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己二酸/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卫兵 蔡凡凡 +2 位作者 朱教群 程晓敏 原郭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075-15079,共5页
以己二酸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相,采用机械混合与熔融吸附的方法,制备出己二酸/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通过FT-IR、DSC、热常数分析仪、TG、FE-SEM及热循环实验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 以己二酸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相,采用机械混合与熔融吸附的方法,制备出己二酸/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通过FT-IR、DSC、热常数分析仪、TG、FE-SEM及热循环实验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能够有效吸附己二酸,两者之间化学相容性良好;随着膨胀石墨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有减少趋势,导热系数则相应提高;当膨胀石墨的掺量为8%(质量分数)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熔化、凝固相变潜热分别为237.66,220.49J/g,导热系数为2.99W/(m·K),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 膨胀石墨 相变潜热 导热系数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入侵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旭波 蔡凡凡 +1 位作者 陈睿 骆争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86,共4页
为筛选出更具有活性的植物,为进一步开发成为植物源农药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入侵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生物活性。以属于16科26种入侵植物作为材料,利用点滴、驱避方法研究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26种入侵植物... 为筛选出更具有活性的植物,为进一步开发成为植物源农药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入侵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生物活性。以属于16科26种入侵植物作为材料,利用点滴、驱避方法研究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26种入侵植物乙醇提取物的触杀活性和驱避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阿拉伯婆婆纳、刺苋、红花酢浆草、钻叶紫菀、白车轴草、一年蓬的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97%、79%、62%、62%、52%。阿拉伯婆婆纳、刺苋、红花酢浆草的乙醇提取物触杀活性与相同处理的毒死蜱无显著性差异(P>0.05)。垂序商陆、一年蓬的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驱避率分别为43%、57%,驱避等级达到Ⅲ级。说明阿拉伯婆婆纳、刺苋、红花酢浆草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触杀活性及垂序商陆和一年蓬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驱避活性均较强,具有开发成植物源杀虫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乙醇提取物 触杀活性 驱避活性 绿豆象
下载PDF
4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熏蒸活性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旭波 蔡凡凡 +2 位作者 邵佩佩 钟茂程 骆争荣 《丽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探明植物提取物对仓储害虫绿豆象的生物活性,为将其进一步开发成为植物源农药提供基础,通过熏蒸方法测定了丽水常见40种植物(25种入侵植物,15种畲药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熏蒸活性。结果显示,天仙果、垂盆草、阔叶十大功劳、翠... 为探明植物提取物对仓储害虫绿豆象的生物活性,为将其进一步开发成为植物源农药提供基础,通过熏蒸方法测定了丽水常见40种植物(25种入侵植物,15种畲药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绿豆象的熏蒸活性。结果显示,天仙果、垂盆草、阔叶十大功劳、翠云草、地锦草、槲蕨叶、茜草、香丝草、垂序商陆等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熏蒸活性,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0%、70%、67%、63%、63%、60%、57%、53%、50%。天仙果的熏蒸活性最强,与农药毒死蜱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植物不同部位提取物杀虫活性存在差异,槲蕨叶提取物与槲蕨茎提取物的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研究结果可以为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提取物 熏蒸活性 绿豆象
下载PDF
单菌和混合菌发酵餐厨垃圾产乳酸研究
4
作者 沈如梦 蔡凡凡 +2 位作者 金琰 陈畅 刘广青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4,共12页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产乳酸可显著降低乳酸的工业生产成本,并实现餐厨垃圾的高值资源化利用,但餐厨垃圾组成复杂,在乳酸发酵过程中存在底物转化率和乳酸产量低等问题。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单菌)、甜酒曲(含根霉属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混合菌)及...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产乳酸可显著降低乳酸的工业生产成本,并实现餐厨垃圾的高值资源化利用,但餐厨垃圾组成复杂,在乳酸发酵过程中存在底物转化率和乳酸产量低等问题。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单菌)、甜酒曲(含根霉属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混合菌)及泡菜粉(含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混合菌)这3种接种物对餐厨垃圾发酵产乳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接种物的对照组相比,添加3种接种物均可提高乳酸产量,其中接种甜酒曲时乳酸发酵性能最佳;在底物负荷为20~180 g/L的范围内,乳酸产量随底物负荷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采用响应面法对甜酒曲接种时餐厨垃圾的乳酸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pH7、温度30℃、接种量18.75%、底物负荷100 g/L,在此条件下实验测得乳酸的最高产量为(82.34±2.40) g/L,乳酸转化率达8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乳酸发酵 混合菌 甜酒曲
下载PDF
