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缺爪螨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秋锦 张飞萍 +2 位作者 钟景辉 刘巧云 张艳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80,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Rimando) 营两性或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产雄卵;雌螨日产卵1 ~2 粒,一生平均产卵9-8 粒;林间自然性比为2-35∶1 ;该螨以雌成螨和卵滞育,11 月中... 研究结果表明,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Rimando) 营两性或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产雄卵;雌螨日产卵1 ~2 粒,一生平均产卵9-8 粒;林间自然性比为2-35∶1 ;该螨以雌成螨和卵滞育,11 月中旬入蛰,3 月上旬出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螨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从卵到成螨产卵有效积温为280-76 日度,发育起始温度为13-32 ℃。该螨还可取食苦绿竹( Dendrocalam usbasihirsuta) 、长毛米筛竹( Bambusa pachinensis) 、半耳箬竹( Zndrocalmuslongiaurtus) ,并完成其生活史,在麻竹( Dendrocalamopsislatiflorus) 、毛金竹( Phyllostachysnigra) 上不能存活,在苦绿竹上完成1 代需18-4 d;降雨的冲刷及浸水对幼、若、成螨存活影响较大,短期浸水对卵孵化影响不大,浸水1 d 后卵孵化率降至30-65 % 。利用灰色关联度(The Gray Sequence) 方法分析湿度、气温、降雨量、天敌4 个因子对该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 个因子对幼、若、成螨数量消长的关联序为湿度> 降雨量> 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缺爪螨 有效积温 灰色关联度 生物学特性 毛竹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种群消长与生态因子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秋锦 张飞萍 +2 位作者 刘巧云 张艳璇 钟景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4个生态因子与南京裂爪螨(Schigotetranychusnanjingensis)卵量消长的关联序为湿度>天敌>降雨>气温;与幼、若、成螨量关联序为湿度>降雨>气温>天敌;与整个种群数量关联序为湿度>降雨>天敌>气温.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灰色关联度 种群消长 生态因子
下载PDF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的研究 〔Ⅰ〕病原线虫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蔡秋锦 宋漳 +3 位作者 龚其锦 林邦超 洪云南 罗婉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根部,首次发现半穿刺线虫寄生,经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验证,病原线虫是(Tylenchluus semipenetrans Cobb)。雄成虫线形,长度为367.2(303—390)um,吻针和食道极度退化,单精巢,交合刺长15um,具引...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根部,首次发现半穿刺线虫寄生,经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验证,病原线虫是(Tylenchluus semipenetrans Cobb)。雄成虫线形,长度为367.2(303—390)um,吻针和食道极度退化,单精巢,交合刺长15um,具引带,无交合繖,排泄孔位于虫体中部或稍后(PE=60%),雄成虫少见。雌成虫单个或成群寄生根上,虫体前端约占体长(40—50%)伸入根部周皮层内,露出根外的虫体逐渐膨大成囊状或袋状,虫体长390.3(334—449)um,排泄孔位于阴门稍前(PE=80—90%)。孔口能分泌出小液滴,阴门位于虫体90%处,无肛门,尾端短且直伸向腹面,单卵巢,折叠卷曲,雌成虫行孤雌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半穿刺线虫 病原线虫 鉴定
下载PDF
植物性杀线剂的提取与毒杀效果 被引量:37
4
作者 蔡秋锦 罗婉珍 +1 位作者 陈长雄 林邦超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91-293,共3页
通过植物粗提液对杉木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semipenetrans)的毒杀效果的筛选与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苦楝(Meliaaxedarach)叶汁稀释500倍液,包菜(Brasiaderacea)叶汁稀... 通过植物粗提液对杉木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semipenetrans)的毒杀效果的筛选与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苦楝(Meliaaxedarach)叶汁稀释500倍液,包菜(Brasiaderacea)叶汁稀释100倍液,木麻黄(Casuarineeguiselifnlia)叶汁稀释50倍液的浓度,毒杀效果均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杀线剂 毒杀效果 稀释倍数 提取
下载PDF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蔡秋锦 龚其锦 林邦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06-514,共9页
