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发性结直肠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 被引量:15
1
作者 蔡崎 陆洪芬 +2 位作者 孙孟红 张太明 施达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 研究hMLH1及hMSH2两种错配修复 (mismatchrepair,MMR)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 1 1 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和hMSH2的蛋白表达变化 ,采用Kaplan Meier... 目的 研究hMLH1及hMSH2两种错配修复 (mismatchrepair,MMR)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 1 1 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和hMSH2的蛋白表达变化 ,采用Kaplan Meier曲线、Log rank检验分析hMLH1蛋白表达变化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1 1 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 ,hMLH1失表达有 1 9例 ,占 1 7 1 % (1 9/ 1 1 1 ) ,hMSH2失表达有 2例 ,占 1 8% (2 / 1 1 1 ) ,两者之和占总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的 1 8 9% (2 1 / 1 1 1 )。hMLH1或hMSH2蛋白失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近端结肠、低 -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中MMR异常表达比例高 (P <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以及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癌组织中hMLH1正常表达及失表达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9 5 7%及73 6 8% ,8年生存率分别为 5 3 5 8%及 73 6 8% ,8年生存率差别较明显 ,然差别无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MMR基因的缺陷 ,其中hMLH1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hMSH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 结直肠癌 HMLH1 HMSH2 蛋白表达 错配修复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3,v6蛋白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蔡崎 陆洪芬 +3 位作者 孙孟红 杜祥 范月珍 施达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研究 CD44v3,v6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 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 CD44v3,v6的表达.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7.77mo.结果 CD44v3,v6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3%和57.9%.... 目的研究 CD44v3,v6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 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 CD44v3,v6的表达.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7.77mo.结果 CD44v3,v6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3%和57.9%.CD44v3的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状况、远处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检验).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状况、远处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检验).Kaplan-Meier 生存曲线,Log-rank 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4v3阴性、阳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60.27%,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5);CD44v6阴性、阳性患者的5a 生存率分别为80.39%,60.00%,两者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99).Cox 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4v3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D44v3,v6蛋白与结直肠癌转移、预后相关,CD44v3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CD44V3 CD44V6 EK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蔡崎 施达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细胞粘附分子是参与细胞 细胞以及细胞 基质之间作用的一类粘附物质的总称 ,包括钙粘附素族 ,整合素族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选择素族 ,透明质酸受体类及其它。近年来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主要几... 细胞粘附分子是参与细胞 细胞以及细胞 基质之间作用的一类粘附物质的总称 ,包括钙粘附素族 ,整合素族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选择素族 ,透明质酸受体类及其它。近年来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主要几种粘附分子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结直肠癌 预后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祥 孙孟红 +4 位作者 夏惠群 蔡崎 张太明 莫善兢 师英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上皮性骨架蛋白CK19 mRNA,分析比较其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临床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选择特异性CK19 mRNA引物,避开假基因CK19b的干扰,检测39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上皮性骨架蛋白CK19 mRNA,分析比较其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临床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选择特异性CK19 mRNA引物,避开假基因CK19b的干扰,检测39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上皮性骨架蛋白CK19 mRNA。用DNA直接测序法排除假基因CK19a的可能。结果:39例外周血CK19 mRNA总检出率为79.5%(31/39),Dukes C、D期(16/16,100.0%)高于Dukes A、B期(15/23,65.2%)(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K19 mRNA均阳性(16/1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5.2%,P<0.05)。而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各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均有较高CK19 mRNA表达,随病期进展,阳性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外周血 CK19 MRNA
下载PDF
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微卫星位点BAT-26和BAT-25的分析
5
