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铜活性炭对含酚废水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悦 张彩云 +3 位作者 蔡泽煌 杨炯彬 李舒月 张意林 《净水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101-105,共5页
采用载铜活性炭(Cu/GAC)吸附含酚废水。考察吸附效果、动力学、工艺条件以及再生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微波辐射活性炭(MW/GAC)、载铁活性炭(Fe/GAC)和原始活性炭(GAC),Cu/GAC处理含酚废水的效果更显著;Cu/GAC对对硝基苯酚(4-NP)和... 采用载铜活性炭(Cu/GAC)吸附含酚废水。考察吸附效果、动力学、工艺条件以及再生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微波辐射活性炭(MW/GAC)、载铁活性炭(Fe/GAC)和原始活性炭(GAC),Cu/GAC处理含酚废水的效果更显著;Cu/GAC对对硝基苯酚(4-NP)和苯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在酚质量浓度为200 mg/L、试验用水量为200mL、溶液初始pH值为6.0±0.2、Cu/GAC投加量为10.0 g/L、温度为25.0±0.5℃、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优化条件下,4-NP和苯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2%和89.5%;炭的投加量、酚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初始pH对Cu/GAC处理含酚废水均有较显著的影响;经6次再生后,Cu/GAC仍保持较好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铜活性炭 含酚废水 吸附 影响因素 再生
下载PDF
低能量TTT治疗中心凹下渗漏型CSC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徐建锋 叶瑞珍 +1 位作者 李贵洲 蔡泽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评价低能量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凹下渗漏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效果。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 目的评价低能量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凹下渗漏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效果。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中心凹下渗漏型CSC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22眼)和对照组18例(18眼)。治疗组采用810半导体激光进行低能量TTT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和沃丽汀片。两组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时行自觉症状(Amsler表)、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检查,并于治疗后4周、12周时行FF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退,视力及视觉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在治疗后2周、4周、8周时视力提高和自觉症状改善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FA检查治疗后4周时对照组、治疗组荧光素渗漏点完全封闭者分别为50.0%、90.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4周、8周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350±109)μm、(300±101)μm、(252±90)μm,治疗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52±105)μm、(207±95)μm、(175±82)μm,荧光素渗漏点消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1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激光治疗过程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与激光相关的的并发症以及复发,对照组有3例复发。结论低能量TTT治疗CSC安全、有效,能缩短病程,有助于保护黄斑功能,适用于中心凹下渗漏型CSC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凹下 经瞳孔温热疗法 低能量 疗效
下载PDF
两种计数方式在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分析中的一致性评价
3
作者 胡俊 叶瑞珍 +1 位作者 刘丽娜 蔡泽煌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自动计数和手工辅助计数在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分析中的差异,为较准确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记录来本院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患者53例(100只眼),应用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种计... 目的探讨计算机自动计数和手工辅助计数在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分析中的差异,为较准确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记录来本院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患者53例(100只眼),应用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种计数方法所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中、低密度组(<2500 cell.mm-2),两种方法测得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Scv)和细胞密度(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内皮细胞数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高密度组(>2500 cell.mm-2),两种方法测得的角膜内皮细胞数、S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D和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中、低密度组角膜内皮细胞数、Scv、CD和H%的一致性均欠佳,高密度组角膜内皮细胞数、Scv和CD的一致性良好,而H%一致性仍欠佳。结论 Bland-Altman分析给出了更合理的结果,对于高密度的正常角膜内皮细胞行自动计数能提供较可靠的结果,对于自动计数错误的细胞(尤其是低密度细胞)行辅助计数,能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角膜内皮细胞生物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计数 细胞密度 形态学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疾病的实效性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徐建锋 杨丽君 +5 位作者 莫荔 罗瑶琴 吴艺君 叶瑞珍 连晓东 蔡泽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9/2015-08在我科应用抗VEGF药物的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抗VEGF药物应用的病种、频次、用法、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其对视力、眼底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9/2015-08在我科应用抗VEGF药物的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抗VEGF药物应用的病种、频次、用法、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其对视力、眼底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选取接受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患者305例340眼,其中53例60眼(17.6%)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16例18眼(5.3%)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20例134眼(39.4%)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61例68眼(20.0%)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29例32眼(9.4%)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合并黄斑水肿、16例18眼(5.3%)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4例4眼(1.2%)高度近视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4例4眼(1.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1眼(0.2%)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和视乳头新生血管1例1眼(0.2%)。年龄为16~90岁。247例275眼(80.9%)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58例65眼(19.1%)使用康柏西普注射液。所有患者共计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为565次,平均为1.7次/眼。其中,采用"3+按需治疗(PRN)"治疗方法的有98例109眼(32.1%),"1+PRN"治疗方法的有207例231眼(67.9%)。单独使用抗VEGF药物69例77眼(22.6%),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10例11眼(3.2%),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35例39眼(11.5%),联合PDT治疗26例29眼(8.5%),联合单纯眼底激光治疗例165例184眼(54.1%)。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绝大多数的最矫正视力(BCVA)、眼底情况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抗VEGF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眼底疾病的视功能和眼底情况。