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烟用香精酸值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乐志伟 王晓霞 +7 位作者 卢婷 陈康宁 李娟 蔡炳彪 吕太含冰 施中海 唐国庆 熊文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为探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存放时间、香精存放时间、乙醇溶液的浓度3个因素是否对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烟用香精酸值产生影响,进行梯度试验,对烟用香精酸值开展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放置时间的增加,其滴定度变小;放... 为探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存放时间、香精存放时间、乙醇溶液的浓度3个因素是否对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烟用香精酸值产生影响,进行梯度试验,对烟用香精酸值开展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放置时间的增加,其滴定度变小;放置不同时间的烟用香精酸值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不同烟用香精酸值的变化差异较大;乙醇溶液浓度偏离香精测定规定的溶混度浓度时,烟用香精酸值越大时,乙醇溶液浓度的变化对酸值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香精 酸值 自动电位滴定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GC-MS和GC-O法分析两种芫荽籽精油特征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4
2
作者 蔡炳彪 张凤梅 +7 位作者 吴亿勤 蔡昊城 王明敬 卢婷 杨国荣 李韶阳 李勇 熊文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1年第1期15-18,21,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两种芫荽籽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2种香气化合物。通过香气强度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对两种精油进行分析,其中12种为特征性香气成分(香气强度≥3),分别是芳樟醇、4-松油烯...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两种芫荽籽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42种香气化合物。通过香气强度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对两种精油进行分析,其中12种为特征性香气成分(香气强度≥3),分别是芳樟醇、4-松油烯醇、香叶醇、2-(4-甲基苯基)丙-2-醇、2,6-二甲基-1,7-二烯-3,6-二醇、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甲位蒎烯、dl-柠檬烯、乙酸香叶酯、2-莰酮(樟脑)、邻伞花烃和芳樟醇氧化物,3种关键香气成分(香气强度≥5)为芳樟醇、香叶醇和邻伞花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荽籽精油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联用分析 香气分析
下载PDF
GC-O鉴定两种小豆蔻精油的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炳彪 蔡昊城 +6 位作者 张建荣 李勇 卢婷 王明敬 李韶阳 吴亿勤 熊文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1年第2期1-4,8,共5页
通过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GC-O)对两种小豆蔻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了41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包含萜烯类物质14种,醇类物质9种,酸类物质4种,酯类物质6种,醛类物质3种,其他类物质5种。然后结合香气强度法筛选特征... 通过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GC-O)对两种小豆蔻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了41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包含萜烯类物质14种,醇类物质9种,酸类物质4种,酯类物质6种,醛类物质3种,其他类物质5种。然后结合香气强度法筛选特征香气成分,结果从两种小豆蔻精油中共筛选出10种特征香气物质(香气强度值≥3),分别为甲位蒎烯、桧烯、双戊烯、乙酸芳樟酯、乙酸香叶酯、乙酸松油酯、芳樟醇、松油醇、α-松油醇和桉叶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蔻精油 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 特征香气成分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蜂蜡净油中限用成分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世娟 冒德寿 +2 位作者 蔡炳彪 李智宇 刘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蜂蜡净油中限用成分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1)混合溶剂溶解,采用不同极性的两根色谱柱分离后,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质谱法进行测定。共鉴定出96种化合物,其中香豆素和马索亚内酯是禁用成分。苯...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蜂蜡净油中限用成分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1)混合溶剂溶解,采用不同极性的两根色谱柱分离后,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质谱法进行测定。共鉴定出96种化合物,其中香豆素和马索亚内酯是禁用成分。苯甲醇、肉桂醇、香豆素、马索亚内酯、苯甲酸苄酯、水杨酸苄酯和肉桂酸苄酯等7种限用物质的质量浓度在0.08~8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0.01~0.23mg.kg-1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6%~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蜡净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限用成分
