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楚淘 田浩梅 +4 位作者 张泓 张娟 蔡何凝 张雨辰 官均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即穴位组,穴取大椎、百会、人中)、针刺对... 目的探讨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即穴位组,穴取大椎、百会、人中)、针刺对照点组(即对照点组,穴取大椎、百会、人中左侧旁开0.3 cm处),6次针刺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比评价。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穴位组、对照点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穴位组优于对照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可通过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减少脑梗死面积从而对脑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梗死 梗死面积比 大鼠 大椎 百会 人中
下载PDF
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3
2
作者 田浩梅 张泓 +3 位作者 张娟 张雨辰 蔡何凝 陈楚淘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75-78,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CVD),又名脑梗死,多因脑动脉血管严重的狭窄、痉挛或完全阻塞所致。在急性期通过药物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后可使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逐渐稳定,但存活者致残率高,仅有30%的患者可部...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CVD),又名脑梗死,多因脑动脉血管严重的狭窄、痉挛或完全阻塞所致。在急性期通过药物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后可使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逐渐稳定,但存活者致残率高,仅有30%的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日常工作,其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是最主要的后遗症。大量的研究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针灸 保护机制
下载PDF
子午流注结合常规针刺法对胃黏膜损伤家兔褪黑素及HSP70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丁乐 张泓 +3 位作者 张娟 张雨辰 蔡何凝 章薇 《中医药导报》 2013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针刺组(C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规针...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针刺组(C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D组)、子午流注辰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E组)。采用无水乙醇造模法将家兔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治疗7 d后剖腹取胃观察胃黏膜损伤指数(UI),检测胃黏膜组织中MT、HSP70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UI值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戌时组、辰时组的UI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辰时组UI值低于常规针刺组、戌时组(P<0.05);空白组的MT、HSP70含量均低于其它各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戌时组、辰时组的MT、HSP70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辰时组与常规针刺组、戌时组比较,MT、HSP70均含量增高(P<0.05)。结论:子午流注结合常规针刺针法能降低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损伤指数(UI),对胃黏膜损伤后的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子午流注结合常规针刺针法能促进胃黏膜MT、HSP70的合成与分泌,说明该治疗方法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可能与MT,HSP70的作用机制有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针法 胃黏膜损伤 褪黑素(MT) 热休克蛋白70(HSP70)
下载PDF
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EGF、TGF-α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丁乐 何可 +2 位作者 张泓 张雨辰 蔡何凝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子午流注辰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采用...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子午流注辰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采用无水乙醇造模法制备家兔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分组治疗7天后,剖腹取胃,ELISA法检测家兔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造模组家兔胃黏膜EGF、TG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辰时针刺组胃黏膜EGF、TGF-α含量最高,且高于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胃黏膜EGF、TGF-α含量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结论:常规针刺配合子午流注针法能够促进胃黏膜EGF和TGF-α的合成与分泌,对胃黏膜损伤起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Α 子午流注
下载PDF
针刺联合臭氧水翳风穴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蔡何凝 冯雯琪 +2 位作者 赵泳超 唐春艳 周钰 《智慧健康》 2023年第9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臭氧水翳风穴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药物联合针刺),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刺联合医用臭氧...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臭氧水翳风穴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药物联合针刺),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刺联合医用臭氧水翳风穴),各4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Ⅰ级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高,组间相比,治疗1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为下降趋势,且其中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DIP评分、FDIS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臭氧水翳风穴穴位注射可以促进患者面部神经组织的快速,提高新陈代谢,减轻疼痛症状,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急性期 周围性 针刺 臭氧水 翳风穴
下载PDF
电针不同穴组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6、IL-10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田浩梅 陈楚淘 +4 位作者 陈平国 张雨辰 蔡何凝 严洁 张泓 《湖南中医杂志》 2012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合募配穴"两种针刺配穴法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差异,探讨"合治内府"之"合"的含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曲池天枢组、天枢上巨虚组、天枢大...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合募配穴"两种针刺配穴法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差异,探讨"合治内府"之"合"的含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曲池天枢组、天枢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曲池天枢组比较,其它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天枢大肠俞组与天枢上巨虚组比较,IL-6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治疗组对UC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天枢配上巨虚组效果最佳,即下合穴配募穴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优于俞募配穴及上合穴配募穴;"合治内府"之合穴应指"下合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合募配穴 俞募配穴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EGF、TGF-a的影响
7
作者 丁乐 何可 +2 位作者 张泓 张雨辰 蔡何凝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针刺组(C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 目的:通过观察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常规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针刺组(C组)、子午流注戌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D组)、子午流注辰时取穴结合常规针刺组(E组)。采用无水乙醇造模法将家兔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模型,治疗7 d后,剖腹取胃观察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含量的变化。结果:辰时针刺组胃黏膜EGF、TGF-a含量最高,且高于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组胃黏膜EGF、TGF-a含量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常规针刺组和戌时针刺组胃黏膜的EGF、TGF-a含量虽也有所增高,且其含量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低于辰时针刺组,但其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针刺配合子午流注针法能降低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损伤指数(UI),促进胃黏膜EGF和TGF-α的合成与分泌,到对胃黏膜损伤起到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针法 急性胃黏膜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EGF)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家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