熔融盐在蓄热混凝土中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周卫兵 蔡凡凡 +2 位作者 朱教群 孙正 荆汝林 《节能》 2013年第12期7-11,2,共5页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熔融盐与蓄热混凝土组合式换热模型进行了研究.该组合模型以混凝土为蓄热介质,熔融盐(Hitec)为传热介质,分析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流体管道长度、热流体进口温度与进口流速等因素对蓄热单元储热规律及其特性的影...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熔融盐与蓄热混凝土组合式换热模型进行了研究.该组合模型以混凝土为蓄热介质,熔融盐(Hitec)为传热介质,分析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流体管道长度、热流体进口温度与进口流速等因素对蓄热单元储热规律及其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在2.0~3.0W/(m·K)左右、管长为0.5—2m、热流体进口温度为420℃、进口流速为O.15~0.25m/s时,蓄热单元可获得较高的储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熔融盐 复合蓄热 数值模拟 FLUENT
下载PDF
太阳能热发电用储热混凝土制备的研究
6
作者 周卫兵 蔡凡凡 +2 位作者 朱教群 孙正 荆汝林 《能源工程》 2014年第3期39-41,共3页
研究了以铝酸盐水泥为胶凝剂,以具有较大比热容的焦宝石和铝矾土等作为集料,添加高导热性的碳化硅和钢纤维,并选用性能优异的复合高效减水剂,制备可用于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的新型混凝土储热材料。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储热 混凝土 制备
下载PDF
玄武岩与熔融硝酸盐的相容性研究
7
作者 周卫兵 蔡凡凡 +2 位作者 孙正 段洋 荆汝林 《建材世界》 2013年第5期32-35,共4页
为探究玄武岩作为熔融盐斜温层混合蓄热单罐系统中储热填充介质的可行性,实验对玄武岩与熔融硝酸盐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岩相分析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玄武岩与硝酸盐相容性较好... 为探究玄武岩作为熔融盐斜温层混合蓄热单罐系统中储热填充介质的可行性,实验对玄武岩与熔融硝酸盐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岩相分析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玄武岩与硝酸盐相容性较好,能够满足储热填充介质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熔融硝酸盐 相容性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基层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彦杰 闫浚玮 +3 位作者 尚田田 黄晶晶 黄祖彤 蔡凡凡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第12期48-51,共4页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质水平,保证农民健康生活与农村社会稳定,河南省开展了一系列农村健康教育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基层群众的健康素养。但是开展农村基层健康教育也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健康促进人才...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质水平,保证农民健康生活与农村社会稳定,河南省开展了一系列农村健康教育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基层群众的健康素养。但是开展农村基层健康教育也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健康促进人才缺乏、农民健康素养低以及健康教育服务机制不健全等困难。课题组总结农村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健康教育规划、实施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 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生物炭对厌氧消化强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沈如梦 蔡凡凡 +4 位作者 宋超 金琰 张思 陈畅 刘广青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厌氧消化作为当前应用于有机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重要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酸化、氨氮抑制、微生物增殖缓慢等问题,导致底物消化不彻底、系统运行不稳定以及产气效率低下。生物炭... 厌氧消化作为当前应用于有机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重要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酸化、氨氮抑制、微生物增殖缓慢等问题,导致底物消化不彻底、系统运行不稳定以及产气效率低下。生物炭是一种低成本、可再生的碳质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强、元素组成和表面官能团丰富等特性,可有效强化厌氧消化过程。然而,有关生物炭强化厌氧消化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强化机制与生物炭理化特性间的联系尚缺乏系统梳理与深入剖析,限制了生物炭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炭对厌氧消化的作用效果、强化途径以及不同制备条件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强化厌氧消化过程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未来推进生物炭强化厌氧消化技术的规模化及工程化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厌氧消化 理化性质 缓冲能力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研究进展与前沿的CiteSpace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雪 金琰 +2 位作者 蔡凡凡 刘广青 陈畅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生物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生物可降解塑料种类繁多,研究领域横跨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研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为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和未来发展动向,利... 生物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生物可降解塑料种类繁多,研究领域横跨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研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为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和未来发展动向,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1—2021年收录的4316篇关于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了不同时间节点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历程、研究热点、文献发表的主要期刊及国内外合作网络,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本文结果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把握研究趋势、挖掘研究新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Web of Science(WoS) 生物可降解塑料 可视化图谱
下载PDF
