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证据驱动的循证决策国际进展、趋势与展望
1
作者 杨克虎 郭丽萍 蔡立群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起源于上世纪90年中期英国政府的循证实践,近年来在全球战略规划制定、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网络搭建、跨部门协作等方面涌现出诸多新进展,推动了循证决策的快速发展。上述新进展显示出循证决策已成为全球治理和政策制定的共同愿景、... 起源于上世纪90年中期英国政府的循证实践,近年来在全球战略规划制定、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网络搭建、跨部门协作等方面涌现出诸多新进展,推动了循证决策的快速发展。上述新进展显示出循证决策已成为全球治理和政策制定的共同愿景、循证决策制度化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治理创新、证据流动系统成为循证决策的基础遵循、多元化证据产品贯穿于循证决策全过程等发展趋势。随着循证决策助推国际战略规划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证据获取体系、证据评估系统、多样化证据产品将得到快速发展,政府决策者的循证决策能力将得到快速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决策 证据驱动 证据评估 证据产品 可持续发展 全球治理能力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准入制度实施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家鹤 罗珠珠 蔡立群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2期130-135,共6页
实验室是高校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阵地,也是创新人才和实践教学的培养基地和互动平台。高校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学校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实验室是高校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阵地,也是创新人才和实践教学的培养基地和互动平台。高校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学校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实验室安全职责的根本依据。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剖析,针对层级管理目标模糊,开放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危化品全过程流向不清晰及安全准入认证机制缺乏监管等问题,构建多层次人员实验室安全、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危化品准入制度及实验室安全准入约束机制,旨在构建校、院、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准入制度实施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标准化 准入制度 安全管理
下载PDF
临泽县耕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铭宇 蔡立群 张骏达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63-469,共7页
为了全面、精准地评估甘肃省临泽县耕地质量的各项指标水平,提升耕地质量检测与保护管理水平,依托ArcGIS技术,采用层次分析、空间分析、综合指数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对临泽县的耕地质量进行了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临泽县的耕地质量等级可... 为了全面、精准地评估甘肃省临泽县耕地质量的各项指标水平,提升耕地质量检测与保护管理水平,依托ArcGIS技术,采用层次分析、空间分析、综合指数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对临泽县的耕地质量进行了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临泽县的耕地质量等级可划分为6个等级,即从一等至六等,各等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13%、19.39%、54.99%、3.57%、0、5.91%,平均等级为2.70等。其中,一等到三等耕地占90.51%,表明临泽县的耕地质量总体状况良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8.27 g/kg,主要集中在10.00~20.00 g/kg,多属较低等水平;全氮含量平均为0.87 g/kg,主要集中在≤1.00 g/kg和1.00~1.25 g/kg,多属低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5.41 mg/kg,主要集中在25.00~40.00 mg/kg,多属较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80.04 mg/kg,主要集中在150.00~200.00 mg/kg,多属中低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评价 临泽县
下载PDF
草坪修剪废弃物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中真菌菌群演替对腐殖质合成的影响
4
作者 陈开山 张文明 +2 位作者 蔡立群 邢彦宏 杨迎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9,共9页
【目的】促进草坪修剪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探明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对腐殖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草坪修剪废弃物为主料,设置3个处理A(草坪修剪废弃物)、B(草坪修剪废弃物+10%玉米秸秆)和C(草坪修剪废弃物+... 【目的】促进草坪修剪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探明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对腐殖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草坪修剪废弃物为主料,设置3个处理A(草坪修剪废弃物)、B(草坪修剪废弃物+10%玉米秸秆)和C(草坪修剪废弃物+20%玉米秸秆)进行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结果】相比好氧-厌氧耦合堆肥(A),好氧堆肥(B和C)能够加速腐殖化程度,促进胡敏酸的合成,且C处理效果优于B处理。优势真菌菌群与腐殖质组分的冗余分析表明,好氧堆肥(B和C)更好地促进了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相对丰度,而抑制了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促进富里酸和胡敏素的降解而合成更多的胡敏酸。FUNGuild分析表明,相比好氧-厌氧耦合堆肥(A),好氧堆肥(B和C)可以灭活真菌病原体,增加腐生菌功能的相对丰度。【结论】在修剪草坪废弃物中添加10%~20%的玉米秸秆进行好氧堆肥,能够改善真菌菌群和营养模式,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且20%的添加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剪草坪 堆肥 木质纤维素 真菌菌群 腐殖质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旱作春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5
作者 郭高文 齐鹏 +3 位作者 王晓娇 甘润 蔡立群 张仁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本文以长期施氮春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施氮水平为0、75.0、115.0、190.0 kg·hm^(-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在整个生育期,春小麦农田土壤为CO_(2)、N_(2)O排放源和CH_(4)吸收汇。与N0相比,N_(2)和N3处... 本文以长期施氮春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施氮水平为0、75.0、115.0、190.0 kg·hm^(-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在整个生育期,春小麦农田土壤为CO_(2)、N_(2)O排放源和CH_(4)吸收汇。与N0相比,N_(2)和N3处理CO_(2)排放量分别增加了8.57%和19.34%,N1、N_(2)和N3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5.91%、72.89%和86.78%;施氮对土壤CH_(4)吸收无显著影响,N_(2)、N3处理综合增温潜势分别增加了11.03%、21.81%(P<0.01);较未种植小麦土壤,种植小麦显著增加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N0、N1、N_(2)和N3处理分别增加了61.29%、24.94%、57.00%和74.03%,显著降低39.44%土壤N_(2)O排放量(P<0.01),对CH_(4)吸收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土壤CO_(2)和N_(2)O排放,施氮量为190.0kg·hm^(-2)处理排放量最高;小麦生长增加了土壤CO_(2)排放,降低土壤N_(2)O排放量;CO_(2)排放通量和CH_(4)吸收通量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H_(4)吸收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温室气体 春小麦 陇中黄土高原
