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合意”建构的三元行动理论:重探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博方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7,共26页
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下文简称《范畴》)对于发展社会行动具有关键作用,却由于诸多因素让位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本文从《范畴》内部的论述结构与外部的参照比较出发,进行相关脉络的梳理,以证明该文具有独特的理论内... 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下文简称《范畴》)对于发展社会行动具有关键作用,却由于诸多因素让位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本文从《范畴》内部的论述结构与外部的参照比较出发,进行相关脉络的梳理,以证明该文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然后指出"合意"在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上的双元角色以及通过"合意"所建构的"共同体行动╱合意行动╱社会体行动"三元行动类型。综观之,《范畴》的理论意涵值得我们反思"从行动到秩序"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合意╱合意行动 社会关系 韦伯的行动理论
下载PDF
忽略的维度:詹姆斯·凯瑞的新闻历史观及其批判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金泳 蔡博方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49,共19页
詹姆斯·凯瑞的新闻历史观是国内学界长期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及其历史、社会背景的考察,梳理了凯瑞新闻史观的脉络。他的新闻史观立足于解决新闻史在新闻教育中日益边缘化的问题,深受新社会史、新文化史的影响,借... 詹姆斯·凯瑞的新闻历史观是国内学界长期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及其历史、社会背景的考察,梳理了凯瑞新闻史观的脉络。他的新闻史观立足于解决新闻史在新闻教育中日益边缘化的问题,深受新社会史、新文化史的影响,借鉴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建构起新的新闻文化史。面对质疑和批评,凯瑞又提出用新闻实践史代替新闻文化史,进一步强调人在新闻实践中的主体性和新闻史的文化性。但是,他的视角是宏观的,研究方法却是微观的;目标在于革新传统新闻史的弊病,但是却又不展开意识形态的批判,从而陷入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困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瑞 新闻史观 新闻文化史 新闻实践史
原文传递
书评Kyung-Sup Chang and Bryan S.Turner,eds.,Contested Citizenship in East Asia:Developmental Politics,National Unity,and Globalization(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2),xiv,266 P.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博方 林端 《原道》 CSSCI 2013年第1期325-343,共19页
一、导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身份研究"(Citizenship Studies)在欧美社会科学界开始受到重视,并且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之中,"公民身份"概念从一个汇集不同研究者的争议主题,... 一、导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身份研究"(Citizenship Studies)在欧美社会科学界开始受到重视,并且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之中,"公民身份"概念从一个汇集不同研究者的争议主题,开始演变成一个重要的研究架构。公民身份研究的兴起既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各种急遽变动,也提供了社会学者一种关照"西方现代性"的文化反思。在进入21世纪之后,欧美社会科学家更进一步把公民身份研究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身份 TURNER 欧美社会 xiv 266 P 西方现代性 当代西方社会 研究架构 文化反思 个案研究 西方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处境——从古典的“认识论三元关系”到当代的“双重竞合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博方 《法律和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期269-295,共27页
在知识立场上,林端教授的法律社会学并非只素朴地将法律视为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对象,而是高度重视法律的"规范性"、"理念性"、"实在性"三种知识面向。透过他关于祭祀公业与司法改革的经验研究,本文重新... 在知识立场上,林端教授的法律社会学并非只素朴地将法律视为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对象,而是高度重视法律的"规范性"、"理念性"、"实在性"三种知识面向。透过他关于祭祀公业与司法改革的经验研究,本文重新阅读其中的法律社会学意涵,并试着指出林端教授对"法律社会学的双重知识关系"的启发。依此,法律社会学者必须既关注"规范性"与"理念性"之关系,也必须注意各种关注"实在性"的社会科学观点之间的竟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社会学 祭祀公业 林端 理念性 实在性 刑事诉讼制度 民间习惯 知识社会学 竞合关系 人类学视野
原文传递
儒家的社会学:一个未竟之业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博方 《原道》 CSSCI 2013年第1期295-312,共18页
林端教授的学思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Wolfgang Schluchter教授的韦伯研究的影响至为关键,林端教授以此为基础把"儒家"建构为宗教社会学与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接着,林端教授尝试把当代华人社会的"儒家/儒学... 林端教授的学思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Wolfgang Schluchter教授的韦伯研究的影响至为关键,林端教授以此为基础把"儒家"建构为宗教社会学与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接着,林端教授尝试把当代华人社会的"儒家/儒学/儒教"问题,放在知识社会学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下来看待。可惜的是,由于英年早逝,他预计提出"儒家的社会学"计划成为了一个未竟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林端 儒家社会学 韦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