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控制营养状态评分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蔡祎品 黄海伟 +4 位作者 刘晓丽 张洁 徐崧圆 高瑜 赵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17-22,31,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4月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3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数据。根据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总胆固醇浓... 目的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4月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3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数据。根据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总胆固醇浓度计算CONUT评分。通过时依性受试者工作特征(tROC)曲线确定CONUT评分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最佳截断值,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CONUT评分与宫颈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关系。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tROC曲线显示,CONUT评分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3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95%CI:0.587-0.830)。基于最佳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CONUT评分组(≥3分)与低CONUT评分组(<3分),结果表明,高CONUT评分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及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肿瘤分期显著相关。随访期内共22例(16.4%)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生存曲线表明,高CONUT评分组与低CONUT评分组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5%和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变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证实,CONUT评分高(HR=2.771,95%CI:1.158-6.626,P=0.022)、FIGO肿瘤分期高(HR=2.968,95%CI:1.183-7.444,P=0.020)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HR=2.589,95%CI:1.031-6.499,P=0.043)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ONUT评分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术前CONUT评分≥3分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营养状态 复发 转移 术前控制营养状态评分 国际妇产科联合会肿瘤分期
下载PDF
再次宫颈锥切术在处理残留或复发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向礼兵 蔡祎品 +5 位作者 徐晓丽 杨文涛 吴小华 王华英 李子庭 杨慧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0-3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再次宫颈锥切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次锥切后治疗失败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很少有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再次宫颈锥切术在处理初次锥切术后切... 背景与目的:再次宫颈锥切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初次锥切后治疗失败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很少有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再次宫颈锥切术在处理初次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或随访再次发现宫颈病变患者中的诊治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1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因高级别CIN接受2次宫颈锥切术的患者共65g0,包括50例首次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和15例随访中再次发现宫颈病变患者。分析65例患者再次锥切标本的组织病理及切缘情况,随访观察再次术后并发症、术后妊娠以及病变复发情况。结果:50例首次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经再次锥切后,2例(4.0%)被证实为浸润性宫颈癌(腺癌ⅠB1期和鳞癌ⅠA1期各1例),23例(46.0%)标本中存在残留的CIN病变。15例随访中再次发现宫颈病变的患者,11例(73.3%)被证实存在CIN病变。再次锥切后58例患者切缘阴性(89.2%),7例(10.8%)患者切缘阳性(包括1例宫颈腺癌和6例CIN)。5例患者因发现宫颈浸润癌或2次锥切切缘阳性或术后并发症而补充行子宫切除术。另有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术中大出血,1例术后宫颈创面大出血)的患者经保守处理后好转。在保留子宫的60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25-87个月),4例(6.7%)患者被发现有CIN病变复发。结论:再次锥切术可以切除残留或复发的宫颈病变组织而保留生育功能,并有可能发现首次手术未被发现的浸润性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很少见,但需要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再次锥切术 残留 复发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PI3K与mTO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蔡祎品 黄海伟 +4 位作者 刘晓丽 张洁 徐崧圆 高瑜 赵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5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CC)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CC患者作为CC组,同时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00例作为CIN组。... 目的探讨宫颈癌(CC)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CC患者作为CC组,同时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00例作为CIN组。收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测定PI3K与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两组PI3K与m TO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CC组中PI3K与mTO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C组PI3K、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I3K与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FIGO分期Ⅰ期+Ⅱ期、中+高分化及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S)为85.00%(102/120);PI3K与mTOR蛋白阳性表达患者3年OS低于PI3与m TORK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组织中PI3K与mTOR蛋白呈高表达,且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有关,能够作为CC诊治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组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