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超声定位在非腔外生长的胃肠间质瘤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王伟丰 吴芳 +2 位作者 蔡徐帆 章笑 叶再元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定位在非腔外生长的胃肠间质瘤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非腔外生长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超声定位。对患者的手术...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定位在非腔外生长的胃肠间质瘤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非腔外生长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超声定位。对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7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1.54±19.51)min、术中出血量(20.0±16.8)ml,术后首次进食时间(3.08±1.38)d,术后住院时间(6.92±2.69)d。13例患者术中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操作顺利,术中无大出血、无医源性损伤,术后无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无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回访均无不适症状。结论术中超声在腹腔镜非腔外生长胃肠间质瘤手术中能精准进行肿瘤定位,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手术策略的制定,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腹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吴宁 蔡徐帆 叶再元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树兰(杭州)医院内镜中心经ESD治疗的114例SM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黏膜切开刀使用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树兰(杭州)医院内镜中心经ESD治疗的114例SM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黏膜切开刀使用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年龄22~84(61.0±12.0)岁,男62例,女52例。肿瘤位于食道5例、贲门2例、胃底11例、胃体7例、胃角3例、胃窦13例、结肠38例、乙状结肠11例、直肠24例。所有肿瘤均位于黏膜下层,良性病变55例,癌前病变44例,恶性肿瘤病变15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中使用Dual刀59例,手术费用5082.44~12515.51(8657.34±1471.23)元,住院总费用10878.02~32310.74(18934.47±4404.21)元;使用圈套器55例,手术费用3159.87~9970.71(5597.37±1587.78)元,住院总费用6985.92~40309.26(13807.12±5213.76)元。手术时间18~204(63.07±35.48)min。术中出血22例,术中穿孔8例,术后禁食48 h有36例,术后禁食72 h有78例,术后住院时间3~16(6.91±2.38)d。术后14例出现腹痛、腹胀和发热等并发症。术后5例患者因病理提示恶性肿瘤且浸润深度>500μm(位于结肠则>1000μm),行外科补救手术。结论ESD治疗SMT安全可行。针对不同大小的胃肠道SMT,各内镜中心和各手术医生应综合考虑肿瘤的特征、治疗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的平衡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手术类型和手术耗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黏膜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经小切口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吴芳 章笑 +4 位作者 钱振渊 蔡徐帆 吴健章 徐继 叶再元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34例行经小切口Roux-en-Y吻合的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34例行经小切口Roux-en-Y吻合的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中男27例,女7例,年龄(63.6±14.6)岁。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消化道重建时间(30.74±3.29)min,术中出血量(60.29±29.59)ml,术中清扫淋巴结(32.00±11.00)个,取标本切口长度(5.88±0.98)cm,术后排气时间(1.88±0.73)d,术后住院时间(11.94±3.87)d。术后无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出血及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无术后反流病例。结论经小切口Roux-en-Y吻合的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减少术后反流的发生。此外,该术式还能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吻合术 Roux-en-Y
原文传递
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叶再元 蔡徐帆 钱振渊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41-1448,共8页
消化道重建是胃癌根治术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评述了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等术式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总结了近年来开展的各种功能保留胃切除术,最后结合作者相关经验,介绍了在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切除术中设计的术式。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后整形缝合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蔡徐帆 王元宇 叶再元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整形缝合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整形缝合重建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肿瘤。18例均...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整形缝合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整形缝合重建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肿瘤。18例均行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局部切除+整形缝合重建,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1~3(1.67±0.35)d,术后住院时间4~12(6.89±2.54)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其中低危12例,中危6例。所有病例CD117和DOG-1均阳性表达。6例中危患者中有4例行基因检测,2例c-Kit基因Lys550-Val560突变的患者给予格列卫治疗。术后1个月行胃肠造影发现胃的形态和术前形态类似,蠕动良好及排空顺畅。结论完全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整形缝合重建胃壁连续性可以减少术后胃腔变形、贲门和幽门狭窄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小切口辅助下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管型器械吻合在食管空肠重建中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林文发 钱振渊 +1 位作者 蔡徐帆 叶再元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58-1463,共6页
目的介绍小切口辅助下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管型器械吻合法完成食管空肠重建的操作过程,并评价其操作可行性、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吻合优势。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行小切口辅助下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管型器械吻... 目的介绍小切口辅助下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管型器械吻合法完成食管空肠重建的操作过程,并评价其操作可行性、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吻合优势。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行小切口辅助下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管型器械吻合法完成食管空肠重建的5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BMI、肿瘤位置、肿瘤分期、肿瘤类型等。统计手术过程中的主要参数指标,如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并横向对比分析其他研究中Overlap法、反穿刺法、手工吻合等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相关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胃癌患者。管型器械组患者的吻合时间为(42.3±15.7)min,优于手工吻合法(P<0.05);管型器械组手术时间为(176.3±25.8)min,优于其余术式(均P<0.05);管型器械组术中出血量为(75.7±20.3)ml,少于其余术式(均P<0.05);管型器械组排气时间为(2.6±0.2)d,与Overlap法相近(P>0.05),早于手工吻合、反穿刺法(均P<0.05);管型器械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与手工吻合法、反穿刺法、Overlap法相近(P>0.05);各组间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吻合口其余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管型器械吻合法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切口较之传统开腹手术也较小,具有腹腔镜协助手术的直观、清晰的优点,同时兼顾直视下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管型吻合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晚期胃癌转化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芳 林文发 +2 位作者 蔡徐帆 钱振渊 叶再元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晚期胃癌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转化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82例。其中观察组41例患者在常规转化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1例患者...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晚期胃癌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转化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82例。其中观察组41例患者在常规转化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1例患者只进行常规的转化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以及3周期转化治疗结束后第7天检测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性指标和CD4^(+)、CD8^(+)、CD4^(+)/CD8^(+)等免疫相关性指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及转化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CD4^(+)、CD8^(+)、CD4^(+)/CD8^(+)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3周期转化治疗结束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化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增加化疗耐受性,提高转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内营养 转化治疗
原文传递
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对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进行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8
作者 林文发 吴芳 +1 位作者 蔡徐帆 叶再元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验证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SOX)方案在晚期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中的转化治疗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以及树兰(杭州)医院就诊的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资料,予以阿帕替尼... 目的验证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SOX)方案在晚期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中的转化治疗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以及树兰(杭州)医院就诊的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资料,予以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治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 mg/d,口服,1次/d,第1~21天;替吉奥: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给药量(<1.25 m^(2)者40 mg;1.25~1.50 m^(2)者50 mg;>1.50 m^(2)者60 mg),口服,2次/d,第1~14天。自化疗第1天起,以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之后由多学科治疗团队决定是否可接受转化手术,符合手术切除要求时停药1周期后即进行手术。结果2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4.1个月(95%CI:12.3~16.4);转化治疗后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9.1个月(95%CI:15.5~22.8)。经转化治疗后,23例患者中14例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和6例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率(ORR)为73.9%(17/23)。12例(52.2%)患者经转化治疗后行手术治疗,12例接受手术的患者生存时间为(17.0±1.5)个月;其中5例行R0切除,R0切除率5/12。结论晚期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的转化治疗,可获得较高的R0切除率,转化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转化治疗 阿帕替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