下载PDF
秸秆、生物质炭不同管理模式下旱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研究
6
作者 仁增草 武均 +1 位作者 蔡立群 王正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6期42-47,共6页
利用动态气室法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CO_(2)和CH_(4)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原位观测,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不同管理模式:传统耕作(CK)、秸秆还田(S)、生物质炭(B)、生物质炭+秸秆还田(BS)、添加四年量的生物质炭(B4)下麦田土壤温室气体... 利用动态气室法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CO_(2)和CH_(4)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原位观测,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不同管理模式:传统耕作(CK)、秸秆还田(S)、生物质炭(B)、生物质炭+秸秆还田(BS)、添加四年量的生物质炭(B4)下麦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日排放特征,并确定1天中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最佳观测时间。结果表明,秸秆、生物质炭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壤表现为CO_(2)的排放“源”和CH_(4)的吸收“汇”;CO_(2)日均排放通量:S>B>B4>BS>CK,CH_(4)日均排放通量:BS>CK>S>B>B4。相关性分析表明,5 cm地温与S、B和B4处理的CO_(2)日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CK处理的CO_(2)日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其余处理正相关;不同处理的CH_(4)日通量与各深度地温均呈负相关关系,CK、BS和B4处理的CH_(4)通量均与5 cm地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通过矫正系数和回归分析可知,CO_(2)和CH_(4)的最佳同步观测时间为早上9:00~12: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生物炭 旱作农田 温室气体 日变化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灌溉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7
作者 刘小刚 王成宝 +3 位作者 杨思存 蔡立群 霍琳 温美娟 《有机化学研究》 2024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为探究引黄灌区不同耕作方式下有机碳及有机碳组分的分布特征,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白银沿黄灌区农业试验站设置田间试验。运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333 mol/L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六偏磷酸钠提取法、密度分组、酸水解法等方法,研究旋耕(RT... 为探究引黄灌区不同耕作方式下有机碳及有机碳组分的分布特征,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白银沿黄灌区农业试验站设置田间试验。运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333 mol/L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六偏磷酸钠提取法、密度分组、酸水解法等方法,研究旋耕(RT对照)、免耕(NT)、深松(ST)、深松 + 秸秆还田(STS)处理对0~40 cm土层有机碳及有机碳组分的分布。结果表明,在0~40cm土层,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在8.53~12.64 g/kg之间,易氧化有机碳(ROOC)含量在3.72~6.69 g/kg之间,颗粒态有机碳(ROC)含量在1.29~3.56 g/kg之间,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在2.86~5.64 g/kg之间,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在0.82~2.61 g/kg之间,重组有机碳(HFOC)含量在5.93~10.38 g/kg之间,惰性有机碳(RPC)含量在5.20~7.87 g/kg之间。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变化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影响逐渐减弱的垂直分布规律。与旋耕相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SOC、ROOC、ROC、MOC、LFOC、HFOC、RPC的含量,深松显著增加了ROOC、ROC、LFOC的含量,免耕显著增加0~20cm的ROOC、ROC、HFOC的含量。不同类型的有机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关系,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的有机碳含量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深松和免耕也能对少部分类型有机碳含量呈促进作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维持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惰性有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引黄灌区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金昌市耕地质量评价及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分析
8
作者 郑铭宇 蔡立群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24-35,共12页
本研究以金昌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市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等级、土壤养分特征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在保障精度的条件下,为耕地的科学施肥和提高土壤养分区域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模糊数学作为一种对模糊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 本研究以金昌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市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等级、土壤养分特征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在保障精度的条件下,为耕地的科学施肥和提高土壤养分区域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模糊数学作为一种对模糊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阐述了该方法如何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以金昌市为例,以《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耕地质量等级与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金昌市耕地质量等级处于一至六等地,无七至十等地,一等地为金昌市耕地主体,面积为80024.40 hm^(2),占金昌市总耕地的64.35%;金昌市耕地养分整体水平较为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属中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全氮含量多属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有效磷含量多属较高水平,总体呈现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速效钾含量多属中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金昌市耕地质量总体状况较好,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加大灌溉力度、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使土壤保水保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级 模糊数学法 层次分析法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9
