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污染程度评价标准的分析 被引量:179
1
作者 蔡立哲 马丽 +2 位作者 高阳 郑天凌 林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1-646,共6页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在国内外普遍被用来描述生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也常用来监测淡水、海水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认为是个较好的评价污染程度的工具 .根据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连续 6年在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在国内外普遍被用来描述生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也常用来监测淡水、海水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认为是个较好的评价污染程度的工具 .根据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连续 6年在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获得的底栖动物数据 ,分析了不同对数底H′值的空间分布以及H′值时间变动与种数变动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参数计算的H′值以及其它指数值的评价效果 ,比较了不同断面实际计算H′值与平均H′值的差异 .结果表明 ,以密度计算的H′值比以生物量计算的H′值更能反映污染状况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 (H′)比Margalef、Simpson和Pielou指数更能反映污染状况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能反映季节变化 ,但敏感度不够 .根据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时空分布结合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有机质等参数的分析 ,建议将多样性指数污染评价范围分为 5级 ,即无底栖动物为严重污染 ;H′值小于 1,重度污染 ;H′值在 1~ 2之间 ,中度污染 ;H′值在 2~ 3之间 ,轻度污染 ;H′值大于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底栖动物 多样性指数 污染程度 评价标准 生物群落 生物量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深圳河口泥滩三种多毛类的数量季节变化及污染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蔡立哲 厉红梅 +1 位作者 刘俊杰 林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48-1653,共6页
在深圳河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研究中 ,将 1 995年 7月至 1 998年 4月在 3个断面获得的 3种多毛类的数量进行分析 ,得出深圳河口泥滩 A断面和 RB断面的小头虫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即冬季数量较其他季节高 ,秋季数量较其他季节低 ,ET断面... 在深圳河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研究中 ,将 1 995年 7月至 1 998年 4月在 3个断面获得的 3种多毛类的数量进行分析 ,得出深圳河口泥滩 A断面和 RB断面的小头虫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即冬季数量较其他季节高 ,秋季数量较其他季节低 ,ET断面的小头虫数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RB断面寡鳃齿吻沙蚕数量随时间推移有增加的趋势 ,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是相似的。寡鳃齿吻沙蚕和独毛虫的水平分布明显受盐度限制 ,盐度较低的 ET断面寡鳃齿吻沙蚕数量较盐度较高的 A断面和 RB断面的低 ,独毛虫没有分布到 ET断面。 A断面的独毛虫在养猪场废水注入时大量繁殖。文中探讨了溶解氧和有机质含量与 3种小个体多毛类数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头虫 寡鳃齿吻沙蚕 独毛虫 季节变化 深圳河口 多毛类 泥滩
下载PDF
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的数量变化及环境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蔡立哲 厉红梅 +1 位作者 林鹏 刘俊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41-750,共10页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获得多毛类 2 5种 ,隶属 15科 2 3属 .多毛类优势种为羽须鳃沙蚕 ( Dendronereis pinnaticirrus)、腺带刺沙蚕 ( N eanthes glandicincta)、尖刺缨虫( Potamilla acuminata)、独毛虫 ( Tha...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获得多毛类 2 5种 ,隶属 15科 2 3属 .多毛类优势种为羽须鳃沙蚕 ( Dendronereis pinnaticirrus)、腺带刺沙蚕 ( N eanthes glandicincta)、尖刺缨虫( Potamilla acuminata)、独毛虫 ( Tharyx sp.)、寡鳃齿吻沙蚕 ( N ephtys oligobranchia)和小头虫( Capitella capitata) .A断面多毛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为每年 4月 (春季 )最高 ,10月 (秋季 )最低 ,RB断面的多毛类从 1996年 7月起 ,以及 ET断面的多毛类从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4月 ,均处于低密度和低生物量状态 .根据不同时间内多毛类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的比较 ,判断了多毛类栖息环境受扰动状况 .A和 ET断面 1997年 10月至 1998年 10月、RB断面 1996年 7月至 199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类 数量变化 泥滩 深圳河口 底栖动物
