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疼痛程度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蔡碰德 胡懿郃 +2 位作者 刘华 李明清 宋星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及疼痛程度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患者51例,男性24例...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及疼痛程度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患者51例,男性24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8.13岁。分为无菌性松动组(n=31)及假体周围感染组(n=20),翻修术前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测定血清CRP含量,比较两组间疼痛程度、CR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疼痛程度与CRP的相关性。结果:无菌性松动组VAS平均为5.39(2.10~8.13),假体周围感染组为5.48(2.09~8.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Harris疼痛评分两组的平均秩次分别为26.23和25.6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8)。假体周围感染组CRP为72.86(36.20~101.40)mg/L,明显高于无菌性松动组6.53(1.37~13.7)mg/L,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体周围感染组CRP水平与其VAS及Harris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r=0.87,P<0.01;r=0.92,P<0.01),而无菌性松动组CRP与两种疼痛程度评分均无相关性(r=0.25,P=0.17;r=0.19,P=0.65)。结论:无菌性松动与假体周围感染在疼痛程度上无差异,根据疼痛的程度做出初步判断并不可靠,而CRP测定是两者鉴别诊断的敏感而有效的指标。假体周围感染患者CRP水平与其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在无菌性松动患者中并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松动 假体周围感染 疼痛程度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骨性关节炎动物实验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蔡碰德 张俐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防治 动物实验模式
下载PDF
大转子截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3
3
作者 雷鹏飞 胡懿郃 +2 位作者 蔡碰德 杨序程 汪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4期8191-8195,共5页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公认的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但存在较多的困难及风险。目的:评估行大转子截骨的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方法:18例(22髋)成人CroweⅣ型发育性...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公认的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但存在较多的困难及风险。目的:评估行大转子截骨的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短期疗效。方法:18例(22髋)成人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非骨水泥固定,行大转子截骨调整臀中肌张力,在髋臼的解剖位置安放臼杯。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均超过10个月,最长随访38个月。患者关节置换前平均患肢短缩4.5cm(3.4-6.0cm),置换后患肢较置换前平均延长4.0cm(3.2-4.8cm)。置换后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7分(79分-91分),显著高于置换前(P<0.01)。置换中3例3髋股骨近端发生骨折,但股骨假体稳定,予钢丝固定或未作特殊处理,均于置换后2个月复查X射线片提示骨折已愈合。1例置换后出现坐骨神经麻痹症状,3个月后症状消失。未出现置换后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及有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表明行大转子截骨的非水泥假体能有效治疗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能重建复杂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脱位 发育性 骨性关节炎 人工关节 全髋置换
下载PDF
兔腰椎间盘严重退变骨水泥成形术模型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碰德 顾恩毅 +2 位作者 潘伟坤 陈康尧 郑忠 《广州医药》 2023年第8期35-39,共5页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严重退变骨水泥成形术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6只,手术干预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MRI扫描Pfirrmann分级,之后通过腹外斜肌与腰大肌间隙入路手术去除兔腰2~3椎间盘髓核组织及部分纤维环模拟腰椎间盘...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严重退变骨水泥成形术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6只,手术干预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MRI扫描Pfirrmann分级,之后通过腹外斜肌与腰大肌间隙入路手术去除兔腰2~3椎间盘髓核组织及部分纤维环模拟腰椎间盘严重退变状态。饲养6周后相应腰椎节段椎间盘进行MR扫描Pfirrmann分级,确认相应腰椎节段椎间盘符合严重退变影像表现后再次手术显露相应椎间隙并注入骨水泥。1周后再次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MRI扫描Pfirrmann分级,终末处死并解剖动物检查椎间盘内骨水泥填充情况。结果兔腰椎间盘退化模型建立6周后磁共振Pfirrmann分级为Ⅴ级。椎间隙骨水泥注射后1周其术后磁共振Pfirrmann分级为Ⅳ。骨水泥注射模型1周后拍摄手术节段X线片显示骨水泥较好地填充于腰2~3间隙,椎间隙高度接近正常状态。终末处死并解剖动物发现腰椎节段椎间盘内骨水泥填充良好无脱落或松动。结论通过腹外斜肌与腰大肌间隙入路,手术去除椎间盘髓核组织及部分纤维环6周后,往椎间隙内注入骨水泥,可获得较为可靠的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严重退变骨水泥成形术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骨水泥注射 动物模型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功能障碍与丹参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俐 蔡碰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6440-6443,共4页
