习中采用PBL教学法所取得的具体效果以及对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建立的作用。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介入科实习的40名影像专业实习生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40名实习生被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临床实习中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临床实习汇总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实习生的基础知识、临床分析以及病历书写方面要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影像专业实习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影像专业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影像专业 临床实习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开飞 李昌燕 +3 位作者 利峰 蔡争 敖劲 石荣书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5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治疗80例,行全胃肠外营养治...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治疗80例,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3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细胞数、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T严重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SAP患者的营养状态恢复,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空肠营养管 营养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 被引量:5
3
作者 章涛 刘艳枚 +6 位作者 张潜 蔡争 赵开飞 方宁 刘金伟 余丽梅 石荣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后肢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大鼠Ⅱ型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实验分为Ad—VEGF转染BM-MSCs移植组,Ad-GFP转染BM-MSCs移植组和BM-MSCs移植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后肢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大鼠Ⅱ型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实验分为Ad—VEGF转染BM-MSCs移植组,Ad-GFP转染BM-MSCs移植组和BM-MSCs移植对照组。取上述各组BM-MSCs(细胞总数2×106个),分点注射入模型大鼠左后肢的股直肌和腓肠肌中,右后肢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于移植后2、6、10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后肢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分析,并对Brdu标记各组移植细胞的体内存活进行冷冻切片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各检测时间点Ad—VEGF转染BM-MSCs组大鼠双侧后肢血管显影及毛细血管密度均较BM-MSCs组、Ad-GFP转染BM-MSCs组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2周,各组左后肢均见BrdU标记阳性移植细胞。结论:后肢肌肉注射移植VEGF基因修饰BM-MSCs可定植在病损组织中,并可改善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血管病变 疾病模型
下载PDF
胆道支架联合引流管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石荣书 蒋国军 +1 位作者 章涛 蔡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5,共2页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主支支架植入加多侧孔引流管对1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多支胆管引流治疗。发现全部患者术后皮肤瘙痒症状消失,大便转黄,饮食改善,2周内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治疗前的(462.3±58.7)μmol/L降至(105.0±38...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主支支架植入加多侧孔引流管对1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多支胆管引流治疗。发现全部患者术后皮肤瘙痒症状消失,大便转黄,饮食改善,2周内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治疗前的(462.3±58.7)μmol/L降至(105.0±38.5)μmol/L,胆汁引流通畅维持时间平均达13周。认为胆道支架联合多侧孔引流管植入术的胆道疏通、引流效果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穿刺引流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栓塞脾组织变化过程的CT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利峰 刘建莉 +3 位作者 赵开飞 蔡争 敖劲 石荣书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704-4707,共4页
目的通过CT分析,探讨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栓塞脾组织的变化及其对机体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接受PSE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46例,在PSE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查上腹部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同时采血复查肝... 目的通过CT分析,探讨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栓塞脾组织的变化及其对机体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接受PSE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46例,在PSE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查上腹部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同时采血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将PSE治疗后1周的CT图像运用CT自带的Volume功能软件计算脾脏的栓塞比例,将栓塞比例小于等于50%的患者共31例作为A组,其余15例栓塞比例大于50%的患者作为B组。记录患者行PSE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外周血细胞升高持续时间以及各观察期被栓塞脾组织的CT图像表现。结果栓塞脾组织的CT变化: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梗死;术后1个月12例患者表现为梗死,其中有4例伴有液化表现,其余34例出现修复表现;术后3个月19例患者表现为完全修复,其余27例患者表现为部分修复,其中有8例患者有梗死伴液化表现;术后6个月42例患者表现为完全修复,其余4例患者表现为部分修复,同时有梗死伴液化表现。栓塞脾组织CT表现为部分修复的情况比较,在PSE治疗后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脾组织修复程度的比较,在PSE治疗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治疗后住院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细胞升高持续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栓塞比例的大小将会影响栓塞脾组织在不同时期的CT变化;PSE治疗后,栓塞脾组织的CT图像会有梗死、部分修复、梗死伴液化、完全修复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将会对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及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动脉栓塞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经药物及内镜下止血失败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介入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海 赵逵 +1 位作者 朱蓉 蔡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及内镜下止血失败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7年6月予药物及内镜止血失败,且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进一步行DSA检查或治疗的患者48例,分析统计其内镜下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药物及内镜下止血失败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7年6月予药物及内镜止血失败,且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进一步行DSA检查或治疗的患者48例,分析统计其内镜下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药物及内镜止血失败的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最为多见占58.33%,男性患者占70.83%,溃疡直(长)径>2.0 cm占22.91%。