近几年,我们对杉木普遍生长衰退及杉苗死亡进行研究,新发现了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鉴定为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通过定点定时定量系统观测,该线虫在福建年发生10代左右,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与气温星正相关,与杉木根萌发相... 近几年,我们对杉木普遍生长衰退及杉苗死亡进行研究,新发现了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鉴定为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通过定点定时定量系统观测,该线虫在福建年发生10代左右,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与气温星正相关,与杉木根萌发相一致,单卵培养计测,雌雄比为56:1,线虫最高发育温度为35℃,卵的致死温度为40℃。林地对比定时定量调查表明,虫口密度南坡最大,并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可达1.2m,而30—40cm土层中虫口数最大,杉木与阔叶树混交较纯杉林虫口数下降26—72%。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测出,病、健根的呼吸强度、N、P、K和蛋白质含量、酶的活性均差异明显。从病根分离和纯化真菌区系,经对比接种,发现线虫寄生利于镰刀菌入侵。病菌经40—50℃温水浸根10—15min可直接杀死线虫。分别将每亩3kg呋喃丹,6kg甲胺磷,2kg涕灭威用于区组、盆栽和大面积防治,效果为70—80%,发现新寄主还有柳杉和野柿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半穿刺线虫 防治
下载PDF
火炬松三种病害及发病机制初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蔡秋锦 刘广祥 沈友爱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历经1995~1996年,对龙岩市引种来自美国的火炬松人工林4666.7hm2,进行了定点抽样调查和观测,采集标本及实验室内分离培养和鉴定,其中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松枯梢病(Spha... 历经1995~1996年,对龙岩市引种来自美国的火炬松人工林4666.7hm2,进行了定点抽样调查和观测,采集标本及实验室内分离培养和鉴定,其中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松枯梢病(Sphaeropsissapinea)、松赤枯病(Pestalatiopsisfu-nerea)为害面积大且严重,局部林分已出现成片枯死,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病害 发病机制 松针褐斑病 枯梢病
下载PDF
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及混交林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蔡秋锦 林邦超 +1 位作者 陈长雄 罗婉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8-11,共4页
杉木半穿刺线虫新发现三种寄主植物杉木、柳杉、野柿,原国内外报道寄主植物有柑桔、甜橙、橄榄、葡萄、紫丁香、核桃、杏树、海棠、苹果、梨、柿树、构桔、黄杨、桂花、兰棕等.杉木与非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植物马尾松、酸枣、泡桐、火... 杉木半穿刺线虫新发现三种寄主植物杉木、柳杉、野柿,原国内外报道寄主植物有柑桔、甜橙、橄榄、葡萄、紫丁香、核桃、杏树、海棠、苹果、梨、柿树、构桔、黄杨、桂花、兰棕等.杉木与非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植物马尾松、酸枣、泡桐、火力楠、湿地松、楠木、檫树、油桐、枣柏、木荷等混交,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促进杉木生长,是一种较好的控制线虫密度的营林措施;杉木与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植物柳杉混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半穿刺线虫 寄主范围 混交树种 效应
下载PDF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的研究 (2)生活史、自然消长及生物学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秋锦 龚其锦 +2 位作者 林邦超 洪云南 罗婉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89-95,共7页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是柑桔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在福建一年发生10~12代,以卵囊和二龄幼虫在根部或根际土壤中越冬,二龄雌幼虫侵袭根部,完成一世代时间是3~5周。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与土温有关,而主要与杉木根萌发期一...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是柑桔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在福建一年发生10~12代,以卵囊和二龄幼虫在根部或根际土壤中越冬,二龄雌幼虫侵袭根部,完成一世代时间是3~5周。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与土温有关,而主要与杉木根萌发期一致。虫口密度一年内出现两个高峰期,阳坡比阴坡高,随林龄增大而递增。线虫在土壤中垂直分布深度达1.2m,而虫口密度最大是分布20~60cm土层。卵囊的活卵率平均为85%,卵的孵化率在杉木浸汁液中是90%,在清水中是70%。在清水中从卵发育至雄成虫需46~55天,雌幼虫在根外不能发育成虫。卵的发育最高温度35℃,致死温度40℃,雌雄虫性比为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线虫病 线虫 生活史 生物学
下载PDF
福建杉木半穿刺线虫病分布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蔡秋锦 罗群荣 陈国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4-529,共6页
