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正非钢笔线描作品
1
作者 蔡正非 《滇池》 2017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人们欣赏奇姿异彩的大千世界,在观看天光云影、湖光山色的过程中满足自己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绘画艺术则以自身独特的造型手段,不仅为人们欣赏世界提供更精彩的观看方式,而且融入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追求,创造出另一个独特的审... 人们欣赏奇姿异彩的大千世界,在观看天光云影、湖光山色的过程中满足自己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绘画艺术则以自身独特的造型手段,不仅为人们欣赏世界提供更精彩的观看方式,而且融入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追求,创造出另一个独特的审美艺术世界,从而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提供另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享受。这就是绘画艺术得以永恒伴随人类历程的价值。有了它,人的生命将增加更多的快乐和情趣。这也是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能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线描 钢笔 古镇 大理 艺术世界 绘画艺术 观看方式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城乡文化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正非 李喜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2,共6页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关乎经济的发展,而且对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文化交流和各民族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总体目标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关乎经济的发展,而且对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文化交流和各民族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总体目标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具体措施,加以合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劳动力转移 文化冲突 文化协调
下载PDF
审美情操浅论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2-16,共5页
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育人的审美情操,审美情操是人最高级的情感之一,它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包括美与善的统一、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的结合、内在道德律令的建立等;又具有巨大的人格力量,包括心灵的升华及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等;还... 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育人的审美情操,审美情操是人最高级的情感之一,它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包括美与善的统一、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的结合、内在道德律令的建立等;又具有巨大的人格力量,包括心灵的升华及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等;还具有灿烂的精神光辉,包括对人精神的肯定、对自由的追求、人的本质的实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操 伦理内涵 人格力量 精神光辉
下载PDF
审美与文化
4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45-48,共4页
当代美学进入了美的消解和美的泛化的双重困境。用“审美文化化”建设美学的缺陷在于没有认识到审美与文化深刻的内在矛盾。作者认为,审美与文化深刻的矛盾正是文化发展更新的机制。审美对文化的批判是美学的当代使命,其中心是建设具... 当代美学进入了美的消解和美的泛化的双重困境。用“审美文化化”建设美学的缺陷在于没有认识到审美与文化深刻的内在矛盾。作者认为,审美与文化深刻的矛盾正是文化发展更新的机制。审美对文化的批判是美学的当代使命,其中心是建设具有审美人化特征的新文化,即“文化审美化”。要把对人的审美培育作为美学研究的核心,任何美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属只能是对人本身的塑造,美学就是美育之学。因此,只有以人的审美塑造(培育)为中心,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建设,才是当代美学研究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化 矛盾 文化审美化 美育
下载PDF
“文学过程论”理论构想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46-54,共9页
任何理论的进步从本质上看,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是这样。当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建立之时,它必定从各种过去的文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养料,然后才可能焕发出自身独特的光彩。如果我们对过去众多的文学理论作一番巡视,继... 任何理论的进步从本质上看,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是这样。当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建立之时,它必定从各种过去的文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养料,然后才可能焕发出自身独特的光彩。如果我们对过去众多的文学理论作一番巡视,继而把它们归纳为生活中心论、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四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规律 过程论 文学理论 理论构想 逻辑起点 审美创造活动 创作过程 作品 实现过程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美育心理发展史上的二杰 论席勒、赫尔巴特的美育心理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42-49,共8页
