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岱杂1号在洞庭湖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蔡孟初 曹端华 +4 位作者 曾建国 刘腾 彭辉 曹建英 杨天保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种植表现 洞庭湖区 农业转基因生物 抗虫杂交棉 棉花种子 湖南省
下载PDF
“中苎一号”快速丰产稳产栽培要点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建国 庄庆丰 +3 位作者 蔡孟初 曹端华 郭斌 彭辉 《中国麻业科学》 2006年第6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栽培要点 丰产稳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 新品种 纤维品质 纤维支数 抗逆性强 平原湖区
下载PDF
洞庭湖滨湖地区棉花间套西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斌 曾建国 +3 位作者 蔡孟初 曹端华 庄庆丰 郭琼颖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洞庭湖 西瓜 棉花 高效栽培 滨湖地区 技术 间套 种植面积
下载PDF
完善植棉配套技术 促进棉花稳步发展
4
作者 曹涤环 蔡孟初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 2007年第3期15-17,共3页
湖南省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种棉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粮、棉、麻、橘等几大拳头农产品的种植日趋合理,优势互补,生产得到了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沅江市被列为全国商品棉基... 湖南省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种棉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粮、棉、麻、橘等几大拳头农产品的种植日趋合理,优势互补,生产得到了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沅江市被列为全国商品棉基地县后,进一步完善配套技术,棉花单产大幅提高,皮棉单产由建国前的21斤,提高到60年代的34公斤,70年代的55公斤,80年代的65公斤,90年代初达到89公斤。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力推广杂交棉,其皮棉单产突破了120公斤大关,成了全国闻名的棉花高产大县之一,其种植效益也与年俱增,因而使棉花生产稳步发展,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10万亩左右。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善配套技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生产 配套技术 稳步发展 植棉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种植效益 优势互补 九十年代
下载PDF
沅江苎麻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国栋 易梁生 +1 位作者 蔡孟初 曾建国 《中国麻业》 2005年第6期328-331,共4页
本文在概述沅江市苎麻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后,提出了全市苎麻产业化发展应围绕优质高效、巩固生产优势、资源利用、扩大加工规模、加工增值、延接产业链、市场拓展、建立健全购销体系的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应突出产业重... 本文在概述沅江市苎麻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后,提出了全市苎麻产业化发展应围绕优质高效、巩固生产优势、资源利用、扩大加工规模、加工增值、延接产业链、市场拓展、建立健全购销体系的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应突出产业重点、提升产业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加强质量监管四条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江 苎麻产业化 发展思路
下载PDF
沅江苎麻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探讨
6
作者 王国栋 易梁生 +1 位作者 蔡孟初 曾建国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沅江市 产业化发展 苎麻 种植面积 生产基地 主要商品 产业发展 纺织加工 购销市场 年产值
下载PDF
苎麻种根芽苗移栽技术试验初报
7
作者 黄业菊 王国栋 蔡孟初 《中国麻作》 1983年第3期37-38,28,共3页
为加速苎麻良种繁殖,扩大良种栽培面积,1982年,我们以深根型品种“牛耳青”为试材,采用冬催芽,春剃头取蔸,细切带芽直栽和地膜复盖育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繁殖和大田栽培,达到了老园不毁,新园当年受益的目的。现初报于下:
关键词 初报 种根 芽苗移栽技术 苎麻 大田栽培 老园 良种栽培 受益 扩大 目的
下载PDF
Bethe-Heitler lepton pair production in the deuteron breakup reaction
8
作者 蔡孟初 刘天博 马伯强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4-109,共16页
We study the lepton pair production via the Bethe-Heitler mechanism in the deuteron breakup reaction.The complete seven-fold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is calculated with final state interactions taken into account.Th... We study the lepton pair production via the Bethe-Heitler mechanism in the deuteron breakup reaction.The complete seven-fold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is calculated with final state interactions taken into account.The deuteron bound state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vistic covariant deuteron-nucleon vertex.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lepton's azimuthal angle in regions of small polar angles and exhibits sharp peaks in the distribution over the invariant mass of the generated lepton pair or the two nucleons in the final state.We demonstrate that such a nearly singular feature originates from the collinearity between the produced lepton or antilepton and the incident photon,and it is physically regularized by the lepton mass in our calculation.The final stat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knocked-out nucleon and recoil nucleon redistributes th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over the missing momentum,with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at a large missing momentum and a suppression in the intermediate region.With a further decomposition of the final state interaction contribu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on-shell term dominates the near quasi-elastic region,while the off-shell term dominates the other end.Additionally,we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proton amplitude and neutron amplitude,which,as expected,is found negligible even if the proton-neutron rescattering is include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inputs for the analysis and background estimation of multiple exclusive measurements at Jefferson Lab and future electron-ion colli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he-Heitler process deuteron breakup final state interac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