研究结果表明,半穿刺线虫病在福建省各杉木产区均有分布,其中顺昌、建阳、沙县、南平、政和、连江等县(市)受害较重;苗圃受害较轻。该线虫自然分布与土壤质地、坡向、林龄3 个生态因子呈极显著相关;与立地条件、炭疽病病情指数... 研究结果表明,半穿刺线虫病在福建省各杉木产区均有分布,其中顺昌、建阳、沙县、南平、政和、连江等县(市)受害较重;苗圃受害较轻。该线虫自然分布与土壤质地、坡向、林龄3 个生态因子呈极显著相关;与立地条件、炭疽病病情指数显著相关;与土壤类型相关不显著。轻壤土与砂壤土、幼龄林与中龄林、阴坡线虫数量较多。不论生态因子如何,该线虫集中分布于0~40 cm 土层中,但不同林龄、土壤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穿刺线虫病 自然分布 垂直分布 杉木
下载PDF
木荷苗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秋锦 龚其锦 林凤京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0-14,共5页
木荷苗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黑褐色,大小是86.6~198.8μm×49.5~123.2μm,分生孢子单细胞,长圆形,大小为 6.4~7.5μm×2.5~3.0μm,分生孢子梗分枝;鉴定为Dend-rophoma sp.菌丝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是PDA,最适宜pH值是6,... 木荷苗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黑褐色,大小是86.6~198.8μm×49.5~123.2μm,分生孢子单细胞,长圆形,大小为 6.4~7.5μm×2.5~3.0μm,分生孢子梗分枝;鉴定为Dend-rophoma sp.菌丝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是PDA,最适宜pH值是6,最适宜的相对湿度93%;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的营养液是5%葡萄糖,最适宜pH值6,但需较高的相对湿度,最适宜的温度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褐斑病病毒 生物特性
下载PDF
杉木家系对杉木半穿刺线虫抗病性研究
11
作者 蔡秋锦 林邦超 +1 位作者 罗婉珍 陈长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对25个杉木家系的一年生实生苗根际人工接种等量杉木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semipenltrans))二龄幼虫,叶部喷洒等浓度的炭疽病病原菌分生孢子,三年后测出叶部炭疽病病情指数、苗木地径和高生长量,分析... 对25个杉木家系的一年生实生苗根际人工接种等量杉木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semipenltrans))二龄幼虫,叶部喷洒等浓度的炭疽病病原菌分生孢子,三年后测出叶部炭疽病病情指数、苗木地径和高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编号为18和编号为1的两个家系为高抗病速生优良家系;编号为28和编号为27的两个家系为高度感病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家系 杉木半穿刺线虫 抗病性 虫害
下载PDF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的研究 (Ⅲ)线虫影响寄主组织生理上的病变
12
作者 蔡秋锦 龚其锦 +2 位作者 林邦超 洪云南 罗婉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寄生杉木根部,不仅引起杉根组织形态上变化,而且组织生理性质亦发生一系列病变,应用“广口瓶”,“蒸馏法”、“巩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计”,“考马斯克G—250染色法”等测定杉木病,健株根系;... 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寄生杉木根部,不仅引起杉根组织形态上变化,而且组织生理性质亦发生一系列病变,应用“广口瓶”,“蒸馏法”、“巩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计”,“考马斯克G—250染色法”等测定杉木病,健株根系;病株根部呼吸强度增强,N、P、K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比健株根系高。同时进行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测定,病株较之健株明显增强;而病株叶部N、P、K含量,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健株,揭示了线虫寄生导致杉木黄化,生长衰退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线虫病 寄生组织 生理病变
下载PDF
土壤线虫群落对闽北森林植被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邵军 蔡秋锦 阮宏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6-364,共9页
为了考察地上植物群落的演替与土壤线虫群落的相互关系,作者对闽北退化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线虫群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定位研究。研究表明,线虫群落对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有不同的响应,各恢复阶段线虫数量差异显著(P<0.01),从... 为了考察地上植物群落的演替与土壤线虫群落的相互关系,作者对闽北退化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线虫群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定位研究。