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中KAI1与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探讨
1
作者 赵云霞 崔芳芹 蔡兆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了解乳腺癌组织中KAI1的表达情况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情况,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存档乳腺癌石蜡标本94例,对照为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AI1的失表达情况及特殊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VM。... 目的:了解乳腺癌组织中KAI1的表达情况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情况,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存档乳腺癌石蜡标本94例,对照为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AI1的失表达情况及特殊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VM。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KAI1的表达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VM的阳性率为39.29%,对照组未检出V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间均无相关性;但KAI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中VM呈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AI1阳性表达组的病例生存率高(P<0.05);而VM检出阳性组生存率低(P<0.05)。结论:KAI1表达可能促进VM发生,进而与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有关,在乳腺癌中检测KAI1和VM可能对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1 血管生成拟态 乳腺癌
下载PDF
20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兆根 于东红 +1 位作者 汪向明 冯振中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0例IMT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大体及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7~70岁,中位年龄41.5岁;男性12例,女性8例。... 目的分析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0例IMT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大体及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7~70岁,中位年龄41.5岁;男性12例,女性8例。发生部位包括肺、肠系膜、躯体软组织、腹膜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光镜下主要表现为梭形的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混合增生,排列杂乱,间质见大量炎细胞弥漫浸润,可见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及多量细小血管形成的黏液疏松背景。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阳性率100.0%(20/20),SMA90.0%(18/20),Desmin75.0%(15/20),ALK-126.1%(6/23),CK17.4%(4/23);myoD-1、CD34、CD117及S-100均为阴性。随访14例,12例无瘤生存,2例肿瘤复发。结论IMT是以炎症为背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少数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IMT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需与其它多种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鉴别。单纯依靠组织学图像预测其预后很困难,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病理学 软组织肿瘤/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胃癌中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蔡兆根 于东红 +2 位作者 吴海波 冯振中 赵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A(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A(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和30例对照组中的Hp-L型感染情况,同时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VEGF-C、-D、-A及FGF-2的表达情况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值(LVD值),分析Hp-L型和淋巴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与LVD值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革兰染色Hp-L型检出率为65%,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为62%。胃癌组的Hp-L型阳性率、淋巴管生成因子阳性率及LVD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胃癌组中Hp-L阳性组的LVD值和VEGF-C、-D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Hp-L阴性组(均P<0.05);VEGF-C、-D阳性组的LVD值高于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和L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Hp-L型感染和淋巴管生成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VEGF-C、-D与胃癌淋巴管生成关系密切,Hp-L型感染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两方面因素共同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L型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HIF-1a、VEGF和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蔡兆根 陆国玉 +1 位作者 承泽农 徐浣白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6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HIF-1a、VEGF及CXCR4...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6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HIF-1a、VEGF及CXCR4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HIF-1a、VEGF及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78/120)、56.8%(68/120)、60.0%(72/120);三者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1);三者的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HIF-1a和CXCR4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HIF-1a、VEGF及CXCR4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特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者的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HIF-1A VEGF CXCR4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5
作者 蔡兆根 龚晓萌 +3 位作者 谢群 冯振中 徐浣白 汪向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 cell lymphoma,IVNK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IV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皮肤血管内NK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 cell lymphoma,IVNK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IVNK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7岁,临床表现为肩背部及双下肢皮肤多发暗红色质硬斑片及斑块。镜检:真皮及皮下组织内见较多扩张的小血管,血管腔内见中等到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深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CD56和TIA-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70%。EBER分子原位杂交阳性。确诊后采用CHOP方案联合化疗2个疗程,目前仍在观察中。结论皮肤IVNKL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淋巴瘤,预后较差且容易误诊,皮肤活检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NK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淋巴瘤 皮肤 病理诊断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淋巴管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蔡兆根 于东红 +3 位作者 田甜 吴海波 赵艳 冯振中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D2-40、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25例对照组的H...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D2-40、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25例对照组的Hp-L型感染,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LVD值和VEGFR-3的表达,分析Hp-L型与LVD以及VEGFR-3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革兰染色L型检出阳性率为67.5%;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为65%,两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的病例50例,占62.5%。胃癌组的Hp-L型阳性率、LVD及VEGFR-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中Hp-L阳性组的LVD值和VEGFR-3表达阳性率高于Hp-L阴性组。LVD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关系。结论 Hp-L型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L型可能是肿瘤淋巴管生成的重要促进因子,影响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L型 微淋巴管密度 VEGFR-3
