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分析——一个基于医院人群的横截面研究
1
作者 桂见军 农凤秋 +5 位作者 江东新 伍伟光 林幼萍 蔡潮深 刘锦芬 钟柳媚 《右江医学》 2012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评估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Apo-aⅠ)比值是否比其他任一单个的血脂变量或脂质比值变量预测性较强,以探讨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采集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2009年9月至2010年3... 目的评估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Apo-aⅠ)比值是否比其他任一单个的血脂变量或脂质比值变量预测性较强,以探讨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采集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年龄≥40岁的833名住院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脂蛋白(a)、其它脂质-脂蛋白变量、超敏CRP、空腹血糖以及颈动脉B超检测资料。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出现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颈动脉斑块组及颈动脉无斑块组。两组之间的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筛选出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斑块组的年龄、超敏CR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B、Apo-a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TC/HDL-C比值、Apo-B/Apo-aⅠ比值的中位数,要高于无斑块组,而HDL-C、Apo-aⅠ的中位数要低于无斑块组;斑块组的男性人数要明显多于无斑块组;两组之间空腹血糖水平没有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1.745,95%CI:1.262~2.415)、年龄(岁)(OR=1.085,95%CI:1.068~1.101)、Apo-B/Apo-aⅠ比值(OR=9.860,95%CI:4.550~21.364)是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男性、年龄、Apo-B/Apo-aⅠ比值是颈动脉出现斑块的独立危险因子。Apo-B/Apo-aⅠ预测颈动脉出现斑块要优于其他任一的脂质或脂质比值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 脂蛋白 载脂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蔡潮深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予"...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予"基本治疗+生长抑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血清相关指标、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差异。结果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排便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气恢复时间)、血清相关指标(血淀粉酶、钙离子、CRP)、胰腺水肿改善率、ICU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28 d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但可促进其胃肠道蠕动,降低患者机体内炎症水平,减少ICU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生长抑素 重症胰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蔡潮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7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镇静镇痛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0例为一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镇静镇痛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0例为一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单用丙泊酚治疗。记录2组患者在丙泊酚用量、达到目标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用药前、用药后1h、用药后6h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数值。结果用药后,2组在不同时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均有所降低,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丙泊酚用量、达到目标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起效快,易唤醒,镇静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丙泊酚 机械通气 镇静
下载PDF
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蔡潮深 刘超帆 丁广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5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及重症超声组(31例)。常规组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给予相应治疗,重症超声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床旁重症超声进行血...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及重症超声组(31例)。常规组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给予相应治疗,重症超声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床旁重症超声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指导液体复苏量以及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6、12、24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复苏量、尿量及预后情况(肺水肿情况、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12、24 h的HR、MAP、CVP水平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超声组患者液体复苏6、12、24 h La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ScvO2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超声组患者液体复苏6、12、24 h的液体复苏量分别为(1752.13±83.57)、(2862.86±140.28)、(3572.69±206.28)ml,均少于常规组(1539.62±60.34)、(2542.43±152.37)、(3303.23±236.7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超声组肺水肿发生率12.90%低于低于常规组的34.38%,且ICU住院时间(11.35±1.26)d短于常规组的(13.72±1.6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在重症超声监测下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可达到组织灌注目标,同时避免盲目补液,减少肺水肿发生率,可以缩短ICU住院时间,但不改善28 d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脓毒性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
下载PDF
强化胰岛素治疗在综合性ICU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潮深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究强化胰岛素治疗在综合性ICU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人住我院综合性ICU病房3d以上,且血糖大于12mmol/L的危重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值表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 目的探究强化胰岛素治疗在综合性ICU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人住我院综合性ICU病房3d以上,且血糖大于12mmol/L的危重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值表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综合性ICU患者在血糖大于12mmol/L时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10~12mmol/L,观察组30例综合性ICU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8~10mmol/L,探究经不同方法治疗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使用抗生素天数、机械通气天数、低血糖发生率、在ICU最后1天SOFA评分以及Apae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低血糖发生率、院感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SOFA评分、ApaeheⅡ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结论对综合性ICU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胰岛素 治疗 综合性ICU