研究表明,线虫群落对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有不同的响应,各恢复阶段线虫数量差异显著(P<0.01),从大到小依次为:荒地(Wj)、天然阔叶林(Cc)、针阔混交林(Clc)、针叶林(Pm);土壤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明显,属数与个体密度均体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而夏季极显著少于其他季节(P<0.01);土壤线虫群落DG指数与丰富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天然阔叶林、荒地、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而多样性顺序却表现为:荒地>天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根系生物量、土壤理化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并且线虫数量与根系生物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速效磷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分异及其动态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响应过程,能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生物在植被演替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特征 土壤线虫 垂直分布 季节动态 生态响应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艳璇 刘巧云 +2 位作者 宋美官 蔡秋锦 张飞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3-16,共4页
南京裂爪螨在福建主要危害毛竹,7~8月高温干燥季节危害最重,造成毛竹大量落叶,直到枯死。该螨于11月上旬进入休眠,翌年2月下旬出蛰,3月上旬开始产卵,世代重叠,雌雄比为13.11。应用50%甲胺磷、40%氧乐果、20... 南京裂爪螨在福建主要危害毛竹,7~8月高温干燥季节危害最重,造成毛竹大量落叶,直到枯死。该螨于11月上旬进入休眠,翌年2月下旬出蛰,3月上旬开始产卵,世代重叠,雌雄比为13.11。应用50%甲胺磷、40%氧乐果、20%杀灭菊酯、20%灭扫利、20%快灵、5%抑太保10和30倍稀释液竹腔注射防治该虫,30d后校正死亡率达9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毛竹 生活习性 药剂防治
下载PDF
福建省毛竹叶螨种类危害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艳璇 刘巧云 +3 位作者 林坚贞 宋美官 蔡秋锦 何学友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11-15,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我省45个县、市毛竹产区遭受叶螨严重危害、导致大面积毛竹落叶、枯死,给生产及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经鉴定毛竹叶螨种类共4种: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MaetYu... 本文首次报道我省45个县、市毛竹产区遭受叶螨严重危害、导致大面积毛竹落叶、枯死,给生产及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经鉴定毛竹叶螨种类共4种: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MaetYuan、竹缺爪螨AponychuscorpuzaeRimand、竹裂爪螨S.bambusaeReck、竹小爪螨OligonychusuramaEhara。其中南京裂爪螨、竹裂爪螨、竹小爪螨为福建省新纪录种。本省以南京裂爪螨、竹缺爪螨为优势种,有的区域以单种群存在危害,有的区域以混合种群存在危害。本文对几种叶螨形态、危害状况、分布等作了详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叶螨 危害 生物学特性 种类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生物学及其发生与温度、降雨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飞萍 蔡秋锦 +2 位作者 钟景辉 刘巧云 张艳璇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研究表明: 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雌成螨营两性或孤雌产雄生殖; 林间自然性比8.23∶1; 雄螨可交尾多次; 卵集中产于丝膜下, 每雌一生平均产卵16.7 粒, 日均产卵0.8 ... 研究表明: 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雌成螨营两性或孤雌产雄生殖; 林间自然性比8.23∶1; 雄螨可交尾多次; 卵集中产于丝膜下, 每雌一生平均产卵16.7 粒, 日均产卵0.8 粒; 该螨以雌成螨和卵滞育越冬, 11 月中旬入蛰, 3 月上旬出蛰; 20~35℃范围内, 各螨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 41℃不能完成生活史; 从卵到成螨产卵有效积温为325.378 5日度, 计算该螨在福建1a 发生19 代. 少量降雨造成幼、若、成螨大量死亡, 但对卵孵化影响不大, 浸水对幼、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有效积温 滞育 毛竹
下载PDF
不同生境柳杉根际线虫群落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邵军 蔡秋锦 阮宏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3-590,共8页
为了考察生境变化对根际线虫群落的影响,对闽北柳杉3种生境的根际线虫群落生态特征进行了为期1年的定位研究,共捕获柳杉根际线虫56327条,分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2纲4目12科35属。结果表明:生境之间线虫数量差异显著(P〈0.01),从... 为了考察生境变化对根际线虫群落的影响,对闽北柳杉3种生境的根际线虫群落生态特征进行了为期1年的定位研究,共捕获柳杉根际线虫56327条,分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2纲4目12科35属。结果表明:生境之间线虫数量差异显著(P〈0.01),从大到小依次为柳杉混交林、柳杉纯林、柳杉苗圃;不同生境根际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均明显,个体密度体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夏季极显著少于其它季节(P〈0.01);不同生境中,各功能群线虫密度的垂直分布差异显著(P〈0.05),大小顺序为0~5cm〉5~10cm〉10~20cm,但植物寄生线虫优势种密度的垂直分布有例外;不同生境土壤根系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并且线虫数量分布与根系生物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氯以及速效磷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根际线虫群落结构及动态是一个重要的生态过程,为中国东南部森林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柳杉病害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根际土壤 线虫群落 生物多样性 生态响应
