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蔡文振 卢济事 官德义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4-36,共3页
在单因素与多因素正交试验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对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的 4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播种期对杂交玉米产量影响最大 ,呈负向线性关系 ,种植密度与播种期、施氮量、追肥方法之间存在... 在单因素与多因素正交试验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对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的 4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播种期对杂交玉米产量影响最大 ,呈负向线性关系 ,种植密度与播种期、施氮量、追肥方法之间存在着显著互作效应。福州地区每公顷 52 50kg以上的优化栽培组合方案是 :7月 2 5日至 8月 5日间适时早播 ,每公顷保苗基本苗750 0 0~ 82 50 0株 ,施氮素 150~ 180kg ,基肥 :拔节肥 :穗肥为 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玉米 单作 栽培 回归设计 数学模型 玉米
下载PDF
福薯3282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文振 蔡南通 +3 位作者 邱永祥 林金华 林衍铨 康玉妹 《福建农业科技》 1997年第5期16-17,共2页
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育成的甘薯福薯3282品种,其插植密度与施肥量、施肥方法经正交试验结果,获得优化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案为:每公顷插植60000株,施氮素97.5kg、钾素262.5kg、氮肥基追各半分配。
关键词 甘薯 福薯3282 栽培 配套技术
下载PDF
福建秋播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3
作者 蔡文振 卢济事 《福建农业科技》 1996年第4期11-12,共2页
福建地处亚热带,温、光、水资源丰富,利用早作物后茬发展秋玉米生产,是一条可行途径。为此,我们联合地处不同生态区的漳州、莆田、龙岩、永泰、泰宁等农业科研单位,通过田间试验,探明了秋播玉米四项关键性栽培措施。
关键词 玉米 中早熟品种 杂交品种 栽培
下载PDF
玉米与大豆、花生、甘薯间作方式的研究
4
作者 杨人震 卢济事 +2 位作者 赵銮夫 蔡文振 陈林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大豆、花生、甘薯等矮秆粮经作物,在不影响播种面积的前提下,应用时空技术间作玉米,使间作的复合群体产量与产值比单作增加15%以上的最佳种植方式是:大豆、花生、甘薯等主作物保持单作种植形式与密度,隔沟沟内间作2行玉米... 利用大豆、花生、甘薯等矮秆粮经作物,在不影响播种面积的前提下,应用时空技术间作玉米,使间作的复合群体产量与产值比单作增加15%以上的最佳种植方式是:大豆、花生、甘薯等主作物保持单作种植形式与密度,隔沟沟内间作2行玉米,并通过人工调控技术,使主副作物共生期能协调生长,群体结构与光能效应优于单作。大面积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间作 大豆 花生 甘薯
下载PDF
福建省1993年甘薯新品种区试总结
5
作者 蔡文振 《福建农业科技》 1994年第4期6-7,共2页
福建省1993年甘薯新品种区试总结蔡文振(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350013)为鉴定甘薯新品种的品质、丰产性和适应性,由我所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开展了1993年度甘薯新品种田间试验。-、试验概况参试品种有莆薯82、泉... 福建省1993年甘薯新品种区试总结蔡文振(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350013)为鉴定甘薯新品种的品质、丰产性和适应性,由我所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开展了1993年度甘薯新品种田间试验。-、试验概况参试品种有莆薯82、泉薯009、岩薯31、惠薯5号、龙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新品种 区域试验
全文增补中
玉米种植制度及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柯文涛 蔡文振 +2 位作者 赵銮夫 杨人震 卢济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59-65,共7页
通过三年多点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杂交玉米在福建省的春、夏、秋三季都能种植;以大豆、花生、甘薯等矮秆作物为主作物与玉米高秆作物间作,复合群体产量和产值比单作增加15%以上的最佳种植方式为;主作物保持与单作时同样... 通过三年多点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杂交玉米在福建省的春、夏、秋三季都能种植;以大豆、花生、甘薯等矮秆作物为主作物与玉米高秆作物间作,复合群体产量和产值比单作增加15%以上的最佳种植方式为;主作物保持与单作时同样的播种面积和最佳密度,隔沟沟底间作玉米1400株/亩;秋播玉米单作亩产350公斤以上的高产配套技术措施为:因地制宜于7月25日—8月5日间适时早播,每亩基本苗5000—5500株,施氮素10—12公斤,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为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作物 副作物 间作 密度配置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花生间作玉米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7
作者 赵銮夫 蔡文振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6期16-17,共2页
为了探明花生间作玉米最适宜的种植方式,充分发挥玉米的高光效作用,建立高功能、高效益最佳群体结构,为大面积开发利用旱地农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87~1989年,分别在福州、莆田、惠安、漳州等地、县农科所进行花生间作玉米双... 为了探明花生间作玉米最适宜的种植方式,充分发挥玉米的高光效作用,建立高功能、高效益最佳群体结构,为大面积开发利用旱地农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87~1989年,分别在福州、莆田、惠安、漳州等地、县农科所进行花生间作玉米双高产的群体结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玉米 间作 群体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