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贺迎坤 蔡栋阳 +3 位作者 王子亮 许斌 李天晓 李钊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自膨式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接受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91例症状性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相关临床... 目的探讨自膨式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接受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91例症状性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术者手术经验,将早期完成的30例患者定义为A组,中期完成的30例患者定义为B组,近期完成的31例患者定义为C组。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支架成形术。平均狭窄率由术前(82.2±5.8)%改善至术后即刻(15.9±5.7)%;围手术期30 d内发生脑卒中事件13例(14.3%,13/91):穿支卒中8例(8.8%,8/91)、血栓形成4例(4.4%,4/91)、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1.1%,1/91);致死致残性脑卒中2例(2.2%,2/91)(死亡1例、重残1例),未出现其它非卒中相关并发症。统计学分析显示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病变累及基底动脉中段(P=0.049)、病变节段长(P=0.002)、狭窄度较重(P=0.001)相关,与术者手术经验不相关(P=1.000)。结论自膨式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重度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基底动脉中段、长节段重度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并发症,但致死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基底动脉 支架 狭窄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菁 韩冰莎 +3 位作者 李钊硕 蔡栋阳 贺迎坤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接受颅内支架植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回顾成功实施颅内支架植入术的39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基线资料,对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大脑...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接受颅内支架植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回顾成功实施颅内支架植入术的39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基线资料,对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大脑中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脉动指数(PI)进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病变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39例患者中1例术后狭窄改善不明显,38例动脉平均管径狭窄率由治疗前(80.3±8.5)%改善为术后即刻(16.3±9.2)%(P=0.011)。术后1周、术后3个月大脑中动脉狭窄段PSV与术前比较有明显降低(P=0.023),PI也较术前明显降低(P=0.028)。术后3个月时2例患者平均PSV回复升高31%-39%;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平均PSV略有升高(P=0.129),PI稍有增高(P=0.1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接受颅内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脑血流得到有效增加,长期血流改善程度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成形术 经颅多普勒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破裂的脉络膜前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栋阳 薛绛宇 +1 位作者 赵同源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2-323,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10h”于2016年6月15日转入我院,人院查体:嗜睡,唤醒后可正确回答简单问题,颈稍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稍迟钝,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头颅CT平扫提示。
关键词 动脉瘤 介入治疗 脉络膜前动脉
下载PDF
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残端形态与原位开通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栋阳 杨博文 +3 位作者 赵同源 许岗勤 薛绛宇 李天晓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990-995,共6页
目的根据颈内动脉残端形态预估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原位开通的效果。方法回顾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15年3月-2018年10月完成的连续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原位开通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影像资料、随访资料,根... 目的根据颈内动脉残端形态预估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原位开通的效果。方法回顾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15年3月-2018年10月完成的连续慢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原位开通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影像资料、随访资料,根据术前DSA颈内动脉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将患者分为有残端组(有明显锥形残端)、无残端组(无残端、线样残端、浅钝残端),比较两组的开通技术成功率(颈内动脉正向血流恢复)、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和严重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影像随访结果(再闭塞率)。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有残端组22例、无残端组26例。总体开通技术成功率为85.4%(41/48),有残端组为72.7%(16/22),低于无残端组的96.2%(25/26)(P=0.022);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有残端组为13.6%(3/22),无残端组为3.8%(1/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共25例采取复合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式开通,其中,有残端组11例,颈动脉切开后所有病例管腔内以血栓为主;无残端组14例,颈动脉切开后13例(92.9%)管腔内以斑块为主。再通成功的41例患者均进行了彩超、CTA或DSA复查,中位随访时间6(4~10)个月,再闭塞5例(5/41,12.2%),有残端组再闭塞率[25.0%(4/16)]明显高于无残端组[4.0%(1/25)](P=0.045)。