下载PDF
基于味觉活力值的烤烟主流烟气关键酸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冒德寿 李智宇 +5 位作者 刘强 者为 曲荣芬 王凯 蔡炳彪 洪鎏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7,共7页
对51份烟叶样本主流烟气中27种有机酸进行了测定,通过味觉活力值分析技术,鉴定出烟气中的关键酸味物质,以此建立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并与感官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甲酸、乙酸、棕榈酸、琥珀酸、乳酸、苹果酸、油酸、亚油酸和... 对51份烟叶样本主流烟气中27种有机酸进行了测定,通过味觉活力值分析技术,鉴定出烟气中的关键酸味物质,以此建立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并与感官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甲酸、乙酸、棕榈酸、琥珀酸、乳酸、苹果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主流烟气中主要的9种有机酸,异戊酸、辛酸、苯乙酸、苯甲酸、己酸和戊酸在不同样本中含量变化较大,而琥珀酸、乳酸、草酸、苹果酸和肉豆蔻酸的变化较小。(2)甲酸、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乳酸和琥珀酸等8种有机酸在51份样本中的味觉活力值即TAV均>0.1,是烤烟主流烟气中关键的酸味物质,大小排序是异戊酸>乙酸>戊酸>甲酸>丁酸>琥珀酸>异丁酸>乳酸,其它19种有机酸的贡献率可以忽略不计。(3)以8种关键酸味物质味觉活力值为基础,提出并建立的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在主流烟气酸味强度评价方面与感官评价之间取得了较高的趋势一致性,佐证了关键酸味物质研究的科学性,为卷烟烟气味觉特征剖析和调控技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味觉阈值 味觉活力值 烟气酸味指数
下载PDF
两种产地的红大烟叶热解产物及感官差异性研究
6
作者 蒋薇 熊文 +6 位作者 蔡炳彪 吴亿勤 杨继 刘娜 何姝彦 陈玉保 李振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542-546,共5页
与烟草燃烧过程相比,烟草热解过程释放的烟气中致香物质是确定烟草质量的关键。本工作分别采用云南省保山市红大品种的中部烟叶(X1)和大理州红大品种的中部烟叶(X2)为原料,模拟实际烟草烟气致香物质的释放环境,通过烟气精确捕获、GC-MS... 与烟草燃烧过程相比,烟草热解过程释放的烟气中致香物质是确定烟草质量的关键。本工作分别采用云南省保山市红大品种的中部烟叶(X1)和大理州红大品种的中部烟叶(X2)为原料,模拟实际烟草烟气致香物质的释放环境,通过烟气精确捕获、GC-MS分析研究烟草热解释放致香物质的特点,考察热解温度、吹扫时间、气料比、投加量等不同热解条件对致香物质的影响,同时对以上样品进行评吸实验及热解和燃烧实验对比以确定烟气中致香物质与烟草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热解条件会影响不同种类的致香物质释放;对比不同产地的同种红大烟叶(X1和X2)可知,红大品种的中部烟叶X1样品烟草热解烟气致香物质中酸类、醛类、酚类、醇类、烯类、酯类、萜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且具有更佳的吃味和香气属性;样品在不同热解条件下的产物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烟气中化学成分也不同,最终造成烟草的感官品质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香物质 热解 感官质量 评吸实验
下载PDF
S/R两种构型尼古丁与溶菌酶作用机理的研究
7
作者 杨继 高峄涵 +8 位作者 刘春波 唐石云 朱瑞芝 向能军 赵鲁丹 孙巧媚 李晖 蔡炳彪 刘志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6-1464,共9页
利用分子光谱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探究了S/R两种构型尼古丁与溶菌酶的结合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S构型和R构型均以静态猝灭方式猝灭溶菌酶的荧光,且可以自发地与溶菌酶结合,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维系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不同的是,虽然S/R... 利用分子光谱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探究了S/R两种构型尼古丁与溶菌酶的结合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S构型和R构型均以静态猝灭方式猝灭溶菌酶的荧光,且可以自发地与溶菌酶结合,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维系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不同的是,虽然S/R两种构型尼古丁与溶菌酶均有一个主要的结合位点,但R构型结合能力远强于S构型;两种构型均可以使溶菌酶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诱导其Trp和Tyr残基周围微环境变化,但R构型尼古丁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对评估尼古丁对口腔环境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并对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两种构型尼古丁 溶菌酶 作用机理 分子光谱法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在香精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凯 蔡炳彪 +1 位作者 侯春 李智宇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1年第6期41-44,共4页
全二维气相色谱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强大的分离分析技术。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在香精香料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该技术在香精香料的成分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 香精 综述