目的:观察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及中药丹参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12在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用雄性SD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参组、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及中药丹参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12在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用雄性SD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参组、生理盐水组,每组42只,每组又分缺血再灌注10,20,30,40,50,60,90min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实验方法:①制备大鼠左侧提睾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②丹参组于缺血2h时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应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缺血再灌注10,20,30,40,50,60,90min抽取腹主动脉血。实验评估:①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浓度。②采用比色法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③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含量。结果:纳入大鼠8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量:缺血再灌注10,20min两组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30,40,50,60,90min丹参组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量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一氧化氮分别为(70.95±2.10),(68.21±2.23)μmol/L;(77.05±2.28),(72.20±1.56)μmol/L;(81.12±2.74),(74.60±1.90)μmol/L;(68.81±2.32),(62.03±2.80)μmol/L;(57.08±3.02),(46.77±3.01)μmol/L;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分别为(515.17±47.54),(459.78±37.27)μkat/L;(629.46±44.19),(499.37±29.46)μkat/L;(673.73±29.96),(584.77±58.48)μkat/L;(590.62±31.96),(507.78±31.82)μkat/L;(485.33±38.27),(378.64±38.04)μkat/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238,4.332,4.783,4.569,5.922;2.246,6.000,3.317,4.499,4.843,P<0.05,0.01)。缺血再灌注50min两组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峰,此后表达量开始下降。②内皮素1的表达量:缺血再灌注40min两组内皮素1的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峰,此后表达量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10min两组间内皮素1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20,30,40,50,60,90min丹参组内皮素1的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45.77±26.54),(237.76±14.41)ng/L;(197.32±21.80),(258.50±40.20)ng/L;(124.44±6.00),(189.58±7.24)ng/L;(115.88±10.84),(165.93±10.43)ng/L;(103.96±3.84),(158.05±10.62)ng/L;(84.42±6.16),(113.69±10.41)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462,3.278,16.959,8.149,11.731,5.926,P<0.01)。结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血清中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的表达量发生改变,丹参可能通过调整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平衡,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素1 丹参
下载PDF
提睾肌再灌注损伤模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与丹参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俐 蔡碰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7165-716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提睾肌模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影响,以及丹参干预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浓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2/09在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创伤修复与重建实验室及福建师大生命科学院实验... 目的:观察丹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提睾肌模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影响,以及丹参干预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浓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2/09在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创伤修复与重建实验室及福建师大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84只,手术造成左提睾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参组(n=42)与生理盐水组(n=42),缺血再灌注前30min腹腔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制药厂,主要成分:丹参,含生药1.5g/mL,批号:0408113,给药量按人剂量与大鼠剂量之间的换算方法,1.809g/kg)、生理盐水。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0,20,30,40,50,60,90min时抽取腹主动脉血,每个时相点6只。实验评估:①采用考马斯亮兰蛋白法和酶链免疫吸附法测定提睾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②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③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浓度。结果:纳入大鼠8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提睾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再灌注10,20min丹参组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别,再灌注30,40,50,60,90min丹参组单位蛋白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15,2.292,4.605,3.595,5.196,P<0.05,0.01)。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再灌注开始10min时,丹参组与生理盐水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再灌注20,30,40,50,60,90min丹参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949,2.327,4.050,2.958,9.142,6.188,P<0.05,0.01)。③血清丙二醛浓度:再灌注10,20min时,丹参组与生理盐水组丙二醛浓度无明显差异,再灌注30,40,50,60,90min丹参组丙二醛浓度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64,2.697,4.461,2.587,3.002,P<0.05,0.01)。结论:丹参能促进再灌注损伤中骨骼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产生的丙二醛并促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泌,这可能亦是丹参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丹参
下载PDF