作者 平波 孙孟红 +4 位作者 许越香 蔡崎 张太明 陆洪芬 施达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通过微卫星位点BAT 2 6和BAT 2 5的分析 ,探讨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否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方法 :收集手术活检所得 51例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冷冻标本 ,并分离基因组DNA ,通过PCR法扩增微卫星位点BAT 2 6... 目的 :通过微卫星位点BAT 2 6和BAT 2 5的分析 ,探讨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否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方法 :收集手术活检所得 51例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冷冻标本 ,并分离基因组DNA ,通过PCR法扩增微卫星位点BAT 2 6和BAT 2 5,应用全自动DNA测序仪和GeneScan 3 .1软件进行片段分析 ,观察这两个位点重复序列长度的变化。以已知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高度微卫星不稳病例 10例为阳性对照。结果 :扩增成功的标本均未见BAT 2 6或BAT 2 5位点单碱基重复序列大小异常。结论 :采用结直肠肿瘤中高度敏感的微卫星稳定性检测位点BAT 2 6和BAT 2 5,未发现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高度微卫星不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微卫星分析 BAT-26 BAT-25
下载PDF
中国人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崎 孙孟红 +9 位作者 付刚 丁纯伟 莫善兢 蔡三军 任双喜 闵大六 徐晓丽 朱伟萍 张太明 施达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 分析符合不同临床标准的中国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突变状况 ,评价不同临床标准预示突变检测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DNA直接测序对 2 4个符合Amsterdam标准、15个符合日本标准家系先证者和 19... 目的 分析符合不同临床标准的中国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突变状况 ,评价不同临床标准预示突变检测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DNA直接测序对 2 4个符合Amsterdam标准、15个符合日本标准家系先证者和 19个符合Bethesda指导纲要患者 (字系中仅 1例患者 )进行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对检出突变的家系进行家庭成员的突变筛选。并对检出突变患者进行肿瘤组织突变的检测。结果 在 16例家系先证者中检测到 6个hMSH2突变和 11个hMLH1种系突变 ,其中 12个突变是国际上尚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突变位于不同外显子中 ,其中 6个突变位于hMLH1第 14~ 16外显子。Amsterdam标准家系突变阳性率为 5 0 % (12 / 2 4 ) ,以日本标准所筛家系突变阳性率为 3/ 15 ,以上两组家系以外的Bethesda指导纲要患者突变阳性率为 1/ 19。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异常、框架内插入或缺失以及错义突变。基因突变与疾病共分离 ,检出突变家系先证者的肿瘤组织错配修复基因表现出 3种不同基因型 :(1)野生型等位基因丢失 ;(2 )肿瘤组织基因型与生殖细胞一致 ;(3)突变型等位基因丢失。结论 中国人HNPCC家系hMSH2和hMLH1突变谱广泛 ,突变类型多样 ,hMLH1突变较hMSH2突变多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家系疾病 HMSH2 HMLH1 基因突变 肿瘤蛋白质
原文传递
典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蔡崎 孙孟红 +6 位作者 陆洪芬 张太明 莫善兢 徐烨 蔡三军 朱雄增 施达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 了解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用微解剖、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直接DNA测序方法 ,检测 4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 目的 了解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用微解剖、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直接DNA测序方法 ,检测 4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以及生殖细胞突变。结果  4例先证者 5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 ,3例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异常 ,1例表现为hMLH1蛋白表达异常。检测出 3个生殖细胞病理性突变。结论 中国人典型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表达异常与错配修复基因生殖细胞突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分析可作为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生殖细胞系突变 序列分析 DNA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缺陷表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崎 孙孟红 +4 位作者 陆洪芬 徐晓丽 闵大六 张太明 施达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 对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肿瘤组织进行hMSH2 和hMLH1蛋白表达监测及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法 共收集 5 8个符合不同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 ,对符合Amsterdam标准 2 4个家系 (AC组 )的 38个肿瘤 (来自 2 2个家系 )、符... 目的 对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肿瘤组织进行hMSH2 和hMLH1蛋白表达监测及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法 共收集 5 8个符合不同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 ,对符合Amsterdam标准 2 4个家系 (AC组 )的 38个肿瘤 (来自 2 2个家系 )、符合日本标准 15个家系 (JC组 )的 16个肿瘤 (来自 12个家系 )、符合Bethesda指导纲要的 19例患者 (BG组 )中 12例的 13个肿瘤组织进行研究。选取 5个微卫星位点BAT2 6、BAT2 5、D2S12 3、D5S346和D17S2 5 0及单克隆抗体hMSH2 和hMLH1用于分析。结果 AC组家系 10 0 %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 H) ,其中 81.8% (18/ 2 2 )表现为hMSH2 和hMLH1表达异常 ;JC组家系中 ,93.3% (14 / 15 )和 1/ 1个腺瘤表现为MSI H ,4 5 .5 % (5 / 11)表现为hMSH2 或hMLH1表达异常 ;BG组家系中 ,5 3.8% (7/ 13)患者肿瘤表现为MSI H ,其中 4 / 7表现hMSH1表达异常。结论 不同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 ,其肿瘤组织MSI H阳性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的频率不同 ,Amsterdam标准和日本标准可较准确地反映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缺陷情况 ,但Bethesda指导纲要也不可或缺。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 ,合用免疫组化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 ,可以较全面地检测到错配修复缺陷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缺陷表型分析 病理
