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重症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宇 孔晓宇 +3 位作者 张海宏 康学峰 邱小宝 蔡常春 《腹部外科》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诊普通外科(emergency general surgery,EGS)Ⅲ级及以上重症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诊普通外科(emergency general surgery,EGS)Ⅲ级及以上重症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LC的急性胆囊炎病人1381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重症组(112例)和普通组(1269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转ICU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重症组相较于普通组,手术时间[(100.54±22.23)min比(61.31±10.48)min]、术中失血量[40.00(20.00,60.00)mL比5.00(5.00,10.00)mL]、术后引流量[100.00(60.00,152.50)mL比30.00(20.00,40.00)mL]、术后住院时间[(7.31±2.68)d比(4.03±1.23)d]均有所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中转开腹率为3.57%(P=0.208)、术后转ICU率为4.46%(P=0.297)、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并发症发生率为7.14%(P=0.133),与普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GSⅢ级及以上重症急性胆囊炎早期行LC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和轻度急性胆囊炎术后相比并不增加,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可作为该类重症急性胆囊炎的一种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诊普通外科 安全性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后碘美普尔胆道排泄致胆囊泥沙样结石改变1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康学峰 黎昕 +5 位作者 龙官保 王翔 张树桐 吕波 王凡 蔡常春 《腹部外科》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该文报道了1例47岁女性病人静脉注射碘美普尔行肠系膜动脉CT血管造影后,胆囊出现类似泥沙样结石显影,结合此病例,对导致胆囊异常显影的原因及胆囊异常显影鉴别诊断进行了文献复习。胆囊异常显影考虑为静脉注射碘美普尔经胆道排泄在胆囊... 该文报道了1例47岁女性病人静脉注射碘美普尔行肠系膜动脉CT血管造影后,胆囊出现类似泥沙样结石显影,结合此病例,对导致胆囊异常显影的原因及胆囊异常显影鉴别诊断进行了文献复习。胆囊异常显影考虑为静脉注射碘美普尔经胆道排泄在胆囊中蓄积所致,如果发生,其CT图像表现易被误诊为胆囊泥沙样结石。碘造影剂经胆道替代排泄常见,但碘美普尔经胆道排泄较少见,注射碘造影剂后出现的胆囊显影需考虑碘造影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美普尔 胆道替代排泄 胆囊泥沙样结石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蔡常春 吴力群 +1 位作者 马长林 史长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1-12,14,共3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感染情况。方法对95例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并切取导管头端,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及导管培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住... 目的前瞻性研究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感染情况。方法对95例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并切取导管头端,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及导管培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血培养阳性率8.42%,导管培养阳性率36.84%,导管感染率5.26%,感染者带管时间均超过72 h。60岁以上、恶性肿瘤及带管时间超过3 d的病人培养阳性率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短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一般发生于72 h之后。导管及血培养结果并不影响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感染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伴重度梗阻性黄疸广泛肝切除安全性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蔡常春 张炳远 +2 位作者 吴力群 邱法波 张顺 《肝胆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广泛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今连续21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患者平均血清胆红素为341.05μmol/L(191.3-641.6μmol/L)。21例均为肝门胆管癌...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广泛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今连续21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患者平均血清胆红素为341.05μmol/L(191.3-641.6μmol/L)。21例均为肝门胆管癌,1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术前均不减黄。切肝方式包括左半肝切除14例,其中2例切除受累肝固有动脉未做动脉重建,1例切除部分门静脉并重建,左半肝加左尾状叶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1例,扩大右半肝切除1例,右三叶加全尾状叶并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1例。结果手术治愈率95.2%,术后30d内死亡率4.8%(1/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5%(19/21),术后肝功衰发生率4.8%(1/21)但逆转,其余并发症有胆瘘(28.6%)、腹腔感染(19.0%)、腹水(38.1%)、切口并发症(9.5%)、心衰(9.5%)、胸腔积液(4.8%)等。28.6%(6/21)需带腹腔引流管出院。结论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如一般情况较好、无严重合并症,不作术前减黄仍能耐受较大量肝切除。术后死亡率在可接受范围,但并发症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疽 肝切除 并发症 肝门胆管癌
下载PDF
纵剖牵引法切除复杂胆囊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常春 邱法波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用于开腹复杂胆囊切除。方法2007年5月—2008年4月,采用纵剖牵引法切除复杂胆囊6例。进腹后游离胆囊底,横行缝合2针后留作牵引,切开胆囊底,取石后直视下或借用手指触觉顺胆囊游离面分离。横缝牵引与纵... 目的建立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用于开腹复杂胆囊切除。方法2007年5月—2008年4月,采用纵剖牵引法切除复杂胆囊6例。进腹后游离胆囊底,横行缝合2针后留作牵引,切开胆囊底,取石后直视下或借用手指触觉顺胆囊游离面分离。横缝牵引与纵行剖开交替进行,直至看到胆囊管螺旋瓣标志。切开胆囊管至近胆囊管根部。利用胆囊壁的牵引线作适度牵拉,辅以手指在胆囊黏膜的触觉指引,将胆囊从肝床切下。不解剖胆囊动脉。结果6例胆囊切除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纵剖牵引法能够提高复杂胆囊切除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外科手术 方法
下载PDF
联合右三叶切除并门静脉重建治疗肝门胆管癌1例报道
6
作者 蔡常春 邱法波 《肝胆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报道1例联合右三叶切除及门静脉重建治疗肝门胆管癌,综述国内、外发展现状。方法肝门胆管癌1例,术前总胆红素为480.2 umol/L,联合切除右三叶及全尾状叶,并作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检索国内、外文献。结果术后病理示中分化胆管细胞... 目的报道1例联合右三叶切除及门静脉重建治疗肝门胆管癌,综述国内、外发展现状。方法肝门胆管癌1例,术前总胆红素为480.2 umol/L,联合切除右三叶及全尾状叶,并作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检索国内、外文献。结果术后病理示中分化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3/3)。病人出现中量腹水但恢复顺利。10月后肿瘤复发,共存活13个月。本例是文献报道行该术式血清胆红素水平最高者。国内此类手术开展很少。国外经验认为该术式可提高切除率与治愈率。结论部分肝门胆管癌病人可直接耐受联合右三叶切除及门静脉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三叶切除 门静脉 黄疸 肝门胆管癌