作者 李海亮 蔡立群 路永莉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为地方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任。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实现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培养高质量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目...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为地方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任。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实现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培养高质量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受条件所限,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科研训练“无时可用”、指导教师匮乏、支持经费有限、硬件条件不足、科研训练实践平台不完善、与科研技能训练有关的课程缺失、科研训练项目与实际的生产实践脱节、学生自身的科研基础较差且科研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科研训练项目的完成质量以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顺利开展。为此,甘肃农业大学面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将科研技能训练提前到大学一二年级,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SRTP项目的开展做好准备。二是合理调配校内外师资,采取“内培+外引”措施,将校内管理岗位教师培养成为科研训练指导教师,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本科生SRTP项目指导教师,以充实大学生科研训练指导教师队伍。三是通过建立校级SRTP专项基金以及鼓励学院投入经费支持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将其与教师指导的SRTP项目挂钩,以加大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支持力度。四是依托“安宁五校战略联盟”,在充分发挥和整合各高校的特色和优质办学资源基础上,建立高校科研共享平台;同时,加强校内科研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加大本科专业建设资金的投入,在对二级学院实验平台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新建一批科研实践平台,并通过定期购置基础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加强平台管理、仪器维护和操作指导等,不断完善现有的科研实践平台。五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突出知农爱农特色,推动本科生SRTP项目与校院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增强SRTP项目的实用性。六是实施“课堂统一能力培养+课外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规范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七是通过建立“过程性考核+双合格制”的约束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建立校院两级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提升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认同感,也深化了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的认知,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科研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 本科生 师资 经费 考核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土壤与植物营养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10
作者 刘家鹤 罗珠珠 蔡立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土壤与植物营养课程,作为高等农业教育中涉农类、园林类等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是对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两门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和深度整合。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土壤与植物... 土壤与植物营养课程,作为高等农业教育中涉农类、园林类等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是对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两门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和深度整合。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土壤与植物营养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学生课程参与度不够、理论与实践联动性欠缺,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采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多元化考核”四大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创新融合。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解决我国土壤安全、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问题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农林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土壤与植物营养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耦合变化特征及调控机制
11
作者 刘江 赵福年 +4 位作者 杨红燕 蔡立群 王婧 周引弟 孛永明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叶片通过控制气孔将植物碳同化和水分消耗这2个过程紧密耦合,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这种碳水耦合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目前尚不清楚。选择西北半干旱区大田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分处理(充足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 叶片通过控制气孔将植物碳同化和水分消耗这2个过程紧密耦合,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这种碳水耦合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目前尚不清楚。选择西北半干旱区大田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分处理(充足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重度干旱T3),在小麦拔节期选择典型晴天观测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过程(08:00—18:00)。结果表明:空气温度(t)、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6:00;叶片气孔导度(G_(s))的日变化在CK、T1、T2下呈双峰型分布,在T3下无明显变化;蒸腾速率(T_(r))呈现双峰型变化的是T1和T2,CK与T3则呈单峰型变化;光合速率(P_(n))的日变化幅度从充足供水到严重干旱处理依次减小,且各处理在12:00前波动较大,而后呈现平缓降低的趋势。各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的日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_(n)在CK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1、T3下的主要调控因子为G_(s);T_(r)在CK、T1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2、T3下的主要正调控因子为G_(s),负调控因子为t。同时,当以P_(n)与T_(r)关系斜率表示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时,发现不同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碳水耦合特征存在差异,尤其是重度干旱,导致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小麦叶片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