下载PDF
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底栖动物体内的多环芳烃 被引量:16
4
作者 蔡立哲 马丽 +4 位作者 袁东星 张军 郑文教 高阳 陆志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118,共7页
2001年8月和11月在九龙江口红树林区采集了6种底栖动物,测定了它们体内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紫游螺(Neritina[Dostia]violacea)、黑口滨螺(Littoraria melanostoma)、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弹涂鱼(Periophthalmus canto... 2001年8月和11月在九龙江口红树林区采集了6种底栖动物,测定了它们体内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紫游螺(Neritina[Dostia]violacea)、黑口滨螺(Littoraria melanostoma)、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弹涂鱼(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查加拟蟹守螺(Cerithideadjadjariensis)、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弹涂鱼和黑口滨螺体内多环芳烃的含量有随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它们的富集系数却有随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弹涂鱼、黑口滨螺、查加拟蟹守螺和可口革囊星虫体内多环芳烃主要由二环多环芳烃组成,紫游螺和孔虾虎鱼体内分别是四环和五环多环芳烃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红树林 多环芳烃 九龙江口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对锌、铅的积累特征 被引量:32
5
作者 蔡立哲 洪华生 洪丽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9-322,共4页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AdamsetReve(Bivalvia:Veneridae))分别在不同系列Zn和Pb浓度下培养20d,每间隔5d测定菲律宾蛤仔体内Zn、Pb含量.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AdamsetReve(Bivalvia:Veneridae))分别在不同系列Zn和Pb浓度下培养20d,每间隔5d测定菲律宾蛤仔体内Zn、Pb含量.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在水体Zn浓度100μg/L以下Zn积累量低,在水体Zn浓度为200μg/L时Zn积累量高.菲律宾蛤仔在水体Pb浓度为32μg/L以下暴露5dPb积累量低,但在水体Pb浓度为32μg/L中暴露15d,菲律宾蛤仔体内Pb含量可达对照组的5倍.可见,菲律宾蛤仔对Zn、Pb的积累量不仅与水体中Zn、Pb浓度有关,而且与暴露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积累特征 水体污染 海洋
下载PDF
蒽、菲、芘、(艹屈)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蔡立哲 马丽 +1 位作者 高阳 杨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52,共6页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蒽(Fluoranthene)、菲(Phenaphthene)、芘(Pyrene)、(Chrysene)混合液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蒽(Fluoranthene)、菲(Phenaphthene)、芘(Pyrene)、(Chrysene)混合液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实验的3种混合液浓度为5μg/L(低浓度组),50μg/L(中浓度组),500μg/L(高浓度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混合液下(5μg/L),CAT比SOD和GPx更快受到诱导;4种多环芳烃混合污染物对SOD、CAT和GPx活性的影响均为先诱导后抑制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厦门钟宅泥滩海洋线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蔡立哲 厉红梅 邹朝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9-675,共7页
1999年 2月和 1999年 5月在厦门钟宅泥滩 3个取样站取样 ,获得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4 8种 ,隶属于 3目 19科 4 1属 .这些海洋线虫在厦门潮间带均是首次记录 .主要优势种有变异毛咽线虫(Dorylaimopsis variabilis)、Viscosia sp.、吞咽线虫 ... 1999年 2月和 1999年 5月在厦门钟宅泥滩 3个取样站取样 ,获得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4 8种 ,隶属于 3目 19科 4 1属 .这些海洋线虫在厦门潮间带均是首次记录 .主要优势种有变异毛咽线虫(Dorylaimopsis variabilis)、Viscosia sp.、吞咽线虫 (Daptonema sp1.)、囊咽线虫 (Sphaerolaimusbalticus)和 Thalassomonhystera sp.等五种 .海洋线虫的密度从较高潮区向较低潮区增加 .主成分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均表明冬季和春季的海洋线虫种类组成有较大差异 .与台湾海峡海洋线虫比较 ,厦门钟宅泥滩海洋线虫种类较少 ,密度高 ,种类多样性指数值低 ,这与钟宅潮间带和台湾海峡沉积物中海洋线虫的食物源、生态因子影响等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海洋 线虫 种类组成 多样性 群落 厦门
下载PDF
深圳河口泥滩3种大型多毛类的数量动态及其环境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蔡立哲 林鹏 刘俊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关键词 深圳河口 羽须鳃沙蚕 尖刺缨虫 数量动态 多毛类
下载PDF