下载PDF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豪夫 邱法波 +2 位作者 曹景玉 蔡常春 卢云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80-80,85,共2页
关键词 旁路转流术 治疗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肝脏移植术后发热、皮疹并腹泻
8
作者 卢云 曹景玉 +3 位作者 胡维昱 蔡常春 李玉军 吴力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术后发热 肝脏移植 背驮式肝移植术 腹泻 皮疹 肝炎后肝硬化 甲基强地松龙 口腔黏膜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合并重度黄疸者行肝叶切除后并发症的诊治
9
作者 史长涛 蔡常春 +3 位作者 吴力群 张炳远 邱法波 张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2期170-171,共2页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和生物学行为,在根治性手术中50%。100%需要联合肝叶切除。对合并重度黄疸的病人(血清总胆红素〉171 μmol/L)行联合肝叶切除,其术后并发症诊治情况目前国内未见单独报道。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20...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和生物学行为,在根治性手术中50%。100%需要联合肝叶切除。对合并重度黄疸的病人(血清总胆红素〉171 μmol/L)行联合肝叶切除,其术后并发症诊治情况目前国内未见单独报道。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2000-2005年连续21例此类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旨在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重度黄疸病人联合肝叶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合理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黄疽 肝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联合肝动脉切除术后肝脏缺血性坏死1例
10
作者 史长涛 蔡常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059-1059,共1页
患者男,68岁,因“皮肤巩膜黄染、厌油伴乏力半月”入院。查体:消瘦,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一)。实验室检查:白蛋白40g/L.总胆红素216.5μmol/L。直接胆红素173.3μmol/L.
关键词 缺血性坏死 肝门胆管癌 切除术后 肝动脉 肝脏 皮肤黏膜 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并发肠梗阻和急性肾衰竭的救治体会(附2例报告)
11
作者 王豪夫 蔡常春 +2 位作者 郭卫东 邱法波 吴力群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肠梗阻 急性肾衰竭 救治 并发症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癌2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江阳 孔晓宇 +2 位作者 肖朝文 蔡常春 郑小林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68-171,共4页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是IgG4相关性疾病胆管受累的表现,多为老年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常伴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血清IgG4升高及胆管大量IgG4阳性细胞浸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是IgG4相关性疾病胆管受累的表现,多为老年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常伴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血清IgG4升高及胆管大量IgG4阳性细胞浸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7月期间断收治例误诊为胆管癌的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现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管癌
下载PDF
联合使用大黄、芒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2
13
作者 王晶晶 蔡常春 +1 位作者 张晴 孙江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大黄、芒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生大黄10~15 g...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大黄、芒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生大黄10~15 g水煎至100 mL,经胃管或直肠灌注,l~2次/d,连用直至病人排气排便;芒硝1 000 g碾碎置布袋内覆盖整个腹部,芒硝溶化或结块后更换,l~2次/d,连用直至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通气、通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2组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淀粉酶(AMY)、脂肪酶(LIP)、血浆炎性介质(TNF-α、IL-6、IL-8)变化,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使用大黄、芒硝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通气、通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AMY、LIP、TNF-α、IL-6、IL-8、MCTSI、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在同一时间节点,观察组AMY、LIP、TNF-α、IL-6、IL-8、MCTSI、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大黄与芒硝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胃肠道症状,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大黄 芒硝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CT与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华龙 蔡常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58-4259,共2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B型超声检查(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的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难检结石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其对应的B超结果对比研究。结果:在胆囊难检... 目的:研究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B型超声检查(B超)在胆道难检结石的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难检结石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其对应的B超结果对比研究。结果:在胆囊难检结石的诊断中B超明显优于CT,在肝内外胆管难检结石的诊断中CT与B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运用CT和B超能提高其检出率。结论:在临床中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和技巧,针对难检结石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提高其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超声检查 诊断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Rac1和Pak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官保 肖朝文 +4 位作者 张俊 赵新阳 黎昕 郑小林 蔡常春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47-748,共2页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substrate 1,Racl)是Rho家族(Ras homologue family,Rho)重要成员之一,p21蛋白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是Rac1的效应物,是最早被鉴定的RHO GTP酶下游效应分...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substrate 1,Racl)是Rho家族(Ras homologue family,Rho)重要成员之一,p21蛋白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是Rac1的效应物,是最早被鉴定的RHO GTP酶下游效应分子。