12
作者 刘家鹤 罗珠珠 蔡立群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场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基地,也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场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基地,也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实验室安全动态管理、多举措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管理全方位执行,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实验室在高校建设和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融入高校建设中,以期为提高高校整体建设和综合办学实力、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活动、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科技人才、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现状 改进措施
下载PDF
不同初始pH值对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
13
作者 申岳 蔡立群 +2 位作者 陈晓龙 王勇智 周生虎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探究不同初始pH对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为尾菜沼气工程预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自制小型发酵装置,以白菜尾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羊粪防止发酵系统酸化,导致产气停滞,将白菜尾菜与羊粪按总固体含量(TS)2∶1进行混合,... 探究不同初始pH对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为尾菜沼气工程预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自制小型发酵装置,以白菜尾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羊粪防止发酵系统酸化,导致产气停滞,将白菜尾菜与羊粪按总固体含量(TS)2∶1进行混合,设置4个不同初始pH值处理(T1:pH值未调节,pH=7.1±0.1;T2:pH=6.5±0.1;T3:pH=7.5±0.1;T4:pH=8.5±0.1),高温条件下(55±1)℃进行湿式厌氧发酵。研究不同初始pH值对白菜尾菜和羊粪混合发酵过程中产甲烷效能、发酵基质有机质水解、发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与T1相比,T3处理能有效增加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甲烷效能;碱性条件下能进一步促进固态有机物的水解,提高发酵液中有机质含量;各发酵系统均能较稳定运行,更有利于白菜尾菜与羊粪厌氧发酵的进行。本结论可为白菜尾菜沼气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尾菜 混合发酵 羊粪 甲烷
下载PDF
热泵采暖技术专利现状
14
作者 蔡立群 余琼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8期23-25,共3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出现,节能减排、低碳能源等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供热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目前我国冬季供暖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2%左右,而北方地区燃煤的取暖面积约占总取暖面积的83%。故采...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出现,节能减排、低碳能源等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供热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目前我国冬季供暖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2%左右,而北方地区燃煤的取暖面积约占总取暖面积的83%。故采暖行业的低碳化改造对中国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供暖 能源消费量 节能减排 碳中和 低碳能源 北方地区 专利现状 采暖
下载PDF
文化嵌入视角下个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沐 蔡立群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2,共9页
文化具有民族性,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身份建构和归属,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远根本,文... 文化具有民族性,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身份建构和归属,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远根本,文化嵌入是培育中华文化认同的现实选择。个体文化嵌入通过与文化信仰、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实践等文化核心要素接触,实现个体的文化认同。它不仅需在历史和社会政治背景中考量,还要与文化濡化和文化适应的经验相结合。增强个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通过文化嵌入的外显和内隐路径。外显路径始于文化实践,通过优化文化环境,拓展文化内涵,扩大文化接触域,推进文化实践日常化,统筹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形成发展合力;内隐路径始于建构文化信仰和塑造文化价值观,通过提升文化认知,形成文化自觉,坚定文化信仰,最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嵌入 中华文化认同 个体 文化信仰 文化价值观 文化实践
下载PDF
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分析研究
16
作者 蔡立群 张姝婷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6期135-139,共5页
[目的]针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申请进行分析,梳理压缩机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期为国内企业如何进行专利布局、规避风险以及拓展海内外市场提供专利指引。[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文献进行分析,重点对压缩机保护... [目的]针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申请进行分析,梳理压缩机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期为国内企业如何进行专利布局、规避风险以及拓展海内外市场提供专利指引。[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文献进行分析,重点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申请量、全球专利布局、主要申请人、全球重要申请人技术布局等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压缩机专利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内重要申请人较少,基础技术主要集中在国外,压缩机保护技术的发明广度和深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海外专利布局力度低,面临巨大挑战。[结论]国内企业要不断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加强专利申请管控,提高专利质量,进一步促进压缩机保护技术发展,拓展海外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保护 减振 冷却 防液击
下载PDF
发展厦门对台跨境电商海运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17
