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海德格尔“作为转渡的翻译”
1
作者 胡其维 蔡新乐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海德格尔将“翻译”释为“转渡”,实则改写了翻译的名与实,开启了存在之真理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作为转渡的翻译的含义及其在《巴门尼德》中的应用,阐明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将转渡思想引入翻译研究,是开展翻译存在论研究的... 海德格尔将“翻译”释为“转渡”,实则改写了翻译的名与实,开启了存在之真理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作为转渡的翻译的含义及其在《巴门尼德》中的应用,阐明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将转渡思想引入翻译研究,是开展翻译存在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引发对“翻译即译意”和“翻译本质”两方面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渡 翻译 真理 海德格尔 《巴门尼德》
下载PDF
新时代需要这样的新时代英汉大词典——《新时代英汉大词典》述评 被引量:6
2
作者 蔡新乐 张蕴睿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62,共4页
本文试图对《新时代英汉大词典》的主要特色以及其中例证的译文的汉语处理两方面问题加以讨论。作者认为,这部词典新颖实用、繁简有度、重点突出,例证具备哲理化品格;它的诸多例证的汉语译文都有力地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自然性及其勃... 本文试图对《新时代英汉大词典》的主要特色以及其中例证的译文的汉语处理两方面问题加以讨论。作者认为,这部词典新颖实用、繁简有度、重点突出,例证具备哲理化品格;它的诸多例证的汉语译文都有力地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自然性及其勃勃的生命力。它实现了对当代英语的哲理化编排提升以及当代汉语的护持守成,以人文主义关怀印证了其正是新时代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英汉大词典》 特色 翻译
下载PDF
文化史就是翻译史——陈寅恪的历史发现与其翻译观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蔡新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3-56,共4页
本文试图对历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在翻译研究领域的贡献进行历史综述。陈寅恪虽被视为一位历史学家,但翻译问题一直是他所关注的。他认为,高水准的译者具有跟伟大的学者一样的能力,因为二者都能够对传统重新加以创造和改造,... 本文试图对历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在翻译研究领域的贡献进行历史综述。陈寅恪虽被视为一位历史学家,但翻译问题一直是他所关注的。他认为,高水准的译者具有跟伟大的学者一样的能力,因为二者都能够对传统重新加以创造和改造,不断激活文化并使之持续发展,进而一代代传下去。而他们也都将翻译视为一种促动性的力量,一种强有力的资源。如果没有翻译,文化本身就不可能存在下去。因此,人类的文化历史首先就是翻译史。本文同时也讨论了他对法成(?-?865)这位里程碑式藏族翻译家及《几何原本》的再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翻译 历史 法成 佛教
下载PDF
《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 被引量:26
4
作者 蔡新乐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59,共2页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翻译理论研究,将科学与艺术融合为一,走出了“现代”的迷思,是一种“后现代”的理论形态;它突出了翻译对文化一体化作用,而且强调翻译造就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 达尔文主义 进化 适应与选择 翻译
下载PDF
“含意本体论”的语言哲学思想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蔡新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10,共4页
“含意本体论”的语言哲学思想探究河南大学博士蔡新乐1.引言“含意本体论”自(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发展而来,已经打上了全新的原创印记,它的语言哲学思想由于对语言中的“人”的深切关怀而显示出勃勃生机。本文从“含意本体论... “含意本体论”的语言哲学思想探究河南大学博士蔡新乐1.引言“含意本体论”自(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发展而来,已经打上了全新的原创印记,它的语言哲学思想由于对语言中的“人”的深切关怀而显示出勃勃生机。本文从“含意本体论”在理论发展过程中超越现代语言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意本体论 常规关系 语言哲学思想 含意思维 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 荷恩等级关系 实质性含意 列文森 意向意义理论 现象学
下载PDF
让诗意进入翻译理论研究——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看钱钟书的“不隔”说 被引量:7