Rac1和Pak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1-3],本文对胰腺癌中Rac1及Pak1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RACK1 PAK1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管术后并发症处理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凡 邓流恒 +1 位作者 郑小林 蔡常春 《腹部外科》 2018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管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间89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处理情...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管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间89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病人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人,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结石未取净情况;平均胆总管直径为1.1cm,平均结石个数为2.6个,取石后胆总管探查均通畅,手术时间为(116±14)min,住院时间为(8.3±2.0)d,术中出血量为(45.4±12.1)ml;术后总体并发症18例,其中胆漏9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6.5±30.8)d,所有病人无胆总管狭窄情况。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安全可行,术中尽量切开并利用部分胆囊管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处于可控范围,合适的处理方法一般能够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一期缝合 并发症 处理
下载PDF
IL-17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英文)
17
作者 华龙 蔡常春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含量的变化及其在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心脏移植术式建立大鼠移植模型。实验组取15只SD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大鼠,对照组取15只Wistar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含量的变化及其在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心脏移植术式建立大鼠移植模型。实验组取15只SD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大鼠,对照组取15只Wistar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大鼠。实验组于术后第1、3天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处死大鼠取血和供体心脏,对照组于术后第1、3、8天获取标本(每次5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含量,心脏经过固定和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果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平均发生时间为(7.8±2.9)d。实验组中术后第3天和排斥反应发生时血清IL-17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126、-11.043,P〈0.05);排斥反应发生时IL-17的含量较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增高(F=15.113,q=3.72、5.21,P〈0.05)。对照组术后第1、3、8天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7-0.097,P〉0.05)。实验组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脏排斥反应病理分级为4级,对照组为0级。结论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5 d血清IL-17水平已明显升高,排斥发生时达高峰,监测血清IL-17的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心脏移植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脾动脉结扎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及术前黄疸4例
18
作者 张海宏 黎昕 +3 位作者 吴宇 康学峰 邱小宝 蔡常春 《腹部外科》 2023年第5期420-422,共3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近年来收治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伴有术前黄疸病人,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术后门静脉直径缩小,血清胆红素下降。术后均无大量腹水及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重度肝硬化合并黄疸的肝癌病人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近年来收治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肝硬化伴有术前黄疸病人,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术后门静脉直径缩小,血清胆红素下降。术后均无大量腹水及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重度肝硬化合并黄疸的肝癌病人若选择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可能更高,而术中行脾动脉结扎对于此类病人是安全有效的,且能改善血清高胆红素水平,预防术后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黄疸 脾动脉结扎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二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雷森 黎昕 +5 位作者 龙官保 胡走肖 王凡 张海宏 吴宇 蔡常春 《腹部外科》 2022年第4期279-283,F0004,共6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2021年收治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2例,其中1例由于肝内未见明显病灶且甲胎蛋白(AFP)阴性,术前极易误诊为胆管癌,另1例为高龄病人肝癌术后复发合并胆管癌栓,经保守治疗之后病情好转。结合该2例病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2021年收治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2例,其中1例由于肝内未见明显病灶且甲胎蛋白(AFP)阴性,术前极易误诊为胆管癌,另1例为高龄病人肝癌术后复发合并胆管癌栓,经保守治疗之后病情好转。结合该2例病例,作者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式等。结论:肝细胞癌侵犯肝内外胆管形成胆管癌栓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被误诊为胆管癌、胆道结石、胆管炎等,目前其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治疗上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胆管癌栓 病例报告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相关问题浅谈
20
作者 孙江阳 蔡常春 《腹部外科》 2023年第5期343-347,360,共6页
肝内胆管癌是目前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有别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肝外胆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根治性外科手术仍是可能治愈肝内胆管癌的唯一手段。但在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复发者的二次手术... 肝内胆管癌是目前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有别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肝外胆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根治性外科手术仍是可能治愈肝内胆管癌的唯一手段。但在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复发者的二次手术等方面仍存有较多争议。如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延长病人生存时间,仍需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手术治疗 争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