DSA检查发现出血征象阳性率为87.50%,进一步行栓塞止血治疗成功率为78.57%,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痛苦较小。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血管以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最为多见。内镜下表现为巨大溃疡、溃疡合并裸露血管患者止血效果较差,应引起医师高度重视;患者经药物及内镜下止血失败,DSA检查及治疗在药物及内镜下止血失败后可选择的重要方法,发现出血血管阳性率较高,治疗效果较为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止血失败 溃疡特点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脊椎骨转移瘤微创治疗进展
7
作者 蔡争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19期130-132,共3页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约3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症状性的脊柱转移,而尸体解剖检查结果则发现高达90%的晚期恶性肿瘤已发生脊柱了转移。随着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生率将会逐步提高,对如何控制脊柱转...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约3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症状性的脊柱转移,而尸体解剖检查结果则发现高达90%的晚期恶性肿瘤已发生脊柱了转移。随着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生率将会逐步提高,对如何控制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改善神经功能、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将显得越发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转移瘤 微创 治疗进展
下载PDF
X线引导下经鼻置入肠内营养管对医源性十二指肠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明镇 利峰 +2 位作者 蒋国军 蔡争 赵开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64-2465,共2页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手术后并发症 肠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B超、肾盂造影、CT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附45例报告)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邦国 戴辉 +1 位作者 蔡争 曾令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肾结核 B超 肾盂造影 CT 诊断 泌尿系统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纵隔血肿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敖劲 蔡争 +5 位作者 利峰 朱琎 蒋国军 赵开飞 杨明镇 石荣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7-808,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主因“心前区疼痛6 d,呼吸困难5 h”入院。6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外院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5 h前,行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术中冠状动脉植入支架...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主因“心前区疼痛6 d,呼吸困难5 h”入院。6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外院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5 h前,行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术中冠状动脉植入支架1枚,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术后1 h患者出现胸痛、胸闷,伴剧烈咳嗽,痰中带血丝,查体见右侧颈部肿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考虑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有关,予对症支持治疗无好转,胸痛、胸闷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遂急诊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纵隔血肿 桡动脉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肺部咯血性疾病血供来源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荣书 蒋国军 +1 位作者 夏好成 蔡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咯血性疾病供血动脉的来源,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咯血患者58例,其中支扩27例,肺结核21例,肺癌8例,炎症2例。急性大咯血53例,反复少量咯血5例。全部采取经动脉穿刺插管进行血管造影及栓塞处理... 目的:探讨肺部咯血性疾病供血动脉的来源,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咯血患者58例,其中支扩27例,肺结核21例,肺癌8例,炎症2例。急性大咯血53例,反复少量咯血5例。全部采取经动脉穿刺插管进行血管造影及栓塞处理。结果:发现供血动脉167条,其中,支气管动脉81条,肋间动脉41条,胸廓内动脉24条,腋动脉分支18条,膈动脉3条;支气管动脉参与供血58例,肋间动脉参与供血35例,胸廓内动脉参与供血者24例,腋动脉分支参与供血者14例,膈动脉参与供血者2例;单纯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者21例,合并有其它血管供血者37例。结论:支气管动脉是肺部咯血性疾病的主要供血动脉,血供来源与病变性质无关,邻近病变部位的血管均可发出分支参与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性治疗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反复破裂出血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敖劲 朱琎 +5 位作者 蔡争 蒋国军 利峰 赵开飞 杨明镇 石荣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因“右上腹部隐痛3周”入院,无发热、畏寒,无呕血及黑便。既往体健,无长期饮酒史,无乙型病毒性肝炎史,无肿瘤家族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面色略显苍白,心肺无...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因“右上腹部隐痛3周”入院,无发热、畏寒,无呕血及黑便。既往体健,无长期饮酒史,无乙型病毒性肝炎史,无肿瘤家族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面色略显苍白,心肺无特殊,腹部饱满,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病 破裂出血
下载PDF
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开飞 利峰 +2 位作者 蔡争 敖劲 石荣书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46例患者病灶完全治愈,1周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1月治愈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46例患者病灶完全治愈,1周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1月治愈率达到82.6%,2月治愈率达到95.6%,3月治愈率达100%。结论 CT引导下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CT引导 置管引流术
下载PDF