6
作者 蔡新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63-571,共9页
钱钟书的"不隔"说,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趋向一致。而后者突破了西方传统哲学对理性的强调,突出了直观的作用与价值,并将人引向与事物的一体化世界。在这一意义上,海氏的哲学可以显示出钱氏观念的跨文化意义... 钱钟书的"不隔"说,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趋向一致。而后者突破了西方传统哲学对理性的强调,突出了直观的作用与价值,并将人引向与事物的一体化世界。在这一意义上,海氏的哲学可以显示出钱氏观念的跨文化意义,尤其是在翻译理论领域的意义:突出直观意味着,人与人的"不隔",文化与文化的一体化;与此同时,语言已经减弱它作为跨文化媒体的居间分离作用,显现出某种程度的透明度,至少是在理想上。因此,通过"不隔",我们不仅可以将这一世界本能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一体化的面目。这也才是语言的可译性的基础。没有这种一体化,翻译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不隔"中可以找到翻译的始基,它的原点,它的"原本"。因此,钱氏的"不隔"说不仅可以指向事物的真实,而且还标志着翻译的可行性,其理论意义是巨大的。在与西方哲学的新动态相互一致的情势下,"不隔"的形而上性格显现出了它应有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不隔 非对象性的思 钱钟书 海德格尔 现象学
下载PDF
本雅明:翻译的终结与灵韵的在场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新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8,128,共5页
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并不能归入"解构",倒是他反形而上学的"意象集"显现出那种指向,而其"灵韵"说倒可视为翻译研究的新视角。文章从伊格尔顿所提出的三种策略出发,试图对翻译研究中的想象力和直觉认... 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并不能归入"解构",倒是他反形而上学的"意象集"显现出那种指向,而其"灵韵"说倒可视为翻译研究的新视角。文章从伊格尔顿所提出的三种策略出发,试图对翻译研究中的想象力和直觉认识的作用问题做出说明,即以"海伦再生"(复制或再现)、"杂花生树"(象征化)以及"灵韵生人"(灵韵直观)为依据,为有关研究推出一个初步的建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翻译思想 解构主义 灵韵说 伊格尔顿
下载PDF
文学翻译理论需要人文主义的艺术哲学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新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3-46,57,共5页
关键词 文学翻译理论 人文主义 艺术哲学 生活世界 含意本体论 翻译实践 海德格尔 理论与实践 创造力 像力
下载PDF
翻译还是它本身吗?——“通化翻译”辨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蔡新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2-54,共3页
本文通过几位思想家的翻译观的论述,分析认为"通化翻译"这一概念实质上是将翻译同化为某个它并不发挥作用的学科中的现象,因此它并没有能保持自身.因此,对翻译的认识应使翻译"回归自身".
关键词 通化翻译 现象 片面
下载PDF
自我翻译:行走在翻译“间性”之上的思想家的苏格拉底简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新乐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6,共7页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的《会饮篇》以及色诺芬的同名对话录的解读,依照黑格尔的有关观点,提出苏格拉底的有关翻译观念预示了后世的"间性"思路,这位自称"中间人"的思想家其哲学活动首先是一种自我翻译,即自我认可和内在...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的《会饮篇》以及色诺芬的同名对话录的解读,依照黑格尔的有关观点,提出苏格拉底的有关翻译观念预示了后世的"间性"思路,这位自称"中间人"的思想家其哲学活动首先是一种自我翻译,即自我认可和内在对话。自我翻译的概念与目前盛行的语言翻译截然不同,因为它主张个体性和随机性。论文还提出,有必要像苏格拉底那样回到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触及翻译的源头。因此,将西方翻译史的开端定位于罗马时代是不正确的,因为那正好就是基督教开始盛行、进而"普世"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翻译 苏格拉底 间性 翻译史
下载PDF
《文学翻译原理》简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新乐 郁东占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7-68,15,共3页