下载PDF
乳腺分泌性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兆根 张琼 +2 位作者 于东红 郭冰沁 赵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65-169,17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S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收集SBC 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8例SBC,1例男性,7例女性,发病年龄8~76岁(中...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S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收集SBC 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8例SBC,1例男性,7例女性,发病年龄8~76岁(中位年龄43.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乳房内包块。大体上肿块多数边界清楚,质稍硬,直径0.6~4.0cm;镜下瘤细胞呈实性、微囊状和导管样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瘤细胞胞质内外含有丰富均质的嗜伊红分泌物。阿辛蓝染色呈蓝色,PAS染色呈红色。核分裂像少见,未见肿瘤性出血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主要表达CK7和S-100蛋白,CK5/6、p63、CEA和CD10绝大多数呈阴性反应,Ki-67指数相对较低。结论 SBC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亚型,通常预后较好,形态学需与乳腺粘液癌,富于脂质癌,泌乳腺瘤等相鉴别,确诊依据HE染色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必要时可结合ETV6-NTRK3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泌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兆根 王萍 +2 位作者 谢群 冯振中 吴礼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颞叶的PGNT进行影像学、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GFAP阳性的星形细胞组成... 目的探讨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颞叶的PGNT进行影像学、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GFAP阳性的星形细胞组成,呈单层或多层以血管为中心排列成特征性的假乳头样结构。乳头之间为成片排列的小圆形Syn阳性的神经元分化的细胞,散在有中等大小的神经节样细胞,未见明显坏死和核分裂象。结论 PGNT是一种新增加的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实体,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下载PDF
RASSF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兆根 于东红 +2 位作者 王萍 周蕾 冯振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9-283,共5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家族基因1(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gene 1,RASSF1)在胃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癌BGC-823细胞系、5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 背景与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家族基因1(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gene 1,RASSF1)在胃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癌BGC-823细胞系、5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RASSF1B和RASSF1C mRNA的表达,以及30例胃癌高危人群、可疑胃癌病人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的RASSF1基因表达情况;用PCR法检测上述50例胃癌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结果: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缺失率为52%(26/50),其表达缺失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但与其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RASSF1A在胃癌高危人群及可疑胃癌病人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的表达缺失率为20%(6/30),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为64%(32/50),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Hp感染组之间无相关性(P>0.05)。RASSF1B在胃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缺失率为22%(11/50),RASSF1C则全部表达,RASSF1B和RASSF1C在胃癌高危人群及可疑胃癌病人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全部表达,并且两者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RASSF1A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RASSF1A在胃癌高危人群及可疑胃癌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存在表达缺失,因此有望作为胃癌早期检测的标志物,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Hp感染之间无相关性,它们可能是两个独立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ASSF1基因 幽门螺杆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EBM理念结合PBL教学法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兆根 李楠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5期346-348,共3页
循证医学(EBM)理念和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PBL)有机结合是新时期高校医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引入EBM结合PBL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循证医学(EBM)理念和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PBL)有机结合是新时期高校医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医病理学教学中引入EBM结合PBL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旨在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有力推进医学高校病理学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EBM理念 PBL教学法
下载PDF
胃癌RASSF1A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兆根 于东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1A(RASSF1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用PCR法检测上述胃癌组织中的Hp感染情况... 目的: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1A(RASSF1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用PCR法检测上述胃癌组织中的Hp感染情况。结果: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转录表达缺失率为50.0%,其表达缺失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一定关系(P<0.05),与其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为62.5%(30/48),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Hp感染组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是胃癌的相关抑癌基因,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具有一定关系,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关系,它们可能是两个独立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1A 幽门螺杆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兆根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第4期59-61,共3页
针对病理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将PBL教学模式引入成人教育病理学课程中,探讨在成人教育病理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的优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病理学 PBL教学模式
下载PDF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蔡兆根 谢群 郭冰沁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umor,ET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子宫ET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女性,30岁。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大体见子宫左...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umor,ET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子宫ET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女性,30岁。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大体见子宫左侧壁有一病灶,界限不清,呈腐鱼肉样,直径5 cm,伴出血、坏死。镜下肿瘤由单一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排列成巢团状,位于玻璃样或嗜伊红色肿瘤坏死碎屑组织中,形成"地图样外观";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透亮或嗜伊红色,细胞境界清楚,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肿瘤细胞AE1/AE3、p63和Ki-67均阳性,hCG部分阳性。结论:ETT是一种罕见的滋养细胞肿瘤,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但恶性程度较低。应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他滋养细胞肿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兆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年第6期711-713,共3页
