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外侧入路同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及对侧大脑中动脉M1段非责任动脉瘤的疗效
1
作者 蔡仕飞 侯长凯 +2 位作者 李健 杨宜璠 杨新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背景与目的 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责任病灶对侧发现同时存在干预指征的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对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的同期治疗存在很大争论及挑战。该研究探讨单侧额外侧入路同期治疗责任病灶及对侧非责任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 背景与目的 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责任病灶对侧发现同时存在干预指征的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对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的同期治疗存在很大争论及挑战。该研究探讨单侧额外侧入路同期治疗责任病灶及对侧非责任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20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经单侧额外侧入路夹闭责任出血动脉瘤及对侧大脑中动脉M1段非责任动脉瘤患者,采用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责任动脉瘤位置、对侧大脑中动脉瘤距离同侧M1段起点的长度、对侧大脑中动脉瘤朝向及大小、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院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等指标评估此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8例患者共18个动脉瘤,其中16个是需要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出血责任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4例,前交通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2例。对侧大脑中动脉瘤距离同侧M1段起点的长度平均15.4 mm。需要处理的对侧大脑中动脉瘤平均3.4 mm×2.6 mm。术后复查头颅CTA见病灶远端颅内动脉走行自然,管壁光滑,病灶局部未见局限性狭窄或扩张。出院时有4例mRS评分为0;4例患者评分为1。出院时MoCA评分提示有2例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小于26分),余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结论 单侧额外侧入路治疗对侧非责任病变有很多优势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为这类复杂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额外侧入路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足部反射疗法与头面部自我推拿调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志龙 龙超 +1 位作者 蔡仕飞 刘翠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足部反射疗法与头面部自我推拿两种方法调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的自填式健康问卷(CMI评分)进行筛查和评价。纳入12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 目的观察足部反射疗法与头面部自我推拿两种方法调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的自填式健康问卷(CMI评分)进行筛查和评价。纳入12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联合采用足部反射疗法与头面部自我推拿方法进行调理,对照组采用足部反射疗法进行调理,每周5次,2周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应用CMI评分表分别对两组再次进行测评,统计两组CMI症状总评分差值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CMI症状总评分差值40.48±2.58,有效率95%(57/60);对照组CMI症状总评分差值24.89±3.37,有效率73.3%(44/60),两组CMI症状总评分差值及有效率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联合使用足部反射疗法与头面部自我推拿对调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疗效优于足部反射疗法,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反射疗法 头面部推拿 亚健康
下载PDF
使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治疗对节段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彭超 赵岩 +5 位作者 候长凯 汪邦月 吴玉璋 宋云飞 蔡仕飞 杨新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464-1467,共4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使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治疗对节段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 以及总结术前筛选适合接受血管重建的患者的经验。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20例动... 本研究主要探讨使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治疗对节段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 以及总结术前筛选适合接受血管重建的患者的经验。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 15例患者符合纳入条件。患者全都接受复合手术治疗, 并且血管重建成功率为14/15, 术后1年随访时只有1人血管再次闭塞。因此, 颈内动脉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治疗的复合手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来说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 血管内治疗 颈内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室 随访
原文传递
调控硬膜淋巴系统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全磊 吴玉璋 +3 位作者 宋云飞 彭超 蔡仕飞 赵岩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0-735,共6页
目的通过调控硬膜淋巴系统(DL)的功能改善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探索硬膜淋巴管作为SAH后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实验采用C57BL/6J小鼠,通过颈内动脉刺破法诱导小鼠SAH模型。设立假手术组、SAH模型组(SAH组)以及血管内... 目的通过调控硬膜淋巴系统(DL)的功能改善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探索硬膜淋巴管作为SAH后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实验采用C57BL/6J小鼠,通过颈内动脉刺破法诱导小鼠SAH模型。设立假手术组、SAH模型组(SAH组)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干预组(采用重组VEGF-C胶体干预后,再进行SAH模型的诱导)。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重组VEGF-C胶体干预10 d后DL的形态学变化,并与胶体组(仅应用胶体,不加重组VEGF-C)对比,通过伊文思蓝引流实验验证DL的功能变化情况。比较3组小鼠SAH后的皮质脑血流灌注量、脑含水量,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胶体组比较,VEGF-C干预组小鼠的DL生成了更多的淋巴管分支,管腔直径也显著增大[胶体组为(24.8±4.8)μm,VEGF-C干预组为(31.2±3.9)μm,P<0.01],同时引流至VEGF-C干预组颈深淋巴结中的伊文思蓝显色显著深于胶体组。与SAH组相比,VEGF-C干预组在SAH后早期脑损伤期的皮质血流灌注恢复更为显著,脑含水量更低[分别为(76.7±1.6)%和(81.2±1.1)%,P<0.01],神经功能受损更轻[Garcia评分分别为(10.7±1.3)分和(14.0±0.9)分,P<0.01];同时脑组织内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也更低(分别为0.559±0.034和0.712±0.036,P<0.01)。结论通过调控DL的功能能够有效减轻小鼠SAH后的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损伤 小鼠 近交C57B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硬膜淋巴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