深圳河口福田泥滩海洋线虫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蔡立哲 厉红梅 邹朝中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5-390,共6页
1997年 4个季度在深圳河口福田泥滩 3个取样站采到海洋线虫 2 8种 ,隶属于 3目 1 3科 2 2属。优势种是微口线虫 (Terschellingiasp1 .)、吞咽线虫 (Daptonemasp1 .)、Metalinhomoeussp .和拟齿线虫 (Paradontophorasp .) 4种。春季海洋... 1997年 4个季度在深圳河口福田泥滩 3个取样站采到海洋线虫 2 8种 ,隶属于 3目 1 3科 2 2属。优势种是微口线虫 (Terschellingiasp1 .)、吞咽线虫 (Daptonemasp1 .)、Metalinhomoeussp .和拟齿线虫 (Paradontophorasp .) 4种。春季海洋线虫密度最高 ,冬季次之 ,夏季第三 ,秋季最低。深圳河口福田泥滩的海洋线虫群落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相似的特点 ,即种类少 ,种类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低 ,但优势种呈现出较高的种群密度。深圳河口福田泥滩海洋线虫和多毛类独毛虫的数量消长有相似之处 ,即冬季和春季密度高 ,而夏季和秋季密度低 ,这种现象与它们共同的生态习性有关 ,因为它们都能在高有机质含量区域大量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线虫 种类组成 泥滩 深圳河口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海洋线虫种类组成及其取食类型 被引量:15
10
作者 蔡立哲 洪华生 +3 位作者 邹朝中 方少华 吕小梅 张跃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12-217,共6页
1997年 8月对台湾海峡南部 4个取样站进行了海洋线虫调查 ,获得了海洋线虫 85种 ,隶属于 3目 2 5科 75属。密度较高的种有变异矛咽线虫 (Dory laimopsisvariabilis)、萨巴线虫 (Sabtieriasp .)、(Vasostomasp .1 )、(Vasostomasp .2 )和... 1997年 8月对台湾海峡南部 4个取样站进行了海洋线虫调查 ,获得了海洋线虫 85种 ,隶属于 3目 2 5科 75属。密度较高的种有变异矛咽线虫 (Dory laimopsisvariabilis)、萨巴线虫 (Sabtieriasp .)、(Vasostomasp .1 )、(Vasostomasp .2 )和 (Xyalasp .)等 ,其平均密度分别为 1 .1 4、1 .1 2、0 .6 1、0 .87和 0 .34× 1 0 4个 /m2 ,分别占海洋线虫总平均密度的 1 1 .7%、1 1 .5 %、6 .2 %、9.2 %和 3.5 %。与其他海域相比 ,台湾海峡南部海洋线虫优势种的密度低 ,但与大型底栖动物或多毛类相比 ,海洋线虫种类多样性指数较高 ,均在 4.0以上。台湾海峡南部海洋线虫的取食类型以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食沉积物者类型占多数 ,但刮食性种类也不少 ,这与台湾海峡南部沉积物类型密切相关。台湾海峡南部既有细的陆源沉积物流入 ,又有上升流、黑潮暖流等的作用而形成的较粗沉积物 ,因而构成台湾海峡南部沉积物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线虫 台湾海峡 取食类型 取食类型 种类组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洋线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立哲 洪华生 +3 位作者 邹朝中 方少华 吕小梅 张跃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28-235,共8页
:1 998年 2月对台湾海峡中北部 3个断面 1 3个取样站进行了自由生活海洋线虫调查 ,获得了海洋线虫 1 0 0种 ,隶属于 3目 2 8科 91属 .其中密度较高的种有萨巴线虫 (Sabatieriasp .1 )、变异矛咽线虫 (Dorylaimopsisvariabilis)、Vasosto... :1 998年 2月对台湾海峡中北部 3个断面 1 3个取样站进行了自由生活海洋线虫调查 ,获得了海洋线虫 1 0 0种 ,隶属于 3目 2 8科 91属 .其中密度较高的种有萨巴线虫 (Sabatieriasp .1 )、变异矛咽线虫 (Dorylaimopsisvariabilis)、Vasostomasp .、花斑线虫 (Spilophorellasp .)、吞咽线虫 (Daptonemasp .)、Linhysterasp .1、吸咽线虫(Halalaimussp .1 )和 (Filoncholaimussp .)等 .虽然这些海洋线虫绝大多数只鉴定到属 ,但它们在台湾海峡是新记录 .从断面平均值看 ,海洋线虫密度由围头近海向闽江口外海降低 .从优势种分布看 ,不同取样站其密度差异很大 .海洋线虫的取食类型以选择性食沉积物者 (1A)占优 ,有 38种 ,但刮食性种类 (2A)和非选择性食沉积物者(1B)也分别为 2 9种和 2 5种 ,表明了台湾海峡中北部海洋线虫取食类型的复杂性 .文中还探讨了海洋线虫分布与海流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线虫 群落 分布 台湾海峡 种类 海流 底栖生物
下载PDF
深圳河口泥滩多毛类动物的生态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蔡立哲 林鹏 佘书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7,共7页
1996年在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的4个季度调查共获得多毛类动物16种。与大亚湾大鹏澳软相潮间带和九龙江口海岸潮间带多毛类相比,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种类较少,但密度和生物量较高,这与底质、有机质含量、红树林碎屑等有关... 1996年在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的4个季度调查共获得多毛类动物16种。与大亚湾大鹏澳软相潮间带和九龙江口海岸潮间带多毛类相比,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种类较少,但密度和生物量较高,这与底质、有机质含量、红树林碎屑等有关。潮汐对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垂直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一些多毛类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与盐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河口 泥滩 生态研究 多毛类动物 环境动物学
下载PDF