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对醋渣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师杨蕾 蔡凡凡 +3 位作者 宁志芳 朱哲 刘广青 陈畅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过程中的H2O2浓度、预处理温度以及预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醋渣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浓度、预处理温度和预处理时间的最优条件分别为4%、40℃和12 h。经实验验证,在最佳联合预处理条件下... 利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过程中的H2O2浓度、预处理温度以及预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醋渣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浓度、预处理温度和预处理时间的最优条件分别为4%、40℃和12 h。经实验验证,在最佳联合预处理条件下醋渣厌氧消化累积甲烷产量(基于挥发性固体含量)达302.0 mL/g,生物降解率为70.0%,较未预处理醋渣提升了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渣 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 厌氧消化 产甲烷性能
下载PDF
预处理茄子秸秆与粪便共消化产甲烷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哲 石耀威 +4 位作者 宋超 戴壮强 蔡凡凡 陈畅 刘广青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1,共6页
研究了猪粪(PM)和鸡粪(CM)分别与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茄子秸秆(PES)在不同比例下共消化产甲烷性能,结果表明:共消化可以缩短反应迟滞期和甲烷日产高峰到达时间,提高累积甲烷产量;当m PES∶m PM为1∶1、1∶2和1∶4时,累积甲烷产量(基于挥... 研究了猪粪(PM)和鸡粪(CM)分别与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茄子秸秆(PES)在不同比例下共消化产甲烷性能,结果表明:共消化可以缩短反应迟滞期和甲烷日产高峰到达时间,提高累积甲烷产量;当m PES∶m PM为1∶1、1∶2和1∶4时,累积甲烷产量(基于挥发性固体含量,VS)分别为283.4、338.8 mg/L和359.2 mL/g,较PES单独消化提升了24.7%、49.1%和58.0%,较茄子秸秆(ES)单独消化提升了187.7%、243.9%和264.6%;在m PES∶m CM为2∶1~1∶4时,累积甲烷产量较PES单独消化提升3.1%~26.5%,较ES单独消化提升了137.9%~1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秸秆 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 共消化 产甲烷性能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燃气购销差建模方法及系统实现方案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兆巍 崔恩怀 +1 位作者 张海俊 蔡凡凡 《城市燃气》 2019年第11期31-38,共8页
通过科学建模技术,定义购销差计算模型,实时高效计算燃气公司购销差,为燃气公司持续降低购销差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关键词 燃气 购销差 购销差率 大数据 建模
下载PDF
面向图像语义分割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窦育民 徐广伟 +1 位作者 黄晶晶 蔡凡凡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第12期22-25,71,共5页
文章介绍并构建了一个图像场景理解的语义标注系统,通过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方法语义分割图像。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主导的科学成果不断成熟,拓展了构建图像标注的理论模型的应用空间,拓宽场景理解的精细度和多样化应用范围。
关键词 语义分割 生成对抗网络 网络模型
下载PDF
生物质炭土壤调理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燕 黎珊珊 +3 位作者 蔡凡凡 何艳峰 陈畅 刘广青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4-1520,共7页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高效、绿色、多功能的土壤调理剂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综述了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微生物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高效、绿色、多功能的土壤调理剂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综述了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微生物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展望了生物质炭土壤调理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特性 热解 土壤调理剂 土壤改良剂
原文传递
第三代双源CT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凡凡 纪淙山 +7 位作者 杨世锋 顾慧 袁宪顺 刘洪武 秦松楠 高琳 王箬芃 王锡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8,25,共6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应用于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入组心房纤颤患者40例(房颤组)及窦性心律患者40例(对照组),利用第三代双源CT行CCTA检查。以5级记分评价主观图像质量,以信号噪声比...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应用于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入组心房纤颤患者40例(房颤组)及窦性心律患者40例(对照组),利用第三代双源CT行CCTA检查。以5级记分评价主观图像质量,以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评价客观图像质量,分析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率。结果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冠状动脉(RCA)、左主干(LM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图像质量评分依次下降;两组图像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94,P=0.663);对照组的CTDIvol、ED均低于房颤组,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4);对照组除1个血管段无法诊断,共515个血管段,房颤组共507个血管段,全部可被评估。结论第三代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房颤患者CCTA检查中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且辐射剂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原文传递
生物可降解塑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7
作者 金琰 蔡凡凡 +5 位作者 王立功 宋超 金文雄 孙俊芳 刘广青 陈畅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4-1808,共25页
