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源区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宜晴 李其江 +2 位作者 刘希胜 唐洪波 李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共5页
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1956—2012年的年径流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57 a来直门达、吉迈和香达站的年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唐乃亥站的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直... 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1956—2012年的年径流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57 a来直门达、吉迈和香达站的年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唐乃亥站的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直门达站的年径流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直门达和吉迈站均在2004年发生显著性均值突变,其余站点突变不显著;三江源区年径流量均存在6~8 a和23 a左右的主周期,以23 a左右时间尺度上的信号最强,周期相位变化均存在3个偏多期和2个偏少期。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中下游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径流演变 MANN-KENDALL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累积距平 滑动t检验
下载PDF
长江源区降水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7
2
作者 蔡宜晴 李文辉 +1 位作者 于泽兴 李其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5,共8页
基于长江源区1956—2016年8个测站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集中度、集中期、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滑动T检验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近60 a来降水量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变化特征等。结果表明:①长江... 基于长江源区1956—2016年8个测站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集中度、集中期、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滑动T检验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近60 a来降水量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变化特征等。结果表明:①长江源区降水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增加速率10.2 mm/(10 a),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44.8 mm;②长江源区的降水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不均匀现象,多数聚集于为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1.1%;③长江源区的降水量序列在1997年发生显著性突变,降水量变化存在25 a左右的第一主周期,第二、第三周期分别为3 a和10 a;④长江源区内各站点年降水量增加趋势空间变异性较大,总体呈现通天河上游降水量增加速率大于下游。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时空演变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周期 突变 长江源区
下载PDF
青海省水文站网规划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宜晴 王淑芝 《陕西水利》 2014年第5期113-115,共3页
本文通过对青海水文站网密度及布局评价,分析站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社会经济、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对水文需求的新变化,表明优化完善水文站网是青海水文发展的当务之急,提出"稳大、优区、调小,结合水资源管... 本文通过对青海水文站网密度及布局评价,分析站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社会经济、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对水文需求的新变化,表明优化完善水文站网是青海水文发展的当务之急,提出"稳大、优区、调小,结合水资源管理、生态建设、民生水利等需求,适当增加布设水文站点"的站网规划调整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网评价 需求分析 水文站网规划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水文特性及水资源管理措施
4
作者 蔡宜晴 胡海静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年第8期88-89,共2页
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沙漠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更显得重要。西北干旱地区的水文特性与大多数地区呈现不同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认真分析地区水文特性,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结合西北干旱地区... 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沙漠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更显得重要。西北干旱地区的水文特性与大多数地区呈现不同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认真分析地区水文特性,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结合西北干旱地区的水文特性和某水文站实际案例,探讨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措施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长江源区径流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燕 李其江 +2 位作者 刘希胜 段水强 蔡宜晴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5,32,共5页
利用1960~2012年长江源区直门达以上流域水文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对径流量数据进行突变检验,并结合径流过程线共同判断突变年份,最终确定2008年为径流量变化的突变年份。以径流突变年份分割时间序列为1960~2008年和2009~2012年... 利用1960~2012年长江源区直门达以上流域水文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对径流量数据进行突变检验,并结合径流过程线共同判断突变年份,最终确定2008年为径流量变化的突变年份。以径流突变年份分割时间序列为1960~2008年和2009~2012年,得到累积径流量、累积降水量与年份线性关系式。沱沱河以上降水和非降水因素对径流量增大的贡献率分别为22.89%和77.11%;直门达以上分别为67.85%和32.15%。研究结果显示长江源区近年来径流量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径流量 降水量 贡献率 生态保护和建设
下载PDF
长江源区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杜嘉妮 蔡宜晴 王岗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78,共6页
长江源区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其水文变化机制,对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长江源区1957~2018年水文气象数据,首先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其次采用滑动t检验和有序聚类法分析径流突变年份... 长江源区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其水文变化机制,对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长江源区1957~2018年水文气象数据,首先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其次采用滑动t检验和有序聚类法分析径流突变年份,最后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定量评估气侯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57~2018年长江源区降水、潜在蒸散发、径流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径流于2004年发生突变,根据径流突变年份,将径流系列划分为基准期(1957~2003年)与变化期(2004~2018年)。与基准期相比,变化期径流增加了24.9mm,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气侯变化,贡献率为65.06%。气候变化中降水是主要因素,潜在蒸散发次之。研究成果为长江源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气候变化 下垫面 弹性系数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湟水径流变化归因识别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嘉妮 蔡宜晴 +2 位作者 刘希胜 王岗 闵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121,共6页
变化环境下水循环成为当今水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河川径流作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识别其变化原因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分析径流变化特征,基于Budyko假设... 变化环境下水循环成为当今水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河川径流作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识别其变化原因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分析径流变化特征,基于Budyko假设的敏感性方法定量评价气侯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湟水年径流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径流突变年份分别为1980年、1990年和2004年。1981-1990年降水是影响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1990年以后下垫面是导致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草)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 气侯变化 下垫面 Budyko假设
下载PDF
从乐都水文站水沙变化看湟水流域生态建设成效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秀莲 蔡宜晴 唐洪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8期26-28,75,共3页
通过对乐都水文站径流量、输沙量、降水量进行分析,探讨了青海省湟水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2000—2010年,青海省湟水流域各县(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4.71万hm2,2002年退耕还林还草效益开始显现,年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开始增加,年... 通过对乐都水文站径流量、输沙量、降水量进行分析,探讨了青海省湟水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的效益:2000—2010年,青海省湟水流域各县(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4.71万hm2,2002年退耕还林还草效益开始显现,年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开始增加,年输沙量和年输沙模数明显减少,退耕后的年输沙量和年输沙模数分别比退耕前减少了467万t和359 t/km2。鉴于青海省湟水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生态环境总体上还比较脆弱,提出了延长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政策的时间、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水沙变化 退耕还林还草 治理成效 乐都水文站 湟水流域
下载PDF
黄河源径流演变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希胜 李其江 +2 位作者 段水强 李燕 蔡宜晴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1-1730,共10页
采用1960—2012年黄河源径流、降水数据,以过程线法、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分析黄河沿以上、黄河沿-吉迈、吉迈-玛曲、玛曲-唐乃亥等4个区段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并从降水的产流能力、时滞相关和集中期响应等角度分析径流对降水的响应... 采用1960—2012年黄河源径流、降水数据,以过程线法、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分析黄河沿以上、黄河沿-吉迈、吉迈-玛曲、玛曲-唐乃亥等4个区段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并从降水的产流能力、时滞相关和集中期响应等角度分析径流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径流汛期占比年际变化趋势自上游各区段呈不显著的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特征。吉迈以上径流量年际变化呈不显著增加,吉迈以下呈减少趋势。各区段径流集中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下游径流集中期早于上游。黄河源汛期降水占比呈不显著下降趋势。4个区段自上游降水年际变化呈显著增加—显著增加—不显著减少—不显著增加的特征。降水的集中度分布较径流更为集中,且有不显著减少趋势。各区段降水的产流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出现弱化趋势,中上游在2005年左右降水的产流能力转为较分析时段初期有增强的趋势,而中下游一直较分析时段初期减小。不同区段年径流量与不同统计时段降水量的依存关系不同。黄河源玛曲以上径流相对于降水的集中期滞后天数呈不显著减少,玛曲-唐乃亥滞后天数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径流 降水 响应 时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