原文传递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与诊断原则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烨 蔡三军 +4 位作者 莫善兢 管祖庆 孙孟红 蔡崎 施达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收集 2 2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族 ,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发病率为 2 .6 % ,2 2个家族有恶性肿瘤患者 10 1例 ,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 收集 2 2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族 ,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发病率为 2 .6 % ,2 2个家族有恶性肿瘤患者 10 1例 ,结直肠癌患者 84例 ,发生第一个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为 45 .7岁 ,位于脾曲近侧结肠和直肠的分别占 5 8.3%和 2 3.8%。 2 3.8%患者发生同时或异时多原发结直肠癌。 2 0例患者发生肠外肿瘤 ,以胃癌居多。结论 HNPCC具有发病年龄早、近侧结肠多见、同时和异时多原发结直肠癌发生率高的特点 ,诊断治疗及随访应有别于散发性结直肠癌。本组肠外肿瘤以胃癌发生率高 ,与国外报道不同。建立中国人的HNPCC诊断标准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 结直肠肿瘤 临床特征 诊断原则
原文传递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家系的MLH1基因两个胚系新突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朝夫 周晓燕 +5 位作者 孙孟红 蔡崎 张太明 徐烨 蔡三军 施达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2,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胚系MLH1基因突变中新突变的病理性。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Ⅱ标准的12个不同家系的12例患者外周血,用特异引物和耐热性逆转录酶特异地逆转录MLH1的mRNA;利用长模板PCR扩增酶扩增逆转录产物(c... 目的初步评价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胚系MLH1基因突变中新突变的病理性。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Ⅱ标准的12个不同家系的12例患者外周血,用特异引物和耐热性逆转录酶特异地逆转录MLH1的mRNA;利用长模板PCR扩增酶扩增逆转录产物(cDNA);测序分析扩增产物;利用PCRGenescan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有新突变患者肿瘤组织的5个微卫星位点(BAT26,BAT25,D5S346,D2S123和Mfd15)和MLH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例患者中检出4个MLH1突变,其中2个突变为第12外显子的第384密码子(1151bp处)GTT→GAT的突变,该突变是已报道的病理性突变;另外2个突变分别是第8外显子的第217密码子(649bp处)CGC→TGC突变和第16外显子的第581密码子(1742bp处)CCG→CTG突变;后两者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2个新突变的患者肿瘤组织均呈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两者的瘤组织MLH1蛋白均失表达。结论MLH1第8外显子的第217密码子突变和第16外显子的第581密码子的两个新突变很可能为病理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DNA突变分析 生殖细胞系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的临床分子病理学特征
11
作者 孙孟红 蔡崎 +8 位作者 张太明 王亚农 莫善競 徐烨 蔡宏 蔡三军 师英强 朱雄增 施达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1268-1269,共2页
关键词 遗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癌组织 临床分子病理学
原文传递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定存 蔡崎 +4 位作者 孙孟红 倪耀忠 陶崇苇 陈哲京 施达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 探讨总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总结温州地区 12个HNPCC家系临床病理特征。用显微切割、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总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总结温州地区 12个HNPCC家系临床病理特征。用显微切割、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直接DNA测序法 ,检测HNPCC患者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 ,错配修复基因hMHL1和hMSH2蛋白水平表达及hMHL1和hMSH2基因种系突变。结果  12个家系 32例患者中 ,患第 1癌的中位年龄 4 5 2岁 ;75 0 %的患者在 5 0岁以前发病 ;5 1 1%的肿瘤位于脾曲近侧结肠 ,34 4 %为多原发结直肠癌 ,5 3 1%为组织分化差的癌 ,6 8 8%为DukesA、B期。 12个家系中 6个家系伴有 7例肠外肿瘤患者 ;19例健在患者生存 1~ 2 8年 ,13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期 6 4年。 9例患者肿瘤组织均表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 ,其中 5例患者表现hMSH2或hMLH1蛋白失表达 (5 / 9) ;5个家系中 3个家系存在hMHL1或hMSH2突变 (3/ 5 ) ,其中有 2个新发现的突变。结论 HNPCC有特定的临床病理特征 ;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HL1和hMSH2序列对HNPCC家系的成员具有指导价值 ;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蛋白失表达是HNPCC的重要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家系 分子遗传学 免疫组织化学 序列分析 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蔡三军 蔡崎 +7 位作者 孙孟红 徐烨 莫善兢 徐晓丽 蔡宏 王亚农 师英强 施达仁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临床诊断标准和指导纲要所筛选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5 8个家系 [符合Amsterdam标准 (AC)家系 2 4个、日本标准 (JC)家系15个、Bethesda指导纲要 (BG)患者 19例 ]收入本项临...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临床诊断标准和指导纲要所筛选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5 8个家系 [符合Amsterdam标准 (AC)家系 2 4个、日本标准 (JC)家系15个、Bethesda指导纲要 (BG)患者 19例 ]收入本项临床病理研究。结果  2 4个符合AC的家系共有恶性肿瘤患者 116例 ,含结直肠癌患者 90例。 15个符合JC的家系共有恶性肿瘤患者 5 4例 ,含结直肠癌患者 33例。两组家系表现相似的临床特征 ,发生第 1例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4 6 .1岁和 5 1.4岁 ,右半结肠癌分别占 5 5 .4 %和 4 4 .8% ,同时或异时结直肠癌发生率分别为 2 5 .6 %和 18.2 %。两组共有肠外肿瘤患者 5 5例 ,以胃癌最多 (12例 ) ,子宫内膜癌次之 (8例 )。两组 39个家系中 34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与散发性结直肠癌比较显示 ,外生性生长较多、低分化癌比例高、克罗恩病样淋巴反应常见 ,并以Dukes分期A/B为主 (P <0 .0 5 )。家系先证者中 18例术后随访存活时间超过 5年 ,最长达 2 8年。结论 用AC和JC可将临床表现有别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亚群———HNPCC筛选出来。这部分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散发性者明显不同。肠外肿瘤以胃癌、子宫内膜癌为常见。HNPCC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家系调查 临床病理学 预后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