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H_3和CO_2的选择性分离I.间歇吸收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平雄 张成芳 +1 位作者 郑志胜 钦淑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9,共6页
通过对摩尔比接近于 2∶ 1的 NH3/CO2 混合气体进行选择性吸收研究 ,得到了良好的选择性分离效果 ,选择性分离因子 S1在 2 .0 6~ 7.2 3之间 ,S2 在 2 .86~ 1 0 .63之间 ;考察了气体速率和溶液中 NH3浓度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得到了高... 通过对摩尔比接近于 2∶ 1的 NH3/CO2 混合气体进行选择性吸收研究 ,得到了良好的选择性分离效果 ,选择性分离因子 S1在 2 .0 6~ 7.2 3之间 ,S2 在 2 .86~ 1 0 .63之间 ;考察了气体速率和溶液中 NH3浓度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得到了高气速 ,短接触的结论 ;论证了选择性吸收的机理模型 :NH3的吸收属于气膜控制 ,CO2 的吸收可看作假一级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吸收 气体速率 氨气 二氧化碳 选择性分离 间歇吸收机理 气膜控制 一级快反应
下载PDF
NH_3和CO_2的选择性分离II.连续吸收器研究和机理论证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平雄 张成芳 +1 位作者 郑志胜 钦淑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6,143,共6页
用连续吸收器对 NH3 /CO2 摩尔比为 2的混合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研究 ,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选择性分离因子 S1为 3.2 5~ 8.2 3,S2 为 3.99~ 9.5 6;考察了孔口气速、孔径、液相氨浓度和插入深度等因素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结... 用连续吸收器对 NH3 /CO2 摩尔比为 2的混合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研究 ,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选择性分离因子 S1为 3.2 5~ 8.2 3,S2 为 3.99~ 9.5 6;考察了孔口气速、孔径、液相氨浓度和插入深度等因素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气速、大孔径、浅插入和低氨浓度有利于氨的选择性吸收。数据整理证实了氨吸收的机理为气膜控制及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CO2混合气 高气速 选择性吸收 连续吸收器 拟一级快反应
下载PDF
高气速选择性分离氨碳混和气模拟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平雄 张成芳 +1 位作者 郑志胜 钦淑均 《化肥工业》 CAS 2002年第4期33-37,共5页
采用二级串联鼓泡吸收器对NH3 /CO2 摩尔比为 2∶1的混和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 ,获得氨的总吸收率为 96 .7% ,二氧化碳的总吸收率为 33.1% ,二级吸收器出口气相CO2 摩尔含量达 90 .9% ,液相氨碳摩尔比为 5 .85。将此吸收液在加压下... 采用二级串联鼓泡吸收器对NH3 /CO2 摩尔比为 2∶1的混和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 ,获得氨的总吸收率为 96 .7% ,二氧化碳的总吸收率为 33.1% ,二级吸收器出口气相CO2 摩尔含量达 90 .9% ,液相氨碳摩尔比为 5 .85。将此吸收液在加压下精馏分离氨 ,基本可以把吸收液中游离氨回收。分离游离氨后的溶液在常压下进行解吸 ,蒸馏塔出口液体含NH3 和CO2 量仅为 0 .0 14 %和 0 .0 0 6 % ,解吸气回串联吸收器进行循环吸收分离。对预计工业分离过程进行物料和能量衡算 ,分离 1kg液氨需 1MPa的蒸汽约 3.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速选择性 分离 氨碳混和气 模拟实验 三聚氰胺 生产过程
下载PDF
氨和二氧化碳的选择性吸收分离 III.二级连串吸收分离的研究
4
作者 蔡平雄 张成芳 +1 位作者 郑志胜 钦淑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用二级连串吸收器对 NH3 与 CO2 摩尔比为 2∶ 1的混合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 ,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二级吸收器出口气相 CO2 摩尔分率达 0 .90 9,残余氨摩尔分率仅为 0 .0 91 ,氨的总吸收率为 96 .7% ,二氧化碳的总吸收率为 3 3 .... 用二级连串吸收器对 NH3 与 CO2 摩尔比为 2∶ 1的混合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 ,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二级吸收器出口气相 CO2 摩尔分率达 0 .90 9,残余氨摩尔分率仅为 0 .0 91 ,氨的总吸收率为 96 .7% ,二氧化碳的总吸收率为 3 3 .1 % ,液相氨水浓度可达 1 0 .82 mol/ L,液相氨碳摩尔比为 5 .85。实验发现 ,一级吸收的液相氨浓度、二级吸收器温度和喷孔气速是影响残余氨含量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选择性吸收分离 混合气 尿素 尾气
下载PDF
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潘远凤 胡福增 +1 位作者 郑安呐 蔡平雄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70-574,共5页
介绍了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发展历程,对其合成方法以及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掺杂型和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 研究进展 发光机理 合成 掺杂型 键合型 能量传递过程 稀土有机配合物 稀土高分子配合物