厦门潮间带泥滩和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丰度 被引量:26
13
作者 蔡立哲 李复雪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1期91-95,共5页
1996年对厦门三处潮间带和两口虾池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主要类群是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此外,还有底栖挠足类、多毛类和寡毛类。三处潮间带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为60.13个/cm2,占小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的94... 1996年对厦门三处潮间带和两口虾池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主要类群是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此外,还有底栖挠足类、多毛类和寡毛类。三处潮间带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为60.13个/cm2,占小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的94.46%。除了鸡屿中湖区和低潮区外,其他潮间带海洋线虫与底栖挠足类丰度比率多在16.3以下,表明厦大海边和大屿潮间带未受明显污染。刚放虾苗的虾池,小型底栖动物贫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型床栖动物密度增加,1个月后达到相对稳定,这与小型底栖动物的繁殖特性和虾池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虾池海洋线虫与底栖挠足类丰度比率较高,与人为扰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底栖动物类群 海洋线虫 种群 潮间带 虾池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在高浓度锌铅水体中的金属积累 被引量:23
14
作者 蔡立哲 刘琼玉 洪华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56-461,共6页
双壳类软体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在高浓度Zn、Ph(1~9mg/dm3)实验水体中短期(96h)暂养。测定了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除鳃以外的软体部,下同)的Zn、Pb含量。单项金属积累实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 双壳类软体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在高浓度Zn、Ph(1~9mg/dm3)实验水体中短期(96h)暂养。测定了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除鳃以外的软体部,下同)的Zn、Pb含量。单项金属积累实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Zn、Pb含量随实验水体中Zn、Pb离于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鳃对Zn、Pb的积累量总是较软体部高。这与两种器官的生理特性相一致。组是呼吸器官,与水体接触最为频繁,血液流经量大;软体部会内脏和肌肉等,血液流经量大于鳃。两种金属混合实验表明,水作中Zn、Pb迭加浓度接近菲律宾蛤仔的半致死浓度时,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会抑制对Zn、Pb的积累,甚至排出Zn、Pb。这表明菲律宾蛤仔鳃和软体部有主动积累和排出Zn、Pb的功能;另一方面,Zn、Pb也存在着相互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水体 金属积累
下载PDF
厦门马銮湾虾池外侧水域外来物种沙筛贝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立哲 高阳 +3 位作者 曾国寿 杨丽 刘炜明 林秀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54-57,共4页
为了解厦门马銮湾虾池附近外来物种沙筛贝(Mytilopsissallei)的种群动态及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2003年8月~2004年9月在虾池外侧水域布设4个挂板点进行挂板实验,同时调查沉积物沙筛贝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马銮湾虾池附近水域周年... 为了解厦门马銮湾虾池附近外来物种沙筛贝(Mytilopsissallei)的种群动态及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2003年8月~2004年9月在虾池外侧水域布设4个挂板点进行挂板实验,同时调查沉积物沙筛贝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马銮湾虾池附近水域周年内7个月有沙筛贝幼体附着,从5月份开始至11月份,附着高峰期是6月份.无论是挂板还是沉积物,靠近虾池排水口的水域沙筛贝附着密度较低,而远离虾池排水口的水域沙筛贝附着密度较高.沙筛贝的垂直分布随不同月份而有所变化,6、7月份沙筛贝的垂直分布基本上是随挂板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而8月份沙筛贝的垂直分布基本上是随挂板深度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在水深40cm左右形成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马銮湾 虾池 水域 时空分布 厦门 2004年9月 2003年8月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效应 种群动态 挂板实验 11月份 垂直分布 沉积物 排水口 附着 5月份 6月份 高峰期 7月份 8月份 密度 布基
下载PDF
截污后深圳河落马洲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过程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立哲 林鹏 历红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7-500,共4页