本组病例在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期间,除有3例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皮疹,1例出现低热和1例出急性脑梗塞等不良事件外,其余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能明显改善眼底疾病的视功能和眼底情况,但临床尚存在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药物 玻璃体腔内注射 眼底疾病 真实世界下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松一 李贵洲 +1 位作者 蔡泽煌 戴丽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8月诊断为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8例患者,测量眼轴长度,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甲组20眼(眼轴≤22 mm),乙组30眼(22 ...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8月诊断为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8例患者,测量眼轴长度,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甲组20眼(眼轴≤22 mm),乙组30眼(22 mm<眼轴≤26 mm),丙组18眼(眼轴>26 mm),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及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变化。结果甲组及乙组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黄斑区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易增加,其黄斑血流灌注密度下降,术中需优化超声乳化仪的手术参数,减少对黄斑解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眼轴 黄斑血流灌注密度 视网膜病变 黄斑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白内障术前筛查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叶瑞珍 许敏 +1 位作者 蔡泽煌 王晓东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169-1170,1173,共3页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4-6月152例(201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进行海德堡频域OCT检查、眼科B超检查及眼底彩色照相,对三种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比...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4-6月152例(201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进行海德堡频域OCT检查、眼科B超检查及眼底彩色照相,对三种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眼科B超阳性病例12眼(6%),包括视网膜脱离1例、后巩膜葡萄肿6例、玻璃体后脱离4例、玻璃体积血1例;眼底彩照56眼(27.8%)获取有价值图像,阳性病例21眼(10.4%),包括高度近视眼底9例、黄斑裂孔1例、老年黄斑变性5例、视网膜脱离1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例;OCT获取有价值图像176眼(87%),阳性病例41眼(占20%),包括黄斑裂孔1例,视网膜脱离1例、老年黄斑变性15例、轻度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改变8例、黄斑水肿11例、黄斑前膜3例、黄斑萎缩性改变2例。三种检查结果采用配对χ2检验,P<0.01。结论频域OCT对白内障术前眼底疾病的检出率高于眼底照相及眼科B超,尤其是对于中重度白内障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彩色照相 眼科B超
下载PDF
交感性眼炎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伟 李学喜 蔡泽煌 《眼科》 CAS 2014年第6期409-409,426,共2页
患者男性,40岁。因“右眼被木板击伤后红痛、失明2小时余”入院,当时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0。右眼结膜充血水肿,鼻侧角膜缘处斜行裂伤,长约1.5 cm,自5点位巩膜向上达上直肌止点,伴玻璃体及色素膜嵌顿,前房内大量积血,余窥不清。眼眶C... 患者男性,40岁。因“右眼被木板击伤后红痛、失明2小时余”入院,当时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0。右眼结膜充血水肿,鼻侧角膜缘处斜行裂伤,长约1.5 cm,自5点位巩膜向上达上直肌止点,伴玻璃体及色素膜嵌顿,前房内大量积血,余窥不清。眼眶CT示:右眼球较左侧变小,眼球内见小片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右眼晶状体显示尚清晰。入院诊断:右眼球破裂伤,右眼睑皮肤裂伤,右眼前房积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性眼炎 眼球破裂伤 眼前房积血 眼睑皮肤裂伤 入院诊断 眼结膜充血 眼眶CT 高密度影
原文传递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8
作者 蔡泽煌 吴松一 +1 位作者 温岱宗 吕帆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5-557,共3页
患者男,5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余到福建省泉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其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查血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0.8。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右眼黄斑上方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暗红色血... 患者男,5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余到福建省泉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其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查血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0.8。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右眼黄斑上方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暗红色血管瘤样隆起病灶,大小约3个视盘直径,其间可见增生膜,未见明显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图1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早期可见右眼黄斑中心凹上方瘤体呈弱荧光,局部遮挡视网膜血管,视网膜大血管走行正常,病灶内未见明显的视网膜滋养血管,瘤体颞下方见点片状强荧光(图1B);动静脉期,随造影时间延长,局部扩张的管腔内见帽状荧光改变(图1C),病灶内荧光素从周边往中间充盈;晚期病灶内可见不均匀荧光素积存,局部病灶仍为弱荧光改变,瘤体未见明显荧光素渗漏(图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血管瘤 海绵状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1/3剂量与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建锋 莫荔 +1 位作者 叶瑞珍 蔡泽煌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比较1/3剂量与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apathy,CS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 目的 比较1/3剂量与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apathy,CS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就诊的慢性CSC患者50例(50只眼),应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1/3剂量组24例(24只眼),半剂量组26例(26只眼)。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2周、3周和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自觉症状、眼底照相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脉络血管造影(ICGA)。随访时若发现CSC复发,两组分别再行相关剂量治疗1次,间隔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改变、FFA、OCT等,评价两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PDT治疗后至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视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自觉症状减轻或消退,眼底黄斑盘状脱离减轻或消退。1/3剂量和半剂量组治疗后痊愈时间分别为(20±5.18)d、(14±4.16)d,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和1个月后,1/3剂量和半剂量组经FFA检查示渗漏消失分别为14只眼(58.3%)、22只眼(84.6%)和19只眼(79.2%)、24只眼(92.3%),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分别为15只眼(62.5%)、22只眼(84.6%)和20只眼(83.3%)、25只眼(96.2%)。3个月后,两组全部患者经FFA检查示渗漏完全消失,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两组患者在视力、FFA和OCT方面均显示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个月时效果达到最佳,1个月后至6个月基本稳定。1/3剂量组单次治疗费用约为8 000元,而半剂量组单次治疗费用约为9 700元,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3剂量组复发7例,半剂量组复发1例,均予重复治疗1次(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全身及眼底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1/3剂量与半剂量PDT治疗慢性CSC均是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能明显缩短病程,显著提高患者视力。而半剂量PDT的治疗效果可能更加优于1/3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疗法 维替泊芬 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