美育心理学的(角监)觞,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初期,但人类对美育心理的探索和关注,则贯穿于人类的整个审美历程。在美育心理学由朴素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对美育心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分别代表着美育心理发展史上两次重... 美育心理学的(角监)觞,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初期,但人类对美育心理的探索和关注,则贯穿于人类的整个审美历程。在美育心理学由朴素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对美育心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分别代表着美育心理发展史上两次重大的转折。一位是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思想,审美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了审美教育学;另一位是十九凿纪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他首先注意到教育与心理学的密切联系,认为教育应以心理学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美育心理学 审美教育学 席勒 发展史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思想 审美历程 科学教育学 十八世纪
下载PDF
论美育活动中审美形象的生成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6-51,56,共7页
本文对美育活动中审美形象生成的规律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和探索。作者认为,美育活动中的审美形象是主体生成的一种心理事实,它主要是在两个心理层面上生成的。从横向的角度看,具体表现为从形态——形式——形象的发展;从纵向的... 本文对美育活动中审美形象生成的规律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和探索。作者认为,美育活动中的审美形象是主体生成的一种心理事实,它主要是在两个心理层面上生成的。从横向的角度看,具体表现为从形态——形式——形象的发展;从纵向的角度看,具体表现为形象表层(物象)——形象深层(意象)——形象象征(兴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形象 形态 形式 形象 物象 意象 兴象
下载PDF
意境的转化
8
作者 蔡正非 《文艺研究》 1987年第4期139-139,共1页
意境,是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人们对意境的研究往往是在“思之境偕”、“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三个层次上进行的。对意境的研究还须继续深入到第四个层次,就是读者与作家共同创造意境的层次。这是两个不同的意中之境。一是作者意... 意境,是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人们对意境的研究往往是在“思之境偕”、“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三个层次上进行的。对意境的研究还须继续深入到第四个层次,就是读者与作家共同创造意境的层次。这是两个不同的意中之境。一是作者意中之境在作品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中之境 意境转化 审美心理结构 象外之象 韵外之致 审美境界 审美范畴 结构层次 交汇融合 艺术作品
下载PDF
从《吕氏春秋》看先秦美育心理思想的发展
9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10,共10页
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中国美育心理思想的滥觞,也可作如是观。由于先秦时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蜂起,诸子争鸣,各种美学思想、教育思想、心理思想等争奇斗艳、此起彼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异常丰富和复杂的美育心理... 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中国美育心理思想的滥觞,也可作如是观。由于先秦时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蜂起,诸子争鸣,各种美学思想、教育思想、心理思想等争奇斗艳、此起彼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异常丰富和复杂的美育心理思想遗产。因此,把握先秦美育心理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从中汲取美育心理思想的精华,对研究美育心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心理思想 美育心理 美育过程 先秦时代 思想发展 社会科学学报 审美主体 思想资料 中国美学思想
下载PDF
古代美育思想三题
10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9-44,38,共7页
审美教育,是人类从审美角度对自身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使人类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创造能够代代延续,永无止境。因此,作为一门与人类自身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审美教育与美学、教育学、... 审美教育,是人类从审美角度对自身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使人类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创造能够代代延续,永无止境。因此,作为一门与人类自身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审美教育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着广泛和深刻的联系。由于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培育健全而完美的人格,尤其是培养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完美的人,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美育心理学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心灵 音乐教育 乐记 教育作用 审美鉴赏力 三题
下载PDF
第四个层次上的探索——论“意境”的转化
11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62-66,共5页
一、从“意境”的研究谈起意境,是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意境常常作为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而受到高度重视。人们对意境的研究虽角度不同,但却都希望从理论上对意境的本质有所揭示和把握。依笔者愚见,人们对意境的... 一、从“意境”的研究谈起意境,是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意境常常作为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而受到高度重视。人们对意境的研究虽角度不同,但却都希望从理论上对意境的本质有所揭示和把握。依笔者愚见,人们对意境的研究往往是在以下几个层次上进行的。如果借用司空图的话,可以把它称为“思与境偕”、“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层次 审美境界 象外之象 艺术作品 三个层次 审美心理结构 意境转化 读者 艺术境界 司空图
下载PDF
读者也是典型形象的创造者
12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48-50,共3页