结论有明显锥形残端者颈内动脉闭塞起始段管腔内可能是以血栓为主,无残端、线样残端、浅钝残端的病例管腔内可能是以斑块为主,前者开通成功率低、预期手术风险及再闭塞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闭塞残端 血栓 斑块 血管内治疗 复合手术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治疗和预后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田明 蔡栋阳 +2 位作者 薛绛宇 贺迎坤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00-1304,共5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的罕见疾病。随着无创血管成像技术发展,SDAVF诊断有了一定提高,但脊髓血管造影仍是诊断SDAVF金标准。SDAVF是一种非自限性疾病,一旦发病均需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随着血管内...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的罕见疾病。随着无创血管成像技术发展,SDAVF诊断有了一定提高,但脊髓血管造影仍是诊断SDAVF金标准。SDAVF是一种非自限性疾病,一旦发病均需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随着血管内栓塞材料和技术进步,血管内治疗成功率逐渐增高,但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仍数倍于血管内栓塞治疗。尤其是近年外科手术中微创技术发展,使得SDAVF患者获益更大。治疗成功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稳定或改善,而未能获早期诊断和治疗常可导致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伤。该文就SDAVF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脑血流流线的微导管塑形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岗勤 张坤 +4 位作者 蔡栋阳 杨博文 赵同源 薛绛宇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 探讨根据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脑血流流线的动脉瘤栓塞微导管塑形方法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CFD模拟脑血流流线进行微导管塑形介... 目的 探讨根据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脑血流流线的动脉瘤栓塞微导管塑形方法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CFD模拟脑血流流线进行微导管塑形介入栓塞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微导管到位成功率、稳定性及动脉瘤栓塞效果。结果 7例患者7枚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体外模型试验微导管均能顺利到位且稳定成功;微导管头术中稳定、支撑力良好,无导管脱出等。术后即刻6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枚瘤颈少量残留。术中无栓塞导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基于CFD模拟脑血流流线进行微导管塑形,导管塑形精准,到位成功率高,稳定、支撑力良好,大大降低了导管塑形难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栓塞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微导管塑形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急诊重建修复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3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田明 蔡栋阳 +5 位作者 许岗勤 赵同源 杨博文 贺迎坤 李天晓 薛绛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急诊重建修复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3例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患者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58岁,均为鼻内镜...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急诊重建修复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3例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患者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58岁,均为鼻内镜手术中损伤颈内动脉致破裂出血。结果 2例垂体腺瘤患者、1例视神经损伤患者在分别行经鼻内镜鞍区占位切除术、视神经管减压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破裂出血。给予压迫止血后转入复合手术室,行Willis覆膜支架重建修复术。颈内动脉破口均成功修复,无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并发症发生,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可及时、安全有效地重建修复医源性颈内动脉破裂。但仍需积累更多资料评估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覆膜支架 重建修复 医源性 颈内动脉破裂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田明 蔡栋阳 +2 位作者 薛绛宇 贺迎坤(综述) 李天晓(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614-616,共3页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craniocervical junction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CCJ-SDAVFs)是一种发生在枕骨大孔至第2颈椎之间的罕见的血管畸形[1],约占SDAVFs的2%[2,3],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发[4]。由于CCJ-SDAVFs的发...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craniocervical junction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CCJ-SDAVFs)是一种发生在枕骨大孔至第2颈椎之间的罕见的血管畸形[1],约占SDAVFs的2%[2,3],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发[4]。由于CCJ-SDAVFs的发病率低、解剖结构复杂且临床表现广泛,极易造成漏诊、误诊[5~8],从而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本文就该病的血管构筑、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颅颈交界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31例分析
9
作者 徐田明 蔡栋阳 +2 位作者 薛绛宇 贺迎坤 李天晓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复合手术治疗的31例SDAVF的临床资料。术中DSA技术定位瘘口,据造影结果调整动脉夹,并验证瘘口闭塞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术后平均随访(28.9±2.7...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复合手术治疗的31例SDAVF的临床资料。术中DSA技术定位瘘口,据造影结果调整动脉夹,并验证瘘口闭塞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术后平均随访(28.9±2.7)个月,采用Aminoff-Logue评分(ALS)评价脊髓功能。结果31例瘘口位置均准确定位,无扩大切口以暴露病灶,术后造影显示瘘口均消失。末次随访ALS([3.3±0.5)分]较术前([4.4±0.5)分]明显降低(P<0.05);好转14例,无变化4例,加重2例,好转率为66.7%。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复合手术SDAVF安全、有效,与血管内栓塞相比,解决了其早期失败率及晚期复发率高的问题;与显微手术相比,实现了术中精准定位及实时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复合手术 疗效
