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华人青少年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蔡思杉
陆新和
-
机构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
出处
《青年探索》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5-48,共4页
-
文摘
1.独特的抚养方式和成长环境尽管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此起彼伏,大多数的华人妇女却仍旧一如既往地固守着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在她们眼里,努力做好家务和带好孩子比有一个工作或生活独立更为重要。这种传统的生活态度,充分地体现在她们对孩子的精心抚养和培育之中。近几年来,华人青少年在各级学校中取得的卓越成绩不仅越来越受到传播媒介的关注,还引起了不少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和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和其他民族相比,华人青少年对学校生活表现出更为良好的适应能力。他们很少与别的孩子发生争斗或打架,也更为服从老师的指令。华人学生的考试分数总是很高,而犯罪率却很低,所有这些是不是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优点呢?
-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行为科学家
妇女解放运动
科学研究者
考试分数
学校生活
文化结合
家庭结构
社交活动
自我中心
-
分类号
D432.62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C913.5
[经济管理]
-
-
题名当代美国华人社会
- 2
-
-
作者
蔡思杉
陆新和
-
机构
美国阿肯色大学
-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45-46,共2页
-
文摘
198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显示,全美50个州的华裔人口已达806,027人,华人已经超过日本人。成为美国社会中最大的亚洲人口。尽管这个数字相比于1960年人口普查增长了239.68%,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民间领袖认为,1980年的人口普查对华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数严重估计不足。据一私立机构的估计,在旧金山——奥克兰地区和纽约市,误差幅度可能高达25~50%。其问题在于,许多华人不愿说明自己仍然受到歧视的种族身份。同时,由于没受过教育,他们根本搞不懂那些复杂的人口普查调查表。许多华人因此可能被列在“其他”栏里,通常这一栏包括美洲印第安人。
-
关键词
华人社会
美洲印第安人
亚洲人
人口普查
华人社区
种族
当代美国
少数民族群体
美国社会
华裔美国人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
-
题名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华裔妇女
- 3
-
-
作者
蔡思杉
陆新和
-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46-47,共2页
-
文摘
1965年的移民法有可能使得美国华人男女比例长期以来严重失调的情况得到改变。1950年华裔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162∶100。二十年以后,这个比例减小到107∶100。这种男女比例上的调整加上美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大影响了成千上万华裔妇女的命运。整个70年代,有创记录的华裔女青年进入美国各地的高等院校,有一半以上的华裔妇女外出工作,教育和就业需要她们在社会和心理上有一个新的形象。华裔妇女逐渐地摆脱了民族传统强加给她们的各种习惯,得到越来越大的个人满足。她们确确实实已全然不同于三、四十年前简德·王和麦克辛·金斯顿笔下的女性形象。
-
关键词
华裔
美国社会
女性形象
美国妇女
二十年
美国华人
四十年
民族传统
女青年
中国妇女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