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洱海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蔡燕凤 张虎才 +4 位作者 陈光杰 段立曾 张自强 王熊飞 李华勇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3年第4期241-25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洱海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流域大面积快速开发,洱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洱海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洱海环境(包括洱海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流域开发和植被状况... 近年来,随着洱海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流域大面积快速开发,洱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洱海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洱海环境(包括洱海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流域开发和植被状况)、生态(包括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变化、生态系统特征变化)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所得数据进一步分析了气象因素(气温、降水与风速)与水质变化的关系,指出洱海及流域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蓝藻爆发历史、对浮游动物和食物链的详细研究、区分多重压力对洱海富营养化的驱动强度)。以期对洱海生态、环境的情况有一个综合了解,为以后在洱海继续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认知基础,更好地为洱海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生态环境 研究现状 环境问题
下载PDF
近百年来枝角类群落响应洱海营养水平、外来鱼类引入以及水生植被变化的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卢慧斌 陈光杰 +4 位作者 蔡燕凤 王教元 陈小林 段立曾 张虎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140,共9页
近几十年来,以大型湖泊为代表的云南部分湖泊受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出现了生态环境的明显变化.洱海作为云南面积第2大淡水湖泊,经历了多重环境压力(富营养化、外来鱼类引入、水生植被退化等)的影响.在湖泊现代监测数据面临时段较短、缺... 近几十年来,以大型湖泊为代表的云南部分湖泊受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出现了生态环境的明显变化.洱海作为云南面积第2大淡水湖泊,经历了多重环境压力(富营养化、外来鱼类引入、水生植被退化等)的影响.在湖泊现代监测数据面临时段较短、缺乏连续记录的背景下,湖泊沉积物的连续记录可以提供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长期历史并可用于生态响应模式的识别.以目前处于富营养水平的洱海为研究对象,应用湖泊沉积物记录进行多指标分析,探讨多重环境压力影响下洱海枝角类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与已有研究成果和现代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探讨了枝角类群落对环境压力响应的空间差异性.通过分析沉积物枝角类记录,重建了近百年来洱海枝角类群落的变化历史,结果表明过去100年来,枝角类的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从1990年左右开始,象鼻溞生物量显著增加,物种相对组成出现明显变化(如Bosmina longispina被B.longirostris取代).同时象鼻溞的生物量、壳长与触角长度在1990s初期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与同期外来鱼类(如银鱼)引种成功的时间一致.限制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有3个主要阶段:1990s以前,底栖枝角类为群落的主要组成;1990—2000年左右,浮游枝角类(以象鼻溞为主)在枝角类群落结构中的比例迅速增加;从2000年以后,枝角类群落组成以浮游枝角类为主.同时,枝角类数据的主成分(PCA)分析显示,仅有PCA主轴1呈现显著的变化且解释了群落结构变化的61.64%,进一步分析表明水生植被变化可能是驱动枝角类变化的主要环境梯度,如底栖枝角类生物量减少响应了湖泊水生植被的退化.与已有研究对比表明,浅水湖区沉积物记录的枝角类生物量在1970s急剧增加与1980s急剧降低等现象并没有被深水区的沉积物记录所反映,指示了洱海生态系统的变化模式存在空间差异性.同时象鼻溞个体大小的变化模式反映了外来鱼类引入导致的鱼类捕食压力的变化.总之,本文揭示了枝角类群落结构与生物量的长期变化,反映了洱海富营养化过程、水生植被的退化与外来鱼类引入的长期驱动影响,因此对洱海的生态管理与修复工作应考虑多个环境压力的影响并加强对湖泊生态系统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湖沼学 洱海 枝角类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过温保护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蔡燕凤 张远明 +2 位作者 黄加军 李伟善 李小平 《电池工业》 CAS 2013年第6期319-323,共5页
从完善和优化过温保护系统功能出发,引入过低温电池断电保护机制,设计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过温保护系统,对系统组成及操作原理进行总结,并对锂离子电池组进行过温保护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过温保护电路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的任务设计与指导
4
作者 蔡燕凤 《亚太教育》 2024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此,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中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具体探索古诗词教学策略。从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探究、教学后的巩固三个维度...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此,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中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具体探索古诗词教学策略。从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探究、教学后的巩固三个维度入手,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任务设计与教学过程,旨在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成效,强化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 课堂教学 任务设计
下载PDF
近7ka以来甘肃民勤青土湖沉积中的介形类及环境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蔡燕凤 张虎才 +6 位作者 王强 常凤琴 陈光杰 王熊飞 李华勇 张自强 段立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74,共12页
对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终端湖泊沉积的甘肃民勤志云村剖面研究,发现介形类7属11种,根据其地层分布特征划分出6个组合。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组合变化和沉积岩性,结合14 C测年数据,对研究剖面所在的青土湖地区6 626aBP(Cal.a BP)... 对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终端湖泊沉积的甘肃民勤志云村剖面研究,发现介形类7属11种,根据其地层分布特征划分出6个组合。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生态特征、组合变化和沉积岩性,结合14 C测年数据,对研究剖面所在的青土湖地区6 626aBP(Cal.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6 626—6 137aBP时期,湖泊水位由浅变深、水体由咸水变为淡水的状况交替出现,环境由暖干向冷湿转变;6 137—5 817aBP阶段,湖泊水位变浅,处于相对冷干的气候环境控制之下;5 817—2 978aBP期间,湖泊水位很浅且为淡水,为冷干的气候环境,逐渐恶化不利于介形类生存,系5ka余中全新世降温事件至晚全新世开始的环境状况;2 978—1 610aBP,环境继续恶化,水体曾一度退出剖面所在高度,反映的是干旱的恶劣环境;1 610—1 110aBP,气候干旱程度有所缓解,处于相对暖干的气候控制之下;1 110aBP以来,湖泊完全干涸,为典型的暖干状态下的风沙堆积环境,彻底结束了研究区湖泊的存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7 KA BP环境演化青土湖 民勤 甘肃
原文传递
龙虎人丹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伟 梁晓琳 +5 位作者 李锐 蔡燕凤 李湉 金家骅 丁礼琴 兰天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龙虎人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其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龙虎人丹20、40 mg/kg组和水飞蓟宾4... 目的:探讨龙虎人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其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龙虎人丹20、40 mg/kg组和水飞蓟宾4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用高脂饲料喂养16 w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龙虎人丹灌胃给药,持续16 w。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和脂滴堆积;体重曲线记录每组小鼠体重变化;糖耐量实验检测小鼠胰岛素抵抗程度;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检测肝损伤情况;肝脏三酰甘油(TG)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检测,评价肝脏脂质堆积;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脂肪酸转位酶CD36(CD36)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脏ATGL和CD36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肝脏脂肪变性和脂滴堆积明显增加(P<0.01),体重、胰岛素抵抗程度,血清ALT水平、肝脏TG和FFA含量、肝脏SREBP-1c、FAS和CD36的mRNA表达以及肝脏CD3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ATGL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龙虎人丹20、40 mg/kg组可明显逆转高脂饮食诱导的上述效应(P<0.05或P<0.01)。结论:龙虎人丹能够有效地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三酰甘油沉积从而改善三酰甘油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人丹 高脂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脏脂质代谢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肪酸转位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