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8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及其良恶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玉建 谭政帅 李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 CT平扫均呈单发软组织肿块,其中11例为恶性,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匀,部分伴有囊变、坏死、钙化;12例为潜在恶性,瘤体相对...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 CT平扫均呈单发软组织肿块,其中11例为恶性,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匀,部分伴有囊变、坏死、钙化;12例为潜在恶性,瘤体相对较小,多数密度均匀,3例病变出现钙化。CT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均有较明显强化。多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胃壁的关系。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128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有助于胃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其良恶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
2
作者 蔡玉建 王苇 +1 位作者 李澄 刘振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 慢性副鼻窦炎 鼻息肉摘除术 病例资料 反复咳嗽 肺呼吸音 胸部CR
下载PDF
联合应用磁共振3D-FIESTA和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杜芳 李澄 +1 位作者 蔡玉建 薛贞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42-44,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原发性单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MRI检查资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3D-FIESTA与3D-TOF序列原始和重组图像进行诊断分析,判断三叉神经... 目的评价磁共振3D-FIESTA联合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原发性单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及MRI检查资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3D-FIESTA与3D-TOF序列原始和重组图像进行诊断分析,判断三叉神经桥前池段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并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所有病例中检出三叉神经桥前池段与邻近血管间存在接触或压迫关系的共有40侧,其中症状侧38例,非症状侧2例;神经血管间存在可能接触的有17侧,其中症状侧11例,非症状侧6例;神经血管无接触的有49侧,其中症状侧4例,非症状侧45例。联合应用3D-FIESTA和3D-TOF序列诊断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症状侧与非症状侧检查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联合应用磁共振3D-FIESTA和3D-TOF序列有利于提高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检出率,可以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胆石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志刚 蔡玉建 +2 位作者 徐文娟 王礼同 李澄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4期177-178,共2页
胆石性肠梗阻是由胆结石经胆囊十二指肠瘘或Addis括约肌进入胆道后引起肠道堵塞所致的肠梗阻,1654年由Bartholin首先报道。其发病率极低,在机械性肠梗阻中仅占1~4%,但是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非绞窄性肠梗阻中发病率约为25%。笔者回... 胆石性肠梗阻是由胆结石经胆囊十二指肠瘘或Addis括约肌进入胆道后引起肠道堵塞所致的肠梗阻,1654年由Bartholin首先报道。其发病率极低,在机械性肠梗阻中仅占1~4%,但是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非绞窄性肠梗阻中发病率约为25%。笔者回顾性分析9例胆肠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肠瘘 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MS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礼同 李澄 蔡玉建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7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CTA征象及其对SISM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ISMAD患者横轴面及后处理CT图像,观察破裂口、真假双腔、剥离内膜片、累及范围、分支是否受累、假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夹层动...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CTA征象及其对SISM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ISMAD患者横轴面及后处理CT图像,观察破裂口、真假双腔、剥离内膜片、累及范围、分支是否受累、假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夹层动脉是否瘤样扩张或真腔狭窄、肠管有无缺血、有无肠系膜水肿等,并根据Sakamoto分型方法对SISMAD进行分型。结果:所有病例的CTA图像清晰,能清楚地显示SISMAD破裂口、真假双腔、剥离内膜片及累及范围等。SakamotoⅠ型12例,假腔近端及远端各有1处破裂口,假腔内充盈对比剂,3例假腔内部分血栓形成,真假腔之间为线样剥离内膜片;SakamotoⅡ型2例,假腔仅有一处近端破裂口,1例假腔内血栓形成,对比剂仅在破裂口处呈杵状充盈;SakamotoⅢ型3例,内膜溃疡样破裂口,对比剂呈结节状充盈,由真腔突入假腔,假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偏心性狭窄;SakamotoⅣ型3例,假腔内完全由血栓占据,真腔狭窄。MPR、CPR显示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各16例、夹层动脉瘤样扩张13例、假腔内血栓形成10例;MIP、VR显示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各12例,夹层动脉瘤样扩张11例,真腔狭窄9例。结论:CTA能直观地显示SISMAD,可作为诊断及随访本病的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无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MSCT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振生 李澄 +1 位作者 王苇 蔡玉建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无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症状患者的腹部MSCT资料,测量双侧髂总静脉及髂动脉的直径。