作者 蔡立群 《集装箱化》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厦门对台跨境电商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厦门对台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促进厦门对台跨境电商海运物流发展的建议:第一,支持福建扩大对台开放合作和对台贸易高质量发展;第二,设立两... 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厦门对台跨境电商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厦门对台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促进厦门对台跨境电商海运物流发展的建议:第一,支持福建扩大对台开放合作和对台贸易高质量发展;第二,设立两岸融合发展厦金示范区,打造跨境电商综合物流平台;第三,加强与台湾地区平台企业合作,丰富航线货源;第四,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海峡两岸 融合发展 厦门 海运 物流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地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淑琴 罗珠珠 +3 位作者 牛伊宁 蔡立群 刘家鹤 李林芝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90,共10页
通过评价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质量变化,可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适宜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农田为对照,测定了耕层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21个指标,... 通过评价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质量变化,可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适宜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农田为对照,测定了耕层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21个指标,作为全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进行描述性特征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Norm值计算构建了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运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开展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长期种植苜蓿会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可溶性碳含量,但降低了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构建的MDS包括土壤容重、全氮、速效磷、脲酶、真菌Shannon指数和真菌Chao指数;全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TDS-Soil quality index,TDS-SQI)与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MDS-Soil quality index,MDS-SQI)均表现为L2012>L2003>农田>L2019,且两种评价体系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2)=0.599,P<0.05),表明采用最小数据集评价苜蓿地土壤质量是可行的。土壤速效磷和全氮是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可通过适当施用氮、磷肥及轮作促进区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 障碍因子 黄绵土
下载PDF
磷添加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组分特征与碳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甘润 齐鹏 +4 位作者 郭高文 王晓娇 蔡立群 海龙 张仁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9-611,共13页
磷素的大量输入,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碳固存,为探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动态变化特征与碳平衡对磷添加的响应,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磷肥(CK)、低磷(P_(1))、中磷(P_(2))、高磷(P_(3))4个施磷水平... 磷素的大量输入,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碳固存,为探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动态变化特征与碳平衡对磷添加的响应,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磷肥(CK)、低磷(P_(1))、中磷(P_(2))、高磷(P_(3))4个施磷水平,测定春小麦生育期各处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环境因子,计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碳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磷添加增加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CO_(2)排放量。与CK处理相比,P_(1)、P_(2)处理和P_(3)处理土壤呼吸CO_(2)累计排放量分别显著增加13.85%、24.86%和26.47%(P<0.05);土壤异养呼吸显著提高了9.09%、9.4%和14.52%(P<0.05);土壤自养呼吸分别提高了18.96%、39.98%和38.33%(P<0.05)。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受到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温度分别可解释土壤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变异的37.0%~49.7%和69.4%~76.8%。逐步回归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碱性磷酸酶和0~10 cm土壤有机碳;异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0~5 cm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5~10 cm土壤碱性磷酸酶;自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碱性磷酸酶、0~5 cm土壤速效磷、0~5 cm土壤有机碳和5~10 cm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K、P_(1)、P_(2)处理和P_(3)处理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均为正值,其数值分别为2640.10、3412.91、3579.83 kg·hm^(-2)和3790.74 kg·hm^(-2),均表现为土壤碳的“汇”。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中,应合理地增施磷肥(建议施用115 kg·hm^(-2)),提高土壤固碳效率,科学合理地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高效并重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添加 土壤呼吸 碳平衡 土壤酶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以甘肃省灵台县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引弟 蔡立群 +3 位作者 董博 武均 马倩倩 刘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1-338,共8页
以甘肃省灵台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以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作为评价依据,研究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项目区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0.20,中等地(... 以甘肃省灵台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以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作为评价依据,研究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项目区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0.20,中等地(4~6等)面积增加8.63hm^(2).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S_(o)、T_(N)、A_(P)、A_(K))增加,土壤pH及容重降低.项目建设前后S_(o)和容重均处于较高水平,AP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他指标均处于中等水平.项目建设后土壤pH分级区间面积无变化,TN、AP和容重分级较低的区间耕地面积减少,S_(o)和A_(K)则相反.项目建设后各乡镇耕地的理化性状指标在不同分级区间的分布面积均发生了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耕地质量等级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