下载PDF
P波参数与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6
作者 曾志良 高有安 +3 位作者 汪志远 陈娜 陈雄辉 蔡潮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0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P波参数与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2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为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对照组(n=146)和研究组(n=101),对照组... 目的:探讨P波参数与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2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为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对照组(n=146)和研究组(n=101),对照组为非心源性卒中,研究组为心源性卒中。比较两组各项P波参数、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PWD、BNP和D-二聚体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与BNP、D-二聚体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P波时限(P wave time limit,PWD)、P波最大时限(maximum time limit of P wave,Pmax)、Pd、BN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WD诊断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度(84.67%)、敏感度(83.49%)及曲线下面积(0.845)均优于BNP与D-二聚体的特异度(78.67%、64.37%)、敏感度(56.49%、79.67%)及曲线下面积(0.714、0.789)。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Pd与BNP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d与BNP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呈正相关,PWD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应提高对P波参数异常患者的重视,积极控制病情的同时,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参数 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BNP D-二聚体
下载PDF
外科重症患者非发酵菌分离率及耐药率十年变迁:2004-2013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潮深 刘宁 +3 位作者 江智毅 陈敏英 陈娟 管向东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患者非发酵菌院内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SICU)分离出的非发酵菌资料,对其分布特点、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患者非发酵菌院内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SICU)分离出的非发酵菌资料,对其分布特点、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SICU院内感染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株1 430株,包括非发酵菌774株(54.1%)。致病菌谱前三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92株,37.7%)、铜绿假单胞菌(268株,34.6%)、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38株,17.8%)。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从2004年的3.8%上升至2011年的38.8%,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从2004年的1.9%上升至2010年的26.4%。非发酵菌在不同部位分布不一样,以分布于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占60.4%;其次为腹腔,占24.3%。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在过去8年耐药率进行性上升,直到2012年开始下降;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为阿米卡星。结论外科重症患者的非发酵菌分离率逐渐升高且耐药性强,应重视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并做好对其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菌 重症监护 非发酵菌 分离率 抗药性
原文传递
mHLA-DR%联合CD4+/CD8+比值对严重创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伍伟光 蔡芳芳 +5 位作者 林幼萍 陈玉兰 谢果晋 蔡潮深 江东新 陈怿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763-767,共5页
目的:观察创伤患者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单核细胞HLA-DR%(mHLA-DR%)变化规律,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分析2010-01-2015-12期间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AIS-ISS评分≥16分且APACHEⅡ>15分),生存组3... 目的:观察创伤患者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单核细胞HLA-DR%(mHLA-DR%)变化规律,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分析2010-01-2015-12期间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AIS-ISS评分≥16分且APACHEⅡ>15分),生存组31例,死亡组18例。分析两组入院时年龄、性别构成、AIS-ISS评分,APACHEⅡ评分、致伤因素(冲击伤、坠落伤、锐器伤、烧烫伤)、受伤部位(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四肢)、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浓度、CD4+/CD8+比值和mHLA-DR%,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第1、3和7天APACHEⅡ评分、CD4+/CD8+比值和mHLA-DR%的变化并分析两组间差异,使用Pearson系数评估CD4+/CD8+比值和mHLA-DR%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及Cox回归分析评估联合CD4+/CD8+比值和mHLA-DR%对严重创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判作用和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情况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HLA-DR%和CD4+/CD8+比值分别与APACHEⅡ呈负相关性(P<0.05),且各组内APACHEⅡ和mHLA-DR%、CD4+/CD8+比值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组mHLA-DR%和CD4+/CD8+比值在第3天开始出现下降(P<0.05)。分别以第3天mHLA-DR%、CD4+/CD8+比值和二者联合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两项指标联合曲线总面积最大,可达0.801(95%CI:0.773~0.882)。Cox回归分析显mHLA-DR%联合CD4+/CD8+比值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OR值为7.742(95%CI:5.693~8.338)。结论:严重创伤后CD4+/CD8+比值与mHLA-DR%呈现动态变化,两项指标不仅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也是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严重创伤患者结局预判具有重要作用,对指导创伤临床救治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单核细胞HLA-DR% CD4+/CD8+比值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