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以安庆市集贤关矿区桃园治理区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生来 潘国林 钱程 《安徽地质》 2020年第3期199-203,223,共6页
本文以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关矿区桃园治理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研究区高陡岩质边坡的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及分区修复的经验,研究成果可为我省沿江地区及江南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生态修复 废弃矿山
下载PDF
安徽怀宁县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孕灾地质条件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蔡生来 《安徽地质》 2021年第3期265-269,共5页
本文以安徽省怀宁县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孕灾地质条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怀宁县以往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之上,进行总结性分析研究,阐述了崩塌、滑坡孕灾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孕灾地质条件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 本文以安徽省怀宁县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孕灾地质条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怀宁县以往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之上,进行总结性分析研究,阐述了崩塌、滑坡孕灾地质条件和泥石流孕灾地质条件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不同地质条件对地质灾害的控制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区内崩塌、滑坡孕灾地质条件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地形地貌、易崩易滑地层、致塌致滑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风化程度和大气降水等七类,泥石流孕灾条件为局部特殊汇水地形地貌条件、山坡中下部松散堆积物物源条件和持续大暴雨带来的水源条件等三类。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后期怀宁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同行在孕灾地质条件调查和研究方面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孕灾地质条件
下载PDF
安庆市辖区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生来 薛颀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4期235-237,共3页
指出了安庆市旅游地质资源较丰富,主类有岩石矿物地质景观、外力地质作用景观和人类活动景观等3个,亚类有花岗岩地质景观、碳酸盐岩地质景观、水体景观和古人类遗址等4个。其中,花岗岩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景点有55处以上,经初步评价,在旅... 指出了安庆市旅游地质资源较丰富,主类有岩石矿物地质景观、外力地质作用景观和人类活动景观等3个,亚类有花岗岩地质景观、碳酸盐岩地质景观、水体景观和古人类遗址等4个。其中,花岗岩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景点有55处以上,经初步评价,在旅游资源等级上,四级资源单体11处、三级资源单体10处,在地质遗迹综合价值上,国家级景观2个、省级景观5个,市级景观1个。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 资源 特征
下载PDF
隐伏对流型地热资源勘查方法研究--以花亭湖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义坤 赵景怀 +3 位作者 洪文二 蔡生来 马学静 张阳阳 《中国地质调查》 2022年第1期16-22,共7页
隐伏地热资源勘查一直是地热勘查的难点。为提高隐伏对流型地热资源勘查的“选区定位”精度,以安徽省太湖县花亭湖风景区为研究区,在充分了解地热田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地热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和... 隐伏地热资源勘查一直是地热勘查的难点。为提高隐伏对流型地热资源勘查的“选区定位”精度,以安徽省太湖县花亭湖风景区为研究区,在充分了解地热田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地热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和水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先后确定了重点区、地热靶区和验证孔位,最终发现水温为22℃,涌水量为780.4 m^(3)/d(降深S=20.62 m)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地热流体非常接近,含水段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推断含水构造位置吻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隐伏地热资源“选区定位”的工作流程,分析了勘查方法的应用效果,认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能够有效识别含水构造,系统的水化学分析是寻找地热资源线索的有效方法,寻找隐伏地热资源的关键是对控制地热形成的断裂体系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隐伏地热资源 勘查方法
下载PDF
安庆市怀宁县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潘国林 方涛 +1 位作者 蔡生来 洪天求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安庆市怀宁县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是安徽省大型地质灾害点。在对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塌陷时空分布等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了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的形成与分布特征:(1)马山口岩溶塌陷形成始于1987年,盛发于1988-1992年,该高发时... 安庆市怀宁县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是安徽省大型地质灾害点。在对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塌陷时空分布等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了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的形成与分布特征:(1)马山口岩溶塌陷形成始于1987年,盛发于1988-1992年,该高发时段共产生塌陷坑39个,占全区塌陷总数的43.8%,特别是1992年,形成的塌陷坑达24个,而1993年以后年均塌陷仅为2.6个。(2)地貌上塌陷坑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河漫滩,其次为低丘山坡地貌;在地层岩性上,塌陷坑主要分布在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中统月山组灰岩、大理岩地层中;在水文地质上,塌陷坑主要分布于地下水的降落漏斗范围内,特别集中于地下水主要径流方向和水交替强烈的河谷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密切地段。可溶岩地层的存在、松散覆盖层厚度小(一般在10m以内)和地下水位频繁波动变化是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其中由于矿区疏干排水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急剧变化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至关重要,是岩溶塌陷发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主要成因 水动力条件 怀宁马山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