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19%(n=19)的患者左髂总静脉... 目的:探讨无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无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症状患者的腹部MSCT资料,测量双侧髂总静脉及髂动脉的直径。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19%(n=19)的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大于50%,52%(n=52)的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大于25%,平均受压程度为31.5%(8.3%~72.6%)。绝大多数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为右髂总动脉及腰椎共同压迫所致。患者年龄、髂动脉直径与左髂总静脉受压无明显相关性。女性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明显大于男性(女39.8±8.2%,男26.6±8.5%,t=2.30,P=0.005)。结论:在无症状人群中左髂总静脉受压是一种正常的解剖学变异,不应被认为是一种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总静脉受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重复二次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靖博 方锦山 +2 位作者 匡雄伟 蔡玉建 孙立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空气灌肠 小儿肠套叠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螺旋桨技术联合多序列在肛周脓肿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蔡玉建 周长武 +2 位作者 何玲 李郑 何慧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6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中运用螺旋桨技术联合多序列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肛周脓肿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9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39.6岁。采用3.0 T GE 750W MRI扫描仪,所扫序列均结合Propeller技术,行盆腔MRI检查。分析病灶在... 目的探讨MRI中运用螺旋桨技术联合多序列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肛周脓肿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9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39.6岁。采用3.0 T GE 750W MRI扫描仪,所扫序列均结合Propeller技术,行盆腔MRI检查。分析病灶在MRI分型、瘘管走行轨迹及内口的显示,并与病理诊断、肛门指检结果对照。结果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肛周皮下脓肿2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0例,骨盆直肠间脓肿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4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例。与病理诊断对照,MRI检出率100%,准确度96%;手术发现低位脓肿39例,高位脓肿10例。MRI对于高位肛周脓肿及低位肛周脓肿瘘管内口的检出率皆高于直肠指检(66.7%vs 11.1%、63.4%vs 39.0%),且对于低位肛周脓肿瘘管内口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4%vs 39.0%。P=0.021)。扩散加权成像(DWI)脓肿壁呈等信号,增强后脓肿壁见强化;瘘管呈等T_(1)、稍长T_(2)(抑脂)信号,增强后呈管条状强化,内口周围亦可见片状强化。结论MRI检查较好地显示肛周脓肿、瘘管轨迹、瘘管内口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技术 磁共振成像 肛周脓肿
下载PDF
囊腔型肺癌的CT特征动态变化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亚茹 何慧 +3 位作者 薛松 李郑 汤晓明 蔡玉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的CT特征和动态演变过程,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和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囊腔型肺癌22例,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点分为4种类型,并分析囊腔型肺癌的CT表现,评价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22例中,肺腺癌20例...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的CT特征和动态演变过程,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和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囊腔型肺癌22例,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点分为4种类型,并分析囊腔型肺癌的CT表现,评价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22例中,肺腺癌20例,鳞状细胞癌2例。16例(73%)囊腔型肺癌病灶发生于两肺中上叶,12例(55%)发生于肺胸膜下区。术前末次囊腔型肺癌的主要CT表现为多囊17例、囊腔内壁不光整15例、囊内分隔18例。随着肿瘤进展,18例病灶实性成分增多;囊腔缩小7例,囊腔增大8例,未发生明显变化1例;2例囊腔型肺癌由磨玻璃密度结节演变而来;2例病灶进展为厚壁空洞型肺癌;1例囊腔型肺癌发生在正常肺组织基础上。结论囊腔内壁毛糙、囊内分隔及壁结节是有助于囊腔型肺癌诊断的特征性征象,观察动态演变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鳞状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X线影像组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3种模型效能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小莉 瞿航 +3 位作者 成维艳 赵义 蔡玉建 王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X线影像组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3种预测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恶性病变149例,良性病变147例。对病变头足位(CC)及内外斜位(MLO)的感兴趣区(ROI)进行手动分隔并最终... 目的探讨X线影像组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3种预测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恶性病变149例,良性病变147例。