下载PDF
铕配合物与苯乙烯共聚物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潘远凤 郑安呐 +2 位作者 XIAO Hui-ning 胡福增 蔡平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19-1121,1125,共4页
将具有聚合活性的稀土铕有机配合物Eu3+(BA)2(AA)(phen)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一种半透明且发光强度高的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通过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是共聚物,而不是共混掺杂。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说明只要... 将具有聚合活性的稀土铕有机配合物Eu3+(BA)2(AA)(phen)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一种半透明且发光强度高的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通过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是共聚物,而不是共混掺杂。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说明只要引入少量的稀土配合物单体,共聚物就表现出配合物单体的强紫外吸收特性,并发射出Eu3+的特征荧光。热分析则表明共聚物引入稀土配合物基团后,其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稀土配合物键合到大分子链后其结构单元热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IUM COMPLEXES RARE earth metal-containing polymer FLUORESCENCE
下载PDF
稀土铕苯甲酸丙烯酸邻菲罗啉四元配合物与苯乙烯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潘远凤 郑安呐 +1 位作者 胡福增 蔡平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将具有聚合活性的稀土铕有机配合物Eu3+(BA)2(AA)(phen)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一种半透明且发光强度高的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通过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是共聚物,而不是共混掺杂。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说明只要... 将具有聚合活性的稀土铕有机配合物Eu3+(BA)2(AA)(phen)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一种半透明且发光强度高的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通过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是共聚物,而不是共混掺杂。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说明只要引入少量的稀土配合物单体,共聚物就表现出配合物单体的强紫外吸收特性,并发射出Eu3+的特征荧光。热分析则表明共聚物引入稀土配合物基团后,其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稀土配合物键合到大分子链后其结构单元热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含稀土聚合物 荧光性
下载PDF
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潘远凤 胡福增 +1 位作者 郑安呐 蔡平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166-169,共4页
高分子发光材料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应用研究价值。简述了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发光性能及特点,并分别阐述了共轭聚合物及稀土南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及相关应用的进展情况。从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展历程、合成方法、研究方向... 高分子发光材料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应用研究价值。简述了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发光性能及特点,并分别阐述了共轭聚合物及稀土南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及相关应用的进展情况。从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展历程、合成方法、研究方向及其在工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綜合性的评述。最后对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二级管 LED 聚对苯乙炔 PPV 发光原理
下载PDF
铕掺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潘远凤 肖惠宁 +2 位作者 何北海 郑安呐 蔡平雄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30,共5页