张今著《文学翻译原理》自1987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河南大学曾就此书召开了专题讨论会,与会者给予了很高评价。许渊冲先生首先肯定了此书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翻译理论著作,袁可嘉先生曾在《中国翻译》发表文章强调,此书“是一... 张今著《文学翻译原理》自1987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河南大学曾就此书召开了专题讨论会,与会者给予了很高评价。许渊冲先生首先肯定了此书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翻译理论著作,袁可嘉先生曾在《中国翻译》发表文章强调,此书“是一部值得注意的专著”。袁锦翔先生在其著作《名家翻译研究与赏析》中引用了《文学翻译原理》中有关最佳译风应是“作者风格鲜明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原理 文学翻译 翻译研究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现代翻译理论 《中国翻译》 译者风格 翻译艺术 翻译标准 河南大学
下载PDF
“文化转向”无向可转?——巴斯奈特论文《文化与翻译》批判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新乐 《外国语文研究》 2015年第1期78-85,共8页
巴斯奈特,如其文章《文化与翻译》所明白显示的,英文写作水平不高,习惯性地无视理论探索的规范;首先,她对几乎所有的关键词不加工作界定,致使"文化资本"等术语无法成为合理的概念,更谈不上"方法论工具"。由此而来... 巴斯奈特,如其文章《文化与翻译》所明白显示的,英文写作水平不高,习惯性地无视理论探索的规范;首先,她对几乎所有的关键词不加工作界定,致使"文化资本"等术语无法成为合理的概念,更谈不上"方法论工具"。由此而来的所谓"文化转向"便丧失了理论支撑;其次,文章的前提与结论形成矛盾,致使此一"转向"之中的文化与语言的不可区分。这位作者同时也因倡导翻译只有从优势语言到力量较弱(或曰,权力较小的)语言此一"唯一"有效的、合法的途径,而陷入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观点之中,进而诱其读者倒退到殖民时期。至于"转向"之后的种种理论,依海德格尔对"U字形转向"的批判的检测揭示,因为它们执著于作为一个学科的翻译研究的"立场变化",而不是关注其"内在连续性的标记",因而,已经堕入"致命的常识的方法"。此一令人惊骇的现象,呼唤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奈特 文化转向 致命方法 文化帝国主义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你是谁”翻译观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新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43,共7页
本文在对海德格尔的著作《荷尔德林的赞歌(伊斯特)》所揭示的有关“你是谁”翻译观加以细读之后,提出这位哲学家并没有放弃形而上学,而是依赖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翻译间性”这种既定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第一,我们将其归入阐释学... 本文在对海德格尔的著作《荷尔德林的赞歌(伊斯特)》所揭示的有关“你是谁”翻译观加以细读之后,提出这位哲学家并没有放弃形而上学,而是依赖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翻译间性”这种既定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第一,我们将其归入阐释学的定位,可能是有问题的。第二,翻译是自我认识的翻译,即它是以“自我翻译”为基础的。第三,我们的翻译研究,如果希望从思想的角度来探讨有关问题,就有必要从交流、交际观念转移到认识论,即苏格拉底那里可以见到的自我理解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苏格拉底 自我翻译 翻译间性 翻译的认识论
下载PDF
汉语真的要在翻译当中消亡吗?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新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从对汉语的哲学品性的忽视入手,讨论在西方思想家认定中国没有哲学的同时,很多人因无视汉语的思想表现力而将它视为一种容器。所以,在几部翻译或与翻译有关的教材、教学辅导书的英译汉翻译中,汉语被政治化、丑化、低俗化和野蛮化。译者... 从对汉语的哲学品性的忽视入手,讨论在西方思想家认定中国没有哲学的同时,很多人因无视汉语的思想表现力而将它视为一种容器。所以,在几部翻译或与翻译有关的教材、教学辅导书的英译汉翻译中,汉语被政治化、丑化、低俗化和野蛮化。译者在沉湎于“非思”的同时,其教材也大大影响了汉语的生命力的继续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翻译 哲学
下载PDF
翻译理论应该走向哪里——苏珊·巴斯奈特译论历史总结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新乐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27-31,共5页
本文通过对苏珊.巴斯奈特为《约翰.霍普金斯文学理论与批评指南》所撰写的条目《翻译理论》的分析指出,论者所认为的翻译理论并不具有诠释学性质与历史事实不符。如最早的理论家之一圣哲罗姆和翻译研究作为学科出现之前最后的理论家之... 本文通过对苏珊.巴斯奈特为《约翰.霍普金斯文学理论与批评指南》所撰写的条目《翻译理论》的分析指出,论者所认为的翻译理论并不具有诠释学性质与历史事实不符。如最早的理论家之一圣哲罗姆和翻译研究作为学科出现之前最后的理论家之一奈达所阐述的那样,西方翻译的理论化一直都在走诠释学的途径。诠释学循环描述出了理想的解读,而解释按照本体论的阐发可以涵盖理解。因此,诠释学的原理能够加以运用。而且,由于这种哲学方法是从危机之中产生,能够应对有关问题,因而可以使人明白我们目前由于"霸权"阻塞了跨文化交流的道路所面临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巴斯奈特 翻译理论 历史
下载PDF