传统的典型理论认为,典型形象是由作者在作品中独立塑造完成的。因此,对典型的研究往往在封闭的作品中进行,探讨的重点是作品中形象具有的个性、共性以及二者的关系等等。这种理论的最大弱点是把读者从完整的艺术活动中排斥了出去,使读... 传统的典型理论认为,典型形象是由作者在作品中独立塑造完成的。因此,对典型的研究往往在封闭的作品中进行,探讨的重点是作品中形象具有的个性、共性以及二者的关系等等。这种理论的最大弱点是把读者从完整的艺术活动中排斥了出去,使读者降到了典型形象旁观者的地位。笔者认为,在创造典型的整个艺术活动中,读者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他不是典型的旁观者,而是创造典型的积极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形象 读者参与 典型理论 艺术活动 艺术形象 审美创造 创造者 哈姆雷特 旁观者 审美主体
下载PDF
美育心理学刍议
13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31-37,共7页
美育有其自身特殊的心理规律,但长期以来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认为必须建立一门集中而系统研究美育心理的理论学科——美育心理学,并提出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构想。从理论、实践、历史等几大课题的研究入手,用理论分析与实际观察相... 美育有其自身特殊的心理规律,但长期以来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认为必须建立一门集中而系统研究美育心理的理论学科——美育心理学,并提出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构想。从理论、实践、历史等几大课题的研究入手,用理论分析与实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探寻美育的心理机制,把握美育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心理学 交叉性 特殊性 实践性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历史研究
下载PDF
论艺术欣赏中审美心理活动的核心
14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2-19,共8页
艺术欣赏是勾通人与世界审美联系的一种深刻的审美创造活动,但它与艺术创作通过客观外化的构形活动进行创造不同,而是通过欣赏者主体内在的心理活功进行和完成的。本文认为,升华意识是艺术欣赏中审美心理活动的核心,这种升华活动是在主... 艺术欣赏是勾通人与世界审美联系的一种深刻的审美创造活动,但它与艺术创作通过客观外化的构形活动进行创造不同,而是通过欣赏者主体内在的心理活功进行和完成的。本文认为,升华意识是艺术欣赏中审美心理活动的核心,这种升华活动是在主体的两个心理层面上进行和完成的。第一是浅层心理层面的升华,依次表现为审美心境化、审美具体化、审美反思化三个梯级;第二是深层心理层面的升华,依次表现为审美个体化、审美群体化、审美整体化三个梯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华意识 审美心境化 审美具体化 审美反思化 审美个体化 审美群体化 审美整体化
下载PDF
试论美育的心理准备
15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42-46,共5页
心理准备是进入美育活动的第一步。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美育的心理准备至少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审美先结构的介入,审美心境的形成,审美意识的觉醒,审美心理场的建立等。对美育的心理准备作这样的理论划分,并不意味着忽视审美... 心理准备是进入美育活动的第一步。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美育的心理准备至少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审美先结构的介入,审美心境的形成,审美意识的觉醒,审美心理场的建立等。对美育的心理准备作这样的理论划分,并不意味着忽视审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更不意味着把完整的审美心理活动予以肢解,反之则是为了更具体深入地把握美育心理的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先结构 审美心境 审美意识 审美心理场
下载PDF
论意境转化的审美心理机制
16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69-76,共8页
“意境转化”的理论命题认为应从动态转化而不是静态凝固的角度考察意境的生成。意境的生成结构即: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作者的审美创造心理寻求和建构本文的语言结构,读者的审美期待心理观照和欣赏本文的语言结构,意境在多... “意境转化”的理论命题认为应从动态转化而不是静态凝固的角度考察意境的生成。意境的生成结构即: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作者的审美创造心理寻求和建构本文的语言结构,读者的审美期待心理观照和欣赏本文的语言结构,意境在多种心理的缠绕、交织、对话、碰撞中得到实现。意境转化的心理趋势是由潜在到现实,心理中介是由遮蔽到澄明,心理历程是意义的发现,心理模式是象、境、气、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转化 符号层面 诗意层面 潜在、现实、遮蔽、澄明 意义、发现 象、境、气、致
下载PDF
熟悉与陌生的辩证运动──别林斯基形象理论新议
17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0-36,共7页
“熟悉的陌生人”是别林斯基形象理论的核心,对这段话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至少应包括作者塑造形象和读者感受形象两方面,两种活动围绕着形象的创造而进行,均表现为熟悉与陌生的辨证运动。一方面,这种活动是从陌生到熟悉;第二方面,... “熟悉的陌生人”是别林斯基形象理论的核心,对这段话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至少应包括作者塑造形象和读者感受形象两方面,两种活动围绕着形象的创造而进行,均表现为熟悉与陌生的辨证运动。一方面,这种活动是从陌生到熟悉;第二方面,这种活动是从熟悉到新的陌生。正是作者与读者这两方面的活动,促成了形象的最后实现。别林斯基对读者作用的重视和肯定,由于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更值得我们充分研究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悉的陌生人” 个别性与普遍性 熟悉与陌生 作者与读者
下载PDF
邓安克的作品
18
作者 邓启耀 蔡正非 《中国拍卖》 2021年第2期98-98,共1页
邓安克,1977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1982年1月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5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昆明美术家协会理事,昆明画... 邓安克,1977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1982年1月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5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昆明美术家协会理事,昆明画院特聘画家,云南省教育科学院美术委员会理事长,香港海外艺术家协会会员,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主任,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格晋升 云南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油画系 学会常务理事 安克 特聘画家 美术学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