关节液中细菌16srRNA与23s rRNA诊断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忠 蔡碰德 +3 位作者 顾恩毅 李超雄 林向全 陈国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关节液中细菌16s rRNA与23s rRNA诊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率及两种基因诊断方法的差异。方法对33例无菌性松动及19例假体周围感染行人工膝关节翻修的患者,通过RT-PCR检测关节液中细菌16s rRNA、23s rRNA保守基因片段... 目的探讨利用关节液中细菌16s rRNA与23s rRNA诊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率及两种基因诊断方法的差异。方法对33例无菌性松动及19例假体周围感染行人工膝关节翻修的患者,通过RT-PCR检测关节液中细菌16s rRNA、23s rRNA保守基因片段诊断假体周围感染。比较两种诊断策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以国外关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方法的文献判定假体周围感染,利用16s rRNA进行诊断的敏感性78.8%,特异性93.9%,阳性预测值88.2%,阴性预测值为88.6%,准确性为88.5%;而采用23s rRNA扩增方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68.4%、78.8%、65.0%、81.2%和75.0%。两种基因诊断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关节液中细菌16s rRNA或23s rRNA诊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23s RRNA 关节置换 感染 基因诊断
下载PDF
高血肌酐动物模型的研制
8
作者 林若勤 张向友 +9 位作者 傅晓晴 胡望平 陈敏 林秀芳 吴绍銮 邓龙生 李慧勇 蔡碰德 李金桂 王育斌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2-32,36,共2页
关键词 高血肌酐症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下载PDF
界膜组织细菌16S rRNA和23S rRNA对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安森博 蔡碰德 +1 位作者 汪龙 胡懿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对界膜组织中细菌16S rRNA、23S rRNA进行PCR检测,分析比较两者单独以为及联合应用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效率。方法应用诊断标准对本机构67例髋关节翻修患者是否患有假体周围感染(PJI)作出诊断;用PCR技术检测各界膜组织中细菌16S r... 目的对界膜组织中细菌16S rRNA、23S rRNA进行PCR检测,分析比较两者单独以为及联合应用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效率。方法应用诊断标准对本机构67例髋关节翻修患者是否患有假体周围感染(PJI)作出诊断;用PCR技术检测各界膜组织中细菌16S rRNA和23S rRNA基因片段的表达,同样对PJI作出诊断。分别将16S rRNA、23S rRNA、16S rRNA/23S rRNA(即16S rRNA或23S rRNA检测一项为阳性结果即可)以及16S rRNA+23S rRNA 4种策略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标准的结果比较,分析4种策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应用16S rRNA/23S rRNA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16S rRNA+23S rRNA(95.7%vs 52.2%,P<0.01;97.6%vs 79.6%,P=0.01)。4种诊断策略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单独应用16S rRNA或23S rRNA的诊断效率相当。结论单独应用16S rRNA或23S rRNA进行诊断的效率明显差异,16S rRNA/23S rRNA较16S rRNA+23S rRNA更为敏感,且阴性结果可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膜 16S RRNA 23S RRNA 假体周围感染 翻修
下载PDF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35例手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瑜芳 雷鹏飞 +3 位作者 钟达 蔡碰德 冷屹 胡懿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5例膝关节PVNS行手术治疗病例,术后病检均为弥漫性PVNS,其中24例选择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ASR组)...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5例膝关节PVNS行手术治疗病例,术后病检均为弥漫性PVNS,其中24例选择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ASR组),11例PVNS选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组)。ASR组采用Ly—sholm评分,TKA组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患膝的关节功能。[结果]35例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41.3个月。统计学分析表明TKA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的(65.9±8.4)分提高到术后的(87.6±8.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29〈O.05)。ASR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86.3±10.3)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5.5土13.2)分(P=0.016〈O.05)。【结论】ASR结合术后辅助放疗治疗膝关节PVNS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TKA治疗晚期膝关节弥漫型PVNS,可较好恢复膝关节功能,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外科学 膝关节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应用阿哌沙班与利伐沙班抗凝后皮下瘀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碰德 顾恩毅 +2 位作者 陈康尧 范联鲲 郑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7期90-91,共2页
目的对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服用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出现皮下瘀斑的情况。方法将因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阿哌沙班组与利伐沙班组各29例,术后阿哌沙班组给予阿派沙班治疗,利伐沙班组给... 目的对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服用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出现皮下瘀斑的情况。方法将因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阿哌沙班组与利伐沙班组各29例,术后阿哌沙班组给予阿派沙班治疗,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瘀斑情况、瘀斑初次出现及高峰时间、最大瘀斑面积、2周内瘀斑消退情况。结果 2组皮下瘀斑发生率、初次出现瘀斑时间及瘀斑出现高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哌沙班组最大瘀斑面积小于利伐沙班组,术后2周内瘀斑消退率高于利伐沙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伐沙班相比,全膝关节置换应用阿哌沙班皮下瘀斑面积更小,消退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瘀斑
下载PDF
纤维环缝合对兔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后MR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碰德 顾恩毅 +3 位作者 薛武祥 杨志 苏淑玲 郑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环缝合对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后MR信号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42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只,每组再设术后2、4、12周三个亚组,每个亚组7只。实验组(缝合组)于L2-3椎体前缘纵形切开纤维环,针刺使髓核突出,然后... 目的探讨纤维环缝合对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后MR信号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42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只,每组再设术后2、4、12周三个亚组,每个亚组7只。实验组(缝合组)于L2-3椎体前缘纵形切开纤维环,针刺使髓核突出,然后缝合纤维环;对照组(未缝合组)未给予缝合纤维环直接逐层闭合手术切口。术后2、4、12周两组L2-3间盘分别行MR T2加权像扫描并进行Pfirrmann分级。实验组术后12周处死并解剖动物检查纤维环缝合的可靠性。结果术后2、4、8周开始实验组L2-3间盘的MR T2加权像扫描信号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环缝合可减缓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缝合 髓核摘除 磁共振信号