下载PDF
Syphonet支架远端保护技术在慢性颅内外动脉长节段闭塞开通术中的初步应用
10
作者 陆文炬 张一林 +9 位作者 高慧丽 李强 贺迎坤 蔡栋阳 夏金超 周腾飞 薛绛宇 王子亮 李天晓 李钊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Syphonet支架在慢性颅内外长节段动脉闭塞(CIEAO)再通术远端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行CIEA0再通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Syphonet支架作为远端... 目的初步观察Syphonet支架在慢性颅内外长节段动脉闭塞(CIEAO)再通术远端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行CIEA0再通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Syphonet支架作为远端保护装置;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2b级为血管再通成功。观察手术情况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中位支架置入数量为2个(1~4个),支架均贴壁良好,中位手术操作时长为176min(120~220min)。1例患者术中发生血栓逃逸,血栓进入Syphonet远端保护装置并成功取出;1例患者术后6h发生脑出血(可能为亚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随访,1例患者失访;影像学评估显示,2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管再闭塞,6例患者无支架内血管狭窄;mRS0分5例,1、2、3分各1例。结论初步观察显示,CIEAO再通术中应用Syphonet支架远端保护的技术成功率高,可以捕获逃逸血栓,减少血栓脱落引发的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内操作 治疗结果 Syphonet支架
原文传递
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再通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同源 时伟玉 +4 位作者 薛绛宇 蔡栋阳 杨博文 李天晓 张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评价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经复合手术(斑块位于颈动脉窦部)或血管内介入(斑块位于颈内动脉闭塞段远端)治疗的51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动脉... 目的评价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经复合手术(斑块位于颈动脉窦部)或血管内介入(斑块位于颈内动脉闭塞段远端)治疗的51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动脉闭塞超过2个解剖节段)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血管开通、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卒中事件及再闭塞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45例闭塞动脉(88.2%,45/51)成功开通,6例因导丝头端无法通过闭塞远端导致手术失败.25例患者行复合手术治疗,24例(96.0%,24/25)成功开通;26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21例(80.8%,21/26)成功开通.经血管内治疗的患者2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术中血栓移位引起小分支栓塞、1例大面积脑梗死;经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2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出现颈内动脉开通术后急性再闭塞.开通成功患者中44例获得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7~43个月),无缺血性卒中或死亡发生,34例临床症状改善;44例获得影像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4~28个月),其中6例再闭塞、2例再狭窄.结论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再通治疗技术可行、安全,短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内手术
原文传递
Wingspan 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栋阳 王子亮 +6 位作者 李天晓 贺迎坤 许斌 薛绛宇 吴立恒 朱良付 白卫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评价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大脑中动脉Wingspan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有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的:评价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大脑中动脉Wingspan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有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症状,并且术前均经DSA证实血管狭窄程度为70%~99%。记录围手术期(30 d内)及临床随访中患者卒中、死亡、TIA情况,术后6个月进行影像随访( DSA或CTA),记录血管再狭窄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临床及病变特点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差异。结果102例中,100例(98.0%)成功实施支架植入术,狭窄率由术前的(81.0±8.4)%改善到术后即刻的(15.3±6.7)%。围手术期8例(7.8%,8/102)发生脑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卒中或死亡7例,TIA 1例。82例患者临床随访(29±15)个月,再发缺血性事件9例,包括同侧缺血性卒中4例(均为小卒中),同侧性TIA 3例,非同侧性卒中2例。55例患者影像随访(11±9)个月,8例(14.3%)出现ISR,其中3例为症状性再狭窄。年龄≤49岁的患者较年龄>49岁者 ISR 发生率高,分别为25.0%(7/28)和3.7%(1/27),病变长度>7.5 mm 的患者较病变长度≤7.5 mm 的患者 ISR 发生率高,分别为25.0%(7/28)和3.7%(1/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Wingspan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卒中或病死率较低,对缺血性卒中的中远期预防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中动脉 支架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单中心Wingspan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的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栋阳 王子亮 +5 位作者 李天晓 贺迎坤 许斌 吴立恒 白卫星 李钊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4-677,共4页