肾上腺转移瘤的B超和CT扫描影像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仇光禹 蔡争 曹永政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 比较和评价B超和CT扫描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肾上腺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 2例肾上腺转移瘤病例 ,均有B超和CT资料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2例肾上腺转移瘤共 2 8个病灶 ,B超检出 2 7个 ,CT检出 2 8个。结论 肾上腺... 目的 比较和评价B超和CT扫描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肾上腺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 2例肾上腺转移瘤病例 ,均有B超和CT资料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2例肾上腺转移瘤共 2 8个病灶 ,B超检出 2 7个 ,CT检出 2 8个。结论 肾上腺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应注重B超和CT扫描检查的互补作用。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转移瘤 超声检查 CT扫描
下载PDF
CT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李邦国 穆贵勇 +1 位作者 蔡争 范其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657-658,共2页
目的 评价CT检查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6 8例腹部外伤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 ,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 8例腹部外伤首次CT诊断实质性脏器挫裂伤 4 6例 ,实质性脏器内血肿 12例 ,包膜下血肿 2 0例 ,腹腔积血、血肿 2 8例 ... 目的 评价CT检查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6 8例腹部外伤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 ,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 8例腹部外伤首次CT诊断实质性脏器挫裂伤 4 6例 ,实质性脏器内血肿 12例 ,包膜下血肿 2 0例 ,腹腔积血、血肿 2 8例 ,腹膜后间隙积血、血肿 3例。结论 CT检查对腹部外伤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外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59例疑诊恶性肿瘤患者CT引导经皮穿刺病灶组织活检结果分析
16
作者 石荣书 蒋国军 蔡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6-67,共2页
对159例恶性肿瘤患者CT引导经皮穿刺病灶活检的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发现组织涂片查找脱落细胞与病理学检查均获得肿瘤诊断依据75例(47%),仅有涂片脱落细胞依据49例(31%),仅有病理学依据24例(15%),脱落细胞与病理学检查均未获得肿瘤依据11... 对159例恶性肿瘤患者CT引导经皮穿刺病灶活检的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发现组织涂片查找脱落细胞与病理学检查均获得肿瘤诊断依据75例(47%),仅有涂片脱落细胞依据49例(31%),仅有病理学依据24例(15%),脱落细胞与病理学检查均未获得肿瘤依据11例(7%),与临床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3%(148/159);并发局限性气胸3例,失血性休克1例。认为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CT引导经皮体内病灶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单、穿刺部位准确可靠、易获得兴趣组织及诊断符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活组织检查 经皮穿刺术
下载PDF
子宫动脉起始部位解剖的DSA分析
17
作者 石荣书 利峰 +1 位作者 蒋国军 蔡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906-1906,共1页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子宫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部X线表现(附36例报告)
18
作者 李邦国 蔡争 +1 位作者 戴辉 李强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4期118-119,共2页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分析36例SLE患者的临床和胸部X线资料。结果:36 例SLE患者的胸部后前位片24例表现异常(67%),主要为胸膜、肺部、心脏、和膈肌的浸润。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部X线表现虽然没有特异性...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分析36例SLE患者的临床和胸部X线资料。结果:36 例SLE患者的胸部后前位片24例表现异常(67%),主要为胸膜、肺部、心脏、和膈肌的浸润。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部X线表现虽然没有特异性,但是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SLE的诊断以及对病变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胸部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血管的新生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春朋 张潜 +5 位作者 方宁 蔡争 石荣书 刘祖林 刘金伟 章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是促进下肢缺血血管新生的主要种子细胞来源呢?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肉注射移植诱导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的血管新生证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结合双侧股动脉结扎制备雄性SD大鼠糖尿病后...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是促进下肢缺血血管新生的主要种子细胞来源呢?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肉注射移植诱导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的血管新生证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结合双侧股动脉结扎制备雄性SD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自股动脉离断处起分10个点将BrdU标记BMSCs悬液注射入模型大鼠左后肢股直肌和腓肠肌中;右后肢采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移植2周后模型大鼠双后肢可见血管显影,6周后血管更为丰富,左侧均高于右侧。移植后2周,左后肢股直肌与腓肠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分别高于右后肢的密度(P<0.05);BrdU标记阳性移植细胞参与了左后肢血管壁构成。表明局部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糖尿病后肢缺血大鼠的血供,并参与小血管重建,有助于糖尿病后肢缺血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间充质干细胞 疾病模型 大鼠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下肢缺血
下载PDF
智慧城市中协同服务部署与任务调度的自适应机制
20
作者 陈婷婷 王素红 +2 位作者 唐钰本 蔡争 覃团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14-3821,共8页
边缘计算通过利用边缘侧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低时延、高响应性的服务,但在智慧城市边缘系统中仍面临着资源有限、服务请求多样性和边缘服务器过载等挑战。对此,研究了资源受限下联合服务部署与任务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 边缘计算通过利用边缘侧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低时延、高响应性的服务,但在智慧城市边缘系统中仍面临着资源有限、服务请求多样性和边缘服务器过载等挑战。对此,研究了资源受限下联合服务部署与任务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化时间框架的自适应协同服务部署及任务调度方案。优化问题的目标是在充分考虑任务优先级的情况下,优化系统时延和负载均衡。首先建立了系统时延和负载均衡的系统开销模型,并引入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提高灵活性。其次通过考虑服务优先级与访问频率构建启发式服务部署算法,再进一步提出一种改进的二元平衡优化器(binary equilibrium optimizer,BiEO)的任务调度算法来优化系统开销。最后,利用上海电信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在平均加权时延(average weighted response time,AWRT)方面能降低12.35%以上,在负载均衡方面能优化14.47%以上,实现了更低时延的同时,保证了边缘服务器负载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多接入边缘计算 服务部署 任务调度 平衡优化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