霍克斯英译本《红楼梦》刘姥姥的戏剧性形象塑造的失误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新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0,112,共6页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的走路姿态关乎到这一智慧人物形象的刻画,但从霍克斯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对相关段落的处理发现,这一译文以及其他三个译本在刘姥姥形象刻画上都存在着问题:第一,对原文文本的选择没有注意;第二,忽略原本中...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的走路姿态关乎到这一智慧人物形象的刻画,但从霍克斯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对相关段落的处理发现,这一译文以及其他三个译本在刘姥姥形象刻画上都存在着问题:第一,对原文文本的选择没有注意;第二,忽略原本中关乎刘姥姥的两个场景的反差性。所导致的结果是,刘姥姥成了一个胆小怕事甚或爱说谎的人物,其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斯 戏剧性 刘姥姥 (彳貞)
下载PDF
“魔变”的思想创造:尼采的翻译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新乐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尼采的翻译思想讲的是"思想传译":哲学家要倾听世界的声音在自己心中的回响才能发现一切是一;他继而要进入别人的身体并从那里讲话。但由于辩证法和科学的逻辑,由于传译到了另一个不同的领域和语言,最终只能造成隐喻性的、不... 尼采的翻译思想讲的是"思想传译":哲学家要倾听世界的声音在自己心中的回响才能发现一切是一;他继而要进入别人的身体并从那里讲话。但由于辩证法和科学的逻辑,由于传译到了另一个不同的领域和语言,最终只能造成隐喻性的、不可靠的传译。他的思想是对认识论的批判,把哲学引向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思想传译 阐释学 认识论
下载PDF
试论翻译过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新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7-70,共4页
从现象学入手, 将含意性定义为翻译的对象, 而翻译过程就是解释这一对象的过程, 它包含四个步骤:隐含性进入→给予性理解→明说性阐述→隐含性进入; 解释具有随机性、随意性和随时性三个特点, 它们分别是前三个步骤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翻译过程 含意性 隐含性进入 给予性理解
下载PDF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中的本体论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新乐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9,共6页
翻译在人类的求知和存在中的重要作用。依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从这一论断本身及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和索福克勒斯的诗化的研究入手来探究这一问题,认为可以将翻译描述为人经由"异域"向家园或人的自我返回的一种旅途,因而是两种力... 翻译在人类的求知和存在中的重要作用。依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从这一论断本身及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和索福克勒斯的诗化的研究入手来探究这一问题,认为可以将翻译描述为人经由"异域"向家园或人的自我返回的一种旅途,因而是两种力量"不可思议"的"遭遇",而"诗人—思想者"置身二者之间在这里沟通人神起着调解的作用。本文还提出,如果按照海德格尔的回返思想,回归中华文化是一种必然;因为,就翻译研究而论,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找到赋予我们的生命和存在力量的那个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翻译本体论 家园
下载PDF
“石头”的故事:霍克思英译《红楼梦》开卷的跨文化处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新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102,共9页
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由于没有译出关涉"石头"的一段重要文字,故损及叙事的逻辑主线,影响到对这一角色的"通灵"的塑造。事实上,译者的底本选择在处理《石上偈》时也走得太远,所选通行版本并不能体现原文作者的创... 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由于没有译出关涉"石头"的一段重要文字,故损及叙事的逻辑主线,影响到对这一角色的"通灵"的塑造。事实上,译者的底本选择在处理《石上偈》时也走得太远,所选通行版本并不能体现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向。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总括为:译者过分强调艺术的效果,对文化意向则不那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思 “石头” 文化再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