目的 评价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狭窄的安全性和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完成的大脑中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统计入组患者... 目的 评价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狭窄的安全性和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完成的大脑中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统计入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影像表现、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狭窄率、远期临床随访过程中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30 d内所有卒中及30 d后同侧性卒中的累积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表示.结果 入组的69例患者中67例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97.1%(67/69).血管狭窄率由术前(80.1±8.0)%降至术后(15.2±6.4)%.所有患者均获得围手术期30 d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7例(10.1%)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5.8%,4/69)出血性卒中、3例(4.3%,3/69)缺血性卒中,其中死亡2例(2.9%,2/69)、重度残疾1例(1.4%,1/69).54例患者手术30 d后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24~ 69个月,平均(39±13)个月.随访期间4例(7.4%,4/54)出现同侧缺血性事件,包括3(5.6%,3/54)例同侧卒中、1例(1.9%,1/54)同侧TIA;2年累积卒中率13.7%(95%CI 5.3% ~ 22.1%),3年累积卒中率15.9%(95%CI 6.7%~ 25.1%).36例患者进行影像随访,影像随访中位时间7个月(6 ~ 69个月),6例(16.7%)出现再狭窄,其中2例为症状性再狭窄.结论 Wingspan支架成形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远期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显著,但在开展此项技术的早期相对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了支架成形术的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支架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子亮 许斌 +1 位作者 蔡栋阳 李天晓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2-624,共3页
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致残、致死率高,抗栓治疗效果不佳。支架成形术作为药物抗栓治疗外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其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证实。近期的药物与支架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支架成形术短期内终点事件发生率远高... 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致残、致死率高,抗栓治疗效果不佳。支架成形术作为药物抗栓治疗外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其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证实。近期的药物与支架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支架成形术短期内终点事件发生率远高于药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支架治疗 动脉硬化 药物抗栓治疗 症状性 支架成形术 颅内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急性脑卒中血栓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秋季 朱良付 +7 位作者 李天晓 李杜娟 赵文丽 任伟 贺迎坤 蔡栋阳 梁晓东 杨博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应用流体模型法制备一种适用于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装置的新血栓模型,并评价其特性。方法采用动态血栓形成系统制备流体模型血栓,同时采用传统静止法制备血栓。通过手动拉伸试验(各15个血栓样本)和导管注射试验(各1... 目的:应用流体模型法制备一种适用于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装置的新血栓模型,并评价其特性。方法采用动态血栓形成系统制备流体模型血栓,同时采用传统静止法制备血栓。通过手动拉伸试验(各15个血栓样本)和导管注射试验(各15个血栓样本)来进行血栓机械性能的检测。将上述2种模型血栓(各5个)及5例卒中患者的血栓标本进行HE染色,并对3种血栓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选取2只猪,以流体模型血栓建立急性猪血管栓塞模型,评估其显影性。2种血栓最大拉伸长度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导管注射实验后血栓断裂率通过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种模型血栓的最大拉伸长度分别为(4.28±0.23)和(3.16±0.1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8,P<0.01);经导管注射实验后的断裂率分别为13%(2/15)和60%(9/15),静止法制备的血栓的断裂率高于流体模型制备的血栓,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流体模型制备的血栓显示出同卒中患者的血栓标本类似的混合性血栓结构,而静止模型血栓镜下仅见大量红细胞分布;2只猪的舌动脉、颈浅动脉共8根血管均成功实现栓塞,且显影良好。结论流体模型制备的血栓机械性能稳定、显影性好,且同卒中患者的在体血栓具有类似的组织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形成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复合手术开通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的初步应用(附24例报道)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绛宇 赵同源 +4 位作者 张坤 贺迎坤 蔡栋阳 夏金超 李天晓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总结复合手术开通长节段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7年4月行颈内动脉复合手术开通24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出院后3个月复查头颈CT... 目的总结复合手术开通长节段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7年4月行颈内动脉复合手术开通24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出院后3个月复查头颈CTA示开通的颈内动脉皆通畅,1例术中出现医源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周后成功闭塞瘘口,颈内动脉通畅,20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示颈内动脉通畅,4例电话随访诉说无异常表现。结论对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行复合手术开通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谨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长节段 复合手术开通 支架成形术
原文传递
