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四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组和ER(-)PR(-)组,各9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C-erbB-2阳性检出...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组和ER(-)PR(-)组,各9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C-erbB-2阳性检出率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结果ER(+)PR(+)组患者的C-erbB-2阳性检出率28.9%明显低于ER(-)PR(-)组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0例(33.3%),未转移60例(66.7%);ER(-)PR(-)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49例(54.4%),未转移41例(45.6%)。ER(+)PR(+)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E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4,P=0.004<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用来评估患者的内分泌情况、治疗后的可预见效果及预期目标,也方便医护人员全面了解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和确诊手术方案,对患者的乳腺癌严重程度、病情改变状态、速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整个治疗过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C-erbB-2阳性 C-erbB-2阴性
下载PDF
探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四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5期57-58,共2页
目的总结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特点,为该病的基因检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研究对象为1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以及30例淋巴反应性增生患者,提取不同样本的DNA,借助于PCR扩增方法分析Ig基因... 目的总结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特点,为该病的基因检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研究对象为1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以及30例淋巴反应性增生患者,提取不同样本的DNA,借助于PCR扩增方法分析Ig基因重排和TCR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B细胞淋巴瘤对应的IgHA、IgHB、IgHC、IgHD、IgHE、IgLA、IgLB、IgLA、IgH(A+B+C+D+E)+IgL(A+B)+IgLA阳性率分别为47.69%、33.07%、35.38%、19.23%、6.92%、45.38%、22.30%、30.00%、96.15%。TCR基因重排中TCRB-A、TCRB-B、TCRB-C、TCRG-A、TCRG-B、TCRTCRD、TCRβ+TCR+TCRδ对应的阳性率分别为32.00%、56.00%、22.00%、60.00%、22.00%、34.00%、78.00%。结论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特点可作为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诊断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临床诊断 IG 基因重排 TCR 基因重排 分子病理检测
下载PDF
303例乳腺癌ER、PR测定情况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凤霞 王森 +1 位作者 蔡四忠 张红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 测定ER、PR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析其相关因素 ,以指导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我院 1996年 8月~ 2 0 0 2年 8月手术的 30 3例原发乳腺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乳腺癌ER(+)率占 5 6 4 % ,PR(+)率占 5 7... 目的 测定ER、PR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析其相关因素 ,以指导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我院 1996年 8月~ 2 0 0 2年 8月手术的 30 3例原发乳腺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乳腺癌ER(+)率占 5 6 4 % ,PR(+)率占 5 7 8% ,ER、PR(+)率 5 0 5 %。乳腺癌早期局浸ER、PR(+)可达6 0 7%。乳腺癌ER、PR(+)率在导管浸润癌、单纯癌无明显差别 ,局浸、髓样癌阳性率较高 ,粘液癌最低。乳腺癌ER(+)率绝经后高于绝经前 ,PR(+)率绝经后低于绝经前。乳腺癌ER、PR(+)率随腋下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而降低。乳腺癌肿块越大 ,ER、PR(+)率越低。结论 乳腺癌ER(+)率占 5 6 4 % ,PR(+)率占5 7 8% ,ER、PR(+)率 5 0 5 %。乳腺癌ER、PR(+)率在早期局浸时高 ,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 ,与肿块大小和腋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R PR 测定 相关因素 内分泌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 阳性率
下载PDF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病理反应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森 蔡四忠 谭雅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体征与病理改变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对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以针吸细胞学明确乳腺癌诊断后行新辅助化疗CAF或CEF方案2周期,化疗前、后观察肿瘤大小及术后病理表...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体征与病理改变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对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以针吸细胞学明确乳腺癌诊断后行新辅助化疗CAF或CEF方案2周期,化疗前、后观察肿瘤大小及术后病理表现,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原发灶临床有效率为45.7%,完全缓解(CR)2.2%,部分缓解(PR)43.5%,病理有效率为54.4%,重度组织反应17.4%,中度组织反应37.0%,术后中位随访期36个月,健康生存26例,余20例中,其中有2例患者失访,18例中死亡10例,复发8例。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认为病理有效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高于临床有效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临床有效的患者,病理有效才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 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相关蛋白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波 蔡四忠 +1 位作者 常元程 赵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4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以及P53的表达意义并分析各种因子与乳腺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NAC,在化疗的前后分别检测...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以及P53的表达意义并分析各种因子与乳腺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NAC,在化疗的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ER、PR、HER-2、Ki67、P53的表达水平,将指标表达情况与乳腺癌化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价对化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在NAC后临床完全缓解(c CR)9例,占15.0%;病理完全缓解(p CR)5例,占8.3%;部分缓解(PR)44例,占73.3%;病情稳定(SD)2例,占3.3%;无疾病进展(PD)患者。完全缓解(CR)14例,占23.3%,总有效率(RR)为96.7%(58/60)。化疗前后的ER阳性率分别为53.3%(32/60)、25.0%(15/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化疗前后的阳性率分别为46.7%(28/60)、26.7%(16/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化疗前后的阳性率分别为25.0%(15/60)、31.7%(19/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化疗前后的阳性率分别为76.7%(46/60)、31.7%(19/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化疗前后的阳性率分别为35.0%(21/60)、31.7%(19/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NAC的前后HER-2与P53的表达对于乳腺癌的化疗效果的判断的实际意义较小,而ER和(或)PR阳性的癌症患者对化疗更为敏感,且NAC可以有效降低Ki67的表达,从而有效预测乳腺癌化疗的效果,故而ER、PR及Ki67三者可以作为乳腺癌化疗效果重要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P53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波 蔡四忠 常元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122-12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检测患者组织中的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和21突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共发生突变25例,总突变率为38.... 目的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检测患者组织中的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和21突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共发生突变25例,总突变率为38.46%。外显子18突变1例,突变率为1.54%;外显子19突变12例,突变率为18.46%;外显子20突变1例,突变率为1.54%;外显子21突变11例,突变率为16.92%。女性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率高的现象,特别是EGFR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突变情况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在理论上可成为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在肺部疾病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波 蔡四忠 +1 位作者 常元程 赵海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13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肺部疾病患者1 000例,收集患者胸膜炎的胸水标本与咳痰标本,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涂片检测等结果将1 000例患者分为初治涂阳肺结核组(271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组(265...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肺部疾病患者1 000例,收集患者胸膜炎的胸水标本与咳痰标本,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涂片检测等结果将1 000例患者分为初治涂阳肺结核组(271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组(265例),肺外结核组(266例)和肺部其他疾病组(198例)。另随机抽取医院80例医护人员的健康血样标本设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双盲法诊断PCR扩增与ABI-7500仪器荧光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定量。结果:271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98%,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85.98%,阳性预测值98.73%,阴性预测值66.96%;265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组患者结核杆菌DNA阳性检出率为41.89%,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41.89%,阳性预测值97.37%,阴性预测值33.33%;266例肺外结核组患者结核杆菌DNA阳性检出率为33.83%,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33.83%,阳性预测值96.77%,阴性预测值30.43%。结论:采用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提高了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防治结核病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DNA PCR核酸扩增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