下载PDF
有限使用止血带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碰德 郑忠 +3 位作者 陈康尧 顾恩毅 范联鲲 陈国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使用止血带联合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率、髌骨轨迹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76例单侧骨性关节炎行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止血带仅在胫骨截骨后开始充气,假... 目的探讨有限使用止血带联合自体血回输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率、髌骨轨迹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76例单侧骨性关节炎行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止血带仅在胫骨截骨后开始充气,假体放置完毕骨水泥凝固后释放,术中术后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35例)手术全程应用止血带。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出血量、隐形失血量、输血率、止血带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术后6周摄髌骨轴位X线片测量髌骨倾斜角度、髌骨位移距离。结果A组止血带使用时间明显少于B组(71.8min vs 90.3min,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372.2mLvs 289.0mL,P<0.01),而术后失血量则结果相反(258.1mLvs 345.0mL,P<0.01)。而两组的总出血量(TMBL)和隐性失血量(H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0.3mL vs 634.1mL,P=0.73;110.8mL vs 108.3mL,P=0.63);输血率及止血带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有更多的患者出现术后髌骨轨迹不良(7.3%vs 25.7%,P=0.03),B组髌骨倾斜度明显大于A组(5.40°vs 3.70°,P=0.04),但两组髌骨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3mmvs 4.19mm,P=0.07)。结论有限使用止血带联合自体血回输,有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髌骨轨迹,但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失血、输血概率、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自体血回输 失血量 髌骨轨迹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下载PDF
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纤维环缝合模型建立与MRI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碰德 顾恩毅 +3 位作者 薛武祥 杨志 苏淑玲 郑忠 《中外医疗》 2018年第9期1-4,33,共5页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纤维环缝合模型并进行MRI分析。方法 2017年5—9月,选用福建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新西兰白兔14只,模型组及对照组各7只,沿右腹直肌外缘与腰背肌间隙进入L2~3椎体前缘。模型组纵形切开纤维环,针刺使髓...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纤维环缝合模型并进行MRI分析。方法 2017年5—9月,选用福建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新西兰白兔14只,模型组及对照组各7只,沿右腹直肌外缘与腰背肌间隙进入L2~3椎体前缘。模型组纵形切开纤维环,针刺使髓核突出,然后缝合纤维环,对照组未切开纤维环直接逐层闭合手术切口。术后2、4、12周分别于两组椎间盘(L2~3)行MRI扫描并进行Pfirrmann分级,术后12周处死并解剖动物检查对照组纤维环缝合的可靠性。结果术后2、4、12周作为对照组的L2~3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前后无明显变化(Z=0,P=1.0),而模型组相应节段的椎间盘从术后2、4、12周开始即出现T2加权像信号Pfirrmann分级逐渐增高(Z=-3.44,P<0.01;Z=-2.70,P<0.01),其与对照组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0,P<0.01;Z=-3.44,P<0.01;Z=-3.5,P<0.01)。术后12周解剖动物发现模型组所有动物椎间盘纤维缝合线结均无脱落、松动现象。结论应用纤维纵切、针刺髓核,缝合纤维环法可获得可靠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髓核部分摘除纤维环缝合模型,可通过MRI早期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 纤维环缝合 动物模型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对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经来 郑忠 +2 位作者 林向全 蔡碰德 陈国龄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根据CT数据(DICOM格式)创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量及分布对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L1)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集术前、应用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 目的:根据CT数据(DICOM格式)创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量及分布对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L1)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集术前、应用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的CT数据,利用Mimics17.0、Geomagicstudio15.0、 Pro/E5.0、 Abaqus6.13等相关软件,建立相应的三维脊柱有限元模型,范围为T11~L3,通过施加定量的载荷,对相邻椎体应力分布变化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在垂直、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五种载荷下,T12和L2的最大应力大小依次为单侧骨水泥模型、双侧骨水泥模型、正常模型。结论: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量及分布区域是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与椎体所受力学载荷方向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对顺铂治疗骨肉瘤的影响及机制
16