下载PDF
温度、光照对南京裂爪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飞萍 徐耀昌 +2 位作者 黄芙蓉 蔡秋锦 钟景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9-462,共4页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te,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could not survive below -10 °C and above 41 °C. Its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it was 20~25 °C. It had very high sur...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te,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could not survive below -10 °C and above 41 °C. Its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it was 20~25 °C. It had very high survival rate at 2 °C.The survive,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mite varied with photoperiod. The development could not complete in darkness, but the eclosion of eggs was normal.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from egg to adult mite was in a photoperiod of ≥12 h. The shortest period (13 91 d) from young mite to adult female mite was in a photoperiod of 8 h and the longest period (32 33 d) was in 5 h .In the photoperiod of 8 h,≥12 h, the female mite could oviposit normally and the quantity of eggs were 9 13 and 12 67,respectively .The adult female could not oviposit and had the shortest longevity (10 d) in a photoperiod of 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生存率 毛竹害虫 光照 温度 发育历期
下载PDF
竹缺爪螨种群空间格局及时序动态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飞萍 蔡秋锦 +3 位作者 卢凤美 董喜明 黄长文 钟景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空间格局并分析其时序动态。结果表明 :竹缺爪螨卵及卵壳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主要分布在 3年生以上竹 (受害株率为97 41 43% ) ,2年生以下竹分布株率仅占 0 8571 % ,这说明该螨主要危...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空间格局并分析其时序动态。结果表明 :竹缺爪螨卵及卵壳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主要分布在 3年生以上竹 (受害株率为97 41 43% ) ,2年生以下竹分布株率仅占 0 8571 % ,这说明该螨主要危害 3年生以上竹 ,且以聚集为危害为主。卵和幼螨群体在年周期中均呈聚集分布 ,其聚集程度对若和成螨具跟随效应。若虫和成螨存在明显的聚集—扩散周期 ,1 0a中大多数时期呈聚集分布 ,少数时期呈均匀分布或Poisson分布。这与该螨生物学特性及气候、营养条件密切相关。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缺爪螨 空间格局 时序动态 害螨 种群动态 毛竹
下载PDF
光照和温度对竹缺爪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飞萍 蔡秋锦 +1 位作者 卢凤美 钟景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光照时数对竹缺爪螨存活、发育及繁殖均有影响。全黑条件下竹缺爪螨不能完成所有发育世代 ;5h以上光照完成整个世代的机率随光照时数延长而增大 ;8h和≥ 1 2h光照处理幼螨发育至成螨产卵历期相近 ,分别为 1 4 41d和 1 5 47d ,5h光照处... 光照时数对竹缺爪螨存活、发育及繁殖均有影响。全黑条件下竹缺爪螨不能完成所有发育世代 ;5h以上光照完成整个世代的机率随光照时数延长而增大 ;8h和≥ 1 2h光照处理幼螨发育至成螨产卵历期相近 ,分别为 1 4 41d和 1 5 47d ,5h光照处理历期延长为 2 5 2 6d ;5h ,8h和≥ 1 2h等 3种光照处理下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 3 50粒、 9 2 3粒和 9 50粒。竹缺爪螨最适存活温区为 2 0~ 30℃ ,但 2℃下存活率更高 ,- 1 0℃以下不能存活 ,40℃仍有较高存活率 ,可见该螨对高低温适应力强。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缺爪螨 光照时数 温度适应 竹类植物害虫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