采用稀土掺杂的方法以Zn^2+与Eu^3+、配体对氯苯甲酸(CBA)、邻菲罗啉(Phen)合成铕掺杂配合物铕-锌-对氯苯甲酸-邻菲罗啉(Eu-Zn-CBA-Phen)。经元素分析,推测其组成为:Eu1-xZnx(CBA)3-xPhen·H2O(x=0-0.8)。红外光谱分... 采用稀土掺杂的方法以Zn^2+与Eu^3+、配体对氯苯甲酸(CBA)、邻菲罗啉(Phen)合成铕掺杂配合物铕-锌-对氯苯甲酸-邻菲罗啉(Eu-Zn-CBA-Phen)。经元素分析,推测其组成为:Eu1-xZnx(CBA)3-xPhen·H2O(x=0-0.8)。红外光谱分析证实,铕与配体发生配位,而紫外与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Zn^2+取代配合物中部分Eu^3+,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当掺杂Zn^2+与Eu^3+摩尔分数比为2∶3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同时还系统地考察了非稀土金属离子的加入对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影响和荧光增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配合物 掺杂 荧光
下载PDF
多元苯甲酸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远凤 胡福增 +1 位作者 郑安呐 蔡平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52-255,共4页
分别合成了Eu3+-苯甲酸(BA)-丙烯酸(AA)和Eu3+-苯甲酸(BA)-丙烯酸(AA)-邻菲罗啉(phen)有机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Eu3+(BA)2(AA)和Eu3+(BA)2(AA)(phen),同时研究了样品的荧光性和热性能,... 分别合成了Eu3+-苯甲酸(BA)-丙烯酸(AA)和Eu3+-苯甲酸(BA)-丙烯酸(AA)-邻菲罗啉(phen)有机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Eu3+(BA)2(AA)和Eu3+(BA)2(AA)(phen),同时研究了样品的荧光性和热性能,荧光光谱表明样品引入邻菲罗啉后,荧光强度和荧光单色性大大提高,热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苯甲酸 荧光性
下载PDF
Eu-Phen-AA-MMA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远凤 郑安呐 +2 位作者 蔡平雄 肖惠宁 何北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9-842,共4页
用先络合再聚合和先聚合再络合的方法,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铕(Eu)-邻菲罗啉(Phen)-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和物相进行了分析,表明铕与高分子基质发生配位。比较二者的荧光性质,发现得到的... 用先络合再聚合和先聚合再络合的方法,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铕(Eu)-邻菲罗啉(Phen)-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和物相进行了分析,表明铕与高分子基质发生配位。比较二者的荧光性质,发现得到的配位聚合物是一种良好的光致发光材料,在紫外光下发出亮度和单色性高的特征红色荧光,但当配位聚合物中铕离子(Eu3+)的质量分数达1.97%时,第二种方法合成的聚合物发生浓度猝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高分子 配位 荧光 甲基丙烯酸甲酯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平雄 谢元健 +1 位作者 张雪 陈波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237-239,共3页
化工分离工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应用广泛,难点高,与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它涉及的分离的理论和计算过程复杂,部分学生对分离工程的授课内容难以理解,因此合理的教学讲授、提高学生对化工分离工程的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文... 化工分离工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应用广泛,难点高,与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它涉及的分离的理论和计算过程复杂,部分学生对分离工程的授课内容难以理解,因此合理的教学讲授、提高学生对化工分离工程的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文章阐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优势,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上的详细教学方法,探究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新教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分离工程 混合式教学 教学形式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蔗渣纤维素/蒙脱土复合球的制备及对Cd(Ⅱ)的吸附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欣 蔡平雄 潘远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35-2543,共9页
以聚乙烯亚胺(PEI)改性甘蔗渣纤维素(SBC)(记为PEI-SBC)和改性蒙脱土(SMt)为原料,CaCO_(3)为致孔剂,通过简单凝固浴法制备了PEI-SBC/Mt复合球。采用FTIR、SEM、XRD、TGA、N_(2)吸附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初始pH、Cd(Ⅱ)初始质量浓... 以聚乙烯亚胺(PEI)改性甘蔗渣纤维素(SBC)(记为PEI-SBC)和改性蒙脱土(SMt)为原料,CaCO_(3)为致孔剂,通过简单凝固浴法制备了PEI-SBC/Mt复合球。采用FTIR、SEM、XRD、TGA、N_(2)吸附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初始pH、Cd(Ⅱ)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PEI-SBC/Mt吸附Cd(Ⅱ)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吸附剂对Cd(Ⅱ)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25℃、溶液初始pH=6、Cd(Ⅱ)初始质量浓度为450 mg/L、吸附时间120min时,PEI-SBC/Mt对Cd(Ⅱ)的最大平衡吸附量为235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吸附过程,PEI的加入为吸附剂吸附Cd(Ⅱ)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此外,吸附剂具有可重复使用性,经过5次循环吸脱附后,其吸附率只由起始的94.0%降至7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纤维素 复合球 吸附 Cd(Ⅱ) 吸附机理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缩醛化乙烯醇-丙烯酸钠共聚物的合成及温敏性质
