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47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杨光 邱茜茜 +3 位作者 蔡直铎 王璐瑶 刘浩 曾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3期2226-2230,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147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2月就诊于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40例ACI患者(ACI组)和6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147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2月就诊于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40例ACI患者(ACI组)和6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血清中CD147表达水平的差异。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92)和预后不良组(n=48)。ACI患者CD147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ACI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学标志物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ACI组中CD147表达水平分别为(45.34±3.27)μg/ml、(134.23±9.45)μg/ml,与对照组相比,ACI组中CD14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70.975,P<0.001)。ACI组中CD147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752,P=0.004。LDL-c(OR=1.896,P<0.001)、NIHSS评分(OR=2.005,P<0.001)、胱抑素C(OR=2.116,P<0.001)和CD147(OR=2.775,P<0.001)是AC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NIHSS评分、胱抑素C和CD147预测AC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74、0.864、0.895和0.939,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在80%以上。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CD14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D147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AC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一种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D147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邱茜茜 蔡直铎 杨光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490-1492,1505,共4页
目的探讨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8例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48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经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整理患者资料,调查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 目的探讨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8例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48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经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整理患者资料,调查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表现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研究组多发病灶、前后循环、双侧受累比例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入院当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占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研究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检测值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多为多发性病灶且前后循环、双侧受累比例较高,血液高凝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恶性肿瘤 纤维蛋白原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邱茜茜 蔡直铎 徐晓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4期6454-6456,共3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桡动脉穿刺组(30例)和股动脉穿刺组(30例)。桡动脉穿刺组...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桡动脉穿刺组(30例)和股动脉穿刺组(30例)。桡动脉穿刺组接受经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术,股动脉穿刺组接受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止血包扎时间、鞘管置入时间、手术成功率及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穿刺组肢体制动时间、止血包扎时间短于股动脉穿刺组,鞘管置入时间、手术时间长于股动脉穿刺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组肺栓塞、术后尿潴留、动脉闭塞、穿刺部位血肿、动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穿刺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优化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
下载PDF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取栓术中发生血栓逃逸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蔡直铎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45-48,共4页
目的 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取栓术中发生血栓逃逸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02例实施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取栓术中发生血栓逃逸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102例实施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24 h跟踪随访,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逃逸组与未逃逸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取栓术中血栓逃逸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血栓逃逸发生20例,发生率为19.61%(20/102)。逃逸组与未逃逸组在心源性栓塞型、术前CT血栓HU值、术前介入溶栓治疗、CBS评分、侧支循环状态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栓塞型、侧支循环不良是脑梗死患者取栓术中血栓逃逸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前CT血栓HU值高、术前介入溶栓治疗、CBS评分高是脑梗死患者取栓术中血栓逃逸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取栓术中有一定的血栓逃逸发生风险,与心源性栓塞型、侧支循环不良、术前CT血栓HU值低、术前未介入溶栓治疗、CBS评分低有关,上述风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血栓逃逸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