对病变头足位(CC)及内外斜位(MLO)的感兴趣区(ROI)进行手动分隔并最终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进行分类学习,最后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模型的效能。结果经过特征筛选最后共纳入9个最优特征,分别为形态特征(球形、长轴长度)、一阶特征(均匀性、均值绝对偏差)和高阶特征[灰度级大小区域矩阵(大面积低灰度比)、相邻灰度色调差矩阵(强度)、灰度共生矩阵(对比度、集聚突变、群集趋势)]。SVM、LR、RF诊断效能的AUC分别为0.820、0.758、0.805。SVM与LR的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像组学特征中一阶特征和高阶特征是由计算机分析提取,其中对比度、集聚突变、群集趋势均描述图像纹理粗糙程度,能更好地反映乳腺肿瘤的异质性,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检查 影像组学 乳腺 机器学习 准确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微创手术对患者康复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玉建 王明花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微创手术对患者康复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食管癌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80)和常规组(n=80)。常规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试验组接受胸腹...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微创手术对患者康复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食管癌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80)和常规组(n=80)。常规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试验组接受胸腹腔镜联合下微创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清扫淋巴结数量(31.1±10.2)枚、术后住院时间(12.1±2.4)d,和常规组的(29.9±10.3)枚、(12.3±2.6)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23;t=0.51,P=0.31)。手术后试验组FEV1(77.6±15.4)%、FEV1/FVC(70.9±12.4)、PaO2(86.6±8.4)mmHg、SaO2(96.9±3.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2.5±10.6)%、(60.3±9.1)、(69.2±6.6)mmHg、(92.3±2.7)%(t=12.01,P=0.00;t=6.16,P=0.00;t=14.57,P=0.00;t=9.49,P=0.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3.8%,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5.0%(χ^2=9.80,P=0.00)。结论在食管癌患者中应用胸腹腔镜联合下切除术效果显著,其对肺功能影响更小,术后肺部并发症更少,患者生活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 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食管癌 肺功能
下载PDF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预防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玉建 徐长香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6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肺切除术后 支气管胸膜瘘 中心型肺癌 预防 纤维支气管镜 左肺上叶 周围型肺癌 左全肺切除
下载PDF
自发性孤立性腹腔干夹层的MS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珠 王礼同 蔡玉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腔干夹层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自发性腹腔干夹层患者的临床及MS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22例腹腔干血管显示了破口、内膜片及真假腔,2例腹腔干夹层血管钙化,1例可见钙化内移,4例腹... 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腔干夹层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自发性腹腔干夹层患者的临床及MS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22例腹腔干血管显示了破口、内膜片及真假腔,2例腹腔干夹层血管钙化,1例可见钙化内移,4例腹腔干夹层累及分支,1例合并脾梗死。27例夹层者夹层部位均有血管增粗表现,血管粗约0.9~1.9cm。符合SakamotoⅠ型表现13例;SakamotoⅡ型9例;SakamotoⅢ型2例,SakamotoⅣ型3例。结论MSCT血管成像能敏感地显示腹腔干夹层的病理改变,可作为其诊断和随访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干 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蔡玉建 刘长芹 《社区医学杂志》 2005年第5期24-24,共1页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2004年在85例Ⅰ、Ⅱ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63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2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2004年在85例Ⅰ、Ⅱ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63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2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63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60例(95.2%),感觉异常3例(4.8%);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2例病人均有感觉异常。随访1~5年,85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肋间臂神经 腋淋巴结清扫 术中 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价值 Ⅱ期乳腺癌 上臂内侧 感觉异常 2004年 皮肤感觉 局部复发 感觉功能 生活质量 病人 术后 切除 随访 腋部 患侧