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子亮 蔡栋阳 +1 位作者 许斌 李天晓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按手术适应证要求共完成基底动脉Wingspan支架成形术91例。将本中心术者早期完成的30例定义为A组,中期完成30例定义为B组,... 目的:探讨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按手术适应证要求共完成基底动脉Wingspan支架成形术91例。将本中心术者早期完成的30例定义为A组,中期完成30例定义为B组,近期完成的31例定义为C组;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支架成形术。患者血管平均狭窄率术前(82.2±5.8)%,术后即刻(15.9±5.7)%;围手术期(术后30 d)卒中13例(14.3%,13/91),包括穿支卒中8例(8.8%)、血栓形成4例(4.4%)、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1.1%),其中致死致残性卒中2例(死亡1例、重残1例)。对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病变累及基底动脉中段(P=0.049)、长节段病变(P=0.002)、狭窄较重(P=0.001)可能是影响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缺血并发症与术者手术技术无关(P=1.000)。本组77例(84.6%)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7.0~60.0个月,平均(31.3±15.1)个月;随访过程中,4例(5.2%,4/77)出现后循环缺血症状,1例为致残性卒中、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年累积卒中发生率(包括围手术期的卒中)为16%(95%可信区间,8.2%~23.8%)。46例有影像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5±8.3)个月,6例(13.0%,6/46)显示再狭窄,其中2例(4.3%,2/46)为症状性再狭窄。结论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基底动脉严重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总的卒中率相对较高,但致死、致残性卒中率较低;病变累及基底动脉中段、长节段病变、狭窄度较重可能是影响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支架成形术后,远期致死、致残性卒中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基底动脉 支架 狭窄
原文传递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薛绛宇 赵同源 +5 位作者 蔡栋阳 时伟玉 李钊硕 张坤 李天晓 贺迎坤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我院使用大规格弹簧圈(第一枚弹簧圈规格明显大于动脉瘤直径的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40枚动脉瘤,术后即刻... 目的:探讨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我院使用大规格弹簧圈(第一枚弹簧圈规格明显大于动脉瘤直径的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40枚动脉瘤,术后即刻采用脑血管造影评价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后,再次进行脑血管造影以评价疗效。结果:40例颅内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患者24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16例。采用大规格弹簧圈治疗的动脉瘤共40枚,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1枚,支架辅助栓塞19枚,栓塞成功率为100%。动脉瘤长径平均值为(6.27±2.76)mm,动脉瘤直径平均值为(5.28±2.27)mm。每个动脉瘤平均使用弹簧圈(3.26±1.48)枚,弹簧圈平均长度为(34.95±27.22)cm,动脉瘤的平均固体填充率为(18.32±6.39)%。40枚动脉瘤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39枚,Ⅱ级1枚,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以及血栓事件。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Raymond分级Ⅰ级39枚,Ⅱ级1枚,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量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格弹簧圈 支架辅助栓塞 动脉瘤固体填充率
原文传递
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开通术初步研究结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栋阳 赵同源 +5 位作者 李天晓 薛绛宇 张坤 夏金超 杨博文 贺迎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开通治疗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本中心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经血管内开通治疗的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符合以下标准:闭塞节段从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岩骨段以上... 目的探讨血管内开通治疗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本中心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经血管内开通治疗的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符合以下标准:闭塞节段从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岩骨段以上但不累及大脑中动脉、闭塞时间超过3周、有闭塞血管同侧缺血性卒中[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3分]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同侧脑组织灌注[达峰时间(TTP)或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下降。共11例患者纳入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影像资料、手术情况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临床随访指标包括卒中复发情况、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影像随访指标是治疗血管的再狭窄或再闭塞。 结果11例患者中9例成功开通血管,2例因导丝头端探至海绵窦段无法到达远端真腔而放弃开通。开通成功的患者中6例于术后1周内复查MR灌注扫描,TTP、MTT、CB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中1例出现血栓移位导致小分支栓塞,行机械拉栓,术后无明显症状,围手术期未出现症状性卒中或死亡。开通成功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4~28个月),无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死亡,7例临床症状(肢体活动、言语、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头晕)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获得影像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均未出现再闭塞。 结论慢性长节段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开通手术安全性及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内治疗 再通
原文传递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朱好辉 薛绛宇 +4 位作者 王一洒 李杨 赵同源 蔡栋阳 袁建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5期31-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45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颈段的闭塞有直接...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45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颈段的闭塞有直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也可通过分析颈动脉颅外段结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频谱形态的改变对颅内段颈内动脉闭塞作出初步的定位诊断,并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首选初筛检查方法,可提供初步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可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 颈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