当前社会塑料制品的使用需求持续增加,塑料垃圾处理压力不断增大,减缓塑料污染成为当务之急,生物可降解塑料因可在一定生物活性环境下较快降解而备受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可降解塑料降解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不同生物可降... 当前社会塑料制品的使用需求持续增加,塑料垃圾处理压力不断增大,减缓塑料污染成为当务之急,生物可降解塑料因可在一定生物活性环境下较快降解而备受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可降解塑料降解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不同生物可降解塑料降解规律,降解微生物和功能酶的透彻掌握,是实现其全面利用和高效资源化处理处置的基础和前提。文章系统梳理了常见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种类、性能、优缺点和主要用途,全面综述了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降解微生物和功能酶,以及生物可降解塑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周期和程度,以期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提供借鉴,为生物可降解塑料废弃物的高效处理处置和彻底降解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降解机制 微生物 解聚酶 需氧 厌氧
原文传递
CT特征预测基于2021年肺肿瘤新分类肺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及浸润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18
18
作者 高琳 张晶 +7 位作者 顾慧 康冰 于鑫鑫 张帅 高艳 蔡凡凡 王箬芃 王锡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622,共7页
目的:探讨CT特征预测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在2021年组织学新分类中浸润性和浸润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GGN患者281例(304个病灶)。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前驱病变组... 目的:探讨CT特征预测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在2021年组织学新分类中浸润性和浸润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GGN患者281例(304个病灶)。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前驱病变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129个、微浸润组(微浸润性腺癌)116个、浸润组(浸润性腺癌)59个。记录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及CT参数[形态、边界、分叶、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异常征、内部血管征、胸膜牵拉征、最长径、最短径、平扫CT值、增强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强化程度ΔCT A-N(CT值动脉期-CT值平扫)、ΔCT V-N(CT值静脉期-CT值平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比较3组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GGN浸润性[前驱病变与浸润性病变(包括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及浸润程度(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对各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前驱病变组、微浸润组、浸润组之间年龄、pGGN形态、分叶、空泡征、支气管异常征、内部血管征、胸膜牵拉征、最长径、最短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泡征(OR=2.832,95%CI 1.363~5.887,P=0.005)、内部血管征(OR=3.021,95%CI 1.909~4.779,P<0.001)和平扫CT值(OR=1.003,95%CI 1.001~1.006,P=0.019)是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叶(OR=5.739,95%CI 2.735~12.042,P<0.001)、内部血管征(OR=1.968,95%CI 1.128~3.433,P=0.017)和平扫CT值(OR=1.004,95%CI 1.001~1.008,P=0.012)是pGGN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内部血管征区分pGGN前驱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灵敏度为50.3%,特异度为89.8%;分叶区分pGGN微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的效能最高(AUC=0.702),灵敏度为61.0%,特异度为79.3%。结论:CT特征预测肺pGGN在2021年组织学新分类中浸润性和浸润程度具有一定价值,内部血管征对pGGN浸润性的预测效能更高;分叶对pGGN浸润程度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斑块定量分析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斑块负荷及斑块易损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箬芃 顾慧 +5 位作者 高艳 王颖 于鑫鑫 蔡凡凡 高琳 王锡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3-1160,共8页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A(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特征,并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斑块成分、斑块负荷及斑块易损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9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CCT...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A(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特征,并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斑块成分、斑块负荷及斑块易损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9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CCTA检查的498例冠心病患者(男296例、女202例),年龄33~87(63±9)岁。根据入组患者TyG指数的三分位数将其分为T1(最低组)、T2(中等组)、T3(最高组)。根据CCTA图像测量并计算病变冠状动脉的斑块负荷、斑块各成分体积和占比以及各组斑块CT易损斑块特征的出现比例。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3组间指标的比较,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T高危斑块的危险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估TyG指数诊断CT高危斑块的价值并确定TyG指数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体积和占比随着TyG指数的升高而增加(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与斑块负荷显著相关(回归系数=7.267,P<0.001)。斑块的CT易损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正向重构和低密度斑块及CT高危斑块出现的比例随TyG指数的升高而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是CT高危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24,95%CI 1.533~3.523,P<0.001)。TyG指数预测CT高危斑块的最佳界值为8.43(灵敏度77.24%,特异度45.60%,曲线下面积0.645,P<0.001)。结论随着TyG指数的升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负荷增加,CT高危斑块的比例增高。TyG指数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简单而有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