14
作者 潘远凤 肖惠宁 +1 位作者 蔡平雄 何北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4-328,共5页
首先合成了室温下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丙烯酸钠共聚物(PVA-co-AANa),然后部分缩醛后得到一系列不同缩醛度(DA)、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组成的高分子材料(APVA-co-AANa),该材料具有温敏性。用FTIR和1HNMR表征了其结构。通过APVA-co-AAN... 首先合成了室温下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丙烯酸钠共聚物(PVA-co-AANa),然后部分缩醛后得到一系列不同缩醛度(DA)、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组成的高分子材料(APVA-co-AANa),该材料具有温敏性。用FTIR和1HNMR表征了其结构。通过APVA-co-AANa水溶液在不同温度的浊度测定,考察了母体PVA-co-AANa相对分子质量、DA和单体组成对APVA-co-AANa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发现APVA-co-AANa的DA越高、分子链越长、AA组分用量越小,相对LCST越低。而且,APVA-co-AANa水溶液还表现出盐敏性,LCST随NaCl用量增加而降低。APVA-co-AANa膜的AFM表面形貌的变化也证实了APVA-co-AANa的温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性 聚乙烯醇 缩醛 低临界溶解温度 功能材料
下载PDF
键合型荧光聚丙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潘远凤 郑安呐 +2 位作者 蔡平雄 肖惠宁 何北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4,共4页
采用熔融接枝聚合的方法将自制的具有良好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四元稀土配合物铕-邻菲罗啉-苯甲酸-丙烯酸[Eu(phen)(BA)(AA)2]接枝到聚丙烯(PP)树脂上,制得在一定激发波长的紫外光下发射红色荧光的塑料树脂。红外和荧光分析结... 采用熔融接枝聚合的方法将自制的具有良好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四元稀土配合物铕-邻菲罗啉-苯甲酸-丙烯酸[Eu(phen)(BA)(AA)2]接枝到聚丙烯(PP)树脂上,制得在一定激发波长的紫外光下发射红色荧光的塑料树脂。红外和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已成功接枝到PP链上,接枝后的功能化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荧光性且强度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则表明功能化基团的加入起到类似成核剂的作用,有效提高了PP的结晶速率,但同时也破坏了PP晶区的规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高分子 聚丙烯 熔融接枝 荧光 键合型
下载PDF
黄钾铁矾对Mo(Ⅵ)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波 梁朝丽 +1 位作者 王锋 蔡平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钼广泛分布于天然矿山中,且主要以钼酸盐〔Mo(Ⅵ)〕的形式存在。钼资源的快速消耗,可能会增加含钼工业废水的排放并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采用水热法合成黄钾铁矾矿物并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Mo(Ⅵ),利用XRD表征了矿物材料的理化性质,基... 钼广泛分布于天然矿山中,且主要以钼酸盐〔Mo(Ⅵ)〕的形式存在。钼资源的快速消耗,可能会增加含钼工业废水的排放并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采用水热法合成黄钾铁矾矿物并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Mo(Ⅵ),利用XRD表征了矿物材料的理化性质,基于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Mo(Ⅵ)初始浓度、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和不同共存离子对黄钾铁矾吸附Mo(Ⅵ)行为的影响,并结合黄钾铁矾吸附Mo(Ⅵ)前后FT-IR官能团变化结果,揭示黄钾铁矾对Mo(Ⅵ)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黄钾铁矾对Mo(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速率受化学过程主导且为单分子层吸附;随着pH的上升,黄钾铁矾去质子化能力增强,对Mo(Ⅵ)的吸附量减小;吸附剂投加量在0.8 g/L时达到吸附饱和,继续增加黄钾铁矾投加量并不能增加Mo(Ⅵ)的去除率;共存阴离子的加入会与Mo(Ⅵ)竞争矿物表面的吸附位点,对吸附起抑制作用;黄钾铁矾对Mo(Ⅵ)的吸附过程中—OH起了关键作用,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吸附和外圈络合吸附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钾铁矾 钼酸盐 吸附 吸附机理 重金属废水
下载PDF
滨海酸性硫酸盐土壤湿地沉积物中还原性无机硫和活性铁的 耦合特性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波 覃子东 +2 位作者 王锋 蔡平雄 张生银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5,共11页