为了适应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增加实验课病例分析,采用多媒体软件,开设病理第二课堂等有效方法,改变学生在实验中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地去认识疾病,使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 病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RASSF1肿瘤抑制基因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
15
作者 蔡兆根 于东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00-503,共4页
关键词 肿瘤/病因学 RASSF1基因 抑癌基因 综述
下载PDF
PTEN、HIF-1α和NDRG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振中 陈嘉薇 +2 位作者 杨兆瑞 路光中 蔡兆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PTEN、HIF-1α和NDRG1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Ⅰ型子宫内膜癌、2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35例正常内膜组织中PTEN、HIF-1α和NDRG1... 目的探讨PTEN、HIF-1α和NDRG1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Ⅰ型子宫内膜癌、2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35例正常内膜组织中PTEN、HIF-1α和NDRG1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TEN、HIF-1α和NDRG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8%、61.3%、52.4%,与正常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表达下调和NDRG1过度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HIF-1α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TEN和HIF-1α和NDRG1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r=-0.314,P<0.01,r=-0.296,P=0.001),而HIF-1α蛋白与NDRG1的表达正相关(r=0.237,P=0.008)。结论 PTEN缺失可能上调HIF-1α和NDRG1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1Α N-myc下游调节基因1 组织芯片
下载PDF
维生素C防治百草枯中毒大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陆国玉 吴晓飞 +3 位作者 伍德生 王芳莉 张晓华 蔡兆根 《安徽医学》 2011年第8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肝脏损伤的病理变化,并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VC)干预,观察中毒大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研究其在百草枯(PQ)所致肝损伤中的... 目的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肝脏损伤的病理变化,并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VC)干预,观察中毒大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研究其在百草枯(PQ)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染毒组、VC干预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染毒组给予生理盐水稀释PQ按180 mg/kg一次性灌胃,VC干预组于灌药同时给服VC溶液按180 mg/kg,分别于6、24、72 h后将其处死,留取肝脏,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中MDA、SOD-1、TNF-a和IL-1β的表达。结果染毒组大鼠肝组织中TNF-aI、L-1β及MD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VC干预组明显低于单纯染毒组(P<0.05);染毒组SOD-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VC干预组明显高于单纯染毒组(P<0.05)。结论 MDA、SOD-1、TNF-a和IL-1β在PQ中毒大鼠肝损伤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VC可下调肝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提高组织SOD活性,对改善PQ中毒大鼠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百草枯中毒 肝脏 MDA SOD-1 TNF-aI L-1β
下载PDF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振中 武世伍 +3 位作者 李楠 蔡兆根 吕秀红 陈嘉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9-625,共7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共同应用对于肿瘤细胞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共同应用对于肿瘤细胞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联合应用塞来昔布和罗格列酮处理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观察其对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协同抑瘤作用。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O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PAR-γ蛋白表达相对降低,两者具有负性相关关系。塞来昔布和罗格列酮可以有效抑制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联合应用抑制肿瘤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独药物组。结论 COX-2的高表达和PPAR-γ的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以COX-2和PPAR-γ为共同靶点,有望成为临床子宫内膜癌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环氧合酶-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塞来昔布 罗格列酮
下载PDF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振中 李涤臣 +2 位作者 刘德纯 蔡兆根 汪向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本病少见部位发生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组织病理学(HE)和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结果该肿瘤多呈单结节或多结节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圆形、核深染、... 目的探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本病少见部位发生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组织病理学(HE)和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结果该肿瘤多呈单结节或多结节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圆形、核深染、胞质少,呈团、巢状排列,间质有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免疫表型同时表达上皮性、间叶性和神经源性标记物。结论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罕见,临床表现复杂,可发生在腹腔也可在其他部位。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表现。预后大多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彦丽 于东红 +2 位作者 周蕾 蔡兆根 承泽农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84-387,共4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革兰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Hp-L型感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 背景与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革兰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Hp-L型感染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分别比较胃癌组织Hp-L型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上述指标的表达结果,分析Hp-L型感染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结果:13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及革兰染色Hp-L型同时阳性的病例有88例,胃癌组织的Hp-L型阳性率(67.69%)明显高于对照组(24%)(P<0.05);透射电镜观察Hp-L型位于癌细胞胞质内及癌细胞间质。胃癌组织中VEGF和MMP-2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p-L型阳性组的MMP-2、VEGF表达阳性率也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与VEGF和MMP-2的表达阳性均呈正相关(r=0.45,r=0.30,P均<0.01)。胃癌中Hp-L型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小无关,但与癌细胞的浸润深度、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Hp-L型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胃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L型 浸润转移 MMP-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