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对截污前后的深圳河落马洲段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两周年的季度监测.结果表明,截污前深圳河落马洲段没有发现大型底栖动物;截污后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指数(H′)有随时间推移呈增加的趋势;截污... 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对截污前后的深圳河落马洲段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两周年的季度监测.结果表明,截污前深圳河落马洲段没有发现大型底栖动物;截污后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指数(H′)有随时间推移呈增加的趋势;截污后底泥中硫化物、总氮、总磷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截污后深圳河落马洲段大型底栖动物从无到有,种数、密度和生物量从少到多,群落结构处于向多样性恢复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恢复过程 截污 深圳河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 被引量:53
17
作者 蔡立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5-629,共5页
根据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在深圳湾、厦门西海域、罗源湾、兴化湾潮间带和潮下带获得的 85个取样站次大型底栖动物数据 ,参考丰度生物量比较法 (ABC) ,建立了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 (MPI) .MPI的计算式是 :MPI=10 ( ... 根据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在深圳湾、厦门西海域、罗源湾、兴化湾潮间带和潮下带获得的 85个取样站次大型底栖动物数据 ,参考丰度生物量比较法 (ABC) ,建立了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的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 (MPI) .MPI的计算式是 :MPI=10 ( 2 +k)[∑ (Ai-Bi) ] S1+k,式中Ai 和Bi 分别是密度和生物量优势度大小顺序的第i个累积百分优势度的数值 ,S为采集到的物种数 ,K为常数 ,K =|∑ (Ai-Bi) | ∑ (Ai-Bi) ,当∑ (Ai-Bi)为正数时 ,K =1;∑ (Ai-Bi)为负数时 ,K =- 1.MPI越小 ,沉积环境越清洁 .反之 ,污染越严重 .MPI的优点是实现ABC法的数字化 ,而且反应灵敏 ,评价结果比种类多样性指数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污染指数 MPI 丰度生物量比较法 ABC 海洋环境 质量 评价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海潭岛潮下带多毛类的分布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立哲 徐忠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37-542,共6页
1990年5月至1991年2月在海潭岛潮下带采得1148号多毛类标本,经初步鉴定计有130种,隶属于35科86瞩,出现频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占优势的是双鳃内卷齿蚕、不倒翁虫、花冈钧毛虫、双形拟单指虫、独毛虫、短叶索沙... 1990年5月至1991年2月在海潭岛潮下带采得1148号多毛类标本,经初步鉴定计有130种,隶属于35科86瞩,出现频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占优势的是双鳃内卷齿蚕、不倒翁虫、花冈钧毛虫、双形拟单指虫、独毛虫、短叶索沙蚕、锥唇吻沙蚕和大海蛹。多毛类区系组成特点以热带、亚热带种占优势,年平均生物量为2.13g/m ̄2,年平均密度为136个/m ̄2。多毛类的分布取决于许多因素,底质、盐度是制约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和水动力扰动也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下带 多毛类 海潭岛
下载PDF
节织纹螺(Nassarius hepaticus)贝壳差异的COⅠ基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立哲 王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3,共7页
选择在厦门港市场购买的节织纹螺(Nassarius hepaticus),挑选五种典型贝壳形态,每种形态各5个个体,研究其COⅠ基因序列及其分子系统发育。结果表明,节织纹螺五种贝壳类型的齿舌形态基本一致,但个体间齿列数和中央齿上缘小齿数有差异;CO... 选择在厦门港市场购买的节织纹螺(Nassarius hepaticus),挑选五种典型贝壳形态,每种形态各5个个体,研究其COⅠ基因序列及其分子系统发育。结果表明,节织纹螺五种贝壳类型的齿舌形态基本一致,但个体间齿列数和中央齿上缘小齿数有差异;COⅠ基因序列存在较大的变异,678—679bp的片段上有31个变异位点,其中20个为密码子第三位碱基,6个为密码子第二位碱基,5个为密码子第一位碱基;贝壳、齿舌变异与DNA变异不存在关系,同类型和不同类型的个体在DNA序列上差异较小,根据Kimura 2-parameter法计算25个个体的遗传距离在0.001—0.010之间,平均值为0.007。以COⅠ基因序列计算的遗传距离和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证实五种贝壳形态的25个个体同属于节织纹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织纹螺 贝壳形态 CO I基因 分子系统发育 遗传距离
下载PDF
香港东部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 被引量:30
20
作者 蔡立哲 谭凤仪 黄玉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5-121,共7页
1994年夏季和冬季对香港14片红树林的大型底栖动物作了定性和定量调查.调查期间采得的底栖动物73种,其中多毛类2种,软体动物52种,甲壳动物19种.环境因素如底质、盐度和潮汐的不同导致底表动物群落组成的差别.沙头角... 1994年夏季和冬季对香港14片红树林的大型底栖动物作了定性和定量调查.调查期间采得的底栖动物73种,其中多毛类2种,软体动物52种,甲壳动物19种.环境因素如底质、盐度和潮汐的不同导致底表动物群落组成的差别.沙头角红树林区底表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低与附近丢弃许多垃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红树林区 香港 种类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