作者 陈康尧 顾恩毅 +2 位作者 蔡碰德 潘伟坤 郑忠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异丙嗪在骨肉瘤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其用于替代地塞米松(Dex)作为化疗辅助药物的可行性。方法构建荷人骨肉瘤裸鼠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分别腹腔注射200μL的生理盐水、化疗药物顺铂(3mg/kg)、Dex(4mg/kg)、... 目的观察异丙嗪在骨肉瘤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其用于替代地塞米松(Dex)作为化疗辅助药物的可行性。方法构建荷人骨肉瘤裸鼠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分别腹腔注射200μL的生理盐水、化疗药物顺铂(3mg/kg)、Dex(4mg/kg)、异丙嗪(20mg/kg)、Dex+顺铂、异丙嗪+顺铂治疗。每隔3天给药1次,共4次。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至第15天麻醉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称量瘤体重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和分布;观察上述不同药物处理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MTT法检测MG63的增殖及顺铂诱导的增殖抑制作用;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异丙嗪和顺铂对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单用顺铂治疗组相比,异丙嗪+顺铂组与Dex+顺铂组的肿瘤体积和离体瘤重均显著增大。Dex+顺铂组和异丙嗪+顺铂组肿瘤间质组织中CD31的表达和分布明显多于单用顺铂组。单用Dex或异丙嗪处理24h或36h并不改变VEGF mRNA和蛋白分泌水平,单用顺铂处理则可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和分泌,而异丙嗪与顺铂联用则可显著逆转顺铂的作用。10nM~10μM异丙嗪处理MG63细胞72h,仅10nM异丙嗪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约为25.7%;与2μg/mL顺铂联用时,异丙嗪也不能逆转顺铂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联用Dex可以部分逆转顺铂导致的细胞凋亡,凋亡率为12.7%,而联用异丙嗪并不能减少顺铂对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骨肉瘤化疗时使用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会降低化疗药的效果,机制可能与异丙嗪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嗪 顺铂 骨肉瘤 化疗抵抗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碰德 胡懿郃 +3 位作者 文霆 钟达 冷屹 雷鹏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6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行髋臼翻修术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55~79岁,平均67.2岁...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6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行髋臼翻修术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55~79岁,平均67.2岁。左髋9例,右髋10例。应用骨水泥型髋臼假体7例,非骨水泥型12例。初次置换术后3周~6个月行翻修术,平均4.5个月。分析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的原因,比较翻修术前后髋臼假体骨覆盖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与髋臼的处理、假体的选择及放置角度、骨水泥操作技术不当等有关。翻修术后l例出现坐骨神经麻痹,7周后自行恢复;1例髋臼前壁轻微骨折,3个月后骨折愈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血管损伤、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73个月,平均28个月。患者均未出现髋臼假体初始不稳定。髋臼假体骨覆盖率由初次置换时的67.9%±5.5%提高至翻修术后87.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2,P=0.003)。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4.4±4.6)分,较术前的(56.5±9.3)分显著提高(t=11.380,P=0.005)。结论术前详细计划、选择合适的假体、妥善处理髋臼、按合理角度植入髋臼假体有助于获取良好的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初始不稳定 髋臼假体 翻修术
原文传递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碰德 胡懿郃 +1 位作者 谢杰 汪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3例(23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3例(23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时间为13~52个月,平均17.3个月;发生感染至入院翻修时间为15 d~7个月,平均2.1个月。一期清创、取出假体,植入含庆大霉素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8~10周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假体。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翻修前后患膝功能,并统计总体感染控制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二期翻修术后发生再感染,余21例感染控制,总体感染控制率91.3%。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年。HSS评分由术前(60.6±9.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2.3±7.4)分,KSS评分由术前(110.7±9.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34.0±10.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透亮影等异常表现。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能有效控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并能较好恢复患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迟发感染 二期翻修术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戴子勋 胡懿郃 +2 位作者 汪龙 蔡碰德 李康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11年1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71~87岁,平均(77.3±...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11年1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71~87岁,平均(77.3±3.54)岁。内固定手术至行人工全髋置换时间为8~12个月,平均(7.5±1.6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4.5)个月(6个月~5年),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感染的发生。末次随访Harris由术前的45~64分,平均(50±3.2)分,提高至83~92分,平均(87.6±1.73)分,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73,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于术前。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健侧截石位下无牵引架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忠 蔡碰德 +3 位作者 顾恩毅 李超雄 林向全 陈国龄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9-40,共2页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人数增加,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积极围手术期准备,手术处理骨折,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共识。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采用的手术体...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人数增加,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积极围手术期准备,手术处理骨折,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共识。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采用的手术体位有多种,研究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侧截石位 术前牵引 粗隆间骨折 PF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