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警察防卫权法律规范的不足及完善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刘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99-101,共3页
结合"庆安火车站警察枪击案件"所反映出来的警察防卫权的审查基准,并参考域外国家或地区相关立法经验,我国今后在架构警察防卫权制度时,应完善警察防卫权立法,明确警察防卫的原则,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关键词 警察防卫权 审查基准 借鉴 建议
下载PDF
“激愤杀人”的刑事立法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刘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78-81,共4页
"激愤杀人"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已经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我国目前对其并无法律的直接规定,也未将其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法定从宽情节,导致司法实践中的裁量标准不一。在刑法中明文规定"激愤杀人"行为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激愤杀人"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已经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我国目前对其并无法律的直接规定,也未将其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法定从宽情节,导致司法实践中的裁量标准不一。在刑法中明文规定"激愤杀人"行为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只有符合无事先预谋性、被害人过错性和行为的当场性三个成立要件的故意杀人行为才能被认定为"激愤杀人"。在定罪方式上,采取"条文+司法解释"的方式是比较妥当的。在刑罚配置上,要注意考察域外立法以及我国关于直接侵犯公民生命权的刑罚配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情杀人 激愤杀人 定罪方式 刑罚配置
下载PDF
网络共同犯罪的刑法应对及完善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刘红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4期38-42,共5页
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和无边界性,使网络犯罪所依存的空间从有形转变为无形,增加了网络共同犯罪的认定难度。网络共同犯罪在犯罪地点、犯罪行为以及犯罪主体上都具有特殊性,对其研究应从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的认定上着手。应当在严格... 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和无边界性,使网络犯罪所依存的空间从有形转变为无形,增加了网络共同犯罪的认定难度。网络共同犯罪在犯罪地点、犯罪行为以及犯罪主体上都具有特殊性,对其研究应从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的认定上着手。应当在严格、准确适用现有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之上,选择性地运用共犯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模式,以有效打击网络共同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正犯 教唆犯 帮助犯 共犯行为正犯化
下载PDF
我国网络谣言犯罪的刑事立法不足及完善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刘红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8-31,共4页
网络谣言犯罪与传统谣言犯罪相比具有智能化、专业化、传播快、危害大等特征。我国现有刑法已经对网络谣言犯罪进行了一定的规制,但当前网络谣言犯罪刑法规则过程中仍然存在罪名配置不合理、罪名体系不完善、诉讼程序设置不科学等问题,... 网络谣言犯罪与传统谣言犯罪相比具有智能化、专业化、传播快、危害大等特征。我国现有刑法已经对网络谣言犯罪进行了一定的规制,但当前网络谣言犯罪刑法规则过程中仍然存在罪名配置不合理、罪名体系不完善、诉讼程序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在应对不断发展的网络谣言犯罪时还是捉襟见肘。在今后的刑事立法中,我们有必要适当增设罪名,完善罪名体系,同时实现公诉与自诉更好地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犯罪 立法
下载PDF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法律适用研究
5
作者 蔡刘红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6-80,共5页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将预备行为实行化,在扩大了恐怖活动犯罪的打击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困境。在实行行为上,本罪对"恐怖活动"的界定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对"准备行为"的认定应综合考量本罪保护的法...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将预备行为实行化,在扩大了恐怖活动犯罪的打击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困境。在实行行为上,本罪对"恐怖活动"的界定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对"准备行为"的认定应综合考量本罪保护的法益、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等因素;在兜底条款上,"其他准备"应归属于新增的《刑法》第120条之二;罪数形态上,应通过对行为的实质解释来进行一罪与数罪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实行行为 兜底条款 罪数形态
下载PDF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的界限之探析
6
作者 蔡刘红 《铜陵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3-76,共4页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为民间借贷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但民间借贷体制建设的滞后,使大量非法集资行为不断涌现,严重扰乱我国金融管理秩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尚存在某些争议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民...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为民间借贷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但民间借贷体制建设的滞后,使大量非法集资行为不断涌现,严重扰乱我国金融管理秩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尚存在某些争议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民间借贷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应结合现有立法规定,在准确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内容的基础上,从融资方式、吸收资金的目的、合同遵守的态度三个方面来探析两者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民间借贷 认定 界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