滨海酸性硫酸盐土成土母质中富含还原性硫化物(reducing inorganic sulfur,RIS)和活性铁等生源要素,耦合制约着铁、硫以及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为了揭示滨海酸性硫酸盐土壤湿地沉积物中RIS和活性铁的耦合机制及环境意义,文章... 滨海酸性硫酸盐土成土母质中富含还原性硫化物(reducing inorganic sulfur,RIS)和活性铁等生源要素,耦合制约着铁、硫以及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为了揭示滨海酸性硫酸盐土壤湿地沉积物中RIS和活性铁的耦合机制及环境意义,文章通过在钦江河口滨海酸性硫酸盐土壤湿地采集深约40cm的沉积柱状样,在垂向上对酸性可挥发硫(acid volatile sulfide,AVS)、黄铁矿硫(chromium reducible sulfur,CRS)、元素硫(elemental sulfur,ES)和活性铁[Fe(Ⅱ)和Fe(Ⅲ)]的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厘定,并结合沉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钦江河口酸性硫酸土中的活性铁中以Fe(Ⅲ)为主,活性铁中的Fe(Ⅱ)和Fe(Ⅲ)在环境容易发生相互转换,氧化还原电位(Eh)越低、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含量越高越利于Fe(Ⅲ)还原为Fe(Ⅱ);还原性无机硫以CRS为主,其次为AVS以及少量ES,成岩过程中还原性无机硫会相互转化,其过程主要受到活性铁和OM控制,但研究区还原性无机硫形成的限制因素并非活性铁,而是OM的含量及活性;较高的OM和Fe(Ⅱ)易造成AVS富集,较高的Fe(Ⅲ)和Eh值利于ES生成,CRS除受OM和活性铁的控制,还受到AVS转化率的影响;研究区大部分样点的CRS/AVS比值较低,表明AVS不能有效的转化为CRS,硫化物活性与生物有效性较高。因此应尽量避免外源OM引入和人为活动扰动,以免造成还原性无机硫氧化释放出H+形成酸害,同时降低吸附或共沉淀在还原性无机硫上的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浸出,以减少环境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硫酸盐土湿地 还原性无机硫 活性铁 矿化度
下载PDF
多重射流燃烧反应器制备纳米TiO_2颗粒的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根深 蔡平雄 +2 位作者 干路平 李春忠 丛德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59,共5页
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多重射流燃烧反应器,通过氢气和空气预混合和辅助燃烧方法,以四氯化钛作为前驱体气相水解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借助于TEM,XRD和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形貌以及晶型的影响.纳米T... 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多重射流燃烧反应器,通过氢气和空气预混合和辅助燃烧方法,以四氯化钛作为前驱体气相水解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借助于TEM,XRD和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形貌以及晶型的影响.纳米TiO2颗粒呈球形,粒径在16~34 nm,分布大体均匀.比表面积在34~121 m^2/g范围内可控,金红石质量分数在0.09~0.62范围内可控.其粒度、比表面积及晶型结构等可以通过工艺条件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水解 纳米粒子 二氧化钛 燃烧合成
下载PDF
气相燃烧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及其光催化降解三氯乙烯
19
作者 李根深 蔡平雄 +2 位作者 干路平 李春忠 丛德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990-1993,共4页
在自行设计的多重射流燃烧反应器基础上,通过氢气和空气预混合辅助燃烧方法,用四氯化钛作为前驱体气相水解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并通过TEM、XRD、TG-DTA、X荧光半定量分析和UV-Vis吸收光谱对所制得的粒子进行了表征.以三氯乙烯(TCE)... 在自行设计的多重射流燃烧反应器基础上,通过氢气和空气预混合辅助燃烧方法,用四氯化钛作为前驱体气相水解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并通过TEM、XRD、TG-DTA、X荧光半定量分析和UV-Vis吸收光谱对所制得的粒子进行了表征.以三氯乙烯(TCE)气体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粒子的气相光催化性能.在连续流动式玻璃反应器中,反应时间为2h时,所制样品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率和商品TiO2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纳米粒子 二氧化钛 光催化 三氯乙烯
下载PDF
CLK型旋风分离器捕集超细非金属矿粉体的机理及实验研究
20
作者 毛英俊 干路平 +2 位作者 蔡平雄 李春忠 丛德滋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48,共3页
通过对扩散型与收敛型旋风分离器的三维速度比较 ,阐述了CLK型旋风分离器捕集超细非金属矿粉体的机理。以气相法纳米SiO2 为例 ,采用CLK型旋风分离器进行捕集模拟实验 ,得到料仓纳米SiO2 收集率为88%~92% ,配上滤袋后总的收集率为98%~... 通过对扩散型与收敛型旋风分离器的三维速度比较 ,阐述了CLK型旋风分离器捕集超细非金属矿粉体的机理。以气相法纳米SiO2 为例 ,采用CLK型旋风分离器进行捕集模拟实验 ,得到料仓纳米SiO2 收集率为88%~92% ,配上滤袋后总的收集率为98%~100%的满意效果。实验发现 ,CLK型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CLK 超细非金属矿粉体 三雏速度 收集率 压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