下载PDF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效果及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兴政 张传国 蔡玉建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4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展开治疗效果及对术后恢复质量影响。方法选取莒县中医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观察组(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方案)和对照组(应用传统根治术方案)... 目的探讨结肠癌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展开治疗效果及对术后恢复质量影响。方法选取莒县中医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观察组(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方案)和对照组(应用传统根治术方案)各30例,观察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短期总有效率、并发症率、复发率、存活率并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操作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出血量、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指标均有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短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平均随访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展开治疗,可增强手术效果,降低应激反应,防范并发症,减少复发,提高存活率,恢复质量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短期疗效 应激反应 恢复质量
下载PDF
高龄食管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窦晓军 蔡玉建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癌 高龄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10例分析
17
作者 王桂兴 姜玲 蔡玉建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78-279,共2页
断流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但有些病人术后再次发生出血,我们1990-07/2000-07收治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再出血病人1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断流术后 再出血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多排螺旋CT检查特征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礼同 蔡玉建 李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多排螺旋CT检查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3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多排螺旋CT检查,将所有数据传输至CT后处理工作站进... 目的总结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多排螺旋CT检查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3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多排螺旋CT检查,将所有数据传输至CT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周围表现、腹膜是否增厚等影像学表现。结果19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结肠旁。病灶部位:盲肠旁1例,升结肠旁4例,结肠肝曲旁1例,降结肠旁6例,乙状结肠旁7例。病灶形状:呈卵圆形或戒指样14例,呈火焰样5例。病灶直径为0.8—3.7cm。CT平扫:病灶为低密度团块呈脂性密度,CT值为-101--34HU,中心密度较低,边缘密度较高。CT增强扫描:病灶常呈环状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见片絮状稍高密度炎症区域,9例患者病灶中央见点状或线条状稍高密度影;局部腹膜增厚14例;局部结肠壁水肿增厚1例;盆腔积液5例。4例患者复查CT结果示:周围炎症区域缩小、消失,病灶缩小、结节化、钙化。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具有特征性,联合多平面重建能准确诊断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垂炎 原发性 多平面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铁钰 刘一辉 +2 位作者 蔡玉建 符长标 张新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1...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1)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低于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3个月后各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皮质前型及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皮质下型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皮质下型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率高于皮质后型(45.5%vs.15.4%,P<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小于皮质型患者;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是分水岭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栓塞 血流动力学障碍
原文传递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腹内疝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礼同 蔡玉建 李澄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腹内疝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27例腹内疝患者的横轴面CT及MPR表现,观察肠管异位分布及其占位效应,肠梗阻及其肠壁...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腹内疝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27例腹内疝患者的横轴面CT及MPR表现,观察肠管异位分布及其占位效应,肠梗阻及其肠壁、系膜缺血征象,梗阻肠袢与邻近肠管、系膜的关系等。结果肠黏连束带疝13例,右侧十二指肠旁疝3例,盆腔内疝3例,盲肠周围疝3例,乙状结肠周围疝2例,小肠系膜疝1例,左结肠系膜裂孔疝1例,吻合口后方疝1例。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及其系膜,疝入小肠袢呈肿块状、囊袋状、簇状。闭袢性小肠梗阻18例,小肠壁水肿增厚9例,其中小肠坏死5例,小肠穿孔1例;近端小肠梗阻15例;肠系膜静脉增粗、聚集,向疝口部位集中形成"缆绳征"17例。15例CT随访检查中7例闭袢性小肠梗阻或近端小肠梗阻加重,4例减轻,4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腹内疝,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作为腹内疝诊断及分型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