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IF-1α/NLRP3炎性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蔡筝韵 张新昌 +5 位作者 刘芙蓉 黄正 杨梦凝 黄珮妍 张智慧 倪光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非穴位针刺组,每组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非穴位针刺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后即刻,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进行干预,穴取双侧“内关”及“水沟”,非穴位针刺组在非穴点行针刺干预,留针30 min。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后24 h取材。Zea-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大脑皮层HIF-1α、NLR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1),HIF-1α、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1),HIF-1α、NLRP3蛋白表达下降(P<0.01);非穴位针刺组大鼠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以上指标均优于非穴位针刺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非穴位针刺组大鼠脑组织疏松水肿,细胞核皱缩,针刺组大鼠脑组织形态趋近假手术组。结论:针刺干预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损伤侧大脑皮层HIF-1α、NLRP3表达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刺 炎性反应 HIF-1Α NLRP3
原文传递
针刺调控自噬流拮抗大鼠脑缺血损伤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芙蓉 张新昌 +1 位作者 蔡筝韵 倪光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9-1004,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拮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根据缺血时间不同分为3、6、12和24 h亚组,每个亚组7只。采用...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拮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根据缺血时间不同分为3、6、12和24 h亚组,每个亚组7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成功后,各针刺组于“水沟”“内关”进行针刺,留针30 min。观察干预后不同时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区域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表达。结果: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大脑皮层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6、12、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各时点脑梗死体积百分比、3 h的p62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6、12 h的Beclin1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1,P<0.05),6、12、24 h的p62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使大鼠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缩小,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该效应可能与其调控大鼠缺血脑组织中Beclin1、p62表达和LC3-Ⅱ/LC3-Ⅰ,从而改善自噬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刺 自噬流 BECLIN1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P62
原文传递
针刺促进血管新生延长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常思琦 张新昌 +6 位作者 张奥 宋扬扬 姜思媛 张智慧 蔡筝韵 刘芙蓉 倪光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51-75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溶栓治疗后血管新生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延长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栓组、针刺+溶栓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自体血栓法制备脑梗死大鼠模型。溶...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溶栓治疗后血管新生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延长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栓组、针刺+溶栓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自体血栓法制备脑梗死大鼠模型。溶栓组在造模后6 h经尾静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 mg/kg);针刺+溶栓组于造模后2 h针刺"水沟"、双侧"内关",留针30 min,再于造模后6 h进行溶栓。各组均在造模时进行脑血流量监测;采用Bederson法于造模后2、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比较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缺血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抑素(ES)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大脑皮层缺血区VEGF、bFGF、ES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溶栓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5,P<0.01),大脑皮层缺血区VEGF、bF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P<0.05),ES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P<0.05);与溶栓组比较,针刺+溶栓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5,P<0.01),大脑皮层缺血区VEGF、bFGF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 ES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针刺及时介入可延长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提高缺血大脑皮层VEGF、bFGF蛋白及mRNA表达并抑制ES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刺 溶栓时间窗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