下载PDF
桂花精油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蔡炳彪 张凤梅 牛云蔚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1-303,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GC-O)对4种不同产地桂花精油(上海桂花精油, SH;桂花CO2精油, GH;广西桂花精油, GX;广州桂花精油, GZ)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利用GC-MS从4种桂花精油中共鉴定出62种香气成分...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GC-O)对4种不同产地桂花精油(上海桂花精油, SH;桂花CO2精油, GH;广西桂花精油, GX;广州桂花精油, GZ)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利用GC-MS从4种桂花精油中共鉴定出62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酯类(16种)、醇类(13种)、萜烯类(8种)和酮类(6种)。GC-O共筛选出23种特征香气物质,上海桂花精油、桂花精油CO2、广西桂花精油、广州桂花精油分别含有8, 11, 9和12种香气活力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8种)、酯类(7种)和酮类(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方法
原文传递
利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鉴定清香型白酒香气成分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炳彪 张凤梅 牛云蔚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0-304,共5页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以汾酒、红星二锅头酒、杏花村世家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用内标法,通过峰面积等数据,定量分析各白酒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汾酒测出香气成分255种,红星二锅...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以汾酒、红星二锅头酒、杏花村世家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用内标法,通过峰面积等数据,定量分析各白酒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汾酒测出香气成分255种,红星二锅头酒测出香气成分250种,杏花村世家酒测出香气成分218种。通过分析、总结,清香型白酒中含量最多且香气贡献最大的是酯类化合物,其次是醇类、酮类、酸类、醛类、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乙缩醛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酒 红星二锅头酒 杏花村世家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二维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赖百当油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世娟 冒德寿 +2 位作者 李智宇 蔡炳彪 刘强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194-2199,共6页
建立了赖百当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指纹图谱,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标准品同时进样验证与文献比较,共鉴定了108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81%,主要成分为:苯丙酸乙酯(30.92%)、绿花白干层醇(9.8... 建立了赖百当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指纹图谱,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标准品同时进样验证与文献比较,共鉴定了108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81%,主要成分为:苯丙酸乙酯(30.92%)、绿花白干层醇(9.85%)、苯丙酸(7.91%)、乙酸龙脑酯(2.87%)、乙酸(2.81%)、杜香醇(2.41%)、喇叭烯(2.14%)等。本实验首次用GC×GC/TOF-MS对赖百当油进行了分析,并初步进行了致香机理的阐释,为该植物的开发、调香应用和品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赖百当油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S/R构型烟碱与胃膜素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杨继 朱瑞芝 +8 位作者 向能军 司晓喜 何沛 刘春波 唐石云 张凤梅 王强 刘志华 蔡炳彪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57,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构型烟碱在人体内与生物蛋白的相互作用,利用多种荧光光谱手段,研究了S型和R型烟碱与胃膜素(GIh)的相互作用机理和结合模式,以及烟碱对GIh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两种构型烟碱与GIh之间均存在由疏水作用力占主导的较弱的... 为了探究不同构型烟碱在人体内与生物蛋白的相互作用,利用多种荧光光谱手段,研究了S型和R型烟碱与胃膜素(GIh)的相互作用机理和结合模式,以及烟碱对GIh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两种构型烟碱与GIh之间均存在由疏水作用力占主导的较弱的相互作用,且S型烟碱与GIh间的结合强度略强于R型。②烟碱两种异构体均对温度比较敏感,一定程度提高温度有利于烟碱与GIh间的结合。③S型和R型烟碱对GIh的荧光淬灭机理相同,均为静态淬灭方式。两种构型烟碱作用于GIh时均会引起氨基酸残基周围微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CD结果显示,烟碱在与GIh结合时具有构型翻转的现象,表明烟碱与GIh的结合可能是由构型翻转诱